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大同历史感受精彩瞬间【精选推荐】

时间:2022-08-09 10: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触摸大同历史感受精彩瞬间【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触摸大同历史感受精彩瞬间【精选推荐】

 

 触摸大同历史 感受精彩瞬间 大同市博物馆探幽系列报道之二

  辽金西京

 辽金西京展厅展示了在大同这块独特的民族文化交融地区,辽金时期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古都灿烂的文明。

 琉璃,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色泽以绿、黄、蓝为主,还有酱、紫、黑、孔雀蓝、褐黄等色。中国的琉璃制作历史久远,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琉璃产地。馆藏的这件螭吻,高达 3.3米,釉色斑斓,它正大张其口,似乎正欲咬住正脊,整件文物体形庞大,令人叹为观止。螭吻,传说是龙的第九子,为鱼形的龙。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在我国古老而灿烂的建筑艺术里,瓦和瓦当不可不提。为了起到装饰作用,会在瓦当上面刻文字,绘图案,文字瓦有表示吉祥的“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图案瓦当有“莲花纹”“兽面纹”等,市博物馆里展出的就是金代的兽面纹瓦当。

 馆藏的金代镂空秋山玉件,是描绘皇帝、贵族在秋天到山林围猎的场景,以山林虎鹿为题材。契丹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入主中原以后,还保持着骑射围猎的习惯,馆藏辽代环首铜刀、铁箭头、铜箭镞以及铁马镫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进入辽金饮食器具的展区,有许从赟墓发掘出土的双耳铁釜,釜是古代的烹饪器,圆底而无足,需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其他支撑物上,用来蒸煮或烩炖食物。而这只铁釜腹低铸有三足,可直接架在火上,常见于少数民族地区。古代的成语釜底抽薪、破釜沉舟即与这种炊具有关。

 辽代,盆的种类繁多,式样齐全,馆藏有辽代铅锡合金盆。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习惯品茶。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馆藏的河北宣化辽墓出土的备茶图和云大一号金墓东壁侍奉图局部点茶图,以及齿轮厂元墓侍茶图,就足以说明时人对茶的喜爱及对茶文化的重视。酒在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具制作考究精美。展柜里展示的就是大同地区出土的精美的酒具。

 我国家具发展史漫长而久远,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之后有了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还有一些木质小家具,是大同阎德源墓发掘出土的,有茶几、地桌、巾架、影屏、盆座、炕桌等。仿造现实生活用具形制、结构、式样制作而成,是实用家具的缩小化形式。

 馆藏的一件金代三彩釉烛台分上下两部分,上盘外沿整体饰有黄色莲花纹造型,下部为

 连续的花口沿盘,下面有云纹状的四足支撑,上盘中心立杯形烛座。除莲花造型外,通体施低温铅绿釉,釉呈瓜皮绿色。

 现代人爱美,古人同样更注重妆饰。大同地区出土的梳妆盒、木梳子、铜镜、银簪、铜钗、银头饰、葵花纹金头饰、金钗、耳环等等无不体现当时人们对装束的重视,式样繁多的饰品种类更进一步说明了大同地区手工技艺的发达。

 在墓葬发掘中出土了信士一类的造像,如在东风里辽墓出土的彩绘石雕信士人物坐像、石雕信士夫妇像等,这些都反映当时人们对佛教的信仰。

 馆里还藏有精美的金蜻蜓、金蝴蝶、金飞天、金凤凰、金牡丹都是在灵丘曲回寺发掘出土的金饰品。当年,成吉思汗孙女、赵国公主独木干,封慧明法师“佛日圆照”徽号,并馈赠了金首饰。人们从其生动的造型以及精巧的制作,可以看出当时手工艺非常发达。

 辽金元时期,西京州县涌现出一批享富盛名的道家人物,其中就有金代阎德源。阎德源朝廷赐号“洞宗之流”,是西京地区最有名的道教大师。他的墓葬中随葬器物种类齐全,石雕八卦香炉就十分精美。

 辽西京深受契丹影响,流行火葬。大同地区发掘出土大量辽金元时期形式各样的葬具,像石棺、陶棺、魂瓶、魂塔和陶罐、瓷罐等。馆里有历代墓葬中魂瓶、魂罐的组合图版。1984年在大同市新添堡村南发掘出土了辽代许从贇夫妇合葬墓。许从贇曾官至大同军节度使、校检司徒,死后赠官太傅。夫人为长沙康氏,云州都指挥使敬习之女,公元 982 年夫妇二人合葬于此。这是晋北地区唯一的一座辽代早期(公元 982 年)纪年墓。墓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其中就有魂塔、魂瓶和魂罐。

 辽代西京地区,一般身份地位较高或者家境殷实的墓主人,都可能会在墓室四壁绘有十分精美的壁画,包括侍从仕女、山水树木、庭院生活以及出行图,以显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馆里展出几幅刻画生动、色彩艳丽的仕女图、侍官图以及庭院建筑图均出自于辽代许从贇夫妇墓。

 金代壁画墓则更多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的场景,像“散乐图”、“仕女图”、“筵宴图”,如金代徐龟墓西壁出土的大型散乐图,画中几个美貌的女子装束华丽,手中各执乐器弹奏。

 元代已近中国壁画墓的尾声,水墨壁画较为流行,从冯道真墓北壁发掘的“疏林晚照”图,画中丛山峻岭,林木葱翠,纤夫拉船,极为生动。图的右上题有“疏林晚照”四字。

 明清大同

 明清展厅共有“九边重镇”、“大同宏府”、“明清商贸”和“民生百态”四个单元。

 这里有八门威风凛凛的火炮,都是出土自大同的,三门是明代的,其余是清代的。展台左侧是明代的轻型火器——火铳。在展台下方陈列的是五枚当时的地雷,这五枚就是由陶瓷制作而成的。

 展台的右侧,陈列着当时军队上装备的常规武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

 进入大同宏府这个单元想必最先吸引人的就是明清大同城池模型了吧。这座模型参考了明清两代的大同府志中的郡城图,按照比例搭建而成,重现了当时大同府城的繁华景象。接着是一座砖雕影壁的壁芯,影壁也称照壁,是我国古代传统四合院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这幅砖雕壁芯应为清代制作,是大同民居砖雕艺术的代表,壁芯上面的图案为狮子滚绣球。

 还有一块琉璃题额,上书“天下太平”四个隶体字,是在崇祯十六年也就是 1643 年造的,距今已有 371 年的历史了,是由代王府的工匠所制。尽管琉璃有些褪色,但我们还是能看出来这块题额的主要色调为明黄色,这在明代是皇室独享的颜色,普通人家是不能使用的。还有三件瓦当,都是以团龙纹作为主要纹饰的。龙这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图腾,在我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王朝都是为皇室所独有的。一件我们已经看不到釉色了,另两件呢,一为绿釉,一为蓝釉。尤其是这件绿釉团龙纹瓦当,保存极为完好,边沿部分用乳丁纹做装饰,团龙也雕琢的张牙舞爪,活灵活现。

 大同的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当时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已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民间也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的谚语。

 馆藏的几座造像,就是我国民间传说中著名的道教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以及何仙姑。

 有件器物看上去很像一口铁锅,这其实是一件乐器,叫铁磬。铁磬流行于全国各地的寺庙道观中,甚至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它也是必不可少的乐器和法器。这只铁磬铸造于咸丰八年,也就是 1858 年,距今已有 156 年历史了。

 馆里有一种钞票是清宣统三年印制的大清银行兑换券,重要的是,它是我国货币史上首次采用雕刻钢凹版技术印制的钞票。它上面的人物头像是光绪皇帝的弟弟、宣统皇帝的父亲,宣统初年的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但这类纸币并没有流通很久,就爆发了辛亥革命,它也只能接受寿终正寝的命运了。

 有三件香炉值得一看,特别是中间这件熏炉。这尊熏炉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可以自由开启,盖顶由一只雄狮坐于其上,雄狮雕琢精细无比,富有动感的造型,使本来静止的狮子充满了活力。炉身雕工笔致粗犷,线条有力,双耳造型为象鼻,大方别致,富有生命力。而这几件明代铜镜则十分典型,如云龙纹、二龙戏珠、多宝、鸾凤齐鸣以及人物故事等等,非常值得玩味。还有六件压胜钱,其中一件是竹雕观音童子像。这件竹雕作品是清代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件器物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有力,并运用多种雕刻技艺,无论是观音还是身边的两个童子都被展现的栩栩如生,可见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馆里有明清时期大同地区民居中典型的家具布置的复原场景。清代家具从整体上而言有三大特点,即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即便是每一单件家具的设计也十分注重造型的变化。清式家具最多采用的装饰手法是雕饰,刀工细致入微,手法上又借鉴了牙雕、竹雕、

 漆雕等技巧,磨工亦百般考究,将雕件打磨的线条分明,光润似玉。

  博文

推荐访问:触摸大同历史感受精彩瞬间 大同 触摸 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