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育:高职德育研究的新维度

时间:2022-10-30 12: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职德育工作者应该立足开阔的视野、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开展高职德育研究。本文站在大德育的视角,论述了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的必要性、意义和内容。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实现高职德育目标;有助于指导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的科学构建和良性运行;有助于为高职德育工作者更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增强高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大德育研究,主要应围绕高职德育的理论体系、目标价值、环境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与机制、德育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高职 大德育 新维度

作者简介:董同彬(1966 -),男,湖北监利人,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高级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已占到大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当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职院校和高职德育工作者,都在深入思考和分析高职德育工作的新现象、新问题,希望能够找到高职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笔者认为,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构建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不失为破解高职德育工作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新形势主要表现在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腐朽没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西方政治民主的假象迷惑,西方经济繁荣与世界金融危机的矛盾与冲突等。国内新形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日益显现;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成分与经济形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贫富悬殊差距拉大,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贪污腐败、官僚作风等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因此,国际国内利弊形势的客观存在,既为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不少大学生难以应对复杂局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个人主义盛行、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高职大德育理论、体系、模式、方法的研究非常欠缺;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不够,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远未落到实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高职大学生大德育工作体系。环境的优劣和改变对人们的思想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离不开他所依存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一育人环境的熏陶。不可否认,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好的,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扎实多样的,全社会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氛围和价值观的宣传引导是有效的。高职德育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高职德育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与配合,构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整体。如果不深入研究高职德育工作系统的组成、特征、功能,单靠某个部分工作的加强,或者各个部分没有相互的配合与协调,那么,高职德育工作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尤其在社会转型期这种新形势下,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拜金主义的影响,社会人群中理想缺失、道德滑坡、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风气蔓延、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给高职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在这些负面的社会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经不住考验的学生业已形成的科学的理想与信念大厦说不定就会轰然倒塌。

第二、高职院校德育观念滞后,定位偏差。传统德育观念总是力图把一种统一固定的道德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强制性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这种强制性的德育虽然注重了培养对象的标准性、统一性,却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自主性。我国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也就是最近一些年的事,很多高职院校受客观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影响,百废待兴,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硬件工作都难以为继,再加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和“工学结合”的育人理念与模式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于德育工作这种“软”指标,要么无暇顾及,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重智轻德,重技能培养轻人格塑造,人为地把德育从教育中分离出来,使德育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要么把德育工作看成是万能的工具,把学生身上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德育工作的失败。而且,个别高职院校的领导者,把德育工作仅仅当成是一项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而已,任务来了就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风头一过或检查结束,德育工作则无人问津。因此,从观念上讲,高职德育工作还停留在政治宣传、强制灌输、手段缺乏、方法简单的传统落后阶段;从定位上讲,高职德育工作被定位为软的、可有可无的指标,是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片面夸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效,忽视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长期性。这又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体系、内容的缺憾。许多年以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要么与高中政治课大量重复,没有新意;要么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从“05方案”来看,四年制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应该说内容是合理的、体系是完整的。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理论课课程设置,则存在着很大的缺憾。现在高职开设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虽说有它的科学性、合理性,但内容、体系很不完整,而且大杂烩式的揉在一起。如果不对学生开设相应的哲学基础、政治学基础和历史基础,而试图以“概论课”、“基础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来完成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不仅是徒劳的,有时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没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人文基础作为铺垫,简单的灌输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消化的,产生逆反心理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二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途径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三是高职院校大德育的育人网络没有构建,育人合力没有形成。过重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这两支队伍,忽视“隐性课程”和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与功效,没有把高职德育工作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熏陶、生活体验和实践锻炼中去。

二、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研究高职大德育理论与规律,构建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创新高职大德育模式,探索新的高职德育途径和方法,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刻反思“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高高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职德育目标。所谓德育目标,就是通过德育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德育教育或活动,经过一定时期的德育工作过程,使德育工作对象在思想、政治、品德、精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达到规定的要求和质量。[1]我国高职的德育目标,应该是以高职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认识世界和改造的能力获得为基本目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突出的职业道德品质、强烈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要内容的总体目标。我国高职的德育目标不同于其他的工作指标,有其特有的规定性和特殊性。高职我国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工作体系,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方能完成。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为高职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为加强高职德育工作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才能全面研究高职德育理论与规律,探讨高职德育的理论、规律、体系、模式、体制与机制、环境、价值目标、方法途径等。这种研究,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探讨,还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思考,因而形成了一个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全方位的立体的高职德育理论与方法体系。通过这个体系的运用与实践,为高职德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第二、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有利于指导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的科学构建和良性运行。所谓高职大德育,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宏观的、全面的、立体的角度来考察高职的德育对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工作队伍、德育环境、德育活动过程、德育途径与方法等,是超出高职德育的局部范围的一个体系架构,是一个高职德育系统。以往的高职德育研究,往往是对高职德育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思考和探讨,这种思考和研究为我们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的局限性,其指导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由于各个局部或模块之间没有系统的关联和架构,德育工作的合力没有形成。高职大德育研究,是从高职德育的总体目标出发,努力探寻高职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构建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分析这个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规律,研究高职德育工作和德育活动的内在关系,研究高职德育系统与其外在环境的关系,优化高职德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高职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实现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的科学构建和良性运行,为我国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模式参考。

第三、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有利于为高职德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增强高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方法是人们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一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手段的总和。方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上。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职大德育研究,就是在确立高职大德育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构建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开展高职德育工作需要运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高职德育工作,除了要进行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等以外,还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德育工作的途径、手段与方法。科学把握和自觉运用这些手段与方法,必将有助于高职德育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职大德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高职大学生的德育问题研究,必须在普遍性中研究其特殊性。只有探寻高职德育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目前来看,真正全面系统地研究高职德育问题,特别是用开阔的视野、系统的观念、科学的方法,站在大德育的角度研究和探讨高职德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当少。因此,研究高职大德育,对于加强高职德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既能在某种程度上填补我国高职德育研究的空白,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又能对高职院校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高职大德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第一、高职大德育的理论体系研究。德育理论,是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确保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赋予德育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智力支撑和坚实基础,也是德育工作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标志。没有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高职德育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面对高职德育现状,推进高职大德育实践,探寻高职大德育方法。高职大德育理论体系的研究,无疑是高职大德育研究的首要内容。

第二、高职大德育的目标与价值体系研究。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归宿点。新的历史条件对重塑新的高职德育教育核心目标和核心价值提出了新的诉求。我国大学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德育价值是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德育主客体的目标与需要的满足程度的一种相互关系。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一特定领域,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实现高职德育的目标和价值呢?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如何确立高职大德育的目标与价值,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与方法,就成为高职大德育研究的重要内容。[2]

第三、高职大德育的工作体系研究。工作体系,是实现德育目标、实施德育措施的组织架构和物质载体,是把目标转化为现实的执行机构,没有工作体系的科学建立和有效工作,一切理论设想都将陷入空谈。从宏观层面上讲,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将涵盖学校、家庭、企业以及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德育工作机构、人员和环节,以期形成全社会的育人合力;从微观层面上讲,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在实施大德育过程中,教学与研究、管理与服务、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主体与客体等,也存在着育人体系、工作机制的协同协调等问题,以期形成有效的校内育人合力,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高职大德育的工作体系研究,是高职大德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高职大德育的环境体系研究。德育环境是德育内化和外化的重要条件,构建完备的德育环境,对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促进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探寻学校德育与企业德育的有效对接,抢占网络德育的制高点,构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高职德育环境体系,发挥环境育人的巨大作用,促进德育教育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将是高职大德育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五、高职大德育的保障体系研究。保障体系是高职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完备的保障体系与机制,高职德育工作将无法开展,育人目标也将无法实现。高职大德育保障体系研究应重点研究适应高职特点的德育工作领导保障、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以及物质经费保障等。

第六、高职大德育的方法与途径体系研究。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落实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根本手段。高职大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研究,应以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为目的,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实际,在德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托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网络,探索高职大德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齐抓共管的育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1

[2]郑昭阳,贾玉娥,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体系 [J]高职高教研究,2007(9):中旬刊182

推荐访问:德育 维度 高职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