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中太赫兹固态电子器件与电路的探讨

时间:2022-10-26 08:15:0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馒'?iS7}m=}m5Nm7TDmrp#]5w8}9׭:MMS=tL|miiR'<pSHOR'=ky材料,基极和集电极选用窄带隙InGaAs材料。为提升该器件的功率及频率特性,从消除InP和InGaAs材料的导带尖峰、提升ƒT和ƒmax等三方面入手。

(1)消除导带尖峰。导带尖峰会对载流子运动造成阻碍,降低器件击穿电压和频率特性。通常从三方面入手去除集电极导带尖峰:在集电极InP和基极InGaAs之间安置隔隙多层结构,集电极过度缓慢而消除导带尖峰;在集电极InP和基极InGaAs之间安置超晶格结构,生成子能带而消除导带尖峰;基极选用GaAsSb材料,因其导带顶大于InP材料,故能带结构为无导带尖峰的II型结构[1]。

(2)提升ƒT:常用方法是降低基极和集电极厚度。对于规格大小为12.5nm C掺杂基极、0.32m发射极和55nm集电极的InP HBT器件,ƒT达到765GHz时,ƒmax=227GHz。ƒT>300GHz的InP DHBT器件,其组成规格是20nm C掺杂基极, 0.8m发射极和150nm集电极,通过组分渐变进行导带尖峰消除。当改用超晶格消除导带尖峰、ƒT=660GHz时,集电极厚度为60nm,发射极为250m。

(3)提升ƒmax:常用方法是缩小结面积,减小基极寄生电容及接触电阻等,通常选用发射极和基极自对准来降低基极寄生电阻,缩小基极面积降低寄生电容。通过减小基极和发射极宽度来提升ƒmax,目前HTB器件ƒT达到0.52THz时,ƒmax最高,为1.2THz,此时器件规格为30nm基极、30nm发射极和100nm集电极。

1.2 InP基HEMT器件

InP基HEMT器件由源极、栅极和漏极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属于场效应器件,最大特点是高频率下噪声低,常从增加器件载流子迁移率,降低器件栅长,提升栅控能力及降低器件寄生电容及电阻等方面提升器件ƒT和ƒmax及降低ƒmin。

(1)增加器件載流子迁移率可以获得较高的截止频率。器件沟道层组成材料对载流子迁移率有直接关系,通常In-GaAs沟道材料组成器件的迁移率为8000cm2/Vs,为提升器件载流子迁移率可以适当增加InGaAs沟道材料中的In组分,选用InGaAs/InAs/InGaAs符合材料形成的器件迁移率高达15000cm2/Vs。

(2)降低器件栅长。常选用多层光刻胶形成的T栅型来降低栅长及栅极电阻。通过电子束曝光可使栅长降低至30nm,ƒT为644GHz,ƒmax为681GHz;将电子束曝光和介质干法刻蚀结合使用可使栅长降低至15nm,ƒT为580GHz,ƒmax为320GHz。

(3)提升栅控能力。跨导可以反馈器件的栅控能力,在材料和栅长一定时,跨导由沟道层厚度、栅槽侧蚀宽度及栅金属与沟道层间势垒层厚度决定。沟道层厚度、栅金属与沟道层间势垒层厚度均与ƒT成反比,沟道层厚度降低会同时影响载流子浓度,使电流下降,故而应选择合适的沟道层厚度[2];借助栅极Pt金属扩散技术可使势垒层厚度低至4nm,栅长为40nm,跨导2.7mS/μm,ƒT为688GHz,ƒmax为800GHz。栅槽侧蚀宽度随器件的材料和结构影响ƒT,且存在最佳值。

(4)降低器件寄生电容及电阻。栅脚高度越高,寄生电容越小;源漏欧姆接触电阻和势垒层电阻越小,寄生电阻越小。欧姆接触电阻可通过提升金属-半导体结降低,势垒层电阻可通常在In0.52Al0.48As隔离层和In0.7Ga0.3As沟道层间增添高In组分的In0.7Al03As层,以及降低源漏极间距等方法降低。

2 太赫兹单片集成电路(TMIC)

太赫兹单片集成核心电路包括太赫兹源、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常用双端器件构成混频器,以下详细阐述基于InP 基HBT和HEMT的TMIC发展。

(1)太赫兹源:有压控振荡器(VCO)和锁相环(PLL)两种,PLL频率稳定性能更好但制备困难。2007年,基于35nm栅长的InP基HEMT技术使得基频振荡器达314GHz和346GHz,输出功率达 46μW和25μW;2008年,生产了330 GHz振荡器,输出功率为0.27mW。

HBT器件表面效应及1/f 噪声特性都很小,较HEMT器件更适合制备小相位噪声的VCO。2007年,通过300nm发射极的HBT生成了311GHz的基频振荡器。2010年,基频振荡器频率高达570GHz,固定频率的振荡电路,基频振荡器为310 GHz、412GHz、573GHz时,输出功率为–6.2dBm、–5.6dBm、–19.2dBm,300 GHz 调谐带宽下VCO为12GHz,在286GHz,偏频10MHz时相位噪声达–96.6dBc/Hz[3]。同年,通过250nmInP基HBT器件生成了单片PLL电路,频率范围是300.76GHz-301.12GHz,输出功率达–23dBm,在偏频100kH时相位噪声达–78 dBc/Hz,功耗301.6mW,属于当下最高工作频率的PLL。

(2)功率放大器:科技的进步促使太赫兹功率放大器飞速发展,2007年借助InP HEMT技术生成了功率超过300GHz的单片集成功率放大器,输入335GHz的小信号增益为12dB,输出功率达2mW;2008年借助250nm发射极的InP DHBT生成了324GHz的单片集成功率放大器,增益为4.8dB,输出功率达1.3mW;2010年借助50nm栅长的InP基HEMT生成了功率为50mW的集成放大器,频率范围是207GHz-230GHz,增益11.5dB,同年在输入340GHz的小信号时增益达15dB,输出功率达10mW。

(3)低噪声放大器:2010年通过InP HBT技术生成了超过300 GHz的放大器,290 GHz下六级运放增益达17.3dB,288 GHz下单级共射级、共基级LAN增益达8.4dB,300GHz时噪声系数达11.2dB;315GHz下两级共射级、共基级LAN增益达20.5dB。通过高截止频率的InP HEMT技术生成了0.48THz的放大器,五级放大器工作频率在465GHz-482.5GHz间增益达11.7dB;同年,0.55THz的InP HEMT共源–共栅MMIC放大器和三级放大器,300GHz时增益达17dB,噪声系数达8.3dB,0.55THz的窄带放大器增益达10dB。2011年,通过30nmInP HEMT技术生成了0.67THz低噪声放大器,此时,五级放大器噪声系数达13dB,增益达7 dB,十级放大器峰值增益为30dB。

3 太赫兹固态电子器件和电路未来展望

随着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不断进步,三端固态电子器件和电路趋于高频率、高集成化方向进步,在太赫兹频段领域广泛应用。InP基固态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应用大大展现了太赫兹频率方面的特点,今后发展的目标是更充分地挖掘InP的材料优势,提升器件的频率特性[4]。此外,在进行太赫兹电路设计时,为降低损耗,衬底向更薄化发展,电路的工作频率和功率随着损耗减少而增加。根据ITRS预测结果可知,栅长35nm的InP HEMT器件ƒT为700GHz,ƒmax>1000GHz;发射极65nm 的InP HBT器件ƒT为1THz,ƒmax为2THz,击穿电压3V。将此类电路应用于高达1THz的TMIC将会使TMIC向着频率更高的趋势前进[5]。Si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会促进太赫兹技术的广泛应用,Si技术在大规模、高集成电路中应用甚广,器件频率特性随Si技术和RF CMOS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预计会向更高频率至太赫兹频段发展,到2020年时,RF CMOS器件节点将精确至10nm,借助SOI技术或多栅生成的器件ƒT和ƒmax将突破1THz。此外,GeSi/Si HBT的发展也在向太赫兹靠拢,大大促进太赫兹电路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精度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三端固态电子器件及电路的频率特性也会随之提升,体积和功耗都将会随之逐渐减小,其在众多科学领域,尤其是空间太赫兹技术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姚建铨,钟凯,徐德刚.太赫兹空间应用研究与展望[J].空间电子技术,2013,(02).

金智,丁芃,苏永波,等.太赫兹固态电子器件和电路[J].空間电子技术,2013,(04).

钟英辉,李凯凯,李新建,等.基于InP基HEMTs的W波段高增益低噪声放大MMIC[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5,(06).

魏建新.浅析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发展方向[J].企业技术开发,2014,(31).

刘丰,朱忠博,崔万照.空间太赫兹信息技术展望[J].微波学报,2013,(02).

推荐访问:固态 电子器件 电子技术 电路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