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耗散结构分析的企业并购双向效应

时间:2022-10-19 18: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本文用耗散结构理论来分析企业并购机理和并购效应,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索如何消除企业并购后各项冲突,寻找建立企业动态有序运作机制,是提高并购企业协同绩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耗散结构 并购 协同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永恒的话题。21世纪,全球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0年,我国企业并购数量达到445件,交易价值440亿美元,在亚洲区域名列前茅。加入WTO后,企业并购的势头将会越来越猛:一方面外国资本将更多地以跨国并购的形式进入中国,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浪潮即将来临;另一方面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强龙压境,试图通过并购来构建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以期实现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甚至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或参与国际跨国并购,或结成联盟,积极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所谓企业并购(M&A),主要包括企业兼并、企业收购等产权重组行为。企业兼并,是指并购公司购买目标公司的产权,使目标公司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产权交易行为。其基本特征是,一旦兼并行为成立,目标公司原有的法人资格便立即结束。企业收购,是指并购公司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模式。并购实践表明,不少企业因并购而跌入困境。据统计,83%的合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53%的并购使企业市值缩水;47%的并购使企业发展受损。为什么并购绩效如此低下呢?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耗散结构理论的提出始于现代科学的拓荒者普利高津。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正熵流和负熵流。正熵流相当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扩散而引起的熵值的增加〔dis>0〕;负熵流表示从外界输入的、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和增大盈利能力的若干因素。在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系统中,将不断地从外界引入负熵,以负熵流来抵消正熵的增加;当负熵达到一定域值,涨落形成突变,通过系统内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才有可能形成稳定化的有序的耗散结构。从ds=des+dis<0这个公式看出,只要输入能量达到某一临界状态并大于或等于耗散能量,耗散系统将处于稳定态或演化状态。这是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认为并购是企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涨落”,是企业由低级有序形态向高级有序形态的演变的过程。利用耗散结构理论来分析企业并购过程和运行机理,提出并购后企业协同思想,以消除企业并购后各项冲突,建立企业动态有序运作机制,提高企业并购协同绩效。

企业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

企业是一个具有多元组分的开放性系统。如图1所示,企业从要素市场输人劳动力、资本和信息,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诸要素通过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思想的有机结合,变换成产品、劳务和信息向产品市场输出,以满足用户和社会的需要,并获得利润。输入(买)、变换(造)和输出(卖)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通过买和卖,企业与市场之间实现了物资、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买、卖、造按经营目标和企业家的指令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了对要素资源的传递和转换。因此,企业自身是一个系统,又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实质上是在不断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过程中实现的。当企业系统没有能力从外界环境摄取物资和能量,也无法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输送给市场时,企业系统就处于封闭状态。一个企业当不能实现资源的迅速转化时,势必趋于无序、解体和死亡。

企业是一个远离平衡区的系统。对开放的企业系统而言,平衡态是相对的;非平衡态是绝对的。在一个企业之中,其各个部分都是远离平衡的,管理者、员工、资金、技术、原材料、产出、销售等,总是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处于非平衡态的企业,在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过程中,可能演化到一种相对平衡态或非平衡定态。企业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向有序方向演化。

企业系统本质上具有非线性特性。在一个非平衡系统内有许多变化着的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决定着系统的可能状态和可能的演变方向。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其一是广义流,其二是广义力;而且广义流依赖于广义力。一般地说,这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函数。企业系统不是各种资源要素的简单堆积,而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价值增值的产品和服务。其输出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应当大于全部输入要素的价值。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之间、各个人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这些反馈通常也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相干作用导致系统时间上、空间上对称性的破缺,因而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源泉。但是,不同企业的非线性特性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对生产同类产品和规模相似的企业来说,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越高,非线性相干作用越强,其生产效率就越高,产品附加值也越大。可见,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非线性特性。

企业运作存在涨落和突变。涨落通常指企业的运作在动态有序的稳定点附近来回振荡,如出现有序——无序——有序的来回振荡。企业运作总是动态的,它所达到的有序是动态有序,也就是说,企业运作存在涨落,当企业运作涨落被放大后,出现突变,企业就有可能转换到一个新的运作状态。企业从某运作状态转换到一个新的运作状态总与某种突变相关。这里的突变是两种动态有序运作状态间存在非连续的差异,而不是指人们感觉到这种变化很突然。

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与外界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与物质交换的开放性的、远离平衡态并具有非线性特征的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生成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根据耗散结构理论,若存在有负熵流,则有可能形成稳定化的有序的耗散结构。

基于耗散结构分析的企业并购双向效应

企业并购维持和增加企业系统的开放性,使企业走向有序或混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一个动态系统,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固守不变,必将使企业系统走向封闭。并购是企业系统适应环境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一种方式,也是打破封闭,建立开放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企业有机体的自组织特性,根据不同的开放情况,并购的结果可能会使企业走向两个方向:一是企业通过并购企业吸纳能与企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竞争力的良性事物,即人力资源、资本、技术、市场乃至信息,生成负熵,使原有企业由混沌走向有序或由有序走向更高一层的有序;当系统演化为耗散结构后,再继续增加开放程度,由会进入新的混沌状态。二是由于企业对新事物的消化和融合能力,以及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输入,导致正熵增加,使企业系统走向混沌无序。不同的并购背景和形式,其开放程度不同,交换的能量不同,熵的大小不同,企业有序状况不同。

远离平衡态的程度决定企业走向有序或混沌。耗散结构只能存在于非平衡系统中,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时候才能出现。远离平衡是耗散结构出现的前提条件。企业通过并购引入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和信息,引起企业系统变化,也引起外界环境非平衡约束的变化,能有效地打破旧的相对平衡态,创造新的非平衡态。因此,并购能促使企业系统远离平衡态。但并不是所有远离平衡系统都可以出现耗散结构。只有在系统离开平衡态的距离足够大,并达到某个临界值时,系统状态可以发生突变,耗散结构才会出现。耗散有序组织必须在远离平衡时才会出现,但如果系统过份远离平衡又会出现新的无序,故有序组织必须维持在适当远离平衡的状态。系统离开平衡态的距离与熵产生有关。熵的正负性反映系统受外界控制的程度,也可反映系统离开平衡态的程度。如果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采用适合要素组合方式以及并购策略和模式,自动地调节企业系统的正负熵,将会有效控制远离平衡态的程度。

并购企业的非线性产生双向“蝴蝶效应”。企业并购形成非线性特性的新企业。不同企业存在着不同的非线性特征。企业并购打破了企业原有的资源组合方式和信息反馈系统,也改变了企业与环境的约束机制,必然使企业系统内部及其与环境之间产生不同于从前的力和流,形成新的、非线性反馈机制。所以说,企业并购能引起和增强企业非线性相干作用,甚至形成“蝴蝶效应”。并购企业的非线性反馈机制具有多种形式,按照对企业是否有益,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如果是正反馈,会导致良性因素的“蝴蝶效应”,使企业形成更高层次有序组织;若是负反馈,会导致恶性因素的“蝴蝶效应”,使企业变得更加混沌。非线性特征和强度的差异,取决于并购吸纳的资源状况和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当系统具有适当类型的非线性特性时才可能形成耗散结构。

企业并购是一次大幅度“涨落”,具有双向效应。企业并购在产业组织系统演进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次大幅度“涨落”。企业中涨落是随机的,没有准确的发生时间,随时都可以发生,也没有确定的方向。它既可能是有利于产业组织系统自组织协同的“涨落”,也可能是不利于该方向演进的“涨落”。涨落和突变与发展关系较大。自催化或自复制现象大量存在于非线性系统之中。他可以使微小的涨落在一定条件下不断放大,成为引起系统相变的巨涨落,促使系统从某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所以说“涨落触发耗散结构形成”。系统的发展过程完全可以经过突变,通过能量的耗散与系统内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与平衡结构完全不同的时空有序结构。

由此可见,企业并购是企业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涨落”,是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形成、进化的过程,是企业由低级有序形态向高级有序形态演变的必然。在并购实践中,并购是并购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把不同文化和组织运行背景下各种资源汇聚在一起,重新组合现有生产要素和资源。并购效应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如果只是将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现有生产要素和资源聚集在一起,而不消化、整合和融合,或似合非合,“面”合“心”不和,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购各方将会出现战略冲突、组织冲突、文化冲突、人事冲突和业务冲突,并且信息不畅通,激发企业耗散结构的非线性、蝴蝶效应及涨落和突变等的负面效应,则导致正熵加速生成。随着正熵的不断增加,使并购企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越来越混乱,绩效低下,甚至走向失败。另一方面,如果在并购过程中,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顾客价值与竞争状况的变化,在吸纳目标企业现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同时,管理者应坚持协同原则,实施有效整合管理,进行流程再造,生成负熵,启动企业耗散结构的非线性、蝴蝶效应及涨落等的正面效应,随着负熵的不断增加,消除企业并购中的内耗和无序,减少正熵,重新建立动态有序运作机制,也就是选择适当的开放程度生成负熵、足够大的远离非平衡态的距离、适度的非线性,并使有益的“涨落”发展到突变,实现并购双方的战略协同、组织协同、经营协同、财务协同和文化协同,达到扩大经营规模、开拓新市场、谋求新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强做大的目的,实现企业的飞跃。

参考资料:

1.杜福胜,成功并购的关键——整合[J],财智,2003(1):50-51

2.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6,第1版:238-245

3.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人事政策和文化整合问题[J],上海企业,2002(12):40-41

4.(美)Pritchett,After the merger:the authoritative guide for integration success[M],凌晓萍译,中信出版社,1999.7,第1版:132-137

5.邓周平,企业是可观控的耗散结构[J],系统辨证学学报,1997(2):55-59

6.(比)I. Prigogine,(法)I. stengers,ORDER OUT OF CHAOS[M],曾庆宏、沈晓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8,第1版

7.苏勇、杨戟勇,资产重组与文化整合[J],经济管理,1998(7)

推荐访问:耗散 双向 效应 企业并购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