让校本课程在课堂中“扎下根来”

时间:2022-11-01 0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课程,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积极实践,获得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选择有效的课堂活动模式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交流信息、获得体验、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

但校本课程“难上”是一线教师的普遍感觉。如何使教师接受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扎根”在课堂中,我们尝试在建构校本课程主题式活动模式上寻找突破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导,深入理解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每一个主题活动,初步确定了“激趣引向,确立主题”→“合作探究,实践主题”→“汇报交流,深化主题”→“分享评价,延伸主题”的校本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1.确立主题,让学生在兴趣中明确方向

只有学生对活动主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因此,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突破口,确立主题是基础。同时,如何让学生由主题形成方案是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在“激趣引向,确立主题”阶段中,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为:导入激趣→凸现主题→确定方案→交流完善。

主题导入是活动展开前师生共同进行的工作。它包括活动与相关材料的准备和情境创设,具体内容有: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基础、直接经验的研究;活动方案设计和活动工具的准备工作。总的说来,活动主题的导入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在物质环境中,要考虑丰富多彩,易于儿童操作;在人际环境中,要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

例如,我们开展的“美丽的家乡,我爱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激趣引向,确立主题”阶段,共分为4个步骤展开活动。第一步骤为创设情境,导入主题:结合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利用媒体图片等资料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环境等有关情况,导入主题“我爱家乡”。第二步骤为讨论主题,确定方向:围绕“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表达对家乡的爱”进行讨论。第三步骤为各小组制订方案:如:从家乡的优美环境、农业特色、工业发展等方面,师生互动拟定活动方案。第四步骤为完善方案,指导实践:全班交流小组活动计划。其他小组的同学,指出这个方案中好的地方在哪里,对方案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各小组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完善自己小组的研究方案。

课堂上有了学生生活体验的唤起,活动计划的相互交流,课后各组就能按照活动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2.实践主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发展能力

实践主题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同伴协作相结合的过程。在“合作探究,实践主题”阶段中,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为:激发兴趣→深入活动→总结鼓励。

活动方案制订后,就要求学生按照活动的设计思路,自主合作地投入活动,动手动脑,积极完成活动。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活动条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活动状况,指导学生调查、采访记录等基本的活动方法,开辟更多学生自主探究的途径,创造更多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课程本身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亲近水乡鱼”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合作探究,实践主题”阶段,共分为3个步骤展开活动。第一步骤为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位于里下河水乡,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水量丰沛,饵料充足,是实施淡水养殖的上佳之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家乡的鱼,了解它们,亲近它们……”第二步骤为深入调查:各小组按照拟定的方案开展活动,如:家乡常见鱼的品种及形体特征;家乡鱼的生活习性(食性、性情、活动水域、繁殖情况等);家乡常见鱼的营养、药用价值;鱼给家乡人带来的经济价值;餐桌上各种鱼的美食;家乡人食鱼的多种风俗习惯……并让学生说一说,你会用什么方法收集你想了解的信息。然后进行行为记录,着手调查研究。第三步骤为总结鼓励,付诸实践:同学之间相互提醒采访、调查等要注意的地方,保证顺利地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感。

3.深化主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积累经验

一个阶段的主题活动结束时,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各组学生要对所完成的活动和作业进行交流,反思整个活动过程,写出心得和感悟,发现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实践积累经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学生小组内的相互合作,也有各组之间的相互合作,借鉴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受到启发和教育。

在“汇报交流,深化主题”阶段中,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为:小组交流→成果汇报→发现问题→整改提高。

在以“我爱美丽的校园”为主题的“汇报交流,深化主题”阶段,共分4个步骤开展活动。第一步骤为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开展情况。第二步骤为成果汇报: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说说活动开展的情况,活动中的收获和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同学给他们组提出合理的建议。小组内对资料进行修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写清楚。第三步骤为发现问题:例如,在安全篇中,发现在校园下课追追打打、做危险和不卫生游戏的同学比较多等共性现象。小组讨论,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全班进行交流。第四步骤为整改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讨论提出整改提高的意见,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开展活动。一是探讨,这些意见怎么办,二是一起达成共识,明确方向,三是总结谈话。

学会反思是现代社会人们必要的思想,学生也是如此。在反思中提升,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才能让活动开展得更深入,收获更大。

4.延伸主题,让学生在评价中分享成果

活动结束时,要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的收获,如成果展示、活动总结等。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实现活动主题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在“分享评价,延伸主题”阶段,基本课堂教学流程为:成果展示→多元评价→延伸主题。

如我们在带领学生开展“家乡的农产品”主题实践活动,在“成果展示”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布置展台,推销产品。展台上既要展示农产品实物,也要展示研究成果。推销的方法讲究多样,在推销的过程中全班学生要互动。一家“公司”在推销时,其余公司“员工”就是顾客,要品尝、评价、质疑。可以评出“最美展台奖”“最佳推销奖”;开展 “我为家乡农产品增产献策”演讲会,把自己所了解的农作物的有关知识进行展示;学生分别用唱、演、画、手抄报等形式赞美家乡农产品。学生在一个个有趣的、生活化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锻炼了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激发了热爱家乡的热情。

为了能持久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还在“多元评价”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评价系统。该系统由“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措施”3部分组成。评价标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个部分,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激励。评价方式方面,除了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导师评价这些形式以外,还增加了协商研讨式评价和展示性评价两种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非常有效。评价在量表中以贴星的形式进行。在评价措施上,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该档案对学生和家长是开放的,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获得的体会及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作为学生档案的一部分,使评价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践活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活动收获的喜悦,提升活动的内涵,同时也为将活动与生活链接搭设阶梯。不是汇报完了,活动也随之停止。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但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更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所受到的挫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实现活动主题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校本课程主题式活动模式的优点在于计划性强、系统性强、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操作起来井然有序。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在实践操作中,要杜绝模式化倾向,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衍生和发展更鲜活、更有效的活动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校本课程 扎下 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