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的鱼体生化组成及比能值研究

时间:2022-11-01 09: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鱼体的能量密度即单位重量鱼体所含的能量值,它是衡量鱼类身体能量储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宁夏沙湖的鳙鱼(大花鲢)的生化组成及比能值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测量鳙鱼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水分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的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粗灰分含量与水分含量和实测比能值存在不显著相关(P > 0.05),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显著相关(P < 0.05),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 < 0.01)。干物质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 < 0.01)。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与鱼体的鲜重和全长都存在不显著相关(P > 0.05)。因此,水分含量可以用来间接估算鳙鱼鱼体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进而用于野外鱼类能量学和生态系统能流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鳙鱼;生化组成;比能值(能量密度)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又名花鲢、胖头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中国特有鱼类。

鱼体的能量密度,它是衡量鱼类身体能量储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鱼体的比能值Q(能量密度)是鱼类能量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在极其天然的条件下,鱼体的生化组成以及鱼体的比能值是鱼类对自身发育状况的评价并且直接表现了鱼体本身适应外界各种环境因子的能力反应。

本文根据多方面资料提示,通过对鳙鱼的鱼体各生化组成与能量密度(比能值)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以含水量作为估测其他生化组分指标的可靠性。其结果将对鱼类生理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丰富我国淡水鱼类生物能量学的研究,为确定鱼类养殖容量和水域生态能流分析和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参数。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用鱼取自于6-7月的宁夏沙湖,野生混养,健康,规格相近,取鳙鱼3批次,每批次10尾用作实验。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基础数据采用3批次鱼体的平均值。拭干鱼体体表水分,分别测定鱼体全长、体长、体高和鲜质量。分别测量后计算十尾的平均值并记录。实验用鱼的全长为18.58c±0.38cm、体长13.44c±0.39cm、体高4.46cm±0.27cm、鲜质量42.84g±3.56g。之后需要经过烘干处理,即在65℃下烘干48h以上至横质量,取出,得其干质量,再将全鱼用JFSD-100Ⅱ型精细样品粉碎机粉碎后,再充分混匀后于-18℃保存待测。

本实验采用经典方法凯式定氮法测量鱼体的蛋白质含量,其中氮换算成蛋白质的系数为6.25。采用经典方法索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该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整个实验过程中磷脂含量影响不大,对数据也无明显影响。采用550℃灼烧法测定待测样品中粗灰分含量。在烘干处理中,根据待测鱼体的实际情况,温度设置为65℃,烘干48小时。之后将65℃烘干的样品放在室内自然冷却4~6h,测得风干质量,测定初水分含量(S0 ,%),S0(%)=[鲜质量(g)-风干质量(g)]/鲜质量(g)×100%;采用烘箱干燥法测定吸附水。采用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Parr6300型氧弹量热仪测定样品的比能值Q。每份样品重复测定2次,当相对偏差超过2%时,增加重复次数,取偏差在2%以下的两个测定值的平均数为记录结果。Q以单位鲜质量(g)含能量(KJ)表述。通过直接检测法测出待测样品的实际比能值,再通过鱼体主要的生化组成成分含量计算得出待测样品理论比能值(忽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换算系数分别为23.62KJ/g和39.50KJ/g。Q’(KJ/g)=P×23.6+L×39.5,Q’为鱼体的理论比能值;P为鱼体的蛋白质含量(%);L为鱼体的脂肪含量(%)。Q’以单位鲜质量(g)含能量(KJ)表述。

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该样品中,鳙鱼的实测比能值比理论比能值高,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实测比能值比理论比能值高4.41%,根据分析建立函数模型Q= 1.0162Q’ + 0.1793(R2 = 0.9566)。

比能值与鱼类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能源要素密切相关。从能量密度的角度来讲,當鱼体处于饥饿状态时,有些鱼会通过首先消耗糖原来完成自身活动所需的能量,而有些鱼则会优先选择消耗脂肪来达到能量需求,还有一些鱼会优先考虑消耗蛋白质。但这种鱼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比较少,大部分鱼都是先通过消耗前两者来达到满足能量需求的目的,从而鱼体生化组分中的蛋白质则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我们所说到的能量蛋白比(Q’/P)是3种营养要素的能量之和与蛋白质含量之比值。在各种营养要素的能量总和一定的情况下,Q’/P值较小者,其鱼体蛋白质含量就相对较高,鱼肉食用时口感较好,且多余的蛋白质不易以能量的形式储存于体内,故这种鱼肉是更为理想的食品,鳙鱼的Q’/P值为36.12。由此可见,鳙鱼是一种较理想的食品。

以鳙鱼的水分含量为自变量,分别与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实测比能值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鳙鱼的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实测比能值与水分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 = 0.0668x - 0.84(R2 = 0.10);y = -0.6875x + 55.42(R2 = 0.90);

y = -0.3304x + 40.703(R2 = 0.61);y = -0.3733x + 33.51(R2 = 0.98)。

经过相关性分析可知,粗灰分含量与水分含量存在不显著相关(P > 0.05),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 < 0.05),粗脂肪含量和实测比能值与水分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P < 0.01)。其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比能值>脂肪>蛋白>灰分。

以鳙鱼的实测比能值为因变量,分别对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和干物质的含量进行线性回归。

鳙鱼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含量与实测比能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 = -0.7365x + 9.2424(R2 = 0.16);y = 0.4957x + 3.6647(R2 = 0.91);y = 0.7127x - 5.558(R2 = 0.65);y = 0.4018x - 5.3924(R2 = 0.97)。

经相关性分析可知,粗灰分含量与实测比能值存在不显著相关(P > 0.05),粗蛋白含量与实测比能值存在显著相关(P < 0.05),粗脂肪和干物质含量与实测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 < 0.01)。综合3.1.3结果,其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分>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因此,可以通过水分来间接估计比能值。

分别以鳙鱼的鲜重、全长和水分含量为自变量,分别对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实测比能值进行线性回归。线性回归公式为:y = ax + b

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该鱼种的各生化组成和实测比能值与鱼体的鲜重和全长都存在不显著相关(P > 0.05)。对于鱼体鲜重,其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粗蛋白和干物质相近,均低于其他生化组成和实测比能值,水分>粗灰分>粗脂肪>实测比能值。对于鱼体全长,其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粗脂肪和实测比能值相近,均高于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水分。

[参考文献]

[1]蒋高中,李群,明俊超等.中国古代淡水养殖鱼类苗种的来源和培育技术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2]邱小琮,赵红雪.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1(01).

[3]林祥日.几種生态因子影响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l)稚幼鱼生长率、生化组成和能值的研究[J].厦门大学.2007.

[4]王军,苏永全.三种弹涂鱼的生化组成及能值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1).

[5]曹振东,谢小军.南方鲇的鱼体能量密度及其预测模型[J].海洋与湖沼,2002(01).

[6]王瑁,丘书院,杨圣云等.花尾胡椒鲷幼鱼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J].中国水产科学,2001(03).

[7]李军,黑鲷幼鱼鱼体的比能值及生化组成的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1997(38).

推荐访问:生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