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2-16 09: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第一篇: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基层公安机关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机关全部战斗力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供大家参考。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基层公安机关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机关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必须以基层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从而实现队伍正规化的整体推进。自2007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主线,继续狠抓《2004—2008年全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纲要》和《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建立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长效机制,成为各地公安机关面临的新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县级公安机关的现状,就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推进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基层民警认识不一。一是概念模糊。有的民警片面地认为队伍正规化就是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操作模式。仅仅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或形式,简单地概括为硬件设施或标识标牌的统一,外观整齐划一就行了。二是工作偏差。有些基层领导对队伍正规化建设大会小会强调,看似干劲很足,什么都往队伍正规化建设上套,什么都

  往里面装,实行胡子眉毛一把抓,缺乏针对性,泛泛而谈,逐一解决不到位。三是责任心不强。有的民警从根源上思想认识不高,“为民行政”的工作责任心上不去,日常工作中未按法定程序和规范要求履职,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忽悠”群众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民警得过且过,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导致工作绩效低。

  (二)基层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是一些民警的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淡薄。有的民警只经短期公安业务岗前培训仓促上岗,缺乏系统培训,执法经验欠缺,法律意识较低;有的民警对执法的规范性认

  识不足,在执法中存在不作为或滥作为等随意性,缺乏规范性。二是大量非警务活动牵扯了公安机关大量的警力和精力。在基层,警察成为政府部门屡试不爽的“万精油”,从征地拆迁、河道整治、纠纷调解、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到计划生育等,以及配合国土、城管、环保、安监等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执法,民警都不得不被安排早早披挂上阵,甚至成为部分群众发泄不满的“替罪羊”,这些不仅牵制了基层公安机关大量的警力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三是不同程度受腐败丑恶现象的消极影响和侵蚀。在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借势“三基一化”工程东风,工作环境和待遇较以前有了很大飞跃。但不少民警总是通过横向和本地其他党政机关来比较自己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其他地方公安机关比较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经济收

  入,得出“待遇不高,工作强度与待遇失衡”的判断,对民警的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不小的冲击。四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有些民警对内部执法监督检查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抱有“只要大事不出,小事自己解决”的想法,在执法监督中存在临时性、应付性监督检查多而经常性监督检查少的现象。加上现有的监督制约措施与日常执法工作结合得不紧密,使监督措施未能有效渗透到各个执法环节中。

  (三)民警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一是民警素质存在结构性差异。由于民警在年龄结构、工作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得当前基层公安民警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老民警有工作经验,老成持重,处理工作问题沉稳。但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办公技术则接受较慢,明显跟不上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要求。新民警思维活跃、工作积极性高,接受现代信息技术快,但工作经验欠缺,尤其是群众工作的技能技巧差,处理问题简单粗糙。二是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公安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化,对公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基层公安民警的素质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有效履行好职能。据笔者了解,在派出所等基层所队中,部分民警学习时间比较少,看问题缺乏深度,在处理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往往是束手无策,更谈不上运筹帷握

  了。一些民警的学历通过培训是提高了,但学历与实际工作水平

  不成正比,也由于自身“底气”的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只求过得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都是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够所引起的。三是警力编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形势。10多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迅猛发展,警务工作大幅增加,但编制增加较慢。因人少事多,公安民警普遍超负荷工作。在休工薪年假方面,90%以上的民警没有能够休息。超负荷的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既影响了民警个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工作质量,工作中存在应付现象,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四是基层机关工作超负荷情况不容乐观。基层民警的工作量大、危险性高、责任重是大家的共识。由于警力不足,大部分民警都身兼多职,既要承担繁重的治安、刑事执法任务,又要担负大量的维稳调纠、基层基础工作、突发性事件处臵、警保卫和群众工作,特别是纠纷调解、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以及非警务活动的大幅增多,让基层民警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笔者所在县局一天出警两三次或同时出兵两地甚至三地已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无警可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公安机关的所有工作部署,最后全部都落到基层民警身上。基层民警的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大、待遇低、休息无保障,民警超负荷的付出、低待遇与一些单位少付出、高待遇形成的反差,使一部分民警心态失衡,产生潜在的不公平感,导致一些民警爱岗敬业精神淡化,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求稳不进取”现象较普遍。

  五是教育培训不紧贴实际。公安机关把“轮值轮训、战训合一”训练模式作为提升民警综合素质、增强队伍战斗力的主要措施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公安机关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但许多基层民警认为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前几年参加了培训,过几年再次参加培训还是现人讲现课,培训的内容与基层现实中的执法执勤活动不相符或脱离实际,培训的形式单一,培训方式枯燥无味,民警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训的效果不佳。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建总体上应自上而下,以进一

  步完善正规化,长效机制为主线,强队伍、提素质、促规范,全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案件上破得了、战力上打得赢的现代化、信息化的公安队伍。

  (一)抓住根源强学训。提高公安队伍素质最大的问题是学训内容和方式问题。一是强化政治,思想上靠得住。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利益调整的加快,不仅给公安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给公安民警的思想上带来了新的冲击。对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必须打主动仗,通过政治课、忠诚教育,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公安民警的政治觉悟,确保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公安队伍对党忠诚、为党履职、为民履责的政治本色。二是强化学训,素质上过得硬。强化学训,是提高素质的快捷途径。各级公安培训中心、执

  法监督部门和政工部门要建立长远的队伍教育培训规划和素质提升目标,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多组织调研课题和学训计划,深入基层调研,找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不流于形势,并着力抓好在职学训、离岗培训、岗前培训和“传帮带”的随岗培训,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三是强化典型,引导上方向明。坚持以典型引路,把公安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及群体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提练出来,作为公安民警认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坚持抓先进促后进严格。管好后进这一头,按精细化进行定等,与政治、经济待遇切实挂钩,便之不能负面影响其他民警的积极性。通过管好两头,带动整个公安队伍建设齐头并进。[(二)围绕核心抓执法。要把握好理性、平和、公正、文明执法这条生命线,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建立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执法队伍。一是加强法律和程序教育,增强民警执法责任意识。通过强化走出去、请进来,正反案例评析等多种形式的学训,经常性观摩一些有惨痛执法教训的专题片,大幅强化民警的执法责任感和严格执法的意识,进一步遏制民警在执法中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形成明查暗访监督机制,增强执法透明度。将公安行政执法和程序等向社会公开,培养民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同时,经常性不定期实地开展日常性明查暗访,特别是

  要把初期群众报警是否登记录入这一问题根源抓实,狠抓黑案不放松。问责与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使之形成长效奖惩机制。进一步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发挥内外部执法监督作用,增强执法公正性。三是严格执法,安抚民意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下大力解决执法不公和贪脏枉法问题,坚决纠正违法办案和行政管理中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作为问题,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三)完善制度抓改革。从上至下,应大力完善更新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警,用制度提高工作绩效,用制度提高工作质量,用制度纯洁公安队伍。一是整章立制抓纪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必须建立警令畅通、作风文明、纪律严明的公安队伍,要进一步强化和建立警令执行问责制,确保警令畅通;要进一步健全学训奖惩制度,促进学习;要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执行力;要进一步健全对单位综合考评和对民警个人的精细化考核机制,提高工作绩效;要进一步健全执法办案,考核监督机制,强化责任意识等。二是抓好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用人机制,本着公开、公平、竟争、择优的原则招录和任用人民警察,严把进口关,疏通出口。坚决打破“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摒弃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自上而下消除用人中的不正之风,确保政治、经济待遇与基层综合考评结果切实

  挂钩,在公安机关上下形成“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良好大格局。二是加大基层警务运行机制的改革。在警力编制增加和分配上大力向基层公安机关倾斜,尤其是所队名额要与辖区和工作复杂程度基本匹配。同时,县级公安机关可探讨向党委政府争取支持,将乡镇一些干部调拨给基层派出所管理使用,协助派出所开展一些诸如社区警务、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行业场所管理、纠纷调解等非执法性工作,以弥补警力不足,遏制工作“花架子”和“弄虚作假”现象。三是改革工作模式,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进一步改革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取消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关限制性改革政策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进一步探讨实行审批与收费“两条线”,强化行政管理透明化、人性化、质量效能化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窗口警种的服务培训和服务评

  比,完善便民利民措施,简化办事程序。

  (四)围绕科技强警抓实保障。警务保障的落实在模式上可将其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促进落实力度,从而进一步凝聚警心,提高工作绩效。一是加强科技信息工程建设。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革命的大潮中,公安机关仍沿袭传统的人海战术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战斗力和工作绩效得不到根本提高,必须加大科技信息装备的投入,加大易损耗型装备的更新,实现由手工型公安向数字型和信息化公安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

  效能转变的“三个转变”。二是丰富警营文化。可进一步强化基层公安机关工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每年适度核出一定比例的经费。在工作之余组织一些文体比赛,活跃警营文化,缓解民警平时工作压力,增进同事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促进工作间的团结协作。三是抓实从优待警。政治上要自上而下对那些“老黄牛”、“老基层”民警、“超负荷运转”民警高看一等,厚爱一层,想方设法切实解决他们的职级待遇。经济上要进一步解决好基层公安民警的社保、住房公积金、医保和各类福利、执勤补贴等政策性待遇。组织上要多方创造和用足政策,尽量解决好民警的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警心工程,使基层民警真正切身感受到组织的“严”和“爱”,增强抵御腐败现象的后劲,“放下袍袱、开动机器”,全心全意、清正廉洁地为党履职、为民服务。

  第二篇: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学习心得

  以正规化建设为契机,打造公安新形象,树立群众新口碑

  2010年12月9日和10日,在局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我局40多名中层骨干到益阳、长沙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我们一行分别参观了益阳市公安局下辖的赫山分局、交警直属三大队、沧水铺派出所,长沙市公安局下辖的岳麓分局、四方坪派出所等单位。两天的参观学习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不仅亲眼目睹了兄弟单位在推进正规化建设以及“三化一基”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更通过对比看到了我们自身工作的努力方向,对我们未来工作开展进一步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感受

  1、正规化建设是构筑人民警察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的基础。我们参加的五个单位是全省公安系统正规化建设的先进单位,通过实地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正规化建设在构筑人民警察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正规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事,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挂在墙壁上的事,而是要将正规化建设贯穿于局、所、队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纳入日常化管理和制度化考核,才能通过日积月累显现成效,才能真正打造人民警察平安卫士的品牌形象,才能构筑公平正义的社会公信力。益阳和长沙的同行在正规化建设中,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提高。一是警员精神面貌得到提高。无论是在分局机关,还是在基层队所,我们看到的同仁警容规范、精神饱满,言语神态之中流露出对工作的热爱和激情,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内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沧水铺派出所登记详细的《首问负责登记簿》、交警三大队的精细化管理考榜、指纹考勤处、民警检点台、备勤室等软硬件的有效结合,无不体现出规范的内务管理和严格的考核要求。三是整体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益阳、长沙公安机关坚持民意导向,坚持从严治警,通过全面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管理精细化、工作信息化,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执法公正、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公安队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四是社会评价得到广泛提高。无论是“三基一化”工程建设,还是正规化建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卓越公安队伍。益阳、长沙公安通过全面落实公安部对公安机关和警员的各项要求,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社会满意度也得到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2、细节决定成败。近年以来,我局在推进正规化建设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兄弟单位相比,在细节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差距。比如,沧水铺派出所对营区设置、物品摆放、卫生管理等进行了全面规范,以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突出细节,确保内务建设与省厅下发的《派出所警务正规化指南》要求分毫不差。该所所

  见之处彰显细节的价值和魅力。一是规范内外标识,全所大到派出所外观、办公室设置,小到门牌字体大小、灯具式样都做到了统一制式化。二是规范物品摆放,细到茶具座签各有所位。该所按照《指南》要求,结合派出所实际,从办公室、值班室、宿舍物品放置位置到办公桌、文件柜内物品、文件分类放置都有具体要求,做到了《指南》没有允许摆放的物品一件没有,《指南》规定可以摆放的,从纸篓、报架到茶杯、座签都规定摆放位置,并每日由内勤对各办公室、值班室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纠正问题,确保了全所里外整齐有序。三是规范卫生管理。走进值班民警宿舍,床上褥子始终铺得平平整整,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来到各类办公室,桌上烟灰缸里的烟头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超过5个。整个营区做到无尘土、无痰迹、无烟头、无纸屑、无蛛网。细节化管理在悦人耳目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管理者的用心,执行者的到位,真正感受到正规化建设对推进规范管理的巨大作用。

  3、制度的执行比制度本身更重要。我们从来不缺制度,我们的制度也不比任何一个兄弟单位缺失和落后。我们所有的差距只来源于我们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如果总有理由、借口绕过制度,逃避制度的规范和约束,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将制度公平地传导到每一个人,公正地考核每一项工作,公开地执行每一个决策。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我们的此行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高科技装备。随着现代犯罪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公安机关侦察手段和侦察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该队强有力的经费保障、高精尖的设施装备,都充分体现了科技在公安业务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我们提升侦察能力、提高破案率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党成立九十周年,新形势下政府和群众对公安机关如何做好“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寄予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局而言,明年的工作要继续以推进“三基一化”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公安警务工作正规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职业能力,加强教育

  培训,切实深入群众,夯实基础工作,全面推进我局队伍职业化建设、民生化建设、流程信息化建设、服务制度化建设、管理系统化建设,实现打造公安新形象,树立群众新口碑的目的。

  1、转变工作作风,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我们与先进兄弟单位最大的差距在于员工的工作态度问题、责任意识问题、执行力度问题。全局要自上而下统一思想和认识,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局领导的思路和决策要通过中层传达到基层,在执行过程中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彻底改变过去工作中的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加强工作责任心。对于重点中心工作、难点热点工作,倡导每一位民警树立“5+2”和“白加黑”精神,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履行人民警察神圣的职业使命,确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2、提升执业能力,推进民生化建设。公安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覆盖方方面面,我们时刻要关注不同时期社会危害性最大的是什么,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是什么,群众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现阶段,我们县局公安机关为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民生关注的焦点应当是依法打击,狠抓破案特别是“二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此类案件涉及面广,群众期望大,涉及到基层老百姓日常生活安居乐业问题,目前案件侦破率太低了,人民群众对公安破案失去了信心,有的干脆不报案,长此以往,公安机关将失去了人民赋予的职责,最终损失的是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因此,我局应加大对侵财性案件的依法打击力度,加大警员投入力度,加大案件侦破率的考核,显示公安机关民生关注度和人民警察的执业能力,切实扭转人民群众正日趋势形成的思维观念,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

  3、加强教育培训,推进流程信息化建设。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大势所趋。网络无纸化办公将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同时也是对公安民警综合素质的极大挑战。目前,我局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公安信息化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仍然习惯沿用传统和常规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开展工作,对信息化重视不够,对信息化的概念认识不清,认为公安信息的应用工作是技术人员或是内勤

  干的,与己无关,不善于从公安网上获取新的信息,信息化应用基本技能差,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学习氛围还未形成,使信息化应用在公安基层处于被动状态。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以及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对我们公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公安工作千头万绪,刑事犯罪的新的方法、手段也不断出现。犯罪活动的智能化、暴力化、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老的知识、旧的方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一方面每一位民警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保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任务、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局机关也要为广大民警提供学习机会,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让每一位警员从学习中成长,进而实现我局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4、切实深入群众,推进服务制度化建设。公安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当建立和依靠群众路线,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和考核我们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我局应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深入群众,实现服务群众的制度化。一是加强社区警务工作,让警力真正沉下去,力争做到一个社区配备一名民警,真正做到社区情况心中有数,矛盾纠纷高效解决。通过制定措施,落实制度,提高民警待遇,绝不能让社区民警分配依法打击处理指标,依法罚没任务,减少工作压力,让民警解除后顾之忧,真正让民警放心、顺心、舒心扎根社区,服务群众。二是加大治安巡逻工作,特别是城区,多见警车警察,以制度化的服务措施创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5、夯实基础工作,推进管理系统化建设。公安机关的社会形象的优劣和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扎实。现在公安机关基础工作相当薄弱,上级公安机关各种制度都有,各种方案也有,关键是落实问题,现在基层各所、队的基础工作形同虚设,各种台账都是民警在办公室摸脑壳摸出来的,实际就是应付上级检查。基础工作到位了,各种情报信息就上来了,破案能力就自然提高了,老百姓满意度也就上来了,公安机关基础工作重点在于以下三个系统:一是人口管理系统,包括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

  重点人口、工作对象管理。二是治安管理系统,要加大旅馆业、宾馆信息化建设;加大娱乐场所黄、赌、毒管理;加大典当业、寄卖行、二手交易市场、废品店等场所管理,从源头上防范案件发生。三是刑侦管理系统,关键是加强刑事技术工作,刑侦三大支柱建设必须强力推进。通过三个系统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完善,我局基础工作将得到极大提升,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将更为得心应手,优质高效。

  第三篇:浅析我国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现状

  浅析我国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现状

  作者:金天宇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2期

  【摘要】公安机关正规化是公安机关“四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公安机关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虽然正规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非正规化现象。相对于革命化、现代化和军事化建设而言,正规化建设进程较慢,因此,清楚的认识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其原因,做好总结,是实现正规化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公安机关;正规化;现状

  一、当前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

  根据2010年中央政法会议精神,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公安队伍这一目标,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素质能力?四大建设?,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可见,加强队伍建设和规范执法,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是今后公安工作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目标。[1]建国初期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我国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建设己日趋成熟,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法规体系

  建国至今,我国前后制定了若干关于法律、法规及行为规范来指导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警察内务条令》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规范。

  (二)开始重视正规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在正规化研究方面出版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公安管理学》、《公安人事管理学》及《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初探》等书刊[2],并在警察院校学报等公安理论刊物上涌现了一大批有关正规化的学术论文,为我国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正规化建设水平与新世纪公安事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长远性总体发展规划

  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是实施正规化建设的基础。但是,我国的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至今,仍然缺少一个清楚、明确、长远的发展规划,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虽然在基层公安机关中,民警根据日常工作总结处了正规化建设的经验,但是终究得不到理论的总结和升华,其合理性和实效性有待检验。正是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和及时指导,我国目前的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的循环,效果不明显。[3](二)公安法规和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公安法规体系是由《人民警察法》、刑事司法业务法规、治安、交通等行政法规和民事法规等组成。

  目前,最突出的是缺乏公安组织法规,各级公安机关及公安基层单位(派出所、公安警队)在人事和执法、行政工作上得不到明确的规范性指导,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和各级、各区差异过大,阻碍了区域、部门、组织之间工作的协调和沟通,不利于公安机关正规化的建设。

  三、当前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问题的成因

  (一)公安理论研究滞后

  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缺少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是严重阻碍其实现正规化和“四化”建设的绊脚石。[4]回顾正规化建设历程,不难发现,深入的、系统化的研究不多,多数是浅显的,浮于表面和经验式的口口相传,缺少理性的思考和提升。正是由于理论研究滞后,我们才无法对当前队伍正规化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清晰的回答,也难以提出科学的、有效的建设筹划蓝图。

  (二)公安工作特殊性的局限

  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在现实工作中,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动的统一和协调,确保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这样的管理模式很明显的会导致上级机关的命令必须层层传递,中间接受的部门、人员会很多,导致部分的消息丢失和失真。此外,自下而上传递消息时也是需要层层审核,同样的会影响办事效率和事实的可靠性。

  (三)缺少正规化建设的认识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已经习惯了经验型的工作方式和口口相授的学习方法,形成了思维定式,对于新的工作规范难以接受。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对执法规范、服务规范等方面推行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严重的抵抗情绪,无法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缺少长远的发展战略目光,只看到了短期的时间消耗。[5]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公安机关对正规化建设的认同感,制约了正规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红主编.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初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2]张兆端.关于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的非规范化倾向及对策[J].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文选,1998.[3]刘昕.浅谈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J].法制与经济,2011(2).[4]黄晓平,张爱国.当前基层公安队伍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5]刘正明.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01(1).

  第四篇: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选)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湖州市公安局科技处

  徐华

  【摘

  要】当前,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为推进公安信息化,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正在落实“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战略措施。本文在阐述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基层基础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应用效益、信息化建设保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四点措施。

  【关键词】基层

  基础

  信息化

  建设

  公安部把2006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着重提出了要在“推进一项改革、破解两个难点、提升三化水平”上下功夫,其中在“提升三化水平”的要求中,把“提升信息化水平”放在了首位,明确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如何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如何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推进队伍建设,积极加快基层基础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强警”、转变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1、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部门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而这种以案事件驱使依靠警令驱动和人海战术来完成任务的警务模式也影响到决策部署、警力调度、案件查破等各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治安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警务功能的不断细化与拓展,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越来越难以掌握当代社会治安的主动权。现实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警务模式,建立与当前治安形势、队伍现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可以说,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未来方向所在,是现代警务机制的灵魂。

  2、信息化技术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向科技要警力提供了方便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增加警力、提高效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信息化又发挥着人力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事半功倍。公安机关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各类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更直接有效地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解决很多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3、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公安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公安基层基础警务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我市为例,近三年来投入4000多万用于信息化建设,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由重网络建设转变为重应用、重信息,由领导推动转变为民警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基层业务工作中,并在实战中发挥了良好的成效。近几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利用信息破案数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二、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

  我国公安部门自1998年实施“金盾工程”以来,以公安业务信息共享为目标,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实效。特别是近几年来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目前取得的成效只能证明公安机关已进入信息化初级阶段,而综观公安“信息警务”特别是基层单位“信息警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困难:

  1、部分基层领导和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

  由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部分基层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传统的经验思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用原有的工作方式去处理问题,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为陌生而敬而远之,放着现成信息不用,宁可采用费时费力的人海战术。有的领导认为公安信息化只要资金落实和信息化设备具备就算完成了。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民警的计算机应用仅局限于网页浏览、信息上报,查看通知、通

  报和上级文件,在业务查询、使用上较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民警在较长工作时间内无法适应新型警务模式,无法将信息化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受传统警务模式的影响,部分基层民警更乐于接受既得的经验共享,而不愿对“信息警务”进行摸索与实践,许多在日常工作中该采集的信息漏登或不登,致使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流失。同时,由于传统的警务模式,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掌握的大量书面信息、口袋信息、脑袋信息,随着民警岗位变动而丢失,新的接替人员又要重新开始,没有形成正常传承的信息流。

  2、基层基础信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信息采集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人口流动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造成了庞大的信息流,在越来越动态化的社会,基层公安管理模式也必须由计划经济静态化社会管理向市场经济动态化社会管理转变,由单一社会管理向数字轨迹管理转化。但是,当前基层公安传统入户访查、办理暂住证、社区走访等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信息控制手段在面对现代社会人、财、物大流动格局时显得力不从心,基层公安又不具有全盘整合的能力和实力,信息收集无法跟上庞大信息流步伐。目前基层公安在信息源的采集上存在着信息单

  一、滞后、断点、失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警务”的实战应用。

  3、信息化应用效益不够明显,信息汇总研判机制不够完善

  信息化讲求的是一种规模效益,既体现在装备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化理念和应用实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部分基层部门简单的把“信息警务”理解为基层公安收集、信息部门整合、刑侦部门运用。信息的运用往往简单的停留在人口、车辆等基础性信息查询运用层面,较少应用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网上比对、网上排摸等,民警更多的是从传统情报体系中获取线索、查破案件,使信息不能真正面向实战。

  同时,大量信息的采集、录入,只是原始的数据积累,由于统一信息汇总与研判机制不够,各孤立信息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信息应用不畅,各环节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基层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所要求的底数清、情况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信息掌控程度,然而目前基层民警工作考核机制很难对其正常衡量,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信息搜集的重要性也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警务相匹配的勤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不仅挫伤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情报信息的积极性。

  4、一些基层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合理

  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投入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部分基层单位连日常开支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部分基层单位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也影响基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部分基层领导有了资金愿意添置汽车等工具,开展信息化建设兴趣不大,对硬件设备的配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单位基础工作信息化使用的大部分硬件设备已经老化、陈旧,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同时,部分单位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上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过分注重硬件设备配置的高档,而不讲究其性能价格比;只关心硬件设备的购买,对日常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对计算机设备投入经费较多,对其它信息化设备投入较少。

  三、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措施

  1、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民警素质

  民警科技素质是公安科技强警工作的基石,它为各种科技手段在公安机关的应用提供基础人力支撑。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公安机关整体科技意识仍较淡薄,除了用高科技的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基层民警充分认识到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民警信息应用技能培训机制,以“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为目标,根据不同岗位所必须达到的层次要求,通过开展在职培训、警官学校、练兵比武、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应用技能练兵工作。要把计算机操作应用等技能培训与民警晋衔晋职、提拔任用挂钩,并纳入考核程序,形成领导带头学、民

  警主动学、工作任务逼着学的学习氛围,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掌握实施信息警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在每个基层单位至少培养一名技术骨干,以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推动基层技术科技工作不断提高。

  2、整合信息资源,强化综合应用

  要加强基层公安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内外网接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利用多种数据实时抽取、关联、调用工具建立综合数据库,促进信息的深层次利用,使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一线基层民警服务。要紧紧围绕“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这个中心,以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按照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的需求,积极调查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推动公安内网向社区警务室延伸,积极探索暂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前台向企业和社区(村、居委会)延伸,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社会化。各级公安机关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在网络支撑、技术保障、日常维护的支持和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公安身份认证系统(PKI/PMI),充分利用公安信息查询服务中心、警务通、公安网站等方式,为基层民警在路面及社区执勤中提供快速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支撑。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实战促建设,建立情报信息网络,拓展信息渠道,实现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和网上办公,把“工作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高效应用。

  3、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研判

  要在信息主导警务的大框架下,建立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打击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实时、准确的信息精确制导破案追逃工作,提高网上作战效能;在控制工作机制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的动态性、实时性,对可疑的人、事、物、场所实行动态控制,及时打击查处;在防范工作机制方面,要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对治安动向和犯罪态势作出及时、准确预警,指导做好超前防范工作;在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增强管理、办案、办事、办证的透明度,促进公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要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应用机制,实现信息基础化。基层民警牢固树立主动意识和运用意识,改变以往重采集、轻应用的习惯做法。只有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并将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实现打击有目标、防范有重点、控制有成效,才能实现警务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作措施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4、保障科技经费,调剂科技资源

  经费问题是长期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的同时,紧紧抓住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和“金盾工程”建设的大好时机,多为基层着想,不截留专项经费,不摊派罚款指标,为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各基层单位要克服等、靠、要和依赖上级部门配备硬件设备的思想,拓宽思路,多方寻求支持,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并坚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实用性强、使用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价格易接受的技术装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应调剂更多的科技资源向基层倾斜。在科技投入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基层的现实斗争需要,为基层提供更加实用的应用技术和装备。对属于共享性的信息化资源,应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应用权限和便利。要鼓励基层单位尽可能多地利用包括检验技术、侦查技术以及各类专业装备器材等公安内部现有资源。在实行统筹发展的同时,倡导创新发展,尽可能多地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要从基层选送业务骨干到科技部门熟悉运作和了解各类技术应用,或从科技部门抽调技术民警到基层锻炼,通过人力资源互动达到工作上的互动互促。

  四、结束语

  信息化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的有效支撑和保障,是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公安工作已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和保障,信息化已成为整个公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是一项需不断探索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它随

  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信息化向基层延伸,是必然的趋势和方向,是基层公安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足的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打防控精确度的有效途径,是公安机关走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科技强警强什么,怎么强”获奖征文选集----公安部宣传局、公安部科技局、人民公安报社2005年12月

  第五篇: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湖州市公安局科技处徐华)

  【摘要】当前,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为推进公安信息化,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正在落实“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战略措施。本文在阐述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基层基础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应用效益、信息化建设保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四点措施。

  【关键词】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

  公安部把2006年

  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着重提出了要在“推进一项改革、破解两个难点、提升三化水平”上下功夫,其中在“提升三化水平”的要求中,把“提升信息化水平”放在了首位,明确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如何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如何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

  建设的重要因素。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推进队伍建设,积极加快基层基础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强警”、转变警务模式、提

  高警务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1、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

  长

  期以来,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部门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而这种以案事件驱使依靠警令驱动和人海战术来完成任务的警务模式也影响到决策部署、警力调

  度、案件查破等各个层面。随着社

  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治安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警务功能的不断细化与拓展,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

  安的发展变化,越来越难以掌握当代社会治安的主动权。现实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警务模式,建立与当前治安形势、队伍现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可以说,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未来方向所在,是现代警务机制的灵魂。

  2、信息化技术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向科技要警力提供了方便

  现

  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和重要支撑,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增加警力、提高效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信息化又发

  挥着人力所无法达

  到的巨大作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事半功倍。公安机关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各类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更直接有效地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解决

  很多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3、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公安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公安基层基础警务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我市为例,近三年来投入4000多万用于信息化建设,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由重网络建设转变为重应用、重信息,由领导推动转变为民警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基层业务工作中,并在实战中发挥了良好的成效。近几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利用信息破案数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二、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

  我国公安部门自1998年

  实施“金盾工程”以来,以公安业务信息共享为目标,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实效。特别是近几年来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基层基础

  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目前取得的成效只能证明公安机关已进入信息化初级阶段,而综观公安“信息警务”特别是基层单位“信息警

  务”工作,仍然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困难:

  1、部分基层领导和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

  由

  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部分基层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传统的经验思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用原有的工作方式去处理问题,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为陌生而敬而远之,放着现成信息不用,宁可采用费时费力的人海战术。有的领导认为公安信息化只要资金落实和信息化设备具备就算完成了。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民警的计算机应用仅局限于网页浏览、信息上报,查看通知、通报和上级文件,在业务查询、使用上较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民警在较长工作时间内无法适

  应新型警务模式,无法将信息化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受传统警务模式的影响,部分基层民警更乐于接受既得的经验共享,而不愿对“信息警务”进行摸索与实践,许多在日常工作中该采集的信息漏登或不登,致使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流失。同时,由于传统的警务模式,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掌握的大量书面信息、口袋信息、脑袋信息,随着民警岗位变动而丢失,新的接替人员又要重新开始,没有形成正常传承的信息流。

  2、基层基础信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信息采集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人口流动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造成了庞大的信息流,在越来越动态化的社会,基层公安管理模式也必须由计划经济静态化社会管

  理向市场经济动态化社会管理转变,由单一社会管理向数字轨迹管理转化。但是,当前基层公安传统入户访查、办理暂住证、社区走访等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信

  息控制手段在面对现代社会人、财、物大流动格局时显得

  力不从心,基层公安又不具有全盘整合的能力和实力,信息收集无法跟上庞大信息流步伐。目前基层公安在

  信息源的采集上存在着信息单

  一、滞后、断点、失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警务”的实战应用。

  3、信息化应用效益不够明显,信息汇总研判机制不够完善

  信

  息化讲求的是一种规模效益,既体现在装备数量上,也体现在

  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化理念和应用实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

  大的生命力。部分基层部门简单的把“信息警务”理解为基层公安收集、信息部门整合、刑侦部门运用。信息的运用往往简单的停留在人口、车辆等基础性信息查询

  运用层面,较少应用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网上比对、网上排摸等,民警更多的是从传统情报体系中获取线索、查破案件,使信息不能真正面向实战。

  同

  时,大量信息的采集、录入,只是原始的数据积累,由于统一信息汇总与研判机制不够,各孤立信息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信息应用不畅,各环节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基层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所要求的底数清、情况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信息掌控程度,然而目前基层民警工作考核机制很难对其正常衡量,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

  极性难以提高,信息搜集的重要性也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警务相匹配的勤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不仅挫伤了情报信息分析研

  判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情报信息的积极性。

  4、一些基层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合理

  基

  层单位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投入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部分基层单位连日常开支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部分基层单位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也影响基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部分基层领导有了资金愿意添置汽车等工具,开展信息化建设兴趣不大,对硬件设备的配

  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单位基础工作信息化使用的大部分硬件设备已经老化、陈旧,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同时,部分单位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上还存在着

  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过分注重硬件设备配置的高档,而不讲究其性能价格比;只关心硬件设备的购买,对日常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对计算机设备投入经费较多,对其

  它信息化设备投入较少。

  三、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措施

  1、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民警素质

  民

  警科技素质是公安科技强警工作的基石,它为各种科技手段在

  公安机关的应用提供基础人力支撑。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公安机关整体科技意识仍较淡薄,除了用高科

  技的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基层民警充分认识到科

  技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民警信息应用技能培训机制,以“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为目标,根据不同岗位所必须达到的层次要求,通过开展在职培训、警

  官学校、练兵比武、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应用技能练兵工作。要把计算机操作应用等技能培训与民警晋衔晋职、提拔任用挂钩,并纳入考核程

  序,形成领导带头学、民警主动学、工作任务逼着学的学习氛围,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掌握实施信息警务所需

  要的基本技能。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在每个基层单位至少培养一名技术骨干,以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推动基层技术科技工作不断提高。

  2、整合信息资源,强化综合应用

  要

  加强基层公安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内外网接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利用多种数据实时抽取、关联、调用工具建立综合数据库,促进信息

  的深层次利用,使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一线基层民警服务。要紧紧围绕“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这个中心,以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按照当前社区警务工

  作信息化的需求,积极调查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推动公安内网向社区警务室延伸,积极探索暂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前台向企业和社区(村、居

  委会)延伸,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社会化。各级公安机关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在网络支撑、技术保障、日常维护的支持和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公安身份认证

  系统(PKI/PMI),充分利用公安信息查询服务中心、警务通、公安网站等方式,为基层民警在路

  面及社区执勤中提供快速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支撑。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实战促建设,建立情报信息网络,拓展信息渠道,实现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和

  网上办公,把“工作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高效应用。

  3、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研判

  要

  在信息主导警务的大框架下,建立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打击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实时、准确的信息精确制导破案追逃工作,提高网上作

  战效能;在控制工作机制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的动态性、实时性,对可疑的人、事、物、场所实行动态控制,及时打击查处;在防范工作机制方面,要通过对信息

  的综合分析研判,对治安动向和犯罪态势作出及时、准确预警,指导做好超前防范工作;在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增强管理、办

  案、办事、办证的透明度,促进公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要

  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应用机制,实现信息基础化。基层民警牢固树立主动意识和运用意识,改变以往重采集、轻应用的习惯做法。只有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并将结

  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实现打击有目标、防范有重点、控制有成效,才能实现警务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作措施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4、保障科技经费,调剂科技资源

  经费问题是长期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的同时,紧紧抓住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和“金盾工程”建设的大好时机,多

  为基层着想,不截留专项经费,不摊派罚款指标,为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各基层单位要克服等、靠、要和依赖上级部门配备硬件设备的思

  想,拓宽思路,多方寻求支持,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并坚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实用性强、使用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价格

  易接受的技术装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应调剂更多的科技资源向基层倾斜。在科技投入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基层的现实斗争需要,为基层

  提供更加实用的应用技术和装备。对属于共享性的信息化资源,应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应用权限和便利。要鼓励基层单位尽可能多地利用包括检验技术、侦查技术以及

  各类专业装备器材等公安内部现有资源。在实行统筹发展的同时,倡导创新发展,尽可能多地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要从基层

  选送业务骨干到科技部门熟

  悉运作和了解各类技术应用,或从科技部门抽调技术民警到基层锻炼,通过人力资源互动达到工作上的互动互促。

  四、结束语

  信息化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的有效支撑和保障,是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条

  件。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公安工作已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和保障,信息化已成为整个公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

  就能完成的事,而是一项需不断探索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信息化向基层延伸,是必

  然的趋势和方向,是基层公安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足的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打防控精确度的有效途径,是公安机关走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

推荐访问: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思考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正规化 公安机关 加强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