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推动现代仓储业发展

时间:2022-10-29 17:10:04 来源:网友投稿

2008年3月1日起,由中国仓储协会组织起草的《通用仓库等级》(GB/T214072)、《仓储服务质量要求》(GB/T214071)、《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GB/T214070)仓储领域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有关专家指出,这三项标准分别制定了“仓库等级”、“服务质量”、“职业资质”规范,抓住了仓储业发展的根本。

为贯彻实施这三项标准。中国仓储协会于2008年3月28日在郑州召开了全国仓储业国家标准宣贯会,重点讲解与培训仓库等级评定与仓储服务质量评鉴办法。

仓储标准化势在必行

仓储是物流、供应链的节点。节点的设施水平、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网络、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率。从2007年国际仓联(IFWLA)年会、美国仓储教育协会(WERC)第30届年会与2007中国仓储业大会(CAWS年会)上得到的信息,国内外物流专家一致认为。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将使原材料与产品的库存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仓储业的功能与作用将得到极大提升。需要功能齐全的综合物流企业和专业化的仓储企业。

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孙杰告诉记者,近几年,仓储业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城市扩建给仓库建设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由于过去的仓库多设在城乡结合处附近,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大批仓库面临拆迁。北京的马连道仓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大型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的网络布点带动了物流中心的大范围兴建。此外,以普洛斯、宝湾为代表的物流地产业发展快速,加之外资企业大量涌入等因素。都对仓储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国仓储业国家标准宣贯会上。中国仓储协会会长沈绍基指出。现阶段中国仓储业的稳定发展有三方面特点:一是仓库及其设施的变化。现代物流的需要不仅推动了立体仓库的成批新建,也促进了传统平房仓库与楼房仓库的库内设施的立体化改造:二是仓储业的业态变化。货主企业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不仅促使仓储地产的兴起与发展,也促使仓储服务向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多种业态发展;三是仓储业的经营主题与仓库布局的变化,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其规划调整、新的投资人进入、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与并构,促进了城内仓库区的用途改变、商业开发或土地置换,催生了多元化的投资与经营主体,仓库向城市外环与高速公路周边发展。

基于现阶段仓储业的发展态势及特点,仓储业标准化工作在引导与规范现代仓库的规划建设、促进仓储增值服务的发展、保障仓储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我国仓储业的标准化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原国内贸易部、原外贸部都曾经颁布过许多仓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也颁布过粮库、冷库等专业仓库的规划建设标准。200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该规划首次提出了我国物流标准体系表。提出2005至2010年我国将修订物流标准33项,制定标准275项,在规划制定的标准中直接涉及仓储设施、作业、信息、安全、服务等方面的标准有20多项。

2007年,中国仓储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7年9月19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的2007中国仓储业大会上,经国家标准委批复,仓储业首批三项国家标准《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仓储服务质量要求》、《通用仓库等级》正式发布。此外。为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交流、引导并最终规范现代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仓库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仓储协会还组织起草了作为协会推荐性标准的《现代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参数》。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兴建的仓库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平房仓约占80%,楼房仓不到20%;立体库只是少量的存在于军队系统,用于军用物资的仓储。就国内现有的仓库情况来看,平房仓仍然占到总量的70%左右,楼房仓20%左右,大量的国有仓储企业升级改造传统仓库成为普遍的现象。同时,近年来,立体仓库发展迅速,其比例已经上升到10%-15%。据估计,在未来3-5年,立体库的比例将会达到40%左右,而平房仓的新建比例会非常小。因此,相关标准的引导和规范对于仓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仓储业的基础性标准,《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三项国家标准相辅相成,分别侧重在仓库建设、服务水平、人员素质,目的在于促进仓储行业的整体发展。其中,《通用仓库等级》标准一方面为货主企业选择不同等级的仓库提供依据,节省考察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为仓储(物流)企业提高仓库的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提供了目标,有利于仓储服务的优质优价。《仓储服务质量要求》标准为货主企业、中介组织评介考核公共仓储业服务水平,提供了统一依据。《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标准则对仓储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立了方向和细则。

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杨树德对仓储业三项国家标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仓储业三项国家标准的颁布,填补了空白,来之不易。”就仓库等级与仓储服务质量标准而言,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同名称、同内容的标准可以借鉴,只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咨询公司和行业组织的推荐性标准。《通用仓库等级》和《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原商业部的一些指标。参照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同行业的指标,以及一些经营规范的国内大型仓储企业的内控指标。沈绍基表示,尺度的统一和思路的制订是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比如在通用仓库等级划分中。仅仓库面积一项,专家组就进行了反复的讨论,最终将星级仓库建筑总面积的评定底线定为5000平方米。“尽管在征求意见时一些企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认为,仓库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规模。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就无从谈起。”沈绍基说。

记者从全国仓储业国家标准宣贯会上了解到,《通用仓库等级》标准在内容与等级划分依据上借鉴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的标准,即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以仓储设施的硬件为基础与前提,再加上服务与管理。综合界定。仓库等级的划分主要立足中国的实际。给出方向和目标。该标准从仓库设施条件、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功能、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对不同等级的仓库提出划分条件。其中,仓库设施是划分通用仓库等级的基本条件。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仓库面积、装卸机具、库内通道、信息系统等设施数量与质量等。根据《通用仓库等级》标准分析,我国目前50%的仓库属于“三星”,30%属于“一、二星”,20%属于“四、五星”。 《仓储服务质量要求》标准结构包括定性的基本要求和定量的具体指标两部分,指标体系设计只列入企业外部的服务质量指标,具体指标中既保留了仓储服务的传统指标(基本指标)。又提出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现代仓储服务指标,突出服务的效果与客户认可度。指标具体数值的设置则是在立足中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借鉴了国外先进指标。《仓储服务质量要求》标准中提出了3大类共7项指标,即:出库差错率、责任货损率、帐货相符率三项仓储服务基本指标,订单按时完成率、单据与信息传递准确率、数据与信息传输准时率三项仓储服务现代指标,有效投诉率一项仓储服务效果指标,并明确了各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最低标准要求。

为保证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推广,中国仓储协会自2007年11月起,分别在上海、广州两个仓储物流较为发达并有示范引导作用的地区以及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重庆地区开展了星级仓库的评定试点。依据《通用仓库等级》和《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标准,最终共有13家企业库区获得了首批“中国星级仓库”标牌。

企业受益

在全国仓储业国家标准宣贯会上,首批获得“中国星级仓库”标牌的企业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参与评定工作的体会,充分肯定了标准对促进企业和行业规范发展的引导意义。

国药集团医药物流公司的代表认为,《通用仓库等级》和《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标准在仓库管理方面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参与仓库等级评定有助于企业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持续进行改进。据悉,现阶段。国内医药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设备差、信息系统滞后或不对称、作业延时、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而《通用仓库等级》和《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标准对医药现代物流所具备的仓库管理自动化、信息系统开放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人员专业化、物流配送集约化和物流功能一体化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参与星级仓库评定过程中,国药集团医药物流公司参照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建立健全了更为可靠完整的管理体系。例如:增加消防安全、警示等方面的标识。使整个库区的标识管理更加准确、醒目;增加堆码垛、周转箱的倾斜等标识,提高现场管理规范化。同时。国药集团医药物流公司意识到,企业外部的服务质量指标更准确。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内部客户,公司借鉴标准中的量化指标,健全了服务质量考核体系。此举将有利于提高内外部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减少重复审核,丰富企业质量体系内涵,提升公司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据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代表反映,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持续改进客户服务,加强仓储内部规范化管理已成为他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信息化管理是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能掌握仓库实时信息以及各种动态查询。这意味着,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相关操作的优化管理。对此,有关专家分析,《通用仓库等级》和《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标准将有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改变目前物流企业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水平不合格、经营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就《通用仓库等级》和《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两项标准对仓储(物流)企业的引导作用,孙杰认为,仓储物流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必然,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仓储(物流)企业意识到,以人工为主的传统操作管理模式将面临成本压力、大型节假日时的劳动力短缺,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效率、准确率、货损率等诸多问题。标准为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建立健全仓储业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仓储行业的现状是,仓储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偏低,资产负债率极高。同时,还伴随着各类型仓库的构成比例不合理,许多仓储设施已经陈旧老化,且缺少更新改造资金等问题。对此,《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三项国家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只能循序渐进地引导行业发展。沈绍基表示。希望用三年的时间使中国星级仓库的评定率达到4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仓储协会还计划将《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三项标准带到“国际仓储与物流协会联盟(IFWLA)”2008年年会上,希望把一些提案纳入国际仓联的体系,一方面推动国际仓联建立相应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得到更多外资企业的认同。

对于现阶段标准的宣贯和评定工作,孙杰反复强调,“评定工作的初衷不是为了评定而评定,而是通过标准的实施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据悉,中国仓储协会拟在2008年5月组织第二次标准宣贯与评审员培训。

沈绍基强调,标准化工作是协会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仓储业标准化工作应该立足于中国仓储业的实际情况和现代物流的国际水准,逐步建立健全仓储业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工作体系。其中包括,随着中国仓库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通用仓库等级评定标准将被逐步修订。同时,随着近两年物流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危险品物流,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储运的专业仓库等级评定标准也将被列入仓储业标准化工作体系。

推荐访问:标准化 推动 发展 仓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