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是歌手》及《歌手》中外籍歌手“跨文化演唱”现象

时间:2022-10-31 1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我是歌手》及《歌手》是目前湖南卫视最知名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播出期间每周都会推出7首竞演歌曲(有时候是8首或10首),这些歌曲可以说是当今流行音乐发展的风向标。节目中,竞演歌手往往会选唱一些有悖于自己母语和文化背景的歌曲,中国歌手演唱英文歌曲而外籍歌手演唱中文歌曲。本文对外籍竞演歌手按国籍和文化背景进行分类,简要分析了中国歌手对英文歌曲的误读现象;并以《秋意浓》的四个版本为例,对比分析了中国歌手沙宝亮、李泉和外籍歌手迪玛希、郑淳元的演唱效果,对外籍歌手“跨文化演唱”现象做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秋意浓;歌手;我是歌手;跨文化演唱

一、《我是歌手》及《歌手》概说

《歌手》是湖南卫视于2017年1月推出的大型音乐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其前身是2013年开播的《我是歌手》。节目邀请7位歌手进行竞演,由节目录制现场的大众评委投票决定歌手的去留,选手淘汰后将会补入新的歌手作为参赛选手,每周一期以此类推,直到第14期总决赛选出“歌王”作为当季总冠军。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卫视提高晚间时段自主原创节目播出比重。受此影响,《我是歌手》改制并更名为《歌手》,每期节目播放时间由原来的110分钟删减至85分钟。但这也没有影响《歌手》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收视率、网络播放量、微博讨论量无不体现着该节目的巨大影响力。

二、外籍竞演歌手的国籍及文化背景

从第二季开始,《我是歌手》节目组都会邀请到外籍歌手参加竞演,使节目中的音乐风格更加多元,也试图让中国的歌手与国际接轨,达到文化交流的效果。

节目中的外籍歌手可分为四类:1.本身是华裔,且来自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掌握汉语且深受汉文化影响,如品冠(马来西亚)、光良(马来西亚)、陈洁仪(新加坡);2.非华裔,来自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但受汉文化的影响程度较低,如茜拉(马来西亚)、黄致列(韩国)、郑淳元(韩国);3.出生、成长于中国,后期移民他国,如李玟(美国)、林忆莲(加拿大)、杜丽莎(加拿大);4.非华裔且来自儒家文化圈外的国家,如迪玛希(哈萨克斯坦)、Jessie J(英国)。外籍歌手在音乐审美方面从不同程度上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从节目公布的歌手场内投票排名来看,第四类歌手最受观众喜爱,其独特的风格也曾引起过讨论和模仿的热潮,而第一类歌手则最容易被淘汰。

除了外籍歌手带来的文化上的新视角,许多中国歌手也会选唱一些经典的英文歌,如《We Will Rock You》、《Earth Song》、《Imagine》、《I Will Always Love You》、《If I Were A Boy》、《Knocking On Heaven"s Door》、《You Raise Me Up》等。但中国歌手演唱这些歌曲时并不讨好。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中国的观众对歌曲中的文化精神也不甚了解,比如《You Raise Me Up》这首歌原是首基督教的赞美诗,歌曲中的“you”指的是耶稣基督,歌词的基本含义是感谢耶稣用生命为迷茫的心灵扫除阴霾,指引众生灵魂走出困境。可是中国的歌手和观众更倾向于从赞颂父爱的角度来解读这首歌,这也是我们文化血脉中的宗法观念在起作用。此外,许多英文歌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西方的宗教精神和文化性格,中国歌手都没有较为完美地诠释出来。

三、中外版本《秋意浓》比较及分析

《秋意浓》在节目中曾多次被中外歌手翻唱,不同歌手的版本也各具特色。这首歌曲极富中国古典美,歌曲所传达的萧瑟凄苦的离愁别绪是宋词的一大创作题材,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大意境,这种意境也塑造了中国人不忍别离的文化基因。张学友的原版无论从编曲还是演唱上都更多地具有9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的质感和特色,这也给后来的歌手在重新演绎时留下了二次创作的空间。

迪玛希版本的《秋意浓》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翻唱版本之一。迪玛希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青年歌手,以美声唱法见长。在《歌手》节目中出现时,他所引起的舆论影响、所受到的赞誉都超过了同期的其他歌手。迪玛希的演唱给观众带来了中国一直所稀缺的充满哥特色彩的歌剧风格,微博音乐人“耳帝”2017年4月15日发微博评价其音乐风格为欧洲古典流行与中亚流行的结合。对于《秋意浓》这首歌,中国歌手更倾向于以低沉的音色来展示离别题材之“沉重”,但迪玛希却以清亮、空灵的音色让秋意更冷,塑造出萧瑟、悠远的意境。这种意境就好像人死了之后魂灵仍眷恋着尘世,抑或是神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以一种悲悯的眼光看待世间的爱恨离别。在其他版本中,副歌部分“不怕相思苦”和“不怕我孤独”(姚若龙,1993)都是以假声或气声加以处理,音量渐收,表现出离别之痛的隐忍、缠绵,而迪玛希在唱到这两句词时忽而加重且转入美声唱法,让“痛”在听觉上更加深刻,无情而决绝。

同样是《秋意浓》这首歌,来自韩国的郑淳元的演绎也很精彩。前奏以低沉的钢琴声引入,营造出离别时沉重、阴郁的心情,鄭淳元浑厚、粗犷的声音一出便是副歌,仿佛开篇点题,迫不及待地诉说离别之痛。前半段钢琴和小提琴伴奏低沉且节奏鲜明、紧凑,恍若离家去国的队伍步履沉重地走在前往边疆的路上;后半段郑淳元的高音层层叠加,一泻千里,狂风暴雨中的思乡之情让人撕心裂肺;声音忽而转弱,让歌曲显得错落有致,也反映出游子心中复杂的情感。在表现上,整首歌富有夸张的戏剧性。

与迪玛希相比,郑淳元的版本更接近中国古人离别的那种意境。郑淳元在作品中用自己的声音塑造出一个离别中的人格形象,将自己代入到歌曲中,以切身实地的感受传达出离愁别绪,真切而感人。而迪玛希站在叙述者的角度,目睹并且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离别的故事。韩国受汉文化影响程度深,韩国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不会有很大的障碍,同理韩国歌手准确地诠释中国歌曲也并非难事。当然,郑淳元的演绎也体现出韩国流行歌曲演唱的特点,如气息稳而强、拖长音、粗线条的情感处理等等。

在节目中,中国歌手沙宝亮和李泉也曾翻唱过这首歌。沙宝亮版本的《秋意浓》以大提琴入奏,浑厚而沉重,咬字、吐气细致入微,配以歌手本身略微沙哑的音色,营造出了疲倦且悲戚的氛围。美中不足的是,后半部分的编曲加入了节奏规整而轻快的打击乐,伴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人声的效果。而李泉的版本相对而言则更为出众。陶笛入乐是这首歌的一大特点,清脆嘹亮的笛声穿插在前奏和间奏中,悠远而空灵的东方美为这首歌增色不少。李泉的演唱本身就带有爵士音乐的特点,节奏散慢,在这首歌中也是如此,好几处歌词或快或慢于伴奏的节拍,副歌部分声音强弱的安排也一改常规的演绎方式,忽轻忽重,难以捉摸,让人听来宛若离人今宵酒醒后仍醉意醺醺地走在初春的杨柳岸,步伐碎而乱,思绪重而繁。两者相比较,沙宝亮版的《秋意浓》虽然比李泉版更工整,但李泉却把离别之愁描绘得恍若心事重重,醉意上头的同时也带有一丝悔恨的洒脱。

对于《秋意浓》这道命题,沙宝亮和李泉从中国人的角度分别给观众示范了标准答案的两个版本,而迪玛希和郑淳元却递交了两份更出众的答卷。沙宝亮黯然神伤,李泉醉生梦死,迪玛希悄怆幽邃,郑淳元撕心裂肺,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两位外籍歌手在不同程度上对这首歌做出误读,但这样的误读是积极的,为这首歌创造出了新的意义,达到二次创作的效果。歌曲经过传播和推广以后也能在更大的范围上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结语

《我是歌手》和《歌手》是近五年作品质量和收视率最高的音乐节目之一,许多优秀歌手和作品在节目中一经推广便迅速获取了极大的关注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秋意浓》这首歌至今已有29年的历史,原曲的传播和发展经由日语到粤语再到汉语普通话,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焕发生命力。对于富有古典美、东方美的经典音乐作品,跨文化演唱不失为让其重现生命力的上策。

[参考文献]

[1] 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刘华琼.浅析迪玛希在《一个有伤者的求救》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J].现代职业教育,2017,08.

推荐访问:歌手 我是 浅析 外籍 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