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完整)

时间:2022-05-28 0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完整)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4篇

【篇1】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及形成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伙伴国家之间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1921 年,当时的比利时与卢森堡结成经济同盟,后来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经济同盟。

1932 年,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组成英帝国特惠区,成员国彼此之间相互减让关税,但对非英联邦成员的国家仍维持着原来较高的关税,形成了一种特惠关税区。

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形成三次较大的发展高潮。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后半期。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1 、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

2 、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3 、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领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5 、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途径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主要依靠三条途径:

一是不断深化、升级现有形式;

二是扩展现有集团成员;

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议或重新启动沉寂多年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思路

(一)区域政府合作必须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的市场竞争规则。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市场竞争规则的一体化。欧共体创建和欧盟运行的实际经验表明,一个统一的协调的市场竞争规则对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它的支撑,就无法在区域大市场范围内,协调各地方的政府行为,无法限制地方政府主导的盲目重复建设的冲动,无法使区域内市场主体进行充分、有效的和公平的市场竞争,无法防止市场竞争被各地区行政权力和垄断势力扭曲,无法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因此,区域内各政府应实行统一的非歧视性原则、市场准入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清理各类法规文件,逐步取消一切妨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制度与政策规定,取消一切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壁垒和歧视性规定,促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

(二)区域政府合作必须要有跨行政区的制度性的组织协调机构。

(三)区域政府合作必须强化对区域内交通、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统筹与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

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本架构,交通、港口、通讯是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也应该是区域整体规划的核心。没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不仅使现有的资源与设施空置与浪费,而且也极大地影响地区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了区域内的交易成本。

(四)区域政府间合作必须构建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产业竞争力。

区域整体竞争力归根到底在于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区域特色优势的形成。因此,区域内各地必须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出发,统一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区域产业政策。

四、亚太经合组织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时定位为论坛性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确立了茂

物目标,即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1995年日本大阪会议将APEC茂物目标具体化,确定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15个领域,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的13个领域。1996年各成员提交了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单边行动计划(IAP),并确定以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推进,1997年1月开始实施。2010年APEC中5个发达成员按照承诺参加了茂物目标评估,同时8个发展中成员自愿提前参加了评估。自2010年13个成员完成评估以后,APEC向何处去以及用何种方式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成为APEC发展的重要议题。自20世纪末以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APEC成员不仅与外部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诸多区域贸易协定(RTA),而且成员之间也建立了诸多的RTA,这些RTA必将对APEC今后的发展和新目标的确定产生巨大影响。

五、北美自由贸易区经验

与欧洲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其他类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区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其是典型的南北合作型、大国主导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表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已经发生重大转变,经济的区域一体化与多极化呈现出交织发展的态势。发展中国家在当代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也已发生变化,即由过去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政治上和军事上争夺的“中间地带”,转而成为发达国家争夺贸易、投资场所和经济势力范围的战略要地。这种多角色的转变,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平等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这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在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建立南北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这表明,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南北关系应是一种双赢而不是零和的关系。由于南北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组建的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超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区域经济集团,这有助于突破美、鸥等发达国家超越意识形态障碍,改变过去对发展中国家 的歧视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北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种平等的竞争环境[11] .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考虑,北美自由贸易区也证明自由贸易区是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非常明智和适当的选择。由于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尚难以实行其他高级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因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形式对于成员国有较强的经济趋同要求;
而自由贸易区则仅以削减和取消关税壁垒为主要目标,成员国间发展水平差距大些也无大妨碍。实践证明,只要在削减和取消关税壁垒的步骤和时间表上能够坚持互利互惠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并适当照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成员国的利益,可以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达成共识而共建自由贸易区。事实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身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比较成功地实现了资源互补和共同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充分证明在相邻相近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证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各方面差异较大的国家也可以走到一起来组成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间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完全可能,也说明自由贸易区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合适形式。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研究意义和价值所在。

六、北美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的启示

就我国来说,到目前为止还尚未正式参加任何自由贸易区,这对于我国的经贸发展来说并非是积极因素。对于我国来说,游离于自由贸易区之外一方面使我国只能坐视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尽先机,无法享受区域贸易安排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贸易安排对区内国家实行优惠待遇,其成员对区外贸易伙伴仍保留各自原有的贸易壁垒,因而它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果和排他性效应日益明显,致使我国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视性影响。同时,自由贸易区是世界贸易组织明文允许存在的例外,不予以积极利用就没有充分利用世贸规则来为我国谋取应得的利益。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我国都应重视和利用自由贸易区来推动我国外贸的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建立和巩固我国在自由贸易区内的领导地位。

七、APEC内部RTA问题分析

从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最新资料来看,到2014年9月,APEC成员之间建立的RTA已经达到了49个,绝大部分RTA(区域贸易协定)包括了商品和服务自由化两方面内容,只有东盟与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与马来西亚四个RTA仅包括商品贸易自由化内容。在APEC成员之间建立的影响比较大的RTA包括以东盟为中心建立的四个RTA;
以美国为主导,正在进行谈判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东亚地区正在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中日韩FTA(自由贸易协定)等。

以东盟为主建立的四个RTA已经开始实施。东盟与中国的RTA分别于2005年1月和2008年7月开始推进商品自由化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
东盟与日本的RTA于2008年12月开始实施;
东盟与韩国的RTA于2009年5月开始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2010年1月开始实施商品贸易自由化,这种先推进服务贸易,后推进商品贸易自由化模式在RTA发展进程中比较少见;
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RTA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以东盟为中心建立的四个RTA是:东盟—中国RTA;
东盟—日本RTA;
东盟—韩国RTA;
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RTA。这里不包括东盟与印度建立的RTA,因为印度不是APEC成员)

按照预计时间表,RCEP于2013年初启动谈判,2015年底完成谈判并进入实施阶段。截至2014年6月,RCEP已经举行了五轮谈判。RCEP目前已经成立了四个工作组,包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以及相关政策工作组。谈判涉及的内容类似于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内容。应该说,RCEP谈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TPP原本是APEC内部经济规模较小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参加国家包括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智利,目前的研究习惯称为“TPP4”。“TPP4”虽然经济规模不大,但采取了开放态度,欢迎APEC其他成员参加。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正式宣布美国与上述国家进行TPP谈判,并将谈判目标定义为“高标准”的“21世纪贸易协议”。2010年3月15—19日,美国参加并主导了TPP首轮谈判,参加谈判的国家除“TPP4”和美国之外,还包括澳大利亚、秘鲁和越南,称为“TPP8”。2010年10月,马来西亚开始参加第三轮谈判,称为“TPP9”。2012年12月加拿大、墨西哥参加了第15轮谈判,称“TPP11”。2013年9月,日本第一次参加TPP正式谈判。目前参加TPP谈判的共有12个APEC成员,称为“TPP12”。2013年7月,TPP完成了第18轮谈判,但是谈判进程比预期困难得多。截至目前,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公布的资料分析,TPP第18轮谈判之后,又进行了五次磋商,最近的一次于2014年5月在新加坡举行,磋商披露的内容比以前的轮次谈判少得多。

八、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对APEC进程的影响

目前APEC内部RTA繁多,有些正在谈判之中的RTA颇具影响。自2010年13个成员完成了茂物目标评估以后,正在选择今后发展道路之际,APEC内部的RTA必然对今后的APEC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一是APEC茂物目标逐步淡化。由于APEC各成员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上,对推进茂物目标开始淡化。从APEC进程分析,茂物目标确定了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但没有具体可核算的指标体系。APEC曾经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其复杂性,很难达成一致。茂物目标被淡化的主要表现是2010年茂物目标评估以后,各成员不再提交IAP。2011年的APEC会议要求2012年各成员提交IAP,但2012年之后再次停止提交IAP。IAP是APEC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主要手段。

二是APEC将工作重点转向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贸易投资便利化是APEC的重要内容。由于推进自由化进程困难与缓慢,APEC积极推进便利化进程。主要体现在2007年开始积极推进APEC商务旅行卡计划,中国2004年签署了第一张商务旅行卡。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APEC推动了两次贸易投资便利化行动计划(TFAP),每次计划都是将贸易交易成本降低5%。2009年APEC第21次贸易部长级会议通过了《APEC供应链互联互通行动计划》。2010年APEC领导人会议发表了《茂物及后茂物时代的横滨宣言》,确定2015年努力实现供应链效率提高10%的目标。2013年和2014年APEC会议都将互联互通作为会议主题之一。预计今后APEC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到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领域,一方面,便利化使所有APEC成员受益;
另一方面,推进便利化进程的协调难度远小于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难度。

三是APEC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将更加依赖内部的FTA。由于APEC是论坛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没有约束机制,在各成员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水平的前提下,预计今后推动自由化进程主要依赖内部成员间的FTA。由于APEC内部成员间的RTA影响越来越大,APEC也将更加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包括加强对内部诸多FTA的协调。推进APEC内部RTA发展,一方面是对APEC开放、自主自愿原则的挑战;
另一方面,RTA对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也是一种贡献。今后一段时间,APEC与内部RTA的关系可能类似于WTO与WTO内部缔约方建立的诸多RTA关系模式。

四是APEC走向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问题。2003年有学者提出了将APEC过渡到亚太自由贸易区问题,2014年工商理事会提出了同样的设想,但由于距离茂物目标评估有一定时间,尽管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但并没有作为APEC推进目标。2010年13个成员完成了茂物目标评估以后,APEC向何处去,成为了今后发展的重要议题。2010年APEC领导人宣言提出了“后茂物目标”问题,同时领导人宣言提出了APEC走向自由贸易区问题,强调FTAAP是加强APEC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会议发表了《走向FTAAP之路》的文件。[7]2011年美国、2012年俄罗斯、2014年中国APEC会议都将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作为主要议题,尤其是2014年的中国APEC会议,争取将推进FTAAP打造成此次会议的标志性成果,利用FTAAP模式整合APEC内部诸多RTA,继续深入推进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使之成为2020年以后的“后茂物目标”。推进APEC逐步走向FTAAP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美国可能主张以TPP为基础,吸收其他APEC成员,逐步扩大,最后完成向FTAAP的过渡。这实际是走欧盟不断扩大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对中国等一些成员而言,存在太多挑战,可能难以承受。

五是APEC论坛性质会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尽管APEC内部存在诸多RTA,而且有些RTA颇具影响,但从目前情况分析,APEC的论坛性、开放性仍将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即便2014年APEC中国会议同意对FTAAP进行研究和推进,但利用何种路径推进,何时完成谈判目标,依然是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从目前WTO公布的RTA成长之路分析,很难有众多国家和地区同时谈判建立RTA。尽管APEC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在FTAAP时间表确定和谈判完成之前,APEC的论坛性和开放性将会继续保留。

【篇2】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

字体 [大] [中] [小]

一是指在不同区域(国家间或国内地区间)经济差异缩小的前提下实现的经济整合;二是指建立在区域差异和优势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次经济发展的区际组织和政策。从地域范围看,可分为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内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就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说,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不少区域相继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跨国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贸易区和跨国联盟。一般情况下,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建立超国家的决策和管理机构,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建立共同的行为准则,规定较为具体的共同目标。它要求参加一体化行动的国家让渡部分主权,实行经济的区域干预和调节。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或按一体化目标的高低,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形式:
(1) 优惠贸易安排。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各自出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优惠的关税。它是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低级形式。(2) 自由贸易区。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取消各自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使区域内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各自保持独立的对区外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3) 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加同盟的国家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区域外采取统一的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等措施。关税同盟是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关税同盟可以分为完全关税同盟和不完全关税同盟。完全关税同盟是指将各加盟国的关税完全废除,这种关税同盟按惯例不受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但事实上,当关税同盟成立时,各国原有的关税并不能立即完全废除。为避免引起经济混乱,只能循序渐进。所以,在过渡时期,加盟国仍有一些关税存在,人们将这种情况称为“不完全关税同盟”。不完全关税同盟由于不能避免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因此必须取得同盟外其他各国的谅解。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关税同盟为1921年成立的比利时和卢森堡两国间的关税同盟。1944年,荷兰与比利时、卢森堡在伦敦签订关税同盟协议,该协议于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比、卢两国的关税同盟扩展到比、卢、荷三国。(4) 共同市场。它是关税同盟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是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参加共同市场的国家,不仅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而且允许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等)在各国之间完全自由流动。(5) 经济联盟。它是共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是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在联盟内部,各成员国不仅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制度、允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而且要求成员国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建立统一性的组织,以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行为。它的特点是:
建立一个超国家的常设机构,成员国之间协调的内容从商品贸易扩展到商品生产、分配乃至国民经济各方面,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欧洲联盟是经济联盟的典型代表。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标志着欧洲联盟统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而统一的货币制度是经济联盟的核心内容。

按参加国经济发展水平,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分为两种形式:
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又称“横向一体化”,它是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组成的,如欧洲联盟。垂直一体化又称“纵向一体化”,它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的,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按一体化的范围大小,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分为部门经济一体化和全盘经济一体化。部门经济一体化是成员国内部一种或几种产业或产品的一体化,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全盘经济一体化是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的一体化,如欧洲联盟。

国内跨地区经济一体化以我国情况为例。我国国内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跨地区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它是对我国传统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地区分割的突破;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各行政区相互协作,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是协调区域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科学内容是,根据区域差异和区际分工的客观要求,使区域经济系统整体得到合理发展。其重要特点是,区域内的各级地方政府运用共同的政策手段,保证某种行为一体化或目标一体化的实现。由于以下两个原因,可能出现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和行为的不协同:
一是地方政府的决策多元化,可能会导致经济区域内不同行政区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计划的不协同;二是地方政府各自的区域利益追求,可能会导致区域内不同行政区短期行为的不协同。因此,使经济区域内的地方政府之间在涉及到区际分工问题时,协同规划、协同实施,就成为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课题。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另一问题是地域衔接,即经济区域内部的各个地区之间在地域分工基础上的一体化过程中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它的关键在于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功能,建立多层次、网络型的城镇经济体系;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保证经济一体化的地域衔接,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篇3】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体化及案例

一体化的含义是把各个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一体化概念在很多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领域中得以应用.在经济学领域里,一体化首先出现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研究中.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一体化被广泛应用于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中,用来形容多个国家独立的经济活动融合为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按照涉及的国家范围来划分,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性的经济一体化.就目前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和理论来看,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区域性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案例:

案例1 东亚经济一体化

(1)概要

关税、非关税壁垒,技术和绿色壁垒以及不合理的贸易和竞争政策,直接影响地区经济交往和联系。共同推动经济合作,减少和消除贸易和投资障碍,有利于东亚各国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2)案情

钢铁产业的合作发展。钢铁行业是东亚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自1973年日本钢产量超过1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之后,全球钢铁工业的重心就从欧美转移到了东亚地区。如今,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东亚钢铁工业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中、日、韩三国的粗钢产量总和占全世界的39.9%,钢材表观消费量总和占全世界的40.8%。尤其是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更是令世人瞩目:1996年钢产量突破了1亿吨,经过短短7年后在2003年又成为第一个突破2亿吨的国家。中国钢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乃至世界钢铁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而且未来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为东亚地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预计2020年前东亚仍将是全球钢铁业成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东亚各国和地区的钢铁产业在以各自的特色发展的同时,相互之间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在钢铁贸易方面,中、日、韩等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例如,2003年中从日本进口的钢材量是725.21万吨,约占中国总进口量的20%;
中国从韩国进口了517.31万吨钢材,约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4%;
韩国从中国进口了149万吨钢材,约占韩国总进口量的9.5%;
日本从中国进口了22.72万吨钢材,约占日本总进口量的4%。

在企业合作方面,东亚地区的主要钢铁企业如:浦项、新日铁、JFE、宝钢、台湾中钢等也纷纷在战略、技术、市场、新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积极寻求合作,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如蒲项在中国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不锈钢厂、涂镀厂、钢材剪切加工中心等;
新日铁和JFE在中国分别与宝钢和广州钢铁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生产汽车板,为中国境内的汽车公司提供原料;
一些日资企业如三井等还在中国合资建立钢铁配送中心;
宝钢与台湾中钢长期保持着友好交流互访等。因为东亚地区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结构梯次明显,既有发达国家,也有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钢铁产品的需求结构和钢铁产业的资源条件各具特点,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再就是中、日、韩三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钢铁业作为给这些产业提供基础材料的重要产业,如果提高国与国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其辐射效果将十分巨大。三是上述三国都属于资源相对匮乏型国家,尤其是对钢铁工业重要的原材料,如铁矿石、煤炭的进口依赖度很高,中国和日本目前是世界上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区域内国家联合采购将更有利于获取原料,降低采购成本。四是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及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污染物质在国家之间是可流动的,因此,仅凭一个国家的力量是很难完全解决的,必须由整个区域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及管理程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五是随着钢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间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相互之间的贸易流通,有利于共同应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摩擦。

(3)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提高钢铁业的区域竞争力,更好地应对来自上游和下游行业的压力,共同解决环境保护等共同面对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避免区域内国家由于贸易摩擦而造成的损耗,从而形成良好的贸易环境,同时,对缓和国家和地区间的政治气氛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钢铁市场的开放,各个钢铁市场的关联性将进一步加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但是,只有开放化的竞争才能促使钢铁企业更加提高效率,培养国际竞争能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促使区域内的钢铁企业共同取长补短、互利互惠。通过技术、生产、市场的全面合作,来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东亚地区钢铁产业的合作也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钢铁产业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下游的汽车、家电、机械等众多产业都有很大的辐射作用,所以钢铁产业的率先合作将带动整个经济的全面合作。

姓名:高岚

学号:2009910007

班级:工管(一)班

【篇4】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管润青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2期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是湖南打造中部崛起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继而对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显示:长株潭产业协同能力仍旧欠缺、资源配置协调能力不足、资源节约压力较大是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文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长株潭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
一体化;
长株潭;
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1

        一、前言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国家与湖南重点打造的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随着区域资源整合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协调效应初显,多个国家级高新区与经开区获批,两型社会示范区、湘潭综合保税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也相继成立,这为长株潭地区经济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长株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程度低,株洲与湘潭的发展速度低于长沙,而长沙的单兵突进也制约了其发展的后劲,因此文章重点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视角,来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以期为长株潭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提供政策参考。

        二、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状及不足

        (一)长株潭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产业协同能力仍旧欠缺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实行多年,长株潭三市交通一体化具有较好的基础,长株潭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长株潭的产业协同能力仍旧欠缺,这是当前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主导工业的构成层面,长沙主要是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制造、生物制药为工业核心引擎,株洲市主要是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陶瓷制造为工业核心引擎主,湘潭市主要是以黑色冶金、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工业核心引擎。毫无疑义,长株潭的一体化并不是长株潭产业的一样化,但目前长株潭的产业结构并未形成真正的互补,三市的一体化程度仍然偏低。

推荐访问:乌海 区域经济 对策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乌海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