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2 13: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本文从产地选择、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黄花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黄花菜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花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68-02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忘忧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V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必需养分[1]。黄麓镇雷氏黄花菜,颜色嫩黄而有光泽、气味清香,花条长且粗壮、均匀完整,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年年提升。种植黄花菜,能有效解决基地附近农民的就业,较大提高丘陵岗地的产出率,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自2012年开始,在黄麓镇芦溪村组织开展黄花菜试种,经过5年多的发展,如今黄花菜种植业已扩大到巢湖市2个乡镇3个行政村,栽培面积逾53.33 hm2,干菜产量3 750 kg/hm2以上,产值22.5万元/hm2以上。主要销往合肥、南京、上海等周边城市及河南、山东、辽宁等省。现将黄花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如下。

1 产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旱坡地田块。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偏酸性红黄土壤或弱碱性土壤为宜。

2 品种选择

选择耐旱力强、虫害少、分蘖快、叶片直立、花蕾黄色,鲜花蕾产量高、干制率高、品质好的黄花菜品种。巢湖市宜选用冲里花、猛子花等品种。

3 培育壮苗

黄花菜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分株繁殖)和有性繁殖(种子繁殖)2种。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

3.1 分株繁殖

选择生长健壮旺盛、花蕾多优、无病虫害的株丛进行分株繁殖。按栽植时间分为秋栽和春栽。

3.1.1 秋栽。在花蕾采收完后,至冬苗抽生前栽植,一般在9月上中旬。即在花蕾采畢后挖取株丛的一部分分蘖作为种苗,挖出的部分按分蘖带根从短缩茎割开,剪除已衰老的根和块状肉质根,并将根适当剪短,即可栽植。

3.1.2 春栽。在春季芽萌发前栽植,一般在2月中下旬。即在冬苗枯萎后到春苗抽生前进行,方法同上。

分株繁殖系数一般为1∶8~10。农事操作时注意:挖掘时应尽量少伤株丛的留下部分。为使第2年保持较高产量,一般掘取分株株丛占整丛的1/4~1/3。经3年后可再在株丛的另一侧掘取分株。

3.2 种子繁殖

3.2.1 育苗时间。秋季至翌年春季均可播种育苗。

3.2.2 种子质量。优选盛产期黄花菜优良品种的健壮植株,于盛花期留种。每枝花茎留3~4个粗壮的花蕾开花结实,其他花蕾仍按一般采摘,在蒴果成熟顶端稍裂时摘下脱粒晒干备用。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纯度≥92%,净度≥85%,发芽率≥70%,水分≤10%。

3.2.3 播前催芽。用种量37.5 kg/hm2。菜种用25 ℃温水浸泡24 h后,于20~25 ℃催芽,待露白生芽1~3 mm后播种。

3.2.4 苗床整理。播前准备好田地,整平畦面,做成宽150~170 cm、沟深25 cm的苗床。并在畦面上按行距15~20 cm开深20 cm的播种沟。

3.2.5 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腐熟的农家肥22.5~30.0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施肥深度在表土层15~20 cm以下,肥料均匀散开,施后立即覆土至平沟面。

3.2.6 精细播种:把种子均匀播入沟中。播种后,及时覆2~3 cm厚松细土;再薄铺1层疏松的有机肥或草(厚度0.4~0.6 cm),保持床土湿润。播种至出苗前要保持苗床湿润、遇旱时及时适量补水,切勿大水漫灌,以免造成烂根死苗。

3.2.7 苗后管理。出苗后至苗长至7~10 cm,要及时间除过密、弱小苗,做好杂草清除、松土培根等农事操作。若菜苗长势偏弱,可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时段,用腐熟人粪尿7.5~15.0 t/hm2或尿素75 kg/hm2兑水泼施。

3.2.8 虫害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蚜虱立克乳油3 000倍液等喷雾。

4 科学移栽

4.1 整地做畦

整地前要深翻土壤30 cm以上,促使栽植后的黄花菜植株根系发达、叶茂、分蘖多、花薹粗壮、花蕾多。土层面平整后按规定的株行距开定植穴[2]。

4.2 施足基肥

浅施腐熟有机肥22.5~30.0 t/hm2、钙镁磷肥750 kg/hm2以上于定植穴内,然后回填原来的表层熟土。

4.3 合理定植

种子繁殖的菜苗,栽苗时每穴栽2~4株。穴栽2株的实行对栽方式,穴栽3株的实行等边三角形栽植方式,穴栽4株的实行四边形栽植方式。苗间距10~13 cm,栽植密度为2.7万~3.0万穴/hm2。菜苗移栽时,根部要埋入土中10~13 cm,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培土,促进发根。

分株繁殖的菜苗定植时,要及时施肥,其定植密度、方法同种子繁殖苗。

5 大田管理

栽培第1年应视苗情及时浇施稀薄腐熟农家肥,促进活棵早发,生长期再浇稀薄腐熟农家肥1~2次,促苗健壮,安全越冬。每次施腐熟农家肥1 500~3 000 kg/hm2,兑水稀释后浇施。采收期的黄花菜管理,分春苗培育和秋苗管理2个阶段。

5.1 春苗培育

5.1.1 中耕追肥。春季,在菜萌芽出苗前浅中耕1次,随即埋施催苗肥,施腐熟农家肥15 t/hm2或尿素150~225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硫酸钾75~150 kg/hm2,并及时浇水,促进春苗早发、快发和生长粗壮,为花薹与花蕾分化的数量与质量打下基础。黄花菜经过旺盛的营养生长进入花薹分化期时,既是黄生菜产量与品质的决定阶段,又是其全生育期需肥最多的时期。在菜抽生花薹前需浅中耕除草1次,且结合中耕及时追肥1次(称为催薹肥),施三元复合肥(17-17-17)225 kg/hm2,促进菜花薹、花蕾发育,抽薹粗壮,多分枝,早现蕾。在快要进入采收盛期时,为了补充黄花菜的营养,保持叶片青绿,防止脱肥早衰,达到催蕾壮蕾、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提高黄花菜产量、保持黄花菜良好品质的目的,须再追肥1次(称为增蕾肥),追施三元复合肥(17-17-17)225~300 kg/hm2,兑水淋施菜根际。此外,在整个采蕾期间,还可进行多次根外施肥,促使黄花菜壮蕾和防止脱蕾。即用0.1%磷酸二氢钾,于17:00以后喷洒。

5.1.2 做好排涝抗旱。雨季要做好开沟排水、防涝、防渍工作。黄花菜抽薹开花期遇干旱会引起落蕾减产,应及时浇水保墒,提高产量、确保质量[3]。

5.2 秋苗管理

5.2.1 及时刈薹。黄花菜花蕾采收完毕,及时割去花薹,促使叶片早发早出秋苗。

5.2.2 适时施肥。秋苗抽生前,随水沟施腐熟农家肥18.0~22.5 t/hm2,促使秋苗粗壮,从而为翌年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5.2.3 中耕除草。秋苗地上部分停止生长经霜凋萎后,及时清除田地枯叶、杂草,同时在行间深耕(25 cm)松土1次。

5.2.4 重施冬肥。结合中耕,重施冬肥,促进黄花菜长根、增强植株抗寒能力,促使其安全过冬。冬肥的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及肥料种类而定,一般施腐熟猪羊粪22.5~30.0 t/hm2,或腐熟人粪尿15 t/hm2以上,或饼肥600~900 kg/hm2,掺施三元复合肥(17-17-17)300 kg/hm2。施肥方法:在黄花菜的行间、距株丛10 cm处,开宽15~20 cm、深15 cm的施肥沟,进行深施,施后覆土,以提高肥效。

6 病虫害综防

禁止使用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学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黄花菜无公害生产上应用的化学农药。鼓励设立田头窖,及时回收田间废弃农膜、农药空瓶、肥料包装袋、病果病枝,防止二次污染。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式,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化学防治要对症下药、交替用药、适时用药、合理防治,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上标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黄花菜质量安全[4]。

6.1 主要病害

黃花菜主要病害有枯叶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①枯叶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0.3 °Bé石硫合剂等喷细雾防治。②锈病:用0.3~0.5 °Bé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或65%代森锌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③褐斑病:在花茎抽出2~3 cm时,喷施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60%多菌灵超微可湿粉剂800倍液,间隔10~14 d后再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15 d停止用药。④炭疽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间隔7~10 d防治1次,连续3~4次,采收前15 d停止使用。

6.2 主要虫害

黄花菜主要虫害为红蜘蛛、蚜虫。红蜘蛛:用15%扫螨净300 mL/hm2,兑水750 kg/hm2喷雾。蚜虫:用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防治。

7 合理采收

7.1 采收时间

黄花菜开花前1~2 h,当花蕾呈现深黄色、饱满有光泽时,开始采摘。要求在10:00以前采摘完毕。采收期间进行每天采收,无故不间断。

7.2 采收方法

一手握住花序顶部,一手摘下花蕾,轻巧细致,带花蒂不带梗,不损花,不碰伤幼蕾。同时,防止摘断花序影响花序再生长而导致减产。

8 参考文献

[1] 陶凤梅.黄花菜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15):57-58.

[2] 豫东平原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4):200-202.

[3] 王征.地理标志产品淮阳县黄花菜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3):19-20.

[4] 贾月平.大同黄花菜高产栽培集成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6):34-35.

推荐访问:黄花菜 栽培技术 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