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论文集锦1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19 19:45:06 来源:网友投稿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第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6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论文集锦13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论文集锦13篇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1篇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

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

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

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

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

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

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

21、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

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

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

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

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

29、××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

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

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

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

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2篇

一、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

1.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18世纪下半期,英国产业革命前夕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n·Smith),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理论。实践证实,对技术进步、节约时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的增值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阶段处于资本主义初期,企业为了获取剩余价值,采用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资、严厉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工人的生产率是相同的,如果工人的生产率达不到相同的标准,就会遭到解雇。可以说这个阶段,只是把人视为一种普通的物质资源加以利用,即仅仅把人作为人力,劳动力,“会说话的工具”。

2. 科学管理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所谓“古典管理理论”,泰勒、弗兰克、莉莉安吉尔·不莱斯和亨利·甘特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企业应该采取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设计工作。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勒(Frederick·W·Taylor),他创立了被后人称为的“科学管理理论”,也因此泰勒被成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企业管理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主张一切管理都应当而且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实行各方面的标准化,不凭经验办事。

科学管理理论首次提出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激励理论。这一时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控制和提高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说泰勒的科学管理就是怎样设定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间以便高效的利用人力,从本质上讲还是把人作为一种劳动力,只是劳动效率比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更高。然而,科学管理理论由于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仅仅把员工作为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看待,使员工对工作产生不满,从而影响了激励效果。

3. 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20年代以来)。科学管理理论中仅仅把金钱视作激励员工和提高员工生产率的因素的理论,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证实,后来的一些学者就关注到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员工的影响上来,从而产生了人际关系学派和组织行为科学学派。

科学管理理论是侧重于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方面,人际关系学者则把管理的注意力带到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方面来。这种管理思想的产生是美国人梅奥(Eltor · Mayo)进行了近十年的霍桑试验的结果。霍桑试验证明,员工的生产率不仅受到生产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某些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建立在过于简单的员工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它强调组织只有了解员工的需要,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生产力。而行为科学的研究发现,组织中员工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多变的,不能仅仅认为组织中员工的行为方式就是人际关系。

这个阶段,可以说把人和普通的工具等物质资源进行了区别对待,意识到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是因为过于强调人的行为特性,和实践有些脱离,在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4.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1954年,当代著名的管理科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 · Drucker)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正式提出“人力资源”一词。进入20世纪70年代,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初步成型。它是用系统理论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把企业的全体员工和全部物质资源视为一个系统,人是企业的主体。在此阶段,主要是系统权变理论。社会系统学派强调系统观点,社会的各级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中经理人的作用就是在协作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协作进行协调,以便组织能够维持运转,代表人物是巴纳德(C·I·Barnard);
权变理论学派则强调权变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或交替运用有关理论,以达到工作、组织、个人三者的最佳配合,代表人物有摩尔斯(Morse·J·J)。

可以看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较之前面有很大进步。前面的管理阶段理论基本把人的各个层面割裂开来,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把人放入系统中考虑,人不单纯以物质资源的形式存在,也不单纯以社会性的人的形式存在,把人员放入到组织中,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特点,认为前面的理论没有一个是普适的,只有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各种理论应该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近年来大量统计数据显示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源投入所引起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两者的比例关系几乎达到4:1,这说明人力资源的收益率远远超过其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行政管理和事务管理,而且包括战略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参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制定,更重要的是保证人力资源对未来战略发展目标实现需求的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管理上的作用主要强调的是在一个企业中,人比企业其它有形的资源更有价值,所以,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方法和制度方面都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二、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西方的人力资源的演进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可以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加以借鉴:

1. 对人的认识。西方的人力资源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对人的认识深化的过程,显示出人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管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所深刻认识。在企业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里,一直也把人视为其中的生产要素,这种思想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最初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发展生产的作用,当时的生产只需要人力劳动,所以才有把人视作“会说话的工具”的观点,为了节约劳动成本企业主会让较少的人承担较多的工作;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再把人视为生产要素进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了,人凌驾于生产要素的一面被挖掘出来,认为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生产有重大影响,从而把人和企业生产要素分离开来;
现代的企业则把人视为企业里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发展的过程正是对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对人越来越重视。

2. 对人的管理。早期的企业管理中,人被视为生产资料时,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苛刻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人努力工作,违反规章制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20世纪20年代时的行为科学阶段,认识到仅仅依靠规章制度约束工人,不是理想的提高生产率的方式,他们提出给工人以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工人的工作热情;
到了现代管理阶段,已不把工人工作仅仅视为为了获取报酬满足其生活需要,更注重工人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但不是偏向于某一方面,而是把工人放入企业系统中综合考虑。对于管理模式则采用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不偏重于某种管理模式,可以取长补短,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适用性。

3. 对人的开发。可以说早期的企业管理中,只注重对人力的利用,诚然早期的企业技术含量小,需要的就是工人出卖劳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工厂主只要能获得较多利润即可,他们关注的是如何降低成本,使有限的工人能产出更多的产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阶段开始,则强调借助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工作流程和作业方法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以标准来规范个人的操作和对工人的管理,为了达到标准化的目标,必须对工人进行培训来规范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始注重对员工进行培养了;
现代的西方的企业,比较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对人力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学习、培训、奖励、提高,以保证企业发展的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得以输送。

那么如何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作改进呢?下面的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1.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我国人口众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却相对较少,我国的人口素质也就相应的差,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是个巨大的瓶颈,也直接造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政府早就意识到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重视全民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使人力资源真正满足当期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任重而道远。

2. 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众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很难讲那个更先进,可以说各个模式都有其适用的背景和条件,也有其局限性,但是不同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工作动机和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选择管理模式上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管理模式或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模式。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目标应是达到使组织中的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工作绩效达到最大。

3. 对人员进行可持续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是劳动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主要是培养工人的知识、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人的发展受社会环境、家庭、管理制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注重培训计划的实施,更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创造条件使人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提供职工发展机会,让职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职工感觉到实现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这样可以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统一,大大提高企业的绩效。

三、小结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拥有人力资源的企业是最有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国家是最有潜力和竞争力的国家,我们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以期发挥人力资源的真正效用,为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3篇

1、海外EPC工程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分析

2、关于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与运作问题的研究

3、钢铁企业扁平化组织机构设置研究

4、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分析

5、论国有企业组织机构设置

6、广州旅行社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7、Java程序员岗位需求分析及人才标准的研究

8、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9、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10、邢台市物流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1、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与策略

1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3、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及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14、小微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WOT分析--以__公司为例

15、人力资源资本化研究

16、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17、大连会展行业人才需求特点与趋势分析

18、分析黑龙江省对日语人才需求的现状

19、基于市场调查的外贸人才能力需求构成分析

20、广东省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21、中国三次产业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22、惠州市旅行社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

23、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

24、知识经济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竞争战略分析

25、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26、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分析

27、酒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28、战略人力资源分析方法与应用

29、高校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分析

30、烟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探究

31、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缺陷与创新

3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构建

33、_Y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家基本建设市场的变化,各行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挑战,这种竞争其本质就是行业内专业知识型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挑战,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人力资本风险管理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力资本不同于物化的资本,它的价值量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本风险。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一、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一般我们可以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环节内容对风险进行分类,如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工作评估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培训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等。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显得更为重要。另外我们也可从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不可预知风险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对于已知风险和可预知风险我们要采取积极地措施进行防范。人力资源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复杂多变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使得管理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些都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特性的改变,相应地引起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和功能的变化。为了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特性及不断发展的潜力,系统必须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也会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

三是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员工的行为具有不可测性,很难准确测度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上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就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原因。工作人员靠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源取得收益,从而产生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非协作、非效率的“道德风险”。

二、风险识别

人力资源风险包括员工招聘风险、员工培训风险、员工任用风险、员工薪酬管理风险和员工离职风险。其中:员工招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招聘者的品质和动机、测评工具的有效性等内容。员工培训风险包括培训观念风险、培训技术风险和外在风险等内容。员工任用风险包括以短掩长、重过忽功、事人不宜、轻视价值观等问题。员工薪酬管理风险包括薪酬制度欠妥、薪酬设计欠佳、薪酬激励机制失衡、薪酬结构难整合。

三、风险衡量

人力资本风险具有风险成因多、风险因素复杂、各风险因素间相互关联度大以及风险计量困难等特点,应从系统的全局的角度去评估人力资本风险。将人力资本风险放入企业的整体风险中去加以考虑,人力资本风险只是企业风险网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其它方面的风险均会对人力风险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仅从经济角度或是价值计量角度去评估人力资本风险显然是不充分的。

(一)人力资本净评估风险

1、人力资本风险衡量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通过风险识别使自身更充分地认识到人力资本风险暴露,使其意识到那些乍看起来属于个人或者家庭承担的人身风险,事实上也是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风险暴露。因为,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人力资本,其风险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果。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组织架构、员工素质、员工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识别,并通过人力资本风险评估表对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本风险进行评估,得出风险等级“高、中、低”。这里,评估标准应该根据行业或者地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即将潜在人力资本风险引起的不确定性和损失对企业收益的不利影响的平均概率作为评级标准。

2、管理团队人力资本风险

(1)团队结构风险。企业管理团队必须在专业领域、技能、经验等方面保持一个合理的平衡关系,并且其结构要与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动态适应。而民营企业家族内部,其人力资源显然无法达到这种要求,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化要求,使企业经营潜伏巨大风险。

(2)合作与协同风险。许多民营企业一旦取得初步成功,创业成员内部就开始争斗,导致财产、市场、技术、人才分割,最终使企业垮掉。管理团队的合作必须以明确的责、权界定为基础,家族制的主要缺陷是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晰,角色模糊,责任、权力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得合作协同困难重重。当创业者去世后,家庭成员常会为继承权以及职位安排、报酬分配而产生矛盾,影响企业形象和运行效率。

(3)元老与任用风险。家族企业用人方面偏重“信任、忠诚”,而对契约、能力不够重视,必然会使部分缺乏管理才能的人员担任高级职务,一些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元老”仍高居权位,其管理、决策失误对企业将造成严重损失,并阻碍企业的创新与人才引进。

四、风险评价

建立和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采取多种或复合激励等等,关注员工的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协调问题,通过两者间的共同发展以期达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契约”及其机制。人才的流动,知识型人才的流动都是必然的,而稳定只是相对的。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发育,随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资本价值与其接近或接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平台建设与环节应当与社会资源实现一定的信息、内容及资源共享。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注重利用法律、法规降低其风险程度。目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共同的体会,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体的司法诉讼事例在不断地增加,既有劳动纠纷问题,也有知识产权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者带来新的、复杂的课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和组织带来额外成本支出。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探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仅仅是协调与平衡组织与员工双向发展问题,也不仅仅是“心理契约”形成或构建的问题,还应进一步关注和注重如何利用法律法规降低风险的内容管理。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5篇

人力资源是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人们对于人力资源的研究乐此不疲,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人力资源是发展的推动力,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不善、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因素,进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产生。因此,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资源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人力资源获取风险人力资源获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人力资源的获取过程中,由于工作失误,或决策不当,导致所招聘的人员与实际需求不符或未能获取,进而产生人力资源获取风向。在实际当中,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缺乏调研,人力资源闲置所带来的浪费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

(二)人力资源投资风险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成本控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投资的范围比较广泛,如医疗保健、在职教育和家庭等,这些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主要在于获取投资的增值。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过于频繁的流动,所投入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无法在实际中回收,这就造成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出现。

(三)人力资源的使用风险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创造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但也是管理风险最突出的领域。由于人力资源调配不合理、人事决策失误或人力资源质量不佳等因素,给人力资源的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进而表现出职业能力风险、道德风险等。一旦人力资源使用风险日益突出,则需要进一步优化力资源管理,确保人力资源最优化。

二、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管理风险的产生。为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避免或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应着力于有效防范策略的应用,从思想上、制度上和法律上,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

(一)在思想上: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意识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思想上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提高主观能动性;其次,要着力于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的道德水平,不仅从思想上夯实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意识,而且进一步规范各方的思想行为,为管理风险的防范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再次,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人力资源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强化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让人力资源在价值创造的同时,自觉规范自我行为,这对于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在制度上: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涉及面广,且管理难度,这就强调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落实到位。如图1所示,是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强化战略性发展导向下,防范体系的完备性与有效性,并充分依托组织管理制度、风险监察考核制度等,夯实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的基础,确保将风险降低至最小。

(三)在法律上:完善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不仅仅依靠于思想道德教育、制度体系,更强调法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诱发,很大原因在于劳动关系问题所产生的经济问题。因此,在法律上,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最大程度的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并且,在相关法律的执行上,要强化法律的执行效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罚,为人资源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降低或规避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出现是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一是要在思想上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在制度体系上逐步夯实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的基础;三是要在法律上积极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市场。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6篇

一、招聘风险的概念

招聘风险是指企业招聘过程中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招聘的具体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损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人员需求风险。现代企业由于处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导致了招聘人才的闲置和流失问题严重。

(二)招聘渠道选择的风险。企业选择招聘渠道,希望能招到满意人才,降低招聘成本。如果招聘渠道不当,极有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造成招聘渠道选择上的风险。

(三)人才测评时的风险。拟招聘人员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
拟招聘人员是否与其他企业签订有未到期劳动合同。

二、招聘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招聘风险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

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是指企业在招聘时由于招聘失败或未招到合适人才而造成投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损失。它在进行招聘预算和决策的时候就可能已经存在。这些风险就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较大劣势。

(二)人才判别的测评风险

在现实招聘中。真正进行测评的企业非常少。一般都是传统的面试。常用的面试对于提高招聘的准确率贡献很小。面试中反映出来的缺陷也相当多。例如面试中的光环效应。考官们可能会只凭应聘者的某一项优点而做出整体的判断。这无疑会大大降低评测的准确性。

(三)人才招聘的道德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在人才的招聘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在人才进入企业后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与人才订立委托一代理关系后企业的效益是通过人才能力发挥来实现的。但是人才的能力发挥是无形的对它的监督和控制是很困难的。企业无法判断出人才现在的努力程度和人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企业的利益等。而且根据‘理性人’假设,人才往往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由此,导致人才雇用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一些假学历、假履历、假职称正是道德风险的一个表现。

(四)员工招聘的法律风险

企业和员工若不在诚实信用、满足双方知情权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劳动争议的发生与处理都需要双方付出成本。对成熟人才来讲,他还可能带来与原单位有关的法律风险。如果员工出现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在本企业的工作可能侵害原单位的权益等情况,那么必然会给本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麻烦。

三、招聘风险的应对策略

人力资源招聘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的降低风险,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制度

1、确定合理的雇佣标准

只有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才能使企业在进行招聘时的投入更有效、更有价值。确定合理的雇佣标准是很重要的。合理的雇佣标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且新的优秀力量把企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在约束企业招聘、录用行为的同时,也对录用新员工时的不确定因素予以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

2、招聘的效果评估

在招聘前、过程中以及之后对招聘环节及整个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有关的工作在时间和费用上是否尽可能节约成本、满足招聘预算。录用人员评估是指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

3、选择精兵强将负责招聘

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是由人去执行的,一个不合格的人是不可能正确执行组织制定的工作方案的。组织在招聘时必须选出精兵强将,认真把关慎重选择,尽量减少人为风险。

(二)减少招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

1、降低应聘者欺骗成功的概率,打击其侥幸心理,比如采用申请表、笔试、绩效模拟和测验、工作抽样、面谈、专门的测评中心、履历调查、体检等多种手段进行甄选。

2、增大应聘者欺骗行为的成本,比如:出台有关制度,对应聘者的重大欺骗行为予以制裁;
向应聘者暗示强硬信息:在面试中询问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如果工作是技术性的;
健全内部劳动力市场,规范内部晋升、报酬等制度。

(三)熟悉法律,依靠法律

招聘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规范化运作招聘管理行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招聘人员应加强对我国有关劳动的法律与政策及企业所在区域的劳动法规的了解与掌握。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进行充分调查被选员工的劳动关系情况。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依靠法律这一工具保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免各种歧视的违法行为。

招聘过程中的风险必然造成人力资源成本过高,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浪费,因此,应该多析招聘风险,在招聘过程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7篇

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

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

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

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

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

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

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

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

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

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

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

19、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

20、××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8篇

1、S医院员工招聘管理优化设计

2、广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研究

3、外资A企业人才招聘策略选择及流程优化

4、小微企业员工招聘对策研究

5、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研究

6、J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招聘及激励方案研究

7、格林兰南宁公司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研究

8、基于价值视角的社交招聘商业模式研究

9、C公司招聘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10、R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招聘业务改进策略研究

11、C公司基于胜任力的招聘优化设计

12、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招聘问题研究

13、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建立及在招聘管理中的应用

14、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与选拔体系研究

15、企业校园招聘目标院校选择问题探析

16、基于PDCA的人力资源招聘管理探讨

17、中国情境下雇主网络招聘模式及其问题分析

18、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历史发展

19、对企业员工招聘与配置过程的研究

20、提升中层管理人员招聘及选拔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21、大型公立医院招聘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22、医院人才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3、西部地区财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以智联招聘网为例

24、中小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浅议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微信公众平台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27、脑象图测评技术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28、国有企业有效招聘模式研究

29、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0、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31、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管理思考

32、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研究

33、企业社交网络招聘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4、浅谈《西游记》与员工招聘与配置

35、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方式探讨

36、浅析企业人才招聘难问题症结--从企业管理者意识形态层面分析

37、谈如何招聘人力资源开发人员

38、国企人才招聘中的人岗匹配分析

39、浅谈人力资源招聘与培训的内在关系

40、基于员工内部推荐的企业招聘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41、“互联网+”时代下的员工招聘问题研究

42、棉纺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43、浅谈企业内部员工招聘工作

44、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与岗位设计思路探析

45、微招聘在大学生求职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46、大数据时代企业网络招聘的改革与创新

47、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8、国企人力资源招聘风险探索

49、招聘与配置中的心理因素

50、企业社交媒体招聘策略研究--以微博招聘为例

51、浅析中小企业人才的招聘与选用

52、浅析民营微小企业招聘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53、智能化企业人力资源招聘

54、浅谈招聘问题的冲突分析

55、网络信息化时代企业招聘途径拓展与风险控制

56、医院人力资源招聘管理问题的若干研究

57、人才招聘如何实现“多、快、好”

58、校园招聘简历筛选标准的实证研究

59、大数据技术对网络招聘流程中简历收集阶段的影响研究

60、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会化招聘现状分析

61、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招聘中的策略探讨

62、分析民营企业招聘中的问题与对策

63、企业校园招聘的成本与风险问题探究

64、“招工难”与“就业难”的双重矛盾下企业招聘策略的探讨

65、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

66、酒店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67、企业高级人才招聘外包的风险管理研究

68、企业校园招聘目标院校选择问题探析

69、国企人才招聘中的人岗匹配分析

70、互联网企业K公司初创期的招聘问题研究

71、互联网+背景下H_公司实施社会化网络招聘对策研究

7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和培训管理体系研究

73、浅析人力资源招聘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A]

74、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招聘流程外包的原因分析

75、事业单位“萝卜招聘”现象探析

76、国有企业人才招聘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某市国有企业为例

77、大数据时代企业招聘有效性探论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9篇

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

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

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

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

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

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

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

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

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人口政策分析

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10篇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变得愈加激烈,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成为目前企业关注的焦点。下面文章就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做出深入分析。

1、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滞留在人事管理层面,日常的工作就是员工招聘、组织培训、日常绩效考核,和工资的增长审批发放等简单事宜,对员工采取的是命令式和制度化的管理,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的角度出发,只注重对员工的控制。目前的人资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用人机制死板,许多优秀人才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缺乏系统的目标和制约制度,对于员工绩效,没有系统的考评制度,考评标准也是模糊不清,即使设定标准,在工作执行时也不能落实到位,制定的标准与相背离,导致可做操作性极差。没有完善的激励制度,很多企业制定的奖励同惩罚机制不均衡,重惩罚轻奖励的现象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非但没有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目前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还缺乏系统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激励方式。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领域

2.1国际型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向也由国内转向国外,使人力资源同国际接轨,实现人力资源的全球化共享。随着学者对国际人力资源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现,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模式间产生分歧。赞成集中式管理的研究学者,力争把在美国成功开发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推广应用的全球范围。赞成分散式管理的研究学者则表示人力资源管理要针对地域文化的不同,进行不同管理方法的开发。国际研究人士指出,不同的国内环境要求不同的管理模式,国际同国内的管理模式总是存有差异,其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进行跨国管理时,雇佣外籍员工运作的复杂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是否适应。

2.2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

在上世纪末期,有很多学者站在企业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技术、资金成本这种可获得的资源,再不能以不可取代或模仿的方式,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人力资源在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因其不同的特征和微妙之处,使得无法模仿,因此,人力资源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这一研究促进了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战略管理,整合和适应是它的特征。所谓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从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但不同文献对于战略有不同的观点。舒勒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强调的是不同的竞争战略要采取不同政策组合;
伦格尼克霍尔则主要强调企业战略同管理间的作用依存关系;
德利瑞则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部分内容具有战略性,内容分别是:正规的培训系统、利润共享、内部的职业机会、结果导向的评估、员工参与、雇佣保证及工作描述。不同的战略观念致使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观点,因此研究人员要更加关注对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2.3规范型人力资源管理

规范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法通常具有规范性,以统计分析和实际调查为依据,其理论包含着管理的实践、目标及结果。以中国研究学家林泽严和外国研究学家的阿瑟论证的管理模式为规范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典型范例。

林泽严针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提出我国企业现存的两种典型的管理模式:一种是家族企业以自我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团队式从人的角度出发的理性管理模式。第一种管理模式,强调的是集权式的控制,把员工当成公司附属品,缺乏良好的激励制度,最终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无章,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第二种管理模式主要体现的是民主化,把管理权授权于团队中受员工认可的人,主要强调的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良好的激励制度,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是企业能够长久生存并前景光明。

阿瑟的控制和承诺的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分权化制定决策、技术工作者的比率、公平程序、管理员及管理者的数目、工资、奖金、常规培训、赞助公益活动的数目为研究的变量,对美国的几十家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最终得到控制模式和承诺模式两种管理模式。他认为众多的管理模式里面,实践中只有控制模式和承诺模式两种管理模式,其中控制模式所强调的是降低直接劳动成本,迫使员工遵守既定的规章及流程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承诺模式主要强调企业同员工两者目标的相互联系,促使员工产生理想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3、人力资源管理三种管理理论同企业绩效的关系

国际型、战略型、规范型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全部都提到企业的绩效问题,就企业的绩效问题和人资管理两者间的关系而言,国际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实践要根据企业的差异性区别对待;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强调要把企业的战略同人力资源管理的适配度作为条件;
规范型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的是特定的实践同管理政策的相互组合,企业的绩效受特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及实践的相互配合的效应影响。全面的分析以上这些观点,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更适合企业的人力管理理论,正确的把握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间的相互关系。

结束语:

现代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已不是过去物质资源和资金实力的竞争,人才才是目前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科学合理的把人力资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效益评估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人力资源已是企业要想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稀缺资源,这种理论概念已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并且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倡导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态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显得意义非凡,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人力资管理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具有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将向着人性化、战略化的方向发展,使企业的管理更具弹性,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更具适应性,激励成分越来越多,限制成分越来越少,企业将集中力量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励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使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提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11篇

医药行业近年以来发展迅速,大部分医药企业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或者重组等手段,逐渐转变了医药企业规模不够完善和经营不够集中的问题,转而形成大批专业化生产,规模较大的医药企业。但在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招聘作为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的初始阶段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的现状

(一)招聘门槛设置不规范

目前很多国内医药企业的招聘核心人才任务是在医药代表上,作为负责相关药品的推广工作人员是联系药企和客户的纽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药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医药代表这一角色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合资药企引进的,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开来。国外很多医药企业很早就形成了自身医药企业相关招聘的规范,而且国外有相关医药代表职业认证以及法律规范,但在国内由于法律制度、资格认证制度、企业自身招聘设置不完善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医药代表在很多企业变成了零门槛的现状,很多对医药行业并不了解以及没有相关基础医学知识的人员在从事这一行业,逐渐在招聘环节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仅凭销售方面的技能去衡量一个医药代表,逐渐形成招聘门槛过低以及不规范的现状。

(二)招聘环节系统不完善

大多数医药企业沿用行业统一的招聘规范,但并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特点和现实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招聘考核的体系,医药企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有其独特性,目前许多医药企业招聘缺少一定的规划,招聘考核过程不完善,仅从单一方面去考核而没有从多方面去分析考证一个员工的能力,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不够重视,对于员工突然离职情况发生后常出现紧急招聘的情况,而没有做到很好的提前规划与配置。在整体招聘完成后对招聘效果评估不到位,不能对下次招聘提供较好的典范。

(三)招聘安排不合理

目前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应使用正确的招聘原则,如果盲目招聘不仅会对员工质量无法保证,还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招聘安排上应注重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并重的原则,不能单独依靠某一种招聘方式,而目前一些医药企业内部选拔存在裙带关系,外部招聘人员存在招聘标准不合理的情况,在面试与笔试的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医药行业基础知识以及了解程度的笔试内容涉及较少,面试也逐渐偏离符合医药行业特点问题,逐渐趋于大众化。

二、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招聘有效途径

(一)规范招聘制度,提高人才质量

医药企业首先应该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招聘制度,可以选择通过技能、学历等限制提高招聘人才的质量,并通过招聘前期规划、中期实施、后期总结等一系列的手段加强对人力资源招聘的全方位控制,在招聘以及录用的环节应该保持公正性、透明性,对员工的选择应注重其价值观与企业匹合度以及自身实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考量。同时注重招聘的社会化和公开化,扩大招聘范围,寻求适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医药企业只有形成了规范化的招聘制度后才能更好的进行招聘规划,在出现紧急或者临时招聘需求时,能够快速有效针对性的提供出招聘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二)加强招聘规划,完善招聘流程

医药企业的"离职率相对较高,人员流动性不够稳定,所以在招聘前应该做好完善的招聘规划,例如针对不同的职位应该有不同的招聘方法,在招聘不同的岗位人员应该制定不同层级的招聘方案,避免临时招聘存在的准备不足等问题,提高招聘的效率和质量。在完善招聘流程方面,应该简化过于繁琐的招聘环节,避免不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等浪费,做到资源合理优先配置,使招聘环节摆脱形式化,更加灵活化,专业化。

(三)明确招聘标准,扩大招聘渠道

医药企业在招聘前应该对暂缺的招聘职位进行分析,确定职位的工作属性、职业规划、技能要求等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制定该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描述书,进一步明确企业人才招聘的标准,并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双重结合的方式扩大招聘的渠道和范围,增加企业招聘选择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医药企业的特殊性,应针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相关招聘,在面试和笔试的环节,对应聘者能力、潜质、个人品质、心理素质进行考核分析,通过内部选拔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减少招聘成本和不必要的风险,外部招聘可以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内部员工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结语

医药企业的招聘管理应该以企业的未来发展要求和对招聘员工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招聘前应该做好合理的招聘前期准备和计划,在招聘中应该规范流程、明确标准,在招聘后应该总结好招聘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把握好各阶段的关键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合理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的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益。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医药企业更应注重对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对基层医药代表的招聘也应该注重人才质量的标准,从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招聘中汲取经验,形成医药企业自身独有特色的招聘体制,不断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使人力资源招聘环节能够得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12篇

一、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

1.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18世纪下半期,英国产业革命前夕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n·Smith),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理论。实践证实,对技术进步、节约时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的增值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阶段处于资本主义初期,企业为了获取剩余价值,采用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资、严厉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工人的生产率是相同的,如果工人的生产率达不到相同的标准,就会遭到解雇。可以说这个阶段,只是把人视为一种普通的物质资源加以利用,即仅仅把人作为人力,劳动力,“会说话的工具”。

2. 科学管理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所谓“古典管理理论”,泰勒、弗兰克、莉莉安吉尔·不莱斯和亨利·甘特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企业应该采取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设计工作。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勒(Frederick·W·Taylor),他创立了被后人称为的“科学管理理论”,也因此泰勒被成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企业管理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主张一切管理都应当而且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实行各方面的标准化,不凭经验办事。

科学管理理论首次提出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激励理论。这一时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控制和提高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说泰勒的科学管理就是怎样设定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间以便高效的利用人力,从本质上讲还是把人作为一种劳动力,只是劳动效率比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更高。然而,科学管理理论由于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仅仅把员工作为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看待,使员工对工作产生不满,从而影响了激励效果。

3. 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20年代以来)。科学管理理论中仅仅把金钱视作激励员工和提高员工生产率的因素的理论,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证实,后来的一些学者就关注到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员工的影响上来,从而产生了人际关系学派和组织行为科学学派。

科学管理理论是侧重于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方面,人际关系学者则把管理的注意力带到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方面来。这种管理思想的产生是美国人梅奥(Eltor · Mayo)进行了近十年的霍桑试验的结果。霍桑试验证明,员工的生产率不仅受到生产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某些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建立在过于简单的员工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它强调组织只有了解员工的需要,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生产力。而行为科学的研究发现,组织中员工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多变的,不能仅仅认为组织中员工的行为方式就是人际关系。

这个阶段,可以说把人和普通的工具等物质资源进行了区别对待,意识到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是因为过于强调人的行为特性,和实践有些脱离,在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4.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1954年,当代著名的管理科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 · Drucker)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正式提出“人力资源”一词。进入20世纪70年代,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初步成型。它是用系统理论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把企业的全体员工和全部物质资源视为一个系统,人是企业的主体。在此阶段,主要是系统权变理论。社会系统学派强调系统观点,社会的各级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中经理人的作用就是在协作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协作进行协调,以便组织能够维持运转,代表人物是巴纳德(C·I·Barnard);
权变理论学派则强调权变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或交替运用有关理论,以达到工作、组织、个人三者的最佳配合,代表人物有摩尔斯(Morse·J·J)。

可以看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较之前面有很大进步。前面的管理阶段理论基本把人的各个层面割裂开来,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把人放入系统中考虑,人不单纯以物质资源的形式存在,也不单纯以社会性的人的形式存在,把人员放入到组织中,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特点,认为前面的理论没有一个是普适的,只有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各种理论应该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近年来大量统计数据显示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源投入所引起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两者的比例关系几乎达到4:1,这说明人力资源的收益率远远超过其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行政管理和事务管理,而且包括战略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参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制定,更重要的是保证人力资源对未来战略发展目标实现需求的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管理上的作用主要强调的是在一个企业中,人比企业其它有形的资源更有价值,所以,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方法和制度方面都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二、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西方的人力资源的演进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可以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加以借鉴:

1. 对人的认识。西方的人力资源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对人的认识深化的过程,显示出人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管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所深刻认识。在企业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里,一直也把人视为其中的生产要素,这种思想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最初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发展生产的作用,当时的生产只需要人力劳动,所以才有把人视作“会说话的工具”的观点,为了节约劳动成本企业主会让较少的人承担较多的工作;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再把人视为生产要素进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了,人凌驾于生产要素的一面被挖掘出来,认为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生产有重大影响,从而把人和企业生产要素分离开来;
现代的企业则把人视为企业里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发展的过程正是对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对人越来越重视。

2. 对人的管理。早期的企业管理中,人被视为生产资料时,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苛刻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人努力工作,违反规章制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20世纪20年代时的行为科学阶段,认识到仅仅依靠规章制度约束工人,不是理想的提高生产率的方式,他们提出给工人以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工人的工作热情;
到了现代管理阶段,已不把工人工作仅仅视为为了获取报酬满足其生活需要,更注重工人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但不是偏向于某一方面,而是把工人放入企业系统中综合考虑。对于管理模式则采用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不偏重于某种管理模式,可以取长补短,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适用性。

3. 对人的开发。可以说早期的企业管理中,只注重对人力的利用,诚然早期的企业技术含量小,需要的就是工人出卖劳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工厂主只要能获得较多利润即可,他们关注的是如何降低成本,使有限的工人能产出更多的产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阶段开始,则强调借助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工作流程和作业方法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以标准来规范个人的操作和对工人的管理,为了达到标准化的目标,必须对工人进行培训来规范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始注重对员工进行培养了;
现代的西方的企业,比较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对人力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学习、培训、奖励、提高,以保证企业发展的"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得以输送。

那么如何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作改进呢?下面的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1.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我国人口众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却相对较少,我国的人口素质也就相应的差,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是个巨大的瓶颈,也直接造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政府早就意识到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重视全民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使人力资源真正满足当期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任重而道远。

2. 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众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很难讲那个更先进,可以说各个模式都有其适用的背景和条件,也有其局限性,但是不同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工作动机和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选择管理模式上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管理模式或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模式。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目标应是达到使组织中的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工作绩效达到最大。

3. 对人员进行可持续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是劳动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主要是培养工人的知识、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人的发展受社会环境、家庭、管理制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注重培训计划的实施,更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创造条件使人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提供职工发展机会,让职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职工感觉到实现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这样可以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统一,大大提高企业的绩效。

三、小结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拥有人力资源的企业是最有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国家是最有潜力和竞争力的国家,我们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以期发挥人力资源的真正效用,为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 第13篇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

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

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

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

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

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

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

21、 __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

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

25、新型用工模式--__公司劳务派遣简析

26、浅谈__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

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__为例

29、__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

30、论__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__为例

31、__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32、论__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

33、浅析__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

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__为例

36、__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

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推荐访问:集锦 人力资源 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集锦13篇 人力资源的的论文(集锦13篇) 人力资源相关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