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20 19: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系统的讲述了在学生小学阶段,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来教育孩子,这三者也应该有机结合,组成“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去教育、培养、引导孩子,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其成为有良好品德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愈显严峻。我们准是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这样回答:“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当代的蒙牛集团前老总牛根生这样回答“有德有才 破格重用,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有才无德 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社会上也有人这样回答:“有德有才为精品,无德无才为废品,有德无才为成品,无德有才为毒品。”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不管是哪一种回答,都道出了人才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那就是良好的品德。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对其这一生有重大的影响。现在不少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品德教育。因此,品德教育也要从小抓起,才能有好的效果。

而一个人好品德的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小学阶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社会在学生的小学时期要刻意的去教育、培养、引导他们。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系统的讲述了在学生小学阶段,学校、家长、社会应该“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去教育、培养、引导孩子,让其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才。

一、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的形成。

1、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很纯洁的,同时又富于很强的模仿性,看到好的行为举止,无形之中,他会去学习会去模仿;看到不良的举动,无形之中,也会去学习和模仿。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注意第一次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个第一次。当父母发现孩子第一次做得好的时候,父母就会进行强化,以使他能坚持下来以后养成好习惯。可是当父母注意到孩子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孩子还会做错,说明孩子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以致后来一误再误。如果是第一次干了坏事,父母给予严厉的批评,那么孩子今后干坏事的就会有所克制。因此对于第一次的动作,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教导,以免错误。

3、不要有例外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学好不容易,学坏却很容易。所以,做父母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在良好品德培养的过程中,坚决不准小孩有例外的情况。即便有例外出现时,家长要马上引起警戒,不纵容。因为,或许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成的良好品德,甚至会酿成大错。

二、学校教育

儿童由家庭初步走向一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的阶段是在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发育的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学校的重任不仅仅使要学会知识,更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等等对学生行为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脑中对善、恶、对、错没有明确的概念,这需要师长一步步的引导。同时对于小学教师来说,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从事很神圣的的事业,因此一定要把所肩负的神圣任务完成好。

1、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為师,身正为范”。也有人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从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在孩子的眼里,教师就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要“精深”自己所学专业,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模楷。而教师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其本身对学生就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它好像一种“催化剂”,不断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争做社会有用之才。

2、教师应拥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一个人的人格中最核心的因素是性格,而性格也最能折射出这个教师的人格是不是完美。教师的性格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拥有良好性格的教师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从而会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如果一个教师拥有良好的性格,那么他的学生就喜欢教师,愿意学习这么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老师将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起来,才能将师生关系拉近,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最佳的教学效果才会产生。

三、教师应拥有对学生真诚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希望得到老师真诚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爱,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没想到要得到回报,更不是为了做给学生看,但他必须让学生感觉到这种爱。只有让学生多次体会到教师的爱,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文字。” 因此,全社会应该关心小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教育氛围,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杂志等多条途径,多角度、多领域的教育孩子,多手段的去宣传每个公民应具有的良好品德。

一个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者要紧密联系,构筑“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才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基。

刘海艳,女,蒙族,1981年8月,内蒙古赤峰市,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钢铁大街第四小学,小学思品,教育硕士,中教一级,

推荐访问:小学生 思想品德 几点建议 提高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