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27 14: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通过到煤矿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统计、分析、提炼矿山机电技术员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Abstract: Having investigated widely at coal mine enterprises abou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osition group"s working objects, tasks and procedures, the author built a training model of technologists as Capacity module-Practical training in simulate mine-Double certificates and a modeling courses system based on actual working process of 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nha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调研;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Key words: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training model;courses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22-03

0 引言

推行“政校企联动、产学研结合”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改革试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探索适应矿山机电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 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

在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两个文件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职高专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拥有突出专业技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3]。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以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进一步设计构建了特色更加鲜明的矿山机电专业“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2.1 专业分析

就业面向定位主要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2.1.1 企业(社会)调研情况

调研目的:为矿山机电专业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是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等。

调研内容:煤矿机电岗位的种类,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工种及各工种需求比例,岗位工作职责、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责任范围,企业和区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及知识能力素质表现情况,矿山机电专业的服务面向,矿山机电专业应如何定位才能更好的为煤矿生产一线服务,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课程设置等。

调研范围:对国内煤炭行业和云南省内煤炭企业,重点对云南省东源集团所属的煤矿企业的岗位人才能力需求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方式:以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与企业基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座谈为主要方式,同时也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2.1.2 人才需求分析

从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看,仍处于比较滞后的位置,技术改造和进步的要求更为急迫。煤炭行业目前劳动力结构严重不合理,数量多,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调查,目前,全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约660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64万人,地方国有煤矿146万人,乡镇煤矿约250万人。在国有重点煤矿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46%,初中占52%,工程技术人员只占3%,工程技术人员奇缺。劳动者素质与目前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很不适应。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障碍。尤其是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煤炭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技术类人才,70%以上的中小煤矿技术人员奇缺。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与当前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云南省及曲靖周边地区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曲靖是工业城市,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这些企业机电领域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維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机电知识结合紧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迫切。

结论:

①矿山机电专业是煤炭系统的紧缺人才专业,96%以上的煤炭企业缺少矿山机电技术人才。

②煤炭企业职工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③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且稳定。

2.2 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矿山机电专业的职业面向是:立足煤炭行业,面向云南省和曲靖及周边地区,为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2.3 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确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工作中主要的行动任务,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构建提供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以下业务工作:

①煤矿企业机电设备选型、管理、质量控制;

②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运行管理;

③煤矿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调试;

④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⑤引进与建议开发适合本企业的智能性矿山机电一体化产品;

⑥从事煤矿基层机电技术管理工作。

2.4 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矿山机电技术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矿山机电技术岗位所必须的专业技能。能进行矿山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故障诊断处理、检修维护,具有技术创新、改造、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爱岗敬业,献身煤炭生产、建设与发展的精神。

2.5 课程体系开构建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开发课程体系。在调研、统计、分析、提炼矿山机电技术员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凝练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换,再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在职业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能力课程体系、素质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2所示。

通过调研,确定本专业职业岗位群50项典型工作任务。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将职业能力分解为“矿山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矿山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矿山机电设备控制”、“矿山机电设备选型”等4个能力模块,形成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能力模块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如图2所示。

3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矿山机电专业按照“立足煤炭行业和曲靖地区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设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抓教学,应对企业需求育人才,为煤炭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以学院“校政企联动、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构建并实施特色鲜明的“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依托学院模拟矿井综合实训平台,通过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突出不同课程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合。

4 结束语

依托学院模拟矿井综合实训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构建了“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教学内容,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实行“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岗位群轮换顶岗实习”的运作方式,对同类高职院校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整体提升矿山机电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使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在数量上、质量上不断提高,有效缓解煤炭机电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徐涵.工学結合概念内涵及其历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07).

[2]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

[3]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

推荐访问:机电 高职 矿山 课程体系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