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及措施

时间:2022-11-01 0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东源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比较大的边远欠发达山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农村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的“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东源县农业发展实际,就如何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践性的探讨。详实地阐述了东源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加快东源县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思路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加快东源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意义;措施;广东东源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259-02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东源县作为主要靠发展农业的边远山区县,更应该认清形势、面向未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刀阔斧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最终实现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本文结合东源县实际,分析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的思路和措施。

1 东源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

东源县地处粤东北部山区,东江中上游,是沿海地区与内地的结合部。全县辖21个镇,总面积4 070 km2,总人口5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2万人,山地总面积32.53万hm2,其中坡度在30°以下可供开发利用的丘陵山地4.67万hm2,水域面积4.68万hm2,耕地面积2.00万hm2,因而东源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东源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低纬度地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无霜期长,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随着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东源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1]。

1.1 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对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实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出率、产品商品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目前,东源县仍是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山区县,农业商品率不高,但山水资源丰富,仅坡度在30°以下的山坡地就达4.67万hm2,新丰江库区可渔水域面积达2.87万hm2。通过对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增加农户收入,对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2]。

1.2 有利于加快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的农业综合开发,已经不再是过去小农经济“小而全”的趋同结构式开发,而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用现代化的方式对农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逐步建立区域特色明显、市场效力强的现代农业商品基地,形成农业优质产业带。因此,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必然会给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带来一场革命。东源县农业耕作机械化水平低,产品生产布局零碎、分散,专业化水平低,加工业不发达。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必将逐步改变这种不适应现代农业的状况,从而使生产手段、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产业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不断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3]。

1.3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必将为社会提供大量丰富的农副产品,农副产品除一部分直接供应市场外,大部分要进行加工增值。因此,与之相关的加工业和流通业也将随之发展起来。目前,东源县农村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第二、三产业还较落后,农村劳力绝大部分从事农业耕作。就农业内部结构来说,经济作物的比重也偏少。因此,通过抓好农业综合开發,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禽畜、水产品,使农副产品日益丰富,不仅能改善农业内部结构,而且能为发展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随着技术进步和条件成熟,相应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销售行业也将发展起来,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而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1.4 有利于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高度社会化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求各方面都要密切配合,与之相适应。因此,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政府职能、社会化服务等多方面变革。目前,东源县土地经营零碎分散,生产方式比较单一,社会化服务较低,这些问题可在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运用股份合作、合伙经营、大户承包、租赁转让等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生产经营体制;通过建立科技服务、加工销售网络等方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政府的服务功能,从而使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善。

2 主要思路和发展目标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涵和目标。就现阶段来说,其范围应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领域。目标是运用综合手段和现代技术,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借鉴外地经验,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走有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既要发挥传统农业的优势,又要打破小农意识,树立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新观念。要根据当地的基础条件、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制订科学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东源县经过近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以灯塔盆地为重点的“三高”农业开发有了一定发展,初步建立起板栗、蔬菜、茶果、畜禽、水产等农业商品基地,为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奠定了基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东源县的农业综合开发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以下5个方面问题:一是区域化布局不明显,除板栗、茶叶外,其他品种较分散;二是经营方式单一,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三是管理粗放,效益不佳;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业较落后;五是土地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仍有近2万hm2坡度30°以下的山地没有开发。因此,东源县农业综合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逐步向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通过抓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全县“三高”农业上水平、上台阶,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3 措施

3.1 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山水资源

东源县虽没有“江南水乡”“渔米之乡”等美称,但是却有“山多、地肥、水美”的优势,以及水果种植、淡水养殖等资源优势。农业综合开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山上增值、水中生财、农田增效[2]。

3.1.1 靠山吃山,抓好山坡地资源开发。东源县是一个具有丰富山地资源的山区县,要按照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药则药的原则,开发低坡度的山岭,种植优质林木、水果、药材等。并通过果下养鸡,创办小庄园,形成果禽同步发展格局,发展立体高效农业。要集中精力,综合开发好广阔的山地,让山地成为“绿色银行”。对于坡度30°以上的山岭地区,要大力发展林木生产,科学规划种植生态林、公益林、经济林,不断高森林覆盖率,巩固绿化达标成果,在防止土壤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山林产出率。

3.1.2 抓好可渔水域开发。要在筑山塘水库、巩固堤围、兴修水利、保持水质、根治旱灾、防范水患的同时,大力抓好可渔水域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东源县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华南最大水库(新丰江水库)地处东源县境内,库内可渔水域面积达2.87万hm2,可大力发展优质鱼类养殖;东江流域沿江沿岸线长,山塘、水库开发利用力度不足,应继续加大开发力度,与发展水利水电相结合,同时放养优质淡水鱼、虾等,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可充分利用东源县仙塘、康禾等镇的地下热水资源,大力发展畏寒鱼类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

3.1.3 改造中低产田,发展主体农业。要在不断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狠抓经济作物,通过改造中低产田,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推广以优质为主的水稻品种,发展“三高”“四化”农业。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由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多种经营的格局转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对于地肥、水美的良田,要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特色农业、订单农业、效益农业。对于低洼的山坑低产田,一方面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另一方面要实行农业结构调整,改单一种植为立体种养,形成塘中养鱼、塘头养猪、塘基种果、塘面养鸭的立体种养多层次利用格局。在充分利用土地、光温、水源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拓展种养效益,以形成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能量互换的良性循环。对于旱坡地,则可以种植玉米、甘蔗、红薯、花生等经济作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3.2 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农业综合开发高起点、高标准

农业综合开发的目的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农业综合开发不是单项开发,必须搞好综合配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

3.2.1 要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有市场、有资源、有效益、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开发项目。结合东源县实际情况,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联营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统一销售的一条龙服务,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奔小康[4]。

3.2.2 要坚持高标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时,采取“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经营”的形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做到路桥相通、沟渠相连、水电保证。在农田连片开发时要做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真正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排灌自如、高产稳产、水旱轮作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在山地开发时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山泥倾泄,从而做到开发一项、成功一项、带动一方的目的。

3.2.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农业综合开发效益的好坏取决于开发项目科技含量的高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物质投入的产出效益,促使项目开发区成为先进技术示范区及科技推广普及区,提高科技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贡献率。

3.3 广泛动员增加投入,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加资金投入,杜绝“政府唱戏、农民看戏”的传统方式。要利用外资启动、企业带动、农民广泛参与的形式,积极鼓励企业、农民增加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要始终坚持“谁开发,谁利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坚决杜绝侵害投资开发者利益的的情况出现,让投资者放心开发经营;要增加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发动千家万户集中资金和劳力,对承包的责任田、责任山进行连片开发;二是通过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和国内企业参与投资开发;三是动员外出务工在种养方面的成功人士带资金、技术回乡开发;四是金融部门要采取政策倾斜措施,调整信贷的投放结构,积极扶持,增加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贷款规模,解决农业企业和农民的投融资难问题,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4 参考文献

[1] 李宇.山区:崛起前的探索:振兴河源对策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6.

[2] 马锦郁,管镇滨.21世纪初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李定强,黄熤祯.广东省灯塔盆地自然資源与环境生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4] 张美芳.河源市现代农业建设问题研究[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4.

推荐访问:东源县 农业综合开发 意义 措施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