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万工程”、学习“浦江经验”研讨发言材料(范文推荐)

时间:2024-02-01 15:28: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千万工程”、学习“浦江经验”研讨发言材料(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学习“千万工程”、学习“浦江经验”研讨发言材料(范文推荐)

第一篇:学习“千万工程”研讨发言材料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二十年来浙江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探索出了一条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功路径。

当下,“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成为持续惠及浙江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千万”也已不仅是一个具体数字度量,更一个象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道道风景的符号,都蕴含在这“千万”的万千变化之中,展现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千万工程”中的为民情怀,从中感悟“民”字真谛,在工作实践中与群众同心,和群众共进,以实际行动谱写不负使命、不负人民的时代华章。

“紧紧植根人民”拧成“一股绳”,读懂“千万工程”为“民”而生。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充分尊重农民心声意愿、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浙江广大农民作出的一项民生实事、民心实事。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25个县(市、区),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可见,“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长久地推行下去,就是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了人民”作为价值取向,把“依靠人民”作为行动路径,一以贯之彰显“为民要重在办事”“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等鲜明立场,在推动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切为了人民”下足“绣花功”,读懂“千万工程”因“民”而兴。“千万工程”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从整治环境“脏乱差”、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停“小散乱”企业、实施生态修复等,“千万工程”走过美丽宜居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走进乡村现代化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一项项务实举措,“千万工程”迸发出了强大生命力。其成功实践,体现的是着墨“美丽生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民呼我为”的实践办好人民真正想要的实事,以问题为导向对症开方、在解决问题中务求发展的务实作风和科学方法,让万千村民共同成为推动“千万工程”的践行者、受益者,把未来乡村发展最大的红利让给人民,因“民”而兴才能更好托稳亿万人民的幸福。

“不断为民造福”奋战“最前沿”,读懂“千万工程”与“民”共富。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下的浙江乡村,各美其美、生机勃勃,给了乡村奔赴美好的信心。“千万工程”用实践证明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任接一任地干,实现与“民”共富愿景,才能赓续二十年里“要我”变“我要”、“输血”变“造血”、“硬伤”变“优势”的美丽接力。20年间,浙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提高到2022年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1.2%。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实心实意为民办事,同人民群众携手勾勒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村山居”轮廓,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坚实步履,走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让更多关于未来乡村的想象走进现实、点亮世界。


第二篇:学习“浦江经验”研讨发言材料

在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金华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在现场解决群众难题,让“天下第一难事”成了拉近干部群众距离、赢得老百姓真心点赞的好事,“浦江经验”由此形成。这一经验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过硬作风和“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挖蕴含其中的深邃思考和系统谋划,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效能,着力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打通基层治理“信息壁垒”。都说基层治理难,难在哪里?难在信息不对称,难在群众不理解和不信任。“浦江经验”倡导“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促进领导干部面对面了解民生疾苦、掌握实际需求,让群众增添信任、减少怨气,信访问题迎刃而解。实践证明,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意;
根植于群众,才能走进群众心田。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俯下身子深入基层,面对面听取群众声音,心贴心感知群众冷暖,将群众的疑惑不解一个个解答清楚,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个个详细记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争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同时,要注重运用网络手段,通过调查问卷、网上信箱等形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更大范围地收集到民情民意,更加精准地解题破难。

坚持问题导向,正确看待基层治理“疑难杂症”。问题可怕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选择逃避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将下访接访的第一站安排在了当时一年上访量超过万件,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从而创造了上访数量急剧骤降、社会矛盾及时化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浦江经验”。问题是推进和改进工作的动力,是干事创业的抓手。推动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矛盾的切入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以“成一件,带一片”的目标导向,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发现一个,解决一类”的敏锐找准找实推进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用“抓一件,成一件”的韧劲让基层治理问题解决见底见效。

坚持担当尽责,推动基层“三个治理”“再上台阶”。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众所周知,信访问题,很多是长期积累的疑难、复杂问题。可以看到,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的省份,利益诉求多样复杂、矛盾纠纷频繁多发、信访问题新老交织,处理好这些问题,靠的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靠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超凡本领,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致广大而尽精微,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堵点多、痛点多、难点多。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牢记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补齐民生短板,深入推进岗位、学位、床位、车位、梯位、厕位民生“六位”建设;
用心用情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推荐访问:学习“千万工程”、学习“浦江经验”研讨发言材料 学习 研讨 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