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

时间:2022-10-29 17:50: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yӭ8]|85nyNNiyӯ|ny}z駿主任医师担任培训教师。急救技能操作包括以下内容,例如止血、包扎、固定、转移以及人工心肺复苏,上述操作均与《急诊医学》的标准相符,并且执行相同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实施考核,最后是统计与分析医务人员的考核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配备有复苏模拟人、气管插管使用的器材、多媒体设备、气管插管模型等,在急诊科进行培训。首先了解医务人员急救知识、心肺复苏等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三名技术专家参加为期三天的理论与技能培训,将紧急止血、心肺复苏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其次,技术专家回原单位实施全体理论培训。再次,急诊科选出两名优秀医护人员前往培训班实施理论及实践操作培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借助模拟人进行操作模拟,并严格考核各学院的实践操作。最后,由急诊科主任医师负责临床工作中问题的沟通、协调与解决,并通过考核得出培训的效果。

(三)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一)培训前与培训后急救技能成绩的对比

医务人员培训前紧急止血法成绩为(60.49±11.88)分,培训后为(88.46±6.41)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心肺复苏成绩为(59.32±12.72)分,培训后为(88.55±8.04)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培训后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详见表1。

三、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各大综合性医院给予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更高的重视,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锻炼并考核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然而,高校医院受限于有限的资金以及水平较低的技术条件,难以单独进行医务人员的有效急救技能培训。目前,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仍处于建设阶段,加强高校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急救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实施急救,使其成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高校医务人员的急救知识比较落后,在急救临床经验方面比较缺乏,急救技能培训的参与较少,缺乏足够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随着急救理论的统一以及急救技能培训的有效开展,不仅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其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培训的效果整体而言令人满意。虽然,高校医务人员的知识阅历以及年龄特征存在区别,但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进行高校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有利于高校医务人员急救技能水平的提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益锋,范笙艳.急诊科医务人员实施初级创伤救治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4).

[2]杜丽鹏,张海燕,王建林,李林.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调查与培训效果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02).

[3]张明会,李真真,郑丽娟,陈元盛,唐亚如,杨杰红.大学生对急救技能培训的认可度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05).

[4]任天成,毛荣,王一镗,张郁青,吕纯业,刘晨,马亚军,陶琴.实用急救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推广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02):145-147.

推荐访问:医务人员 浅析 技能培训 急救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