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8篇

时间:2023-07-20 08:15: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第1篇一、加大阅读量,拓展词汇空间。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8篇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第1篇

一、加大阅读量,拓展词汇空间。

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地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 ,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首先知道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写物类分色、形、味。

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抄摘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成讲义,或成小黑板,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

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写瓦尼亚脸红的一个比喻句;三是动补结构的句式“他吓得脸色发白”。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词语,描写红颜色的事物以及描写恐惧心理的词语,分类抄于卡片上。

二、立足课本,强化词汇学习。

课外的积累,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提取、运用,其巩固率是相当低的,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很喜欢看书,也很听话地做了摘记,但是他作文里的词汇还是那么贫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词没有经过及时消化、强化,被遗忘了。

这是很可惜的。如果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在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学中,我作如下设计:

(一) 看图用词。将一幅逼真的李子图挂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我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李子,然后说出李子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由于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红艳艳、红通通、黄里透红、又大又圆、圆溜溜、香喷喷、香气扑鼻等词语。

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对李子的认识,这对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亚偷吃李子这一情节也无疑起到了过河搭桥的作用。

(二)比较用词。课文第三小节,描写瓦尼亚难为情的表情,用了一个比喻句:“瓦尼亚的脸红得像大红虾。”我出示大红虾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大 红虾和瓦尼亚的脸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说出两者的共同点是“红”,然后请学生根据这红的特点,瓦尼亚的脸还像什么,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红苹果、红樱桃、红辣椒、红石榴等十多种物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词汇,加深了学生对比喻句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体会用词。课文第四小节描写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后,非常害怕,用了一个动补结构式:他 吓得脸色发 白。我先让学生体会瓦尼亚此时的心情如何,从哪个词上可以看出瓦尼亚很害怕。

然后请学生思考一下描写一个 人害怕,除了脸部表情外,能否用其他一些与身体部位相关词语来表达,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头皮发麻、两手发抖、浑身是汗”等等。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积累词汇的兴趣。

(四)多种形式用词。将以上所学的词汇制成卡片,在课堂上适时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印象,总结课文时,以比赛游戏的方式再巩固一遍。课后,又将卡片帖教室的“学习园地”上,确保这些词语在学生面前的再现率。

通过课外积累和课堂识词相结合,使学生摆脱了积累词汇的盲目状态。每个词语经过信息编码,贮存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强化了词汇学习。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第2篇

(一)在阅读教学中捕捉文本好词语,拓展运用好词写话。

小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词语的积累需要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因此,教师首先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学情,在备课的时候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能力水平等,根据这些情况设计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环节。

例如,在《葡萄沟》这一课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入“葡萄”这个文章的主体,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若干张葡萄的图片,接着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然后可以提出要求,在阅读课文中,文中利用了哪些好词来描述葡萄,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好词累积起来并且利用这些好词写一句话。这样学生不仅会使用好词,而且也从中加深了对这些好词的印象。

(二)在生字词组中累积词语,运用词语写片段。

在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取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累积生词和理解词语在一定环境下的含义,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学运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一边引导学生把词语写得正确、美观,一边举一反三地启发学生,将词语运用到句子和文章当中。继续以《葡萄沟》一课为例。

在课文精讲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符号“△”在文中标出葡萄多的词语,用符号 “O”在文中标出写葡萄颜色的词语,用“—”线画出文中表示比喻句的词语。然后组织学生使用这些词语造句,让他们更多地掌握词语。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巧用学习卡辅助教学。

教学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要使小学语文词语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体现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材料,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在《丑小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如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等。

随后便有层次性地提问:“漂亮的、雪白的、长长的”这些修饰词运用在文中是否恰当?用这些修饰词描写变化后的丑小鸭有什么作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运用这些修饰词进行描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倾听学生讨论的成果,尽可能地用生活化的事物对这些修饰词进行迁移,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些修饰词运用到其他事物上。

接着,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卡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以“我喜欢白天鹅,它有着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个句子为例,进行词语的再创作。这样的教学有助于突破模式化的练习方式,使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围绕单元主题特点引导学生积累主题词语,同时将课内积累与运用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坚持多种方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呼应,循序渐进地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运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

因此,教师在单元结束之时,围绕单元的特点,将有特色的优美字词句摘抄在本子上,平时课外阅读的好词好句也一起摘抄下来,这样就可以在口语课上交流使用这些课内课外的好词好句,并提供给学生使用,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第3篇

一、多看课外书积累词语

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因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词语丰富,我们应该多看书,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很生动的词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

积少成多,日久天长,何愁词语贫乏?我们也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因为小时候背的东西往往可以记一辈子,而且背得多了,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甚至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词语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把课堂上学习的课文尽可能的背出来,此外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各取所需,自由积累,背诵精彩的片段或绝妙的语句。” 摘抄也是扩大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要注意把平时看到的好词摘录下来,随时进行适当的归类。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有帮助。”

二、做生活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词语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每天都跟周围的人、事、物接触,每天都接受到众多的语言信息,尤其是老百姓的口头语言,都是语言中的精华,是我们平常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如俗语、歇后语、谚语。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电视广告,餐厅标语中去吸取出色的语言,这也是积累语言的好机会。如许多出色的广告词,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做得更好!”“让病痛下岗,让健康再就业。”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材料。

三、在运用中巩固词语,做到记忆犹新

积累词语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运用,所以我们经常要温故而知新,使所积累的词语不被遗忘。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因此,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境。如通过一些活动,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的警句名言;带领他们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烂漫的春花中,让他们说说想到的有关诗句;在兴趣课上组织成语接龙。

利用午饭后,与学生闲聊时,让学生说说上学路上、校园清晨等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使用积累的词语,如阳春三月,在上学路上便会“睹景生词”:春光明媚、春风吹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多少个词语仿佛远在天边?忽一下飞至眼前,仿佛原在沉睡之中,猛然间被唤醒来,这又是一个积累词语的大好时机,信手记下,揣摩加工,一篇小文就问世了。

作家冰心说得好:“一块积木摆不出东西来,两块就有了对立面,三块就可以搭个过门,四、五、六块就更好,可以摆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了。拿词汇来说,你没有积累到相当多的话,就没法挑选,因时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适当的地方。”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多记、多用,相信在写作文时就不会词穷才尽了。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第4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新课标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词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

2、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在理解词语中较常用的方法,它让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这个词语。

4、利用表演的方法巧妙理解词语。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

5、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往往是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6、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第5篇

一、表演、朗读来理解词语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如“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这些词对于表现文章中的角色非常形象生动,理解了这些词语便理解了文章中“杂草”的无理、霸道,同时对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都具有“基础和前奏”的作用。

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演一演。从表演时,说话的语气、面部的表情、动作等方面来表现对于词语的理解。在表演的同时,学生用上这些词语,不知不觉中也积累了词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多媒体图片、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小稻秧脱险记》中的“喷雾器大夫”,对于农村的孩子,喷雾器的感官认知也许有了储备,而城市的孩子大部分没有见过,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就可以将课前准备的图片直接用多媒体出示并讲解喷雾器的作用,学生回到文中更好地理解文中情节和内容。

三、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理解透彻而牢固。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很多词语就可以诱发孩子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内涵。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一文中,“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对于什么是“腾云驾雾”和“飘飘欲仙”两个词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孩子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里面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孙悟空,观音菩萨等这些人物从天边脚踩白云来到人间,孩子立刻顿悟,继而绘声绘色的朗读课文。

四、、词典来理解词语

习惯于字典、词典的运用,来帮助阅读理解是一个人一辈子受益的事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语文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重要一项。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词语理解,只需要把这个词中关键一个字的意思弄明白,整个词的意思便迎刃而解了。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中,“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理解“望而生畏”一词,教师就提供了两项选择给孩子“1、看见令人佩服;2、看见了就产生害怕”孩子很快就分辨出“望而生畏”这个词中的畏是“害怕的意思”?“望而生畏”就是看见了就产生害怕的意思了。教师教给了孩子们善于使用工具书,明白了有的词语把个别字的意思查清楚,就能理解整个词的意思了。

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最后一段词语“异兽珍禽”,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说说异兽珍禽的意思,金丝猴、羚羊、大熊猫都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奇异而稀少的动物,从而准确理解“异兽珍禽”的意思。如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词语的意思,需要在不断地,日复一日,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形成,更需要在精读文章时,教师适时的点拨。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第6篇

一、表象、直观解释字词法

对于六种造字法,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必去阐明其深刻的造字原理,只能在形象化的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如,在教“撼”这个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提手旁的字大多跟手有关。“撼”是摇动,用什么来摇,当然是手。

再如,“川”是河流,那么“川流不息”,即像河水一样不停止,形容人马、车辆等往来不止。再比如,“三点水”跟水相关,“足字旁”和脚有联系。诸如此类可以让学生先从字形上来理解字词的表意,再进一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也许这样比单纯让老师来反复讲解字词的含义要生动一些。表示事物名称,有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幻灯片等,使学生观察事物的形象,得到清晰地认识。

二、反义释词法

汉字从形式到内容有丰富的内涵,真让人有望洋兴叹的感觉,所以不可能给每一个字词来一个准确的定义,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更不可能生搬硬套地解释词语,对于有些词语的意思好像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其相反的意思。如果学生能说出其反义词来,证明他对该词语已理解,无须再给这些词语准确的定义。

三、运用造句法来解释词义

同样的道理,有些词语词义比较抽象,特别是一些成语,我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去背一些词语的意思,认为这样就是让学生掌握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遇到词义相近的词语学生就容易混淆。

最好的解释方法是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如果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说明已理解了这个词语。这样就不必让学生去背词语准确的定义了。

四、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法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的词有两三种意思,有的词甚至有七八种意思。教学词义是为了理解课文,这就要知道学生切实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追悼”这个词,课文还具体描写了人们致敬、失声痛哭、送挽联、送花圈等。学生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想象鲁迅先生去世后万国殡仪馆礼堂里的场面,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追悼”的意思了。

还有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更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体会。这样做,比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注释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课文中还有大量学生陌生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能恰当地把这些难懂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它们的意思。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浅显易懂的口语去解释书面语言,用普通话去解释方言。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第7篇

一、以课前预习加强初步积累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对其今后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极大益处。尤其对于已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新课文,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例如学会在文章中做标记,标出生僻的字词;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拼音,理解新词在字典中的释义;勾划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等。通过课堂仅有的40分钟,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学习知识,因此,课前预习就极为关键。

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提前知道一些生词的大致解释,还使他们累积很多美词美句,同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对词语的理解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要求,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而这一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阶段就可以达到。通过课前预习,不仅会使学生养成主动翻阅字典、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更激发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了优美词句的初步积累。

二、以贯彻学法深化积累内容

要想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述,就必须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

替换法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将其替换为其他词语来帮助理解。比如特级教师李卫东在讲授《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指引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不幸”时,他是这样问学生的:“何为“不幸”?可以给“不幸”换个词吗?”学生换成了“倒霉、灾祸、祸患、灾难、厄运”等词语。

接着他又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带入文章,重新阅读,体会换词之后的改变。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学生领会了文中“不幸”的意思,更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桑兰的悲痛与坚毅勇敢,由此更加深入地领悟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替换词语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及时地复习旧知识,同时体会到作者对于词语运用的独到之处,更可以启蒙新知识。

表演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国家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授《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就通过师生共同表演来让学生对“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等词语加以理解。

由学生饰演杂草,教师饰演稻秧,师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这几个词的涵义。表演法,既可以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新的词语,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领悟。

结合文章理解

结合词语所在的前后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阅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程标准》第二阶段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些词语,学生通过阅读前后文就可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也就不需要进行等繁琐的步骤了。

结合实际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内涵也是词语学习的常见手段。有位教师在教授《学棋》一文中“能手”这个词时,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学生划出含有“能手”一词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想一下实际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能手”。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给出了多个答案,如:捕鱼能手、教书能手、电脑能手等。由此,学生快速地理解到“能手”一词的涵义在本文中表示棋艺高超,对于下围棋十分精通。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要一心一意地学习,才能在将来成为“能手”,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方法外,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想象法、分解组合法、电教演示法、以旧带新法、联系插图法等。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授予学生,使学生理解词语,强化对词语的积累。

三、以学用结合夯实积累

读书不能仅限于读,还要学以致用。谢觉哉先生曾说:“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找准学、用的结合点,让学生能够用积累的词语说话、写作,将学习的词语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夯实积累的效果。

学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感受作者在描述“原野热闹非凡”这一场景时所运用的技巧,并试着自己描写一段景物;学完描写人物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

夯实积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活学活用课文中的知识。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说:“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教师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时常用已经积累的优美词句仿写段落,学用结合,达到积累的最佳效果。

四、以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教师在实际词语教学中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理解课内的词语,更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积累常用的名言警句、歇后语以及电视广告的广告词等,并且摘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词句、表意深刻的诗歌等。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使学生养成随时阅读、随时标记、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让他们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写文章的时候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在写文章时更加游刃有余。

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的特级教师丁时辉说:“大浪淘沙,沙尽之时方显真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洗尽浮华,回归语文本质。因此,教师要继续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踏踏实实搞好词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 第8篇

一、直观

常用的做法是,表示事物的名称,又是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使学生观察事物具体形象,得到清晰的认识。如小学课文中出现的杨桃、石榴等,有的同学没见过,这样用这种方法就会使学生一看就认识并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掌握词语的同时岂不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表示动作的词,可以用动作、手势、表情等,帮助学生理解。

二、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课文中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三借芭蕉扇》中出现了“大发雷霆”这个词,刘庆博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便问其他同学:“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大发雷霆’的时候?或者有没有见过别人‘大发雷霆’呢?”杨钰同学回答:有一次,爸爸要去玩麻将可妈妈不让爸爸去,结果爸爸“大发雷霆”把一筐土豆踢倒在地上,还对妈妈大吼大叫。

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说了好几个不同的情景,直到我说可以了才停下来。还有大量学生陌生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能恰当的把这些难懂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它们的意思。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浅显易懂的口语去解释书面语言,用普通话去解释方言。这都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辨析

在教学《草原》这课时,出现了“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同学们似懂非懂,这时,我便在黑板上画了两朵不同的梅花。一朵用粉笔涂抹出来,一朵用线条勾画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他们边看图边比较两者的区别在哪里?此时,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已在他们的心里,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鲜艳的色彩,简单的图画加之比较的教学方法使原本枯燥的两个词变得鲜活起来。也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四、联系上下文

这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既是最常用的理解词义的方法,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经常进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词语 理解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8篇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方法(集合8篇) 小学词语理解题的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