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迁子女学情出发实施校本德育的研究

时间:2022-10-30 12: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迁子女在迁移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与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呈现出敏感、孤独、悲观的心理特征,学习成绩也不高,因而对随迁子女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德育教学情况,详细地分析了面对随迁子女学情如何开展德育教育,研究以随迁子女学情为核心的校本德育,以期促进初中德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随迁子女;校本德育;德育方法

花东镇迳口初级中学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创办于1979年,距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学校经过数次发展,已经建立了语音室、录播室、音乐室、图书馆等十多个专用场室,每个课室都建立了教学平台,每年有计划更换体育设施且加强体育场的建设,可以说花东镇迳口初级中学经过多年的建设营造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良好学风。花东镇迳口初级中学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常年大规模招收随迁子女,约占学校总生源比例的50%,随迁子女的升学率一直较高,基本都能考上理想高中。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教导主任,将结合我校的教学管理经验,深入研究以随迁子女学情为核心的校本德育。

一、随迁子女在我校入学后的学情现状

(一)情绪波动大,内心易敏感

通过对刚入校的随迁子女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随迁子女迁入到新校进行学习,对于一切十分陌生,内心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感且十分敏感,对于师生的话语十分在意。学校如果不注意引导随迁子女的情绪,很容易导致学生由单一的情绪上的波动转变为性格上的问题[1]。

(二)学习自律差,缺乏计划性

随迁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大多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刚刚入学的大部分随迁子女认为父母不重视自己的学习,学习的意义不大,从而进一步导致随迁子女学生学习自律性差,并缺乏学习计划性[2]。

(三)学习兴趣低,缺乏原动力

随迁子女在入学之时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低、缺乏原动力的现状。这是因为随迁子女在追随父母迁移脚步的过程中,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存在不适应、抵触的心理状态,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校园文化的改变都让随迁子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兴趣低下,从而丧失学习的源动力状况。

二、从随迁子女学情出发实施校本德育的研究

根据对随迁子女的学情进行分析,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低、自律性差、情绪波动大等多种状况,究其根本是随迁子女学习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因素出现一系列变化。为此,开展校本德育研究,应该抓住其根本,改变其现状,才能引导各个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德育教学工作。

(一)确立德育教育框架,引导教师德育工作

校本德育工作是指导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作为教导主任,在开展校本德育时,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学情现状,逐条分析导致现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确立框架,引导教师开展德育工作。面对我校随迁子女占总生源比例50%的现状,学校制定了德育指导规范,并针对随迁子女学情现状多次开展德育教育研讨,指导教师如何开展随迁子女德育教育[3]。教导主任在开展德育教研时,坚持特色与常规并举原则。

教导主任在指导开展校本德育工作时,要确保基层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自主性,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设定宏观主题与框架,让教师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丰富具体的工作内容。在校本德育会议上,教导主任可以组织针对新入学随迁子女学情现状改善策略研讨会,确立“以学生为本”“灵活教学”的德育原则,让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班级随迁子女的学情状况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例如,一些班级随迁子女虽然较多,但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高。为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随迁子女的情绪建设与心理建设上,让学生保持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开展学習。对于随迁子女学情较差,存在“刺头”的班级,在班级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导主任要认真帮助教师寻求其根本原因,指导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相对稳定的德育教育工作环境,动员家长共同参与到随迁子女的管理当中。

(二)善用德育教育经验,常规特色德育并举

教导主任指导教师开展校本德育的目的是为教师设定德育教育的宏观主题,明确德育教育的整体工作布局,为开展德育教育指明工作方向,并通过校本德育会议,让教师汲取德育经验。随迁子女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动态化的,尤其对于入职年限尚短的教师来说,随迁子女的学情与德育状况十分复杂,并且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新入职的教师在针对班级一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时,虽然坚持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交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但仍出现了学生不尊敬教师的现象。

面对“近则不逊远则怨”的德育管理现状,教导主任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德育管理经验交流会,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解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让新入职教师讲讲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导主任在评价教师的德育工作时,要积极肯定教师的工作态度,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应该为其点出问题的关键点所在,与学生做朋友时应该把握一个度,既要保持教师的权威性,又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尤其在针对随迁子女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教师要在普遍德育教育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随迁子女的心理特征与学情状况,对随迁子女与其他学生进行融合教育,消除随迁子女的心理隔阂。同时,教导主任可以建议教师在针对随迁子女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帮扶力量。教师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并且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很难真正对教师敞开心扉。巧妙运用同学之间的友谊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往往对随迁子女的学情转变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三)树立德育教育典型,树立校园文化新风

“有竞争才能有进步。”教导主任在开展学校的日常德育管理工作时,应该在落实常规建设的基础之上,将开展随迁子女德育工作成功的班级树立为德育教育典型,对该班随迁子女学生的学情情况、心理状况、德育方法、德育活动、德育结果、德育评价等进行综合整理,并以案例的形式在校本德育会议上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其他教师提供德育管理经验。教导主任在针对随迁子女教育时树立德育教育典型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工作原则:第一,流动性;第二,公平性;第三,民主性。按照周、月、学期公平选取教育典型班级,让其他教师真正认可典型的班级的管理方法[4]。

此外,树立校园文化新风对于改变随迁子女的学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迁子女出现自卑、敏感、易怒等一系列的情绪问题与其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心理有很大关系,随迁子女在新的学校中缺乏文化认同感。为此,教师在组织校本德育时,应该将树立校园新风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组织多种班级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使随迁子女扭转自身的弱势心理,让其正视自己的同时,积极地面向校园生活。“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教导主任在带领教师开展校本德育时,应将树立校园新风作为工作重点,可以通过环境逐渐改变随迁子女的学习现状。

(四)校本德育自我总结,不断推进德育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不是朝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灵魂工程。面对随迁子女的学情,学校教师只有在校本德育中应该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分析现有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随迁子女学情中的各项问题,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各个班级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并对已开展的各项德育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同时,教导主任在组织教师以随迁子女学情为核心开展校本德育时,要有效地整合各项德育教育资源,紧密联系各个活动的开展,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号召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努力改变随迁子女的学情。教导主任的工作任务是为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提供指导,让教师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因此,教导主任要立足于学校随迁子女学情的宏观格局,着手于教学细微处,指导教师开展德育教育與德育管理工作。

三、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更是教育的根本。在面对随迁子女的特殊学情时,学校教导主任应该坚持常规与特色并举,善用德育经验指导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并通过德育总结、立典型、树新风等多种校本德育策略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转变随迁子女的学情。

【参考文献】

[1]包伟.德育教育对校园霸凌的预防及干预措施[J].神州教育,2018(36):197.

[2]王亚迪,马丹.一种校园德育教育宣传亭:中国,CN201710501840.X[P].2017-08-18.

[3]李幸.基于多元文化的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及德育教育对策[J].时代农机,2018,45(11):132.

[4]赵晓英.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1):238.

推荐访问:校本 德育 子女 出发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