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心衰的中医辨证治疗

时间:2022-10-24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心衰简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肌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急性肺栓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发绀;②咳嗽,咯白色泡沫痰;③右上腹胀痛,胃口差,尿少,水肿;④颈静脉怒张,双肺有湿啰音,肝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下肢水肿;⑤慢性心脏病体征。

中医治疗重在辨证(辨清真寒假热证)

应该说伤寒论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是治疗心衰及心源性休克的良方。有人甚至将其称为治疗心衰及休克的专方,但在临床中如何应用,确实是常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去年12月我科救治1例患者,男,78岁,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0余年,曾于10年前患过心梗,近几年每因感冒等原因而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在我科入院均好转出院。本次入院患者因心前区疼痛10余小时不缓解来我科,入院时查体:血压110/70mmHg,心音极弱,心率120次/分,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再次心梗。给予镁钾盐加异舒吉、丹参、低分子肝素、生脉等药物静滴,及常规治疗心衰、心梗、糖尿病的药物。第2天患者未见缓解,当时查病人端坐位,已经两夜没睡觉,表情痛苦、淡漠,汗出不止(12月份),四肢厥冷,穿羽绒服及羽绒背心,披着棉被,但患者直呼口渴,喜冷饮,吃冰块仍不觉冷。诊脉:微细欲绝而数,舌光红无苔。此时究竟是阴虚证、阴虚及阳证,还是气阴两虚证,还是阴盛格阳证?经过认真分析思考,该患者虽然舌光红无苔,喜冷饮,吃冰,但病人四肢厥冷,穿好多衣服还嫌冷,脉微细欲绝,应辨为阴盛格阳证,是阳气大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当急投四逆汤回阳救逆。选用大辛大热的附子为君药,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干姜温中焦之阳除里寒,助附子舒发阳气。炙甘草甘温,温养阳气。《医宗金鉴》有:“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生手足温矣”。方选:附子30g(先煎1小时),干姜60g,炙甘草60g,山萸肉100g。上药共煎2小时,只煎1次,嘱患者家属回家立即煎好送回,当时患者家属拿回药已是晚6:00,嘱患者及家属每1~2小时喂1次20ml,明早8:00前把这1剂药喝完。第2天查房患者平卧在床,安然入睡,汗出亦止,血压升至120/80mmHg,心痛已止,四肢回暖,心率降至90次/分,服药2天后查病人舌质由光红无苔而转紫暗,脉较前有力,仍用前方加减,住院1个月好转出院。如果当时辨证错误,应该是祸不旋踵,仲景的方药辨证准确,确实是效如桴鼓。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纤维化、肺内感染合并心衰

患者,女,78岁,既往身体健康。于2005年冬突感心悸、气短,活动后明显加重。查:心脏彩超左室内径达78mm,肺CT及平片均显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心脏明显扩大。患者曾先后2个月内连续2次因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在我科入院。情绪非常悲观,入院10余日用多种抗生素、抗心衰药物及中药清热解毒药,如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等,疗效不佳。入院时查体:心率98次/分,心音弱,舌红,少苔,脉浮大。询问患者多汗不止,背部怕冷,咳痰色白,量少。辨证为外束风寒,内停水饮,但气阴已大伤,拟用散寒化饮,峻补真阴之法。故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处方:桂枝15g,麻黄5g,白芍15g,炙甘草60g,干姜15g,山萸肉100g,五味子25g,半夏10g。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增强通阳宣散之功;白芍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温肺化饮,助麻、桂解表,佐半夏祛痰和胃而散结,五味子敛肺止咳;炙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重用山萸肉峻补真阴。服用1剂,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半个月好转出院。随访至今,患者体力大增,经常户外活动。

体会:本例患者患肺内感染较重,伴有肺纤维化,但我们不能一见炎症就用清热解毒之品,一定要遵循中医辨证治疗的法则。

自拟“抗心衰合剂”治疗心梗后顽固心衰

患者,78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0余年,近5年反复心衰发作,初始用强心、扩血管药、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疗效尚可。但近1年疗效不佳,1年住了10次院。到我处就诊时,已经20多天不能平卧,不能入睡,患者痛苦不堪,上二楼需10几分钟,到我诊室休息0.5小时,仍心悸、气短严重,不能讲话。查患者颜面及口唇青紫,血压100/60mmHg,心率130次/分。脉沉微细数,舌青紫,苔白滑,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患者双下肢浮肿较重,且喘促、倚息不得卧,为水在胸中,上迫于肺,肺气不降所致。用自拟心衰方治疗,处方:葶苈子15g,桑白皮20g,茯苓20g,茅根20g,五加皮5g,黄芪100g,防己15g,白术15g,莪术20g,牡蛎30g,丹参30g,桂枝15g,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30g。方中以葶苈子、桑白皮为君药,泻肺利水、止咳平喘;茯苓、茅根、五加皮健脾利水;黄芪、防己、白术为防己黄芪汤之意;丹参活血化瘀;莪术、牡蛎活血散结,肝脏肿大者效果更好。嘱患者回家日1剂,日3次服。第3天患者复诊,诸症大减,水肿明显消退,心率降至90次/分,心悸、气短明显减轻,已能平卧,服至10剂,患者基本活动自如,上二楼不喘。之后经常用此方调理,2年未住院。嘱患者不要停用此方,可改为1周1剂巩固疗效,2年后患者不愿服药,春节复发,到西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不显,春节后到我门诊服上方缓解。

用上述方药加减治疗心衰上百例,均获满意疗效。

推荐访问:心衰 辨证 顽固 中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