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完整)

时间:2022-05-26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完整)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4篇

【篇一】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述…………………………………………………………………………………1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1

(二)表现形式…………………………………………………………………………………………………1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2

(一)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2

(二)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2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引起的核算风险………………………………………………………………2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2

三、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3

(一) 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3

(二)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3

(三)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3

(四)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4

(五)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4

(六)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5

(七)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5

四、结束语………………………………………………………………………………………………………5

参考文献…………………………………………………………………………………………………………6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内容摘要]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关键词]银行会计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会计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缘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述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业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会计风险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二是风险会造成损失的大小。

(二)表现形式

1、人工操作风险

人工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组织内,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会计、储蓄或经办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大的工作,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及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制度不健全造成或发生工作疏漏所导致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使银行信誉受损。

2、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监督风险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如有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只求存款数量,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互相攀比,豪华装潢营业办公用房,费用开支增加。对于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一般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这种经营的亏损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稽核制度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员敷衍了事,在有关凭证和账薄上盖个章,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有损于稽核职能的发挥,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

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
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 统 目前 都与 分 级管 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
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二)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引起的核算风险

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是类似的,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会计报表。然而,在具体运用上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了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主要是商业银行会计将业务核算手续纳入银行会计核算方法之列,会计核算与各项业务的处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具有同步性。由于商业银行会计联系面广、影响力大、政策性强,要求商业银行按日提供会计报表,做到日清月结。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现代银行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对员工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业务人员。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职工素质普遍不高,业务水平也不高,对会计操作程序不熟悉,对许多重要的内控制度不了解,导致把关不严,不能及时地发现案件隐患。部分思想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的员工因经受不住环境的影响和诱惑,不能认真履职,甚至利用工作之便铤而走险,收受贿赂,挪用资金,侵占存款人利益,给业务经营埋下了“祸根”。

三、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 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银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三)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不断增强。由于受到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尽快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和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的相关规定,健全的风险管理理念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一致性理念。即银行应确保其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银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股东的效益,而进行风险管理则是为了减少失败的概率,降低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确保银行实现更多的利润。由此可见,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银行首先应确保其风险管理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一切风险,即所有风险都有专门的、对应的岗位来负责。在全面性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于新产品、新业务,银行应确保这些产品、业务在被引进之前就已经制定出适应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即人们常说的“制度先行”。二是独立性理念。即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之间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要相对独立。独立性理念的实质就是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一个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清晰的职责划分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三是权威性理念。即银行应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具有高度权威性,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银行的风险管理势必要渗透到业务部门的运作中,因而很容易受到抵触。如果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强于业务部门的权威性,风险管理工作将难以顺利执行下去,必要的监督可以确保各个岗位职责的充分实现。四是互通性理念。要求银行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而在银行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即风险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各相关部门之间要保持信息的互通渠道。风险战略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否充分。而风险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银行内部是否有一个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因而,信息系统是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应有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即风险的分散管理。与此同时,不同的风险管理部门最终都应直接向高层负责,由管理层统筹规划,即实现风险的集中管理。风险的分散管理有利于各相关部门及最终力量将各类风险控制好。风险的集中管理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银行面临的全部风险,从而将风险策略与商业策略统一起来。风险管理过于集中往往使该部门力不从心,不能专心于某类风险;风险管理过于分散则往往容易造成管理真空,甚至违背银行的发展策略。

(四)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五)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首先,强化商业银行董事会及高管层对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各商业银行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性质、目标、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健全覆盖全行所有业务范围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维护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在全行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内部控制运行的良好氛围。-

其次,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商业银行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调整,彻底打破分支机构的行政性设置方式,缩短机构链条,按照经济区域设立总分机构。在人员机构设置中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限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上下左右分工明确,权限清楚,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一是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要按照分级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定期轮换制度,限定各中层高管人员的任期,期满必须轮换,并实行离任审计。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将岗位职责建立文册,一岗一册,换人不换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六)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相对比较简单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这种风险管理主要依据经验和直觉判断,是对风险定性和局部的管理,注重的是眼前和事后的管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日益提高的要求。风险管理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模型技术。我国商业银行要迅速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全面系统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七)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

在实践中应全面落实个人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分析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设立支行、网点、条线(处室)三个层面的风险控制点,认真做好风险预警和提示,按部门、各网点和岗位全面把关“守口”。按专业化、垂直化的原则推进风险管理架构的调整,运用过程控制、目标管理等手段,以流程标准化为核心,加强对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及时传递风险信号,完善全行信息共享和风险月评(报)平台,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行业动态和区域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修订分区域的进入退出标准、结构调整方案及风险处置预案。以规范业务流程为目标,按照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原则,加强上下级、前后台、不同岗位间的监督,完善内控制度和防范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是全社会的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不仅需要合法、有效的金融监管,而且需要通过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法制意识来规范金融市场的竞争行为。商业银行内部完善会计内控体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无数的商业银行理论研究者、银行业监管者、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工作人员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内控制度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注意会计人员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更快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 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10] 华俊,孙丽.《银行会计学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篇二】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作者:靳艳萍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0期

        [提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特别是商业银行在会计运营业务操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会计操作风险也是商业银行众多风险中不可避免的一项风险。它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三大风险,只可尽量规避,无法避免。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已经蒙受很大的损失。会计操作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程序,会计操作风险的存在势必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和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因此如何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已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操作风险;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2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网络金融的出现、民营银行的加入、同业竞争的加剧等等对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会计操作涉及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不仅仅是日常人们经常接触的营业部,有时候一个小的纰漏也很有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很大的损失。会计操作风险无形中影响着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和人们对商业银行的信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会计操作风险防控的范围和重点定位于银行内外部的欺诈,而对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流程风险、系统风险、人员风险等关注不够。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要想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会计运营业务操作风险。

        一、理论界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认识及定义

        商业银行在运营中,会计操作风险不可避免,会计操作是商业银行运营的基础和核心,它存在于每一家商业银行的每一个网点,存在于银行的每一项业务中。离开了会计操作,商业银行的工作就无法开展,而在会计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风险。一旦会计操作出现问题,就无法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可见,会计操作风险的地位非常重要,其所隐藏的风险会对商业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篇三】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中,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银行会计的核算和操作,具有对内搞好核算和对外提供中介服务的功能作用,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更加凸现,因此,加强会计风险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维护健康的会计秩序,是当前银行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从商业银行会计管理角度出发,会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隐蔽性。会计风险时时存在于日常的业务核算工作中,只要人们对其认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就会在意想不到时爆发。尤其是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使用,在处理业务时相对于手工核算更缺乏直观性,潜在风险较大。二是突发性。会计风险发案快、时间短。如会计结算风险从发案到结束,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而且案发后其资金流动十分迅速,可利用电子网络,在很短时间内将资金分散到全国各地,给银行处置风险,避免和降低风险损失造成很大的难度。三是延缓性。会计风险多数发生在会计账务上,一般当时很难发现,从作案到案件被发现,有的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因此会计风险具有一定的延缓性。四是损失大。由于会计风险的隐藏性和延缓性,风险形成后难以立即发现,犯罪者往往重复作案,涉案金额越来越大,银行的损失也就越大。

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和银行会计十分密切,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银行会计的核算和操作。其风险主要表现在:

1、会计管理风险。会计管理风险系指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到位,或监督力度不够,而使银行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如对一些新开办的业务,急于推出而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予以制约,形成管理上的真空。一些会计岗位人员配备不足,存在“一手清”现象,缺乏完善的会计检查监督手段,会计检查流于形式等等。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佳、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发生风险。

2、计算机管理风险。是指随着银行会计业务对电子计算机依附程度的加大,其所具有的会计信息资源的复制、修改不留痕迹,实现过程迅速而不可见等特点,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实施犯罪,从而使银行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会计人员素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不佳,操作行为不规范,从而容易发生会计差错;二是个别银行会计人员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目前有些金融机构会计岗位的设置面临两难局面,因业务量上不去,人员配备就不足,这样会计岗位的设置就无法达到科学合理,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时有发生;四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

4、票据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介业务,它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和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也给银行带来了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票据当事人看,有其本身票据填写不清带来的风险;第二,从结算中介人看,有操作失误或任意违规而造成的风险;第三,从结算环境看,有票据犯罪日益增多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有银行、企业以及司法部门对处理票据纠纷依据的法律、规定理解不统一而带来的风险。

5、会计监督风险。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如:商业银行转轨后,效益成本观念得到很大增强,但也有一些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只求存款数量,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互相攀比,豪华装潢营业办公用房,费用开支增加。对于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一般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而这种经营的亏损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将会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产生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

发生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是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由银行在内部管理上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监督检查不力,人员素质差所造成的各种漏洞和隐患,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外因则是指银行外部的不法分子把目光盯在银行的资金上,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犯罪活动,引发了会计风险的产生。

1、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不相协调,防范风险手段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1)会计制度不完善。现代金融的管理,要求各商业银行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并随着经营业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充实、修改、完善。会计制度不严密,就有可能在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漏洞,存在会计风险。尤其是对一些新开办的业务,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加以规范和制约,就容易产生会计风险。(2)执行制度不力。一些银行机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如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清,职责不明,不能交叉的业务却违规交叉操作,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缺乏相互制约机制。从目前发生的会计案件来看,除了犯罪人自身的问题外,上述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是涉案人员同时身兼多项工作如记账和复核或章、证集于一身等,失去了监督制约,会计风险便更容易形成。(3)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有些银行只注重业务经营而忽略了管理,对会计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或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监督检查手段和检查制度。如不按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计检查,用于监督检查的电脑软件开发跟不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对如何防范犯罪分子利用电脑作案研究不深等,制约了监督检查的有效进行,削弱了会计检查的职能作用,使风险的产生成为可能。

2、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一是经办人思想觉悟低,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贪图享受,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个别员工参和赌博、经商等活动,负债累累,因此铤而走险,和外部不法分子相勾结,盗窃、挪用银行资金。如利用票据、印章作案,利用公款私存、违规经营作案等。二是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一些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不按业务分工的要求和规定的程序操作,随意减少操作环节,以人情代替制度,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从近年来发生的会计案件看,几乎是“十案十违规”。如:重要单证、印押管理混乱,个人印章随意丢放,付款业务未记账就先付款,对账不及时,查库制度未落实等。三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些经办人对业务操作一知半解,对新业务钻不深、学不透,得过且过,操作上差错不断,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3、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有些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办理业务时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和警惕性,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4、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随着银行新业务的不断开拓,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许多会计人员疏于业务学习,造成对会计制度、业务规程不熟悉,风险防范能力较差。

5、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查激励约束机制。如缺乏对遵章守纪、堵截违规案件的奖励条款,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堵截案件的积极性,易形成会计业务岗位操作风险。

6、不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还需强化各家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宏观监管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较易发生银行风险。

7、会计运作手段落后。在目前我国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仍较落后,使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停留在满足事中、事后算账的水平上,而应该具备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银行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会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遏制违规操作行为。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制度可依,完善会计内控制度,使会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切实可操作的制度,避免违规操作。二要正确处理开展业务和深化内控的关系,无论是开办新业务还是处理日常业务都要以制度作保证,明确操作规程,规避业务风险。三要完善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明确岗位责任,规范岗位的行为规则,使员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事事有人管,岗岗有专人,杜绝流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四要根据内控制度要求、业务特点,并结合业务量大小、人员情况等实际,科学地设计业务处理流程和管理办法,将各环节的职责和处理要求分解落实到岗位,使各岗位的每一次流向都形成一个风险控制点,每个岗位都受到相关监督和制约,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五要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和其它部门工作配合。一套完善的会计业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化解风险。

2、加强会计监督检查,改进和完善稽核方式。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各项制度是否得到落实和不折不扣地执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会计检查要形成制度,不得走过场,流于形式,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处理,对在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对屡查屡犯者从重处理。首先,要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敷衍了事。其次,应注重多方位、多角度,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并逐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对主要会计岗位和规章制度执行、内部往来对账、重要空白凭证和重要物品的管理、现金出纳和金库安全管理等应着重检查,强化对这些会计岗位风险点的控制。再次,要将检查和整改、检查和培训、检查和惩罚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检查质量和效果,推动遵纪守法、按章操作的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达到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目的。

3、加强银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业务、会管理的会计队伍。一是银行的各级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给予支持。二是加强对会计人员遵章守纪、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形成客观公正、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第三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在履行职责时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利。第四是建立有效的防查、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一套责权明确、奖罚分明的防查、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会计人员严格执行和堵截违规案件积极主动性。从而使会计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遵章守纪,全面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切实防范会计业务风险。

4、统一商业银行会计标准,尽快建立客观、及时、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和规划未来的作用。一是尽快制定《商业银行会计准则》,建立及时、客观、公开透明的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二是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报警和提示功能,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达到事前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5、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银行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

6、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篇四】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作者:徐峰

作者机构:中国建设银行长春西安大路支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ISSN:1001-828X

年:2018

卷:000

期:030

页码:211

页数:1

中图分类:F230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也随着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有着直观的联系.特别是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几年在会计运营业务操作上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会计操作风险依旧是商业银行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在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中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防范,将会计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中存在的会计操作风险进行分析,重点阐述规避会计操作风险的措施.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浅析 防范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