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抱团闯渔市

时间:2022-11-01 08: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湖北省水产大市仙桃市,有一个全省规模最大的水产专业合作社——泉明水产专业合作总社,旗下有7家分社,覆盖5个乡镇和农场、40多个村、3万多亩鱼池,网络渔民1019户。笔者7月17日、18日再次赴此调研,正赶上江汉平原遭遇比重灾之年1996年更大的强降雨之后,各地忙着排渍,不少地方已经绝收,可是,泉明水产专业合作总社旗下的万亩养殖基地却是风平浪静、水阔鱼跃的另一番景象。渔民们骄傲地告诉笔者:“这都是合作社的威力大,排涝设施建得好,暴雨边下就边排出去了,我们的损失也有,但要比其它地方轻多了。”

合作社就是服务社

“你为什么入社?”

“有好处呗!”一身泥水的仙桃市沙湖镇凉亭村农民陶锡平爽快地回答笔者提问。

陶锡平和几名社员向笔者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加入合作社的五大好处:

一是合作社的饲料信得过。陶锡平说:“这鱼饲料的事可是件大事,鸡饲料一周见效,猪饲料一月见效,鱼饲料一年才能见效,一误就是一年的事。原来经常用小贩子的饲料,吃亏不小,我为此吃过两年大亏,亏了上十万元钱,每次都是到了年底捕鱼才知道上当了、吃亏了,赶本不及,投诉无门,悔之晚矣。现在是合作社统一进的饲料,安全绝对有保障。”二是合作社的生物药剂效果好。合作社针对鱼情鱼病及时配制生物药剂,特别有效,也符合绿色食品要求。三是合作社勤于为渔民搞技术培训。陶锡平去年参加培训两次,今年又参加了3次。四是合作社乐于为渔民担保贷款。陶锡平去年找合作社贷了5万元,今年又贷了5万元。贷款就为赚钱,买饲料用现金结算比赊账要少出200元一吨。陶锡平一年要用18吨饲料,仅买饲料一项一年就比入社前节约3600元。五是合作社善于帮渔民优价销售。进了合作社,只管养鱼,不愁销路。去年合作社集中收购了陶锡平养殖的鱼1.1万斤,每斤均价4.3元,比市场时价4.1元高出0.2元,让陶锡平多赚了2200元。

陶锡平加入的是永昌合作社,是泉明合作总社的7家分社之一。这个社的经理叫王祥标,以前当过多年的乡镇党委副书记,主管农业,是个专家型干部,退休后被社员们“抬出来”负责合作社的工作。他笑说“合作社就是帮助农民共同致富的服务社”。

王祥标介绍,合作社对社员提供七大服务,即提供技术服务、资金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信息服务、饲料服务、生物药剂服务、销售服务。七项服务样样实在,比方说,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这一块,总社在永昌合作社修通村通垸水泥路2.4公里投资64万元,修鱼池路投资10.8万元,疏洗沟渠投资15万元。王祥标对此深有感叹地说:“过去我当副书记管农业,一直想着要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可是镇里没钱搞,单个农民没法搞,国家暂时没这个精力搞,现在合作总社依托公司投巨资办成了这事,用句时兴话说,就是办成了国家包不了、地方政府办不了、农民急需办的一件大好事。”据介绍,泉明合作总社近两年投入渔池基本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共修路17.4公里,挖沟25.5公里,改造小型水利设施40处,架电线13.5公里,植树2.5万株。合作社所辖的三万亩农田,尤其是万亩示范基地,实现了“田成方、池成块、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渍能排、泵安全、电方便、车能进、船可靠”十句话目标,这就是江汉平原理想的生产条件和环境。

据王祥标介绍,永昌合作社,前年成立时吸纳社员62户,去年发展到120户,到现在为止已有243户,每年成倍地增加,眼下又有很多农民要求加入,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就像夏天的河水一样节节高涨。

专业合作社代表产业发展方向

“专业合作社就是同行业的人抱团发展吧?”

“是的,但抱团不是简单地做加法。”泉明水产合作总社社长吴泉明回答说:“我考察过有些合作社就是简单地做加法,那样做可能是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就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像我们的水产专业合作社,就是引导和带领农民转变传统水产养殖方式,朝着现代水产业的发展方向前进,这样才能确保渔民持续稳定增收。”

吴泉明在清华大学农民企业家总裁班进修过,“沽个泡泡知道鱼的大小”,乡亲们笑称他是一方“鱼王”。

吴泉明跟单个渔民算了一笔账,一户两个劳力养10亩田的鱼,一亩毛收入8000元,除去劳力以外的各项成本5000元,纯收入每亩平均3000元,10亩田就是3万元。工资每月1人2000元、两人4000元,一年应付工资4.8万元。结果养10亩田的鱼连渔民的工资都付不出来,何谈致富奔小康呢?

吴泉明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找到路径:渔民要增收,必须改变传统养殖模式,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他和公司的领导层大胆作出决策:依托公司,组织渔民,办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的是“四加模式”,即“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就是吴泉明任董事长的泉明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自有资产6000多万元,自有养殖基地10000亩、分布在仙桃市胡杨、张沟、沙湖三大片区。这是合作社的核心区,也是示范区。以此为根据地,在沙湖、武湖、西流河、胡场、杨林尾、张沟等发展区成立了7个渔业专业合作社,三年发展社员上千户。各合作社工作经费由公司负担。理事长、副理事长暂由公司聘任的副总经理和基地鱼场场长兼任;社员以养殖户为主,兼有饲料销售户、技术骨干。泉明公司和泉明合作总社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七个改造”是合作社带领渔民转变养殖方式、发展现代水产业的根本性举措。改一家一户养殖为合作抱团养殖,改零星养殖为规模养殖,改小池塘养殖为百亩大池养殖,改无序养殖为计划养殖,改一般养殖为绿色养殖,改一池多品为一社一品,改集中上市为均匀上市。其中,改成百亩大池养殖是吴泉明“节约资源、提高产能”的创新举动。农家养鱼大都是自然塘,小而不规则,后来改造成精养池,一般面积20亩,大池不过四五十亩,这就比较规范、比较现代了。吴泉明的万亩养殖基地,大多是80—100亩一池,一家包一池,水、电、机械、饲料、鱼药各项成本都能节约,劳动效率、水面产出率大大提高。改成一社一品、均匀上市是合作社“提高市场竞争力、掌握鱼价发言权”的核心战略。渔民们都知道这叫“鳊鱼战略”。万亩养殖基地只养一种鱼,那就是鳊鱼。鳊鱼又叫武昌鱼,即毛泽东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所提到的“武昌鱼”,此鱼深受国人的喜爱。万亩基地年产鳊鱼千万斤,每天均匀上市3万斤,均匀上市达到了掌控市场和决定价格的目的。合作社以万亩鳊鱼基地为示范、为核心,采取“外围整鳊”大行动,计划将外围的2万亩水面全部改成“鳊鱼池”,并以此吸纳更多的渔民加入合作社。甚至有个 “仙桃改鳊”大计划,让全市一品,掌握更大的市场权,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五统一分”是合作社的主要运作方式。就是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鱼药、统一管理、统一成鱼销售、分户养殖。7个合作社加起来有一个乡镇的人口和土地规模,且分散在多个区域,如何统一管理,他们成立了四个专班,养殖专班、技术专班、销售专班、财务专班。养殖户全部是养殖专班,只管养,效益与风险同担;技术专班负责鱼种投放、饲料投养、鱼药防治,责任与收入挂钩;销售专班设有拉网队、运输队、卖鱼队,从水面到市面一条龙作业,犹如工厂的流水线;财务专班负责垫付药物、饲料、水、电等开支和结算销鱼收入。

三家调鱼站是合作社通向市场的三座大桥。合作社先后在沙湖、胡场、西流河投资150万元,建立了3个中心调鱼站。调鱼站利用公司信息平台,负责收集信息、调查市场、联系客户、组织销售。各调鱼站建有中转池、增氧泵、台网等设施。同时,内部分工具体,每站设联络员4人,运输车辆9台,运输专班20人,拉网队若干个,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专班。各调鱼站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及时将收购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和交货时间通知到社员和农户。对于少批量成鱼,实行预约收购;对于大批量成鱼,上门直接收购,减少转运环节。各调鱼站货源不足时,可跨站委托订购。目前调鱼站日销售能力达10万斤,产品主要销往湖北、成都、北京、广东、四川、湖南、广西、陕西等地,真正形成了“买全市、卖全国”的大格局。去年,最早运行的胡场调鱼站销售社员鲜鱼300万斤,平均每斤销售价高于当地市场价0.1—0.2元,为社员增加收入60万元,同时,帮助非合作社社员代销鲜鱼10万斤。当地渔民说:“有了调鱼站,卖鱼不再难;当了合作社员,鱼比过去值钱。”

农企双赢合作长久

“怎么想到要办合作社?”

“既为自己,更为乡亲。”吴泉明爽快地回答。

吴泉明介绍自己是“党培养、市场锻炼出来的仙桃水产人”。1980年他在仙桃市一家集体鱼场里养鱼,鱼场领导安排他出外培训,镇政府调他到农委工作,提拔他当渔场场长,1986年又到仙桃水产学校脱产进修两年,结业后被荆门市作为专业人才招到区水产局工作,1992年他辞职下海,领办荆门市掇刀区一家大型鱼种场,1993年被评为全省致富能手,2002年被仙桃市招商招回来了,承包3000亩抛荒的低湖田,以此为基地,成立泉明水产养殖公司。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到万亩水产养殖规模的时候,吴泉明比过去更迫切地追求着把一生钟爱的水产事业做得更大更强,也开始把回报乡亲的夙愿付诸行动。他觉得,给钱给物,不如带领乡亲们一起养鱼共同致富,就这样,“公司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两下一结合,办了合作社。”

怎么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让公司与农户长期合作?笔者翻看了合作社一本“双赢账”:

2009年泉明水产公司从合作社获利565万元。来源于四笔收入,一是饲料利润:基地+合作社社员养殖水面26880亩,供应饲料1.5万吨,每吨利润100元,共获利150万元。二是售鱼利润:基地+社员共产鱼2680万斤,社员自售50%,公司售50%,1300万斤,每斤盈利0.20元,获利260万元。三是收缴承包款150万元。四是售药收入5万元。

社员从合作社获取效益三大笔。一是饲料系数降低0.1—0.2,每亩增收200元。二是药物每亩降40元。三是产量每亩增150斤,增效300元。合计每亩增效540元,社员共增效1351万元,每户平均1.6万元。

社员的效益还不仅此。泉明公司以租赁方式改造开发鱼池后,优先租赁给合作社社员,优先安排他们在渔场务工。很多社员通过出租土地取得租金,通过务工取得劳动报酬,通过经营承包鱼池取得收益,“一举三得”。胡场朱场村60名农民常年受聘永隆合作社养鱼,每年纯收入60万元,2000多名农民临时务工每年增收20多万元。

“我们正在实施品牌战略和扩张战略,争取更大的双赢效益。”吴泉明向我们介绍了他正在实施的两大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是为了“双赢”得更多。不光做鱼的品牌,更做人的品牌。公司针对自有基地示范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创立了一套标准化的养殖模式,这套模式在自有基地和合作社养殖水面2万多亩的面积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和运用,泉明合作社鱼品牌正在越做越大,越做越响。做鱼先做人,西流河调鱼站经理余冲是个年轻人,他集合作社理事长、经理、经销商于一身,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事先做人,挣钱先争名”。为了渔民增收,他帮渔民销售成鱼10.5万斤,亏本1.5万元,免费为渔民提供鱼苗20万尾,自费组织渔民到外地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得知鱼发病,星夜送药到户,指导施药。这些举动深受渔民欢迎。因而,100多户渔民踊跃加入他办的“永兴渔业专业合作社”。7个合作社的管理层都像余冲一样“不尚空谈,多办实事”,不计蝇头小利,立足事业发展;先想社员有钱赚,再为公司谋利益。

实施扩张战略是为了“双赢”得更大。有这么“四扩”:扩大基地范围。2—3年内,公司将拥有自养基地5万亩;扩充合作社规模。现有的7个渔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运作,尤其搞好立章建制。计划在1—2年内再建5个合作社,使社员户数扩充至2200户;扩宽融资渠道。在继续保持与相关银行良好的信用关系外,自筹资本金,自办泉明水产信用担保合作社。充分利用民间闲资和自身的力量,解决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扩展发展链条。公司正在筹备在沙湖镇办一家水产品加工厂。

泉明水产专业合作总社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09年3月29日,温家宝总理亲临该社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关于合作社的未来,吴泉明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地说:“我们既要办成湖北最大合作社,更要办成农民最满意的合作社。”

责任编辑:达名流

推荐访问:抱团 千家 闯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