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执着诠释年轻的梦想

时间:2022-10-29 12:20:04 来源:网友投稿

10月,金秋,丰收的季节。

17日,与往常一样,午睡过后,03级电气学院的李高望背着书包到电工电子创新基地学习。刚进门,他的队友张江松、陆樨便兴奋地告诉他:“我们队获得了电子设计竞赛的一等奖!”

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中科技大学14支团队,一举拿下1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一等奖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一。

李高望所在的团队就是其中最年轻的冠军团队。这匹年轻的“黑马”创造了基地历史上的一个神话:两年时间就培养出了一支全国冠军团队!

四天三夜的奋战

2005年9月7日至10日,四天三夜。回想起这段参赛经历,陆樨、李高望、张江松颇有感慨:“前所未有的经历!”

7日早上8点,竞赛组委会在网上公布了A-G七道竞赛题目,比赛正式开始计时。

经过一番认真的讨论,他们选择了一道最有把握的题目:数控直流电源。确定了题目后,三个人马上进行具体分工:李高望编写程序,张江松负责硬件,陆樨总结项目文档报告

第一天,一切都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着。这段时间,张江松是最累的一个。焊接,一个重要的环节,但相对比较机械的工作。从晚上一直通宵做到第二天中午1点,张江松一做就是28个小时,终于把主电路板焊接了个八九不离十,如果调试没问题就可以暂时放一下了。张江松舒了一口气,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抓紧时间休息了5个小时。

8日下午,他们把赛前准备好的两个AD、DA模块组合在一起,测试。竟然一连烧坏了三块芯片,大家开始紧张了。因为基地里储备的芯片型号不多,如果找不到,对于他们这支年轻的队伍来说,现在就要更换方案重新设计,也就等于宣告了失败。关键时刻,指导老师尹仕雪中送炭,帮他们找到一块芯片。不敢大意,他们把芯片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小模块儿上测试:正常!

已经是第三天凌晨3点,李高望仍在一遍又一遍地调整着“触摸屏”的功能,直到采用了异步通讯端口,达到最大限度节省I/O端口资源后,才安心地睡下了。下午,就在他们把最后一个模块AD转换器连接到核心电路后,系统采样开始出现问题:数值误差过大。此时时间已经不多,他们静了静心,把该卸的模块都卸下来,一遍一遍检测,一个一个排除,可发现每个模块都是正常的。最后,当张江松将核心电路上的一部分电容、电感元件取下来后,终于发现采样正常了。原来是电容、电感装多了,大家心里悬着的一块儿石头总算落了地。

耽误了4个多小时后,三个人决定集体通宵“劳动”。整整一个晚上,他们将硬件模块固定在板上,测试、调整、修改……后来回想起那个不眠之夜,李高望说:“以前我们从未这样通宵达旦地工作过,这次简直就是一次挑战!”其实那晚,几乎所有的团队都在加班赶进程,基地异常热闹。到天亮的时候,李高望已经是昏昏沉沉,头脑也似乎不如以前那样灵活了。陆樨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张松江也是无精打采。想到这已经是最后一天了,三个人相互鼓了鼓劲,喝杯茶水,继续在“前线”奋战。为了能让作品与众不同,有新意,三个人突发奇想,使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自创了一个“声光报警器”,更加完善了作品的功能。有了特殊武器“声光报警器”和先前做好的“触摸屏”,他们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下。

转眼到了下午,离比赛截止时间8点越来越近了。基地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大家每一步操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出意外。陆樨抓紧最后的时间做报告总结。精益求精,李高望和张江松大胆而细心地修改了测量端口,把设备测量数据的精度再次提高。最后,测量数据,处理数据,达到指标!“能顺利做完,即使得不了奖,也不后悔了,我们已经尽力了。”比赛时间到,装箱,封箱。

两天一夜没合眼的他们终于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了。

10月17日比赛结果揭晓,一等奖!惊讶,激动,喜悦……说不清的情绪一股脑向他们涌来:“我们成功了!”

坚持就没有走不通的路

两年前的今天,进入大学刚满一个月的李高望、张江松、陆樨走进了电工电子科技创新基地的大门,从此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一那年,每到周末他们都要到基地进行专业课培训。然而,面对授课老师浓缩的专业知识和高速的进程,尚未接触专业知识的他们一脸迷茫:几乎完全听不懂老师的话。没办法,三个人就只有利用课余时间补习。平时他们每天都要在基地学习四五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就连暑假也要呆在基地做练习。说到这里,张江松笑着说:“人各有志,我们的兴趣就在这里。”

从基本的焊接线路板,到后来尝试着练习编程,遇到不懂的就集体商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时在吃饭的过程中,不经意就解决了一个问题,一步步他们跟了上来。

陆樨活泼,李高望机智,张江松含蓄,不同性格的他们组合在一起却是十分默契。今年的6月,距离比赛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三人正式组队。7月9日,学校考试刚结束,三个人一刻也没休息,立即投入了一场更严峻的挑战中。

在尹仕老师的建议下,他们将自己的桌子搬到了大实验室,与学长们一起并肩奋斗。“搬到这里才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强人!”李高望说,“遇到问题,随便问一个人都比我们知道得多,这段时间可以算是我们真正的成长期了。”让陆樨感到奇怪的是,这里有一些人,一天到晚都呆在基地里,即使困了,也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还有一次,陆樨看到旁边一位师兄在认真地研究一份芯片说明书,几十页,全英文。整整三天,那位师兄终于固执地将说明书翻译了下来。“他的坚持让我很受鼓舞!”

暑假里,基地充满了备战前的紧张气氛。每天大家都马不停蹄地练习着往年的赛题、仿真题。按照计划,每个团队一周必须完成一个题目。可是第一个赛题,实用信号源的制作项目,陆樨和李高望、张江松就用了整整两个星期才完整地做好。而周围的团队,大部分五天时间就差不多可以完成一个项目。差距之下,他们倍加努力,不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还不时地向其他团队虚心请教。第二个题目终于在一周之内完成了。以后的几个题目越做越有门道,时间缩短了不少。一个半月里,他们练习了5道题目,每一题都全身心地投入,用正式比赛的标准严格要求。对此,张江松郑重地说:“每一个题目我们都坚持做到最完善,从不半途而废。”比赛开始前两周里,尽管他们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尽管知道自己团队和别人还有一些差距,尽管知道按照基地以往的经验,还没有出现两年就可以获奖的团队,但他们还是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考验。

生活在电子器件中

一个大房间,几乎摆满了电脑、电源、电子元件,就连饭盒、茶杯、牙缸等生活用具也零零散散地放在已经很挤的空间里。几个同学凑在一台电脑前,小声地商量着什么;有的在测试仪器,不断地调整;有的竟然倒在桌子上睡着了……

——这就是电工电子创新基地最常见的场景。

指导老师尹仕的办公室就在实验室隔壁,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房间,除了一张堆满书的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就没有什么了。倒是一册陈旧的竹简《陋室铭》特别引人注目,从基地建立就一直挂在房间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想到这样一段话:地球要做的事,旋转;江河要做的事,奔腾;青年要做的事,奋进!在这里,一群像陆樨、李高望、张江松这样的年轻人,追逐在梦想的道路上,无论是大路平坦,还是小径曲折,他们始终坚持着,执着着……

链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从1997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时间定于举办年度的9月份,赛期四天。以普通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可以独立组织不超过20个参赛队。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除研究生以外所有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本科生、专科生都有资格参加。竞赛队内学生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

推荐访问:诠释 执着 梦想 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