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健康管理效果研究

时间:2022-10-23 0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64例被管理者分成单纯性肥胖组和非单纯性肥胖组, 每组32人, 进行为期30 d的健康管理后, 对两组人群的体重及体质量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管理后两组人群的体重(67.80 ± 14.21)kg、(75.95 ± 19.99)kg和体质量指数(25.24±3.39 )、(27.35±5.26)与管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人群之间体重和体质量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康管理对单纯性肥胖和非单纯性肥胖均有较好效果, 二者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非单纯性肥胖;健康管理;效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人们的认识水平也随之升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 接受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等各种人群, 开展与健康相关的各方面管理的统称[1]。本次研究通过学习健康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摄入量、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多种方式, 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在体重和体质量指数的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 从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健康管理的人群中随机抽取64例, 分成单纯性肥胖组和非单纯性肥胖组, 每组32例。其中单纯性肥胖组为超重或肥胖, 不伴有其他代谢性疾病;非单纯性肥胖组为超重或肥胖, 伴有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和/或高血压和/或脂代谢紊乱)。两组人群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自愿参加;②无精神疾病史;③具备正常的交流能力;④基础病情稳定, 无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⑤无肿瘤病史;⑥未孕、未哺乳。且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体重、体质量指数、管理时间、文化程度及收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采用BMI作为肥胖评价指标, BMI=体重(kg)/身高(m2)。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CDS)2004年提出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①超重或肥胖:BMI≥25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及(或)己确认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 Hg(1mm Hg=0.133 kPa)及(或)己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脂(TG)≥1.7 mmol/L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 (男)或<1.0 mmol/L(女)。

1. 3 方法 64例被管理者均在基础疾病治疗原则不变的基础上实施健康管理, 时间为30 d。

1. 3. 1 健康教育 每周对两组人群集中进行1次健康教育, 以4周为1个周期, 每个周期进行4次内容不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分三部分:①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知识教育。由内分泌学专家教授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相关知识, 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等方面。②饮食教育。由营养学专家和内分泌学专家讲授常见食物的营养构成、人体所需要营养物质基本知识、合理的饮食结构、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等;并教会被管理者如何使用饮食工具, 如饮食软件、食物磅秤、体重计等。③运动教育。由专业运动教练讲授运动相关知识, 包括运动种类的选择、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各种运动能量消耗等。

1. 3. 2 制定消耗总能量 根据每个被管理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减重目标:①根据被管理者的身高计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②计算减重目标:减重目标(kg)=实际体重(kg)-理想体重(kg)。③计算消耗总能量:消耗总能量(kcal)=减重目标(kg)×7700[3]。④需要消耗的总能量分别采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的方式完成, 且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各占消耗总能量的50%。

1. 3. 3 饮食指导 按照营养均衡的原则, 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饮食软件[4]指导饮食, 具体方法是:①计算正常情况下每天饮食摄入总能量。②管理期间每天饮食摄入量(kcal)=每天饮食摄入总能量-[(需要消耗总能量×50%)/30 d]。③应用饮食软件, 合理指导饮食。

1. 3. 4 运动指导 根据被管理者的个人喜好, 制定运动方案, 具体方法是:①计算正常情况下每天运动所消耗的总能量。②管理期间每天运动能量消耗(kcal)=每天运动所消耗的总能量+[(需要消耗的总能量×50%)/30 d]。③参考《运动健身能量消耗》[5], 根据被管理者的个人喜好, 选择不同种类的运动。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建立Excel表, 应用SPSS17.0软件, 计量资料用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取双侧α=0.0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管理前后两组人群体重及体质量指数的比较, 管理前后两组人群自身比较, 体重和体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检验, 相同时间组间比较, 管理前和管理后两组人群体重和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富营养化、基础生活的科技化, 肥胖人群在逐渐增多。2009年中国人群调查显示, 男性肥胖比例为11.4%, 女性肥胖比例为10.1%[6]。目前肥胖并不是“富裕”的象征, 而是“疾病”的象征。众所周知, 肥胖与多系统的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肥胖可以增加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危险[7]。

近年来, 人们对健康的意识逐渐提高的同时, 把越来越多的视点转移到健康上, 开始关注健康、管理健康。于是, 健康管理作为新生事物应运而生。由于多种健康问题都与肥胖相关, 因此对健康进行管理, 更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体型、身材进行管理。本次研究通过全面地认识、合理地饮食、适当的运动、科学地管理等方法, 对被管理者进行综合地健康管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单纯性肥胖组和非单纯性肥胖组经过30 d的健康管理后, 体重和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 且管理后两组之间体重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 单纯性肥胖组和非单纯性肥胖人群通过本次健康管理, 体重和体质量指数均有明显改善, 且效果无明显差别[8]。可以看出, 无论是单纯性肥胖还是非单纯性肥胖人群, 对肥胖的认识程度是一致的, 对健康的渴望和减重的决心都是一致的, 都希望通过健康管理降低体重、达到比之前更健康的身体状况。此外, 通过本次健康管理, 被管理者对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 并且掌握了平时该如何合理进食和运动的相关知识, 对今后的自我健康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次研究证明, 因人而异的、全程的健康管理是单纯性肥胖和非单纯性肥胖人群改善体重和体质量指数的理想手段, 与袁胜男等[9]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理论上来说, 非单纯性肥胖人群对疾病、减重的认识应该高于单纯性肥胖人群, 其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也应该优于单纯性肥胖者, 然而本次结果却未能显示, 可能与本次健康管理时间较短有一定关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次研究未能对被管理者管理前后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相信, 对肥胖人群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 不仅能达到减重的效果, 而且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改善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 针对不同的被管理者进行长期的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烨.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河北医学, 2012, 18(1):134-137.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12(3):156-161.

[3]张爱芬.实用运动生物化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32.

[4]李晓华,叶艳彬,任哲,等.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8,24(6):609-611.

[5]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健身的能量消耗.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3:43.

[6]Xi B, Liang Y, He T, et al. Secular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general and abdominal obes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93-2009. Obes Rev, 2012, 13(3):287-296.

[7]刘伟.肥胖的危害及对策.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26(3): 372-373.

[8]陈璐璐.2010~2011年度肥胖研究进展.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28(4):266-270.

[9]袁胜男, 韩晓燕, 高丽娟. 社区超重和肥胖居民健康管理及效果评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2,20(2):124-127.

[收稿日期: 2014-04-02]

推荐访问:人群 效果 研究 健康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