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清除的地基激光传输过程建模及计算

时间:2022-10-20 19: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低轨道区域内的空间碎片对人类航天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采用高能地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激光大气传输能量衰减和光束偏转进行分析,建立激光大气传输模型,对远场激光功率密度、远场光斑直径和激光偏转角等参数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可为空间碎片上的辐照能量,以及跟瞄系统预置的偏转角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空间碎片 地基激光 大气透过率

中图分类号:V4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02

截至2009年12月14日,美国空间监视网(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SSN)和天基探测统计的编目空间物体数为13800个,其中正常运行的航天器只约占6%,其余94%均为空间碎片[1]。

目前国际上开展了地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的研究计划,如美国的ORION[2-3],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烧蚀碎片产生的反冲速度增量使空间碎片变轨坠入大气层烧毁[4]。地基激光大气传输过程中受到各种线性和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将发生能量衰减和光束偏转。对远场激光参数进行数值计算可为空间碎片上的辐照能量,以及跟瞄系统预置的偏转角度提供依据。

1 激光能量衰减和光束偏转

激光大气传输过程中,大气分子的吸收和散射,气溶胶粒子的吸收和散射等线性因素导致激光能量衰减;热晕、受激拉曼散射等非线性因素导致激光光束扩展;大气折射效应导致激光偏转。通过选择合适的近场激光功率密度、激光脉宽和激光波长,以及自适应光学系统的使用,可有效减小非线性因素和大气湍流的影响。所以该文只考虑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粒子导致激光能量的衰减,以及大气折射效应导致激光光束的偏转。

2 建模及计算

2.1 远场激光功率密度和远场光斑直径计算

当地基激光系统确定后,部分参数均为已知,所以为计算远场激光功率密度和远场光斑直径,需对激光传输距离和大气透过率进行数值计算。

2.2 激光传输距离和激光偏转角计算

将存在大气折射效应的高度为h的大气分成m层,则每层高度为∆h=h/m。当m足够大,即∆h极小时,大气折射率可认为是常数,激光在每层大气中都将以直线传输,只在相邻层的交界处由于折射率的跃变而发生折射现象,如图1所示。

2.3 大气透过率计算

文献[5]给出了晴朗天气情况下,波长1.06 µm激光的大气衰减系数随高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如图所示,对于波长1.06 µm激光,大气衰减系数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当高度在0~5 km变化时,大气衰减系数减小较快;当高度在5~30 km变化时,随着大气越来越稀薄,分子和气溶胶含量越来越小,大气衰减系数减小缓慢并逐渐趋近于0。该文将距地面30 km外定为真空环境,不考虑大气衰减。

对于波长1.06 µm激光,大气透过率随天顶角的增大而减小,60 °之前大气透过率下降缓慢,60 °之后下降较快,直到趋近于0。当天顶角大于50 °时,大气透过率降低到80%以下,衰减严重。为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损失,通常令天顶角小于45 °。

3 实例计算

ORION计划中先后提出了多种地基激光器方案[3],其中一种典型激光器方案,如表1所示。

随着天顶角增大,激光传输距离延长,大气透过率下降,导致远场激光功率密度减小。对于辐照800 km空间碎片的激光来说,当天顶角为0 °时,远场激光功率密度最大约为0.97 GW/cm2;当天顶角为45 °时,远场激光功率密度最小约为0.51 GW/cm2。利用公式(2)计算,该典型激光器辐照轨道高度800 km的空间碎片,远场光斑直径随发射天顶角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远场光斑直径随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大。对于辐照800 km空间碎片的激光来说,远场光斑直径在45 °天顶角内的变化范围是41.4 ~55.4 cm。利用公式(6)计算,该典型激光器辐照轨道高度800 km的空间碎片,激光偏转角随发射天顶角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激光偏转角随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变化幅度较小。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激光大气传输过程中能量衰减和光束偏转进行分析,建立激光大气传输模型,对远场激光功率密度、远场光斑直径、激光传输距离、激光偏转角、大气衰减系数和大气透过率进行数值计算,并得到以下结论:(1)当激光发射天顶角大于50 °时,大气透过率降低到80%以下,为减小能量损失,通常令天顶角小于45 °;(2)随着激光发射天顶角的增大,激光传输距离延长,远场激光功率密度减小,远场光斑直径增大,激光偏转角

增大。

参考文献

[1]都亨,张文祥,庞宝君,等.空间碎片[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

[2]Campbell J W.Project Orion:orbital debris removal using ground-based sensors and lasers[R].NASA technical memorandum,1996,108522:1-352.

[3]Phipps C R,Albrecht G,Friedman H,et al.ORION:Clearing Near-Earth Space Debris using a 20-kW,530-nm,Earth-Based,Repetitively Pulsed Laser[J].Laser and Particle Beams,1996,14(1):1-44.

[4]Cho M.Removal of Orbital Debris from Low Earth Orbit by Laser-Generated Drag[J].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1994,31(5):920-922.

[5]Mason R.Feasibility of Laser Power Transmission to a High-Altitud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R].Santa Monica,USA:RAND Corporation,2011.

推荐访问:地基 建模 碎片 传输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