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排痰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23 13: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危重症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治疗中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并发症,因此,探讨相关的护理经验,寻找最佳的气道管理路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机械通气;气道湿化;吸痰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机械通气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尤其是有创机械通气所建立的人工气道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气道的湿化、吸痰等是维持机械通气的关键,也是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其并发症,意义重大。

1 湿化疗法对痰液的影响

机械通气时维持吸入气体的理想湿度和温度,可减少气道堵塞和慢性肺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机械通气时的湿化疗法必须科学把握。

1.1 湿化液的种类

1.1.1 氯化钠溶液 无菌蒸馏水或0.45%的盐水更符合生理要求。低浓度盐水湿化组活菌的比例、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高浓度组,因此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高浓度组。浓度为0.45%的盐水进行气道湿化效果要优于浓度为0.9%的盐水组,并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气道滴注生理盐水还会引起患者呛咳,同时盐水有可能到达肺部引起肺水肿及肺部感染,因此不主张应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

1.1.2 灭菌注射水 气道湿化中灭菌注射水要优于生理盐水。灭菌注射水中无杂质,蒸发后不影响气道内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气道黏膜的完整性与防御功能。但无菌注射用水是低渗水,有渗透细胞和进入细胞的特点,可以引起气道黏膜水肿,气道阻力增加,要控制湿化液的用量。推荐用蒸馏水或低渗盐水代替生理盐水做气道湿化,从痰栓形成来看蒸馏水或低渗盐水明显低于生理盐水。

1.1.3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比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对气道湿化的效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1.5%的碳酸氢钠pH值是8.O,渗透压相当于3.2%的氯化钠溶液,为高渗溶液,高渗溶液进入气道,会使气道内的水分增加从而稀释痰液,同时对水肿的气道壁有收敛作用,碳酸氢钠为碱性物质,它可以溶解痰痂。

1.2 湿化液的量 正常人每日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大约300-500ml,人工气道建立后每日丢失的液体量会剧增。气道护理工作中必须考虑补充湿化液的量,以免引起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由于室温、体温、吸入气体的温度及湿度与液量存在一定负相关.其余如通气量大小等呈正相关,因此在湿化护理中,护士要密切观察并检测ICU病室的温度、患者的体温、痰液量、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通气量的大小,从而保持气道充分有效的湿化。

1.3 湿化效果的判断 学者将湿化效果分为湿化满意,湿化过度和湿化不足.如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粘液块咳出,表明湿化满意;如痰液过分稀薄,而且咳嗽频繁,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需要经常吸痰,提示湿化过度,应酌量减少湿化量;反之湿化不足。人工气道湿化疗法有了很大进展,在对湿化液的选择、温度、量及湿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改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湿化疗法,以达到最佳的湿化疗效,确保分泌物引流通畅,便于进行吸痰护理。

2 吸痰护理

气管内插管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吸痰是主要护理任务之一,它对防止痰痂形成,防肺不张有重要作用。有效的吸痰是预防气道阻塞,维持机械通气的关键,吸痰是保证机械通气成功的关键,也是能否成功撤离呼吸机的先决条件。

2.1 吸痰时机的选择 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不能自行排痰。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部氧气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目前不主张定时(1次/2h)吸痰,而是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吸痰。适时吸痰应根据听诊为依据,在闻及痰鸣音和确定痰液位置前提下对气管内痰液及时吸出,深部痰液采用翻身、拍背、雾化促进痰液排人大气道后再吸,以减少对支气管黏膜的损伤。临床上准确选择吸痰时机,从而使吸痰的护理过程更具有目的,同时可大大减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2.2 吸痰管插入的深度 传统的吸痰管插入深度与气管套管的长度一样长,不能彻底的吸出气管深部的痰液。施行深部吸痰效果更为彻底,将吸痰管插入至遇到阻力(即气管隆突处)后将吸痰管上提l-2cm,再打开负压吸引,可吸尽人工气道外气管深部的痰液,又可避免对气管黏膜造成的损伤,减少肺部感染。目前吸痰管没有刻度标记,以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长度再延长1cm为宜,或将吸痰管从胸骨角上2-3cm测量至气管插管或套管在体外开口端的长度。

2.3 吸痰负压的选择 在吸痰过程中,我国推荐的吸痰负压为40.0-53.3kPa。负压过小,吸痰管容易堵塞,不易吸净痰液;负压过大易导致气道黏膜损伤。临床护士应根据病情和痰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吸引负压的波动范围较大,不同病种、不同病情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吸痰负压。研究认为,痰液黏稠且量多的患者应提高吸痰负压至40.0-53.3kPa,同时延长吸痰时间,使用粗吸痰管;而吸引负压33.3-40.0kPa适用于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患者。

2.4 吸痰的操作方法

2.4.1 开放式气管内吸痰 护理操作常规要求,吸痰时保持患者头颈与躯干呈一条直线,先将吸痰管尖端放入无菌盐水中吸取少许,然后在无负压情况下轻轻插入,当达到一定深度时,给予负压,一边轻轻的旋转,一边慢慢的退出,遇到分泌物时稍作停留,切忌上下抽吸。吸痰时两人合作,由浅入深左右旋转式抽吸,禁止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液带入气管内造成人为的感染。研究认为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次吸净率达会提高很多。

2.4.2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 将密闭式吸痰管透明三通接于气管插管连接端,另一端抽吸控制开关接在负压吸引器上,吸痰时不脱离呼吸机,直至将气管内痰液完全吸除。结束后将吸痰管退至密闭式接口端,直到薄膜护套拉直为止,并将负压控制器复位,经吸痰管注液口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按下控制开关,以便清洗导管内壁,供下次使用。

2.5 对吸痰时间的控制 一般认为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吸痰时间<15s。在吸痰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插入吸痰管时不应使用负压,以免损伤气道粘膜;负压吸痰时间应小于10s,整个吸痰时间应小于15s,以减少吸痰对功能残气量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有创机械通气中,有效的气道排痰是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首要任务之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关键,而吸痰则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应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正确的吸痰技术,减少盲目,来确保吸痰护理及时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巧妮,程青虹,王子迎.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两种吸痰深度的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66-968.

推荐访问:通气 研究进展 患者 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