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改革,课题【优秀范文】

时间:2022-05-30 13: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改革,课题【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课程思政改革,课题【优秀范文】

课程思政改革 课题2篇

课程思政改革 课题篇1

思政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和《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文件,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

2.坚持全流程管理,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

3.坚持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制度;

4.坚持增强获得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三、学分设置

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落实课程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5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2学分。(具体方案见附件1和附件2)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网络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手段,不得挤占课堂教学时数。

四、教学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有序衔接,学生先学习“基础”课、“纲要”课,再学习“原理”课、“概论”课;
每学期必修“形势与政策”课。原则上晚间和周末不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避免教师周课时安排过于集中。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背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积极推行100人以下的中班教学,逐步消除大班现象。

五、设置教研室

按课程分别设置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教师明确所属教研室,承担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教研室具体负责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为每个教研室配足师资。积极返聘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退休教师继续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

六、集体备课

教研室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教材和教学大纲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确定教学进度和内容,形成统一的参考教案。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组织全员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

七、教学手段

丰富集体备课载体,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增强集体备课效果。组织新任职教师进行试讲,加强对新任职教师的教学指导。组织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加强对其他教师的引领带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课,加强广大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把握。组织教师互相听课,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互学互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兼职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高备课针对性。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集体备课,提升集体备课效果。

八、课堂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确保学生到课率,为高质量开展教学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把课堂教学纪律的要求落到实处。

九、教学方法

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加大对优秀教学方法的推广力度,注重用点上的经验带动面上的提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十、考核方式

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闭卷统一考试须集体命题,不断更新题库,提高命题质量。开放式个性化考核应具有严格的组织流程和明确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合理区分学生考核档次,避免考核走形式,引导学生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十一、强化科研

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凝练形成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深入研究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评价机制,将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十二、听课制度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校领导,对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1次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在一个任期内要对所有授课教师做到听课全覆盖。

十三、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合理运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标准中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等挂钩,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探索基于评价结果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退出机制。

十四、组织机构

学校党委书记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机制,面向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建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宣传、教务、学工、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共同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附件1: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课时间表(2018级开始实施)

附件2:“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附件1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课时间表(2018级开始实施)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学时

理论

实践

1

2

3

4

5

6

7

8

课内

暑期

1

TS261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8

6

4

农学 动科 生科 信息 电气 食品 化材

财经 管理 外国语 人文 资环 建筑 机械

2

TS261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38

6

4

农学 动科 生科 信息 电气 食品 化材

财经 管理 外国语 人文 资环 建筑 机械

3

TS26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38

6

4

农学 动科 生科 信息 电气 食品 化材

财经 管理 外国语 人文 资环 建筑 机械

4

TS261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80

60

16

4

农学 动科 生科 信息 电气 食品 化材

财经 管理 外国语 人文 资环 建筑 机械

5

TS26108

TS26109

TS26110

TS26111

TS26112

TS26113

TS26114

TS26115

形势与政策Ⅰ

形势与政策Ⅱ

形势与政策Ⅲ

形势与政策Ⅳ

形势与政策Ⅴ

形势与政策Ⅵ

形势与政策Ⅶ

形势与政策Ⅷ

2

64

48

全校所有学院

16

全校所有学院

6

TS26107

思想政治理论课

暑期社会实践

1

16

大一至大三暑期

全校所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课时间表(特色班 2018级开始实施)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理论

自主学习

1

2

3

4

5

6

全校特色班

1

TS182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16

32

全校特色班

2

TS18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16

32

全校特色班

3

TS18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16

32

全校特色班

4

TS1810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80

32

48

全校特色班

6

TB23106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

1

一年级暑假(16学时计算)

全校特色班


附件2: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促进大学生明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授课对象

在校本科生及专升本学生。

三、授课内容

教育部社科司每个学期发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规定的内容。

四、组织实施

1.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每个学期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由教务处统一下达教学任务。

2.授课教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归口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的兼职教师和部分辅导员等担任。

3.教学活动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专题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定。

4.各学院要根据每学期具体方案的要求,指定人员组织本学院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考核与成绩录入工作。

五、学时学分

每学期8学时,2学分。

六、教学形式

大学一、二年级采用专题理论教学,每学期8学时;
大学三、四年级采用自学、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等形式。

七、教学工作量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变化快、备课耗时多、教学难度大,课堂教学工作量按新开课程计算,阅卷按每个自然班1学时计算。

课程思政改革 课题篇2

学校思政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途径
专题报告
额敏县二道桥乡寄宿制小学岗前班何珍
《道德与法治》主要围绕小学生的生活,从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如心理健康、学校班级问题、国家问题、自然环境问题、交通、安全、法治教育等囊获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世界的框架体系。我们不难看出,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而且是一门立于并导向社会生活实践、传递国家意志、沉淀升华为个体良好行为习惯、个体品质、法治意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世界意识的综合性课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等特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本课程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有着眼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政方针、重大时事政治等政治与德育工作的大格局、大视野。这决定了相较于一般知识性学科而言,对教师提出更高素质、更宽领域、更多方面的素养要求。因此,思政教师专业化配备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应是重中之重。如何探索积极解决这一问题,本人提出几点拙见,不成熟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抓学科主心骨,打造一支专业教师队伍。由学科带头人牵头,与各小学德育主任组成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主持教学研究、学科课题开展,制定教学教研计划,统筹兼顾总体

工作。同时考虑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的问题,在编制内配足。编制在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优先选取各学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德育专干组成思政教师队伍。然后由副校长牵头组成各小学学科集体备课小组,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定期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成长课为契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立足课堂本身,磨炼课堂规划和资源开发教师课堂讲授德育课程是德育课最主要的开展形式。学生年龄小、思维简单、接受能力较差,思政课如果只是枯燥的讲授,不仅不能达到既定效果,某种程度上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因此,课堂教学是基础,还得辅之以其他类型的教学。“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发挥网络作用是不二选择。思政课网络教学符合当今职校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学习习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建立和学生的亲密联系。在这些平台上,老师不能简单的推送诸如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等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学生道德上的现实趋向性决定了他们只是关注与自身最密切相关的问题,所以网络思政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要立足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如人际交往、个人行为修养、就业等问题,与学生建立“朋辈关系”。
(一)以集体组织培训研修与自主理论学习协同发展两种途径,加快思政教师专业化水平
定期组织理论学习、政治学习培训、法治素养讲座等,同时定期检查教师自主学习笔记、心得,鼓励教师撰写学科

论文,加强自主学习。
(二)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队伍活力
以职称评定、行政岗位晋升必备条件,激发更多优秀教师投入到思政教师队伍行列的热情。以评选优秀思政教师、绩效体现等激励手段激发教师从教愿望。校外法制副校长兼任校外客座思政教师,定时开设讲座、授课,辅佐队伍建设专业问题。重视学科学生各类比赛,不仅调动家长参与德育思政绞死,形成合力,而且也能间接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仁者爱人,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教师时刻铭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书育人当甘为人梯与铺路石。教师要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坚定信仰,不断完善专业态度、素质、责任等。
(三)完善评价体系:从“判定性”到“激励性”
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的反馈,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有利于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但是,从目前的德育评价体系来看,单一、固化、片面是突出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德育的开展及评价都应该是开放式的,特别是针对职校学生自身年龄小、价值观尚未定型的特点,不能因为一次德育课考试低于60分就判定学生品德有问题。“互联网+”下的德育评价应该是以激励为主,通过社交平台与学生要建立日常联系,对于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应该鼓励,

使他们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品味到成功的快乐,逐渐形成积极的正面的价值观。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个跟踪的动态过程。总之,面对职校学生的道德困境,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对学生的冲击,以及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存在,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互联网+”给职校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机遇,抓住机遇,转变思维,必定能带来职校学生德育工作新的生气和活力。
四、学习创新型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指导思想《意见》。
《意见》中只针对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个不适应。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七个必须的正确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具有创新性,系统性,理论性温,含有极深的思想内涵,是面向21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强有力的指针。总之,意见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文献,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力求克服八种不良倾向。既只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小学德育,不重视中学德育。只重视普通学校德育,不重视职业学校德育。只重视学生德育,不重视师德教育。只重视课内德育,不重视课外德育。只重视学科德育课程,不重视隐形德育课程。只重视校内德育,不重视校外的德育。只重视轰

轰烈烈的德育活动,不重视实际的德育效果等不良倾向。从而从而使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真正的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真正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任务的需要,为21世纪我国伟大复兴,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融合结束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具有育人责任,教育者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光破除高校德育工作的局限性认识。教书最重要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育人最有效能的实现形式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的传授与价值的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应紧跟“课程思政”理念,将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为国家陪养学识与品读兼备的育人课堂,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工作从思政教师“单兵作战”到全员育人、思政课程育人到全课程育人、阶段性育人到全过程育人的提升。高校可以邀请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走向世界的重大议题,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共同肩负起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的责任,争取赢得学生的喜爱、拓宽学生视野。向大学生讲授国家发展、国家建设、国家经验、我国与世界关系等议题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做到了显性思政与隐形思政的有效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立德树人的水平促进优秀传统

文化与德育工作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古今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物,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对大学生思想熏陶的作用,增强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学生群体的文化自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有效融合,挖掘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智慧中最具有生机和时代特色的内涵,以此作为校园文化体系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深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传承过程,辩证思考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和精髓,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将跨越时空、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鼓励大学生将个人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中,坚守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成为国家壮大文化软实力的中流砥柱。

推荐访问:课题 课程 改革 课程思政改革 课题 课程思政教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