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旅游该降温吗?

时间:2022-10-20 17: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100多年来,世界各地怀着梦想的人们,不断以各种方式赶赴南极,完成自己人生中一次壮丽的旅行,目前,南极每年的游客数量已超过40000人次。这是否会给南极的特殊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来南极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来南极?”在邮轮7层开阔的Qilak(格陵兰语,意为“天空”)观景廊,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牧师詹姆斯微笑着、小心翼翼地问我。

这艘船上,加上我,一共有51个人来自中国,平均年龄40多岁。中国游客大多喜欢跟“自己人”在一起,无论在餐厅还是观景廊,和其他国家的游客很少交流,其中一些人长期占着4层的咖啡厅,聊天,抽烟,我看到有外国游客皱着眉头离开了。

我喜欢在旅途中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20天的航行,大约有4天是航海日(Sea Day,全天在海上航行,不靠岸),加上茶余饭后,一有机会我就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攀谈。詹姆斯的外表很酷,花白的头发,长胡子,他喜欢坐在观景廊右侧图书角的沙发上看书,好几次我发现他在暗暗观察我,似乎想说什么又不好开口。这一次,我坐得离他很近,他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我每年会应邀参加不少国家的文化和旅游活动,觥筹交错、衣香鬓影之中,经常有人温和地问起一些“敏感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其实挺难回答,首先不能太官方太生硬,其次态度必须诚挚,另外还要有个人观点。我认为,每个旅行者都是国家的名片,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

我告诉詹姆斯,这些中国游客有相当一部分是私营公司的老板,一般都去欧美国家旅游过,最近几年,整个中国财富圈都在谈论南极游,他们到南极也是图一个新鲜劲儿;由于年龄和教育背景等原因,他们一般无法说流利的英语,所以不太容易与其他国家的游客交流;中国企业家游历南极,能拓宽视野,了解新的环保理念,而他们的孩子一般从小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其中不少在国外念中学和大学,等这些“富二代”成长起来,再汇入旅游潮中,一定会跟其他国家的人更加融洽地交流。詹姆斯频频点头,看得出来他对这个问题已经释然了。

你是否了解南极?

应该说,我们这艘船上的中国游客,基本素养尚可,但我还是看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细节。比如,登陆又见看企鹅时,总有人离企鹅过近,一个30多岁的老板居然用小石子仍向企鹅,被探险队员发现,加以警告;另外,在船舱内抽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几年,国内游客在南极的不文明行为屡次被曝光,包括冲入企鹅群中留影、拍摄婚纱照吓跑企鹅等,还曾有中国游客因为携带大块南极大陆的石头而被阿根廷机场扣留。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雪龙号”科考船赴南极考察,随船有两名选派的少先队员,一张新闻照片登上了国内一本权威新闻业务杂志的封面,照片中,这两名少先队员几乎是紧挨着企鹅留影。后来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就有点奇怪,怎么可以与企鹅离得这么近?事实上,人必须与企鹅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现在如果谁敢在朋友圈晒一张紧挨着企鹅的半身同框照,一定会被懂行的人喷死。

一家探险公司打出了这样的口号:“世界的尽头,仅仅是开始。”颇具吸引力。另一家探险公司则问你:“你在15万只企鹅之间散过步吗?”的确,这片白色的大陆会带给旅行者心灵的震撼,环保理念会有不同程度的培育,有些人会对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浓厚兴趣,甚至激发起研究的热情。我认识一位企业家,从南极归来之后,花费1000多万元增添了自己工厂的环保设施。这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那句名言——“我们只热爱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人们更多了解南极,会更加热爱和保护南极。

尽管南极1820年才被发现,但远在亚里士多德的年代,人们就设想有这么一块广袤大陆的存在。2000多年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过地球上的一些神奇之地,比如亚特兰蒂斯和不老泉,其中,只有南极是唯一被证实的存在。

然而,不可否认,南极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是—段资源被掠夺的历史,首先是捕捞海豹,然后是捕杀鲸鱼……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物种入侵的风险也在加剧。南极陆地生态系统一般具有较低的生物多样性、简单的群落结构和资源竞争不大等特点,物种的适应能力不能与地球上其他地区相比。

科学家在南乔治亚岛和西格尼岛上已发现了一种摇蚊(Chi ronomidae),估计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移植实验带入的。《南极条约》是保护南极洲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法律依据。外来植物或动物的引进,都可以进行处罚。由于磷虾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磷虾的过度捕捞已被禁止,但对南极犬牙鱼(Patagonian Toothfish)的非法捕捞在日益增加,每年估计超过32000吨,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早在2000年,南大洋的捕捞总量已超过11.2万吨。目前对整个南大洋的捕捞业尚无法全部有效监管,这对整个南极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依然巨大。

难以言喻的南极之旅

这几年,依据市场需求,相关的邮轮公司和户外探险公司正在深度开发南极旅游资源,寻求差异化市场。有多家公司推出了南极点的线路,“南极三岛”的邮轮航次也被普遍运营。除了传统的海基方式(邮轮)之外,空基(飞机穿越德雷克海峡)与海空基(飞机加邮轮)相结合的方式也开始推厂。除了以阿根廷乌斯怀亚和智利蓬塔阿雷纳斯为起始基地的中程线路外,从新西兰南端的布拉夫港口(Bluff)出发、最后抵达阿根廷乌斯怀亚的长达32天的一条远程线路也引起南极迷们的关注。配套的户外运动产品中,配备了潜水、攀冰、皮划艇和雪地宿营等项目,以丰富整个南极行程。

尽管各家邮轮公司采取了比较完善的保护措施,但每年有如此众多的人到访南极,无疑会留下大量环境足迹,已经给南极环保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生态旅行的道德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任何形式的人类踪迹、噪音或者其他污染,都会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破坏和影响。

在中國,目前南极游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是相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对南极旅游环境资源的认知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此外,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旅游的第三大客源地,但目前众多南极邮轮中还没有一艘是中国人经营的,“飞机加邮轮”的方式中,飞机也都是外方提供,国内旅游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将游客输送给外方公司,赚取佣金。这与中国整体缺乏自主邮轮产业链的背景是相吻合的,开展中国自主的南极旅游产品研发,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南极旅游服务链,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寒冷,只是南极的一种表情。正如沙克尔顿所言,南极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新鲜感”,而我在看来,南极之旅,让我更加深刻地去理解美丽与安详,去关注这个蓝色星球的未来。

负责任的南极旅行

南极的所有旅行活动,都由“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IAATO,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tarctica Tour Operators)管理和监督。为了保护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下,IAATO于1991年成立,旨在“提倡和推广对南极环境负责的私人旅行”,目前全球已有110多个公司和组织加入。该协会建立了严格的南极旅游行业标准,协调和管理国际南极旅游市场。2016年是IAATO成立25周年。

NO.1

IAATO制订的南极旅游指南中比较重要的五项原则

1.保护南极的野生动植物(Protect Antarctic Wildlife)

2.尊重被保护地带(Respect Protected Areas)

3.尊重科学研究(Respect Scientific Research)

4.保证个人安全(Be Safe)

5.保持南极的质朴(Keep Antarctica Pristine)

NO.2

IAATO对于南极游客的一些具体要求

1.请不要向野生动物投食,或触摸野生动物。

2.请轻声慢步,给动物们充足的活动空间。

3.请注意观察动物对人类的反应,与野生动物保持5米(15英尺)的距离。在繁殖期或蜕皮期的动物更需要特别呵护,请和它们保持更远的距离。

4.与一些危险的动物,如毛海豹,保持至少15米的距离,无论它们是在陆地还是在海中。

5.请不要破坏植物,比如:不要踩踏苔藓或地衣。

6.请为多变的天气做好准备工作,确保着装适合极地地区的要求,能够适应湿滑和崎岖不平的岸上地形。

7.请听从探险队长的建议和指导,不要擅自离队。如果没有专人引导,请不要独自前往冰河和雪地。

8.极地很多地区禁止吸烟,请遵从此规定。

9.根据南极的特殊性,每次登陆前,请仔细检查并清理随身衣物和设备。在登陆前后请对靴子进行认真清洗和消毒。要特别留意靴子的底纹、背包的魔术贴扣件和衣服的口袋,可能会沾上土壤或种子。

NO.3

南极避难所(Antarctic shelter)

南极的气象复杂多变,特别是突然而起的局部暴风雪,对正在进行户外探险和科考的人员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好在这种恶劣天气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因此,许多国家在南极的各个群岛和南极大陆一些靠近科考站的地方设立了红色的避难所,采用轻型的保暖材料制成,可以使用直升机运输,可以搭建在不平整的地面上,里面一般有两到三个铺位,放着一些急救口粮、燃料炊具、照明设备、通讯器材、御寒服装等生活所需。这些避难所的大门从不上锁,遇险者可以免费使用其中的资源,这也是人道主叉在南极地区的体现。

行前阅读

纪录片:《世界尽头的奇遇》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2007年

著名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在默多克科考站和埃里伯斯火山摄制的纪录片。该片参加了多个电影节,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提名,评论家认为它“在令人难以忘怀的风景中,展现了对人类心灵的深刻研究。”

《南极的斯科特:在极端南方的勇气和悲剧生涯》

Scott 0f the Antarctic:A Life of Courage,and Tragedy in the Extreme South

大卫·克兰(David Crane)所著的关于斯科特的权威传记作品,基于对原始文件多年严密细致的研究,可以看到大量斯科特的日记和关键参与者的记录。

在网上可以买到英文原版(2005年Harper Collins版)。

《700天极地生还:沙克尔顿南极探险实录》

The Endurance:Shackleton"s Legendary Antarctic Expedition

该书的作者卡若琳·亚历山大(Caroline Alexander)是《纽约客》《史密森尼》《户外》《国家地理》等杂志的撰稿人,也是《坚韧號:沙克尔顿的南极传奇探险》展览的策展人,该展览1999年3月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并在全美巡展。卡若琳·亚历山大整理了大量未被公开的史料,讲述了沙克尔顿虽败犹荣的极地探险之旅,随船摄影师弗兰克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也在书中第一次公之于众。

中文版2015年初上市,在网上也可以买到英文原版(1998:EFLondon Bloomsbury版)。

推荐访问:南极 降温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