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问题(全文完整)

时间:2022-05-26 13: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问题(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问题(全文完整)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5篇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篇1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现状与发展趋势

2. 了解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

3、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相关概念

(一)资源

(二)自然资源

(三)风景名胜

(四)风景名胜资源

(五)景物

(六)景观

(七)景点

(八)景区

word/media/image1_1.png

二、风景名胜资源的定位与特性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定位

(二)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

1、自然属性 3、政治属性 2、社会属性 4、经济属性

(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

1、整体有用性 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 2、空间的固定性 5、景观的共享性

3、时间的无限性 6、景观的开放性

自然资源分类

word/media/image2_1.png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现状和发展趋

一、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旅游成为人们更多关注的话题。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不仅是提供物质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大自然优美、壮观、奇异的景观和独特得历史文物古迹是风景名胜区的主要两个方面。现代远离城市喧嚣的人们要求探索、发现更多的罕为人知的风景区,从自然中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相应于这样的要求,风景名胜区出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自1982年11月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很快。全国已经建立风景名胜区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自1996年起,国家建设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八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庐山、黄龙、青城山、都江堰、三江并流等16处风景名胜区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word/media/image3_1.png word/media/image4_1.png 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徽志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徽志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重在保护它的原生态——原生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这是观赏和研究价值最高、美学品位最高的状态。现在的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出现了不少城市化现象。

从风景区整体来看,大量的硬质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中极不协调的因素,破坏了原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无论是风景区核心内的建筑还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追求高档、奢华和城市化成为风景区规划中最致命的一种观念,使得建筑形体、材料和色彩上都严重违背了 “自然”的风格而趋于城市化。

二、发展趋势
中国风景名胜事业开创20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当前,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下,我国风景名胜区行业面临着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保护与发展”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主题。以保护推进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

“五个统筹”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方向,详细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关系。

风景名胜区多数位于城市外围,和农村接壤,和农村、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我们要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与周边城镇、农村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有要考虑农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这就要实现生态移民、景观保护移民,持续地来实现景区和乡村和谐的发展。

第二,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关系。

风景名胜区是一种特殊的区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周边的城市、乡村、郊区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用规划的手段把风景名胜区融入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统筹考虑城市的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风景区的可持续利用、小城镇的布局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把城镇的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两个极,一个是普通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极,另外一个是依托风景名胜的旅游业发展极

第三,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中经过自然长期雕琢的瑰宝,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风景名胜区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游人量不断增多,甚至超过了景区的合理的游客容量,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在未来的景区规划中,要限制部分景区的过度开发,或者对景区进行景点轮休,使景区的开发和保护达到和谐。

第四,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

对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我们应该全面统筹安排,不能以短期的利益代替长期利益,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代替世世代代人的长远利益。景区旅游收入不是以当年的收入和当年的游客多少来计量,而是体现长远的、可持续的、世世代代不断增值式的利用方式。

第五,要统筹国内的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

作为风景名胜区来讲,我们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生活的需要、文化的需要,又要使风景名胜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吸引国际友人的窗口,成为建立国际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桥梁,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的途径,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通道,成为实现两岸生平统一大业,凝聚天下华侨大团结的载体

三、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

(一)自然保护区(二)森林公园(三)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域

(四)地质公园(五)水利风景区

风景区内生物多样,是一个生态平衡的自然系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生物生存的良好环境。为了避免这样的地方被人类的无知而破坏、蚕食,建立风景名胜区,以明确的形式和法律的手段来保护我们所剩不多的美丽家园。只有保护好这样的景区,才能给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科学研究等等留下足够的空间。我国建立的512处风景名胜区,为中国乃至世界保存了512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本底,因此,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是风景名胜区最基本的作用。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作用
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

(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

(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

(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

(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学习目的和方法

二、学习方法

(一)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地理、历史、气象、艺术、建筑、园林、植物学、生物学等都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起到必要的指导性作用。因为风景区是多元素的综合体,自然界的各种元素都应该包括在考虑的范围内。

(二)科学的思维方法

1、矛盾分析法

在学习过程中,对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找出其原因,从而寻求解决之道。

2、分析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判断、结论和规律,在把这些结论和规律应用到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去。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风景变化、演进的特点,紧密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研究,避免背死书的方法,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

(三)讨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也应积极地参加规划讨论和规划实践,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答案,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四)规划师的职业道德

在经济与政治中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法。正确的对待自然与人的关系,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游览要求。运用朴素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规划师应有严谨的态度,热爱自然的激情。规划之前应有充分的自身体验与感受,就像赖特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亲身解读流水别墅的基址一样。在课余时间,尽量游览不同地区,感受不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就像安藤忠雄等许多建筑师一样,游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word/media/image5_1.png世界保护联盟徽志word/media/image6_1.png世界遗产徽志word/media/image7_1.png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徽志word/media/image8_1.png世界地质公园徽志

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导论及纲要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

二、(一)系统理论

三、1、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系统的概念(2)系统的属性

四、2、系统理论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

五、(1)规划的要素(2)规划的程序与编制(3)规划者的思维

六、(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

2、(三)生态理论学

3、1、生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

4、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方法

5、1、思维方法2、理论方法3、研究方法4、技术方法5、管理方法6、工作方法

6、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

7、一、风景名胜区规划任务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

8、(一)控制作用(二)协调作用(三)优化作用(四)保障作用

9、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

10、一、风景名胜区规划任务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

11、(一)控制作用(二)协调作用(三)优化作用(四)保障作用

12、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

13、(一)整体性原则(二)择优性原则(三)动态性原则(四)调控性原则(五)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14、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

15、(一)方法的科学性(二)空间的地域性(三)系统的复杂性(四)内容的相对性

16、(五)实施的可操作性

17、

五、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层次与内容

(一)风景发展战略规划(二)风景旅游体系规划(三)风景区域规划(四)风景区规划纲要(审批管理)(五)风景区总体规划(六)风景区分区规划(七)风景区详细规划

(八)景点规划

六、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规则

(一)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二)城市规划(三)土地利用规划(四)旅游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

第一节 规划的程序与内容

一、规划程序

(一)规划的逻辑顺序(二)规划的编制程序

二、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第二节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三节一、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内容(一)风景名胜区资源系统调查

第四节1、自然景源调查2、人文景源调查

第五节(二)风景名胜区的服务设施系统调查

第六节(三)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经济系统调查

第七节二、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第八节(一)准备阶段

第九节 1、成立调查组 2、资料准备3、制定工作计划 4、仪器设备准备

二)资料和数据采集阶段

1、野外实地勘察2、现场资料收集3、访问座谈4、问卷调查

(三)成果编辑阶段

1、编写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汇编2、编写现状调查报告3、完成现状图纸的绘制

word/media/image9_1.png

word/media/image10_1.png

(一)自然景观资源(二)人文景观资源

(二)二、风景名胜资源评价

(三)(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

(四)1、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2、风景名胜资源外在美的类型

(五)(1)形态美(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5)嗅觉、味觉、触觉美(6)结构美(7)功能美

3、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研究

(1)专家学派 (2)心理物理学派 (3)认知学派 (4)经验学派

(二)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

1、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

2、科学价值评价的指标分析

(1)多样性 (2)稀有性(3)代表性 (4)脆弱性

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评价

1、风景资源评价的原则2、评价标准与指标

word/media/image11_1.png

18、风景名胜资源分级4、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结论

word/media/image12_1.png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范围、性质与目标

一、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

二、(一)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原则(二)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界限的要求

三、二、风景名胜区性质的界定

word/media/image13_1.png

四、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确定

word/media/image14_1.png

第五节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

一、风景名胜区的分区

(一)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体系

1、景区划分 2、功能区划分 3、保护区划分 4、其他分区形式

word/media/image15_1.png

二)国家公园分区体系

1、世界保护联盟(IUCN)分区模式

(1)保护性自然区2)保护性人类学区(3)保护性历史或考古区

2、美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

二、风景名胜区的结构与布局

(一)风景名 胜区的结构(二)风景名胜 区的规划布局

word/media/image16_1.png

第四章 保护培育计划

第一节 保护培育规划的重要性

一、保护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一)现状不清、方法欠妥(二)体制不顺、执法不严(三)人才匮乏、资金不足

三、二、保护培育规划的重要性

四、1、有利于使风景资源价值更明确、更持久体现2、有利于将保护提到综合性保护的高度

五、3、有利于突出风景资源保护的重点和难点4、有利于协调因保护带来的矛盾

六、5、有利于争取对保护工作的投资

七、第二节 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 一、完整性二、真实性三、原生性、多样性四、适宜性

第三节 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一、分类保护1、生态保护区 2、自然景观保护区 3、史迹保护区 4、风景恢复区 5、风景游览区 6、发展控制区

二、分级保护

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三、核心景区保护

四、专项保护规划

1、生物多样性保护2、地质地貌景观保护 3、水域景观保护 4、文物建筑保护

5、石刻碑刻专项保护6、古树名木保护

五、外围保护地带

1、分类保护和培育2、分级保护规划 3、专项保护规划

第五章 风景游赏规划

第一节 游人容量的量测与管理
一、风景游赏规划内容

一般包括景观特征分析、游赏项目组织、风景结构单元组织、游线与游程安排、游人容量调控和游赏结构分析等。

一、确定游人容量的基本程序

word/media/image17_1.png

八、游人容量的指标选择

九、word/media/image18_1.png

word/media/image19_1.png

word/media/image20_1.png

一十、游人容量的测量方法

一十一、(一)游览空间容量(游人容量)

一十二、word/media/image21_1.png

word/media/image22_1.png

word/media/image23_1.png

word/media/image24_1.png

(三)生态容量

生态容量的研究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事实分析法 2.模拟实验法3.长期监测法

1.生态指示公式

word/media/image25_1.png

word/media/image26_1.png

word/media/image27_1.png

四、游人容量的探索实践

(一)定义内涵的发展(二)概念体系的探索(三)调控管理的尝试

第二节 景区规划 一、景观的分析与组织

word/media/image28_1.png

五、景区的划分

六、(一)景区划分依据与原则(二)分区模式

word/media/image29_1.png

word/media/image30_1.png

(三)景区的范围、名称与主题

1、范围界定2、景区命名3、景区主题

三、景区的结构布局(一)组织结构(二)空间布局

word/media/image31_1.png

word/media/image32_1.png

word/media/image33_1.png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 规划的原理与要求一、基本概念

(一)交通(二)道路(三)风景区对外交通 (四)风景区内部交通(五)风景区道路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三、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合理利用地形和现有道路,规划不同功能的道路(二)考虑风景区整体环境和功能局部要求(三)快捷化的外部交通体系(四)网络化的内部交通体系

第二节 道路系统规划

一、过境公路和对外交通改善措施二、车行游览道规划

三、内部游览专用车道规划四、主要步行游览道规划

第三节 交通设施与交通组织

一、交通设施(一)交通车站(码头)(二)停车场(三)交通标志

二、道路交通的组织

word/media/image34_1.png

word/media/image35_1.pngword/media/image36_1.png五、交通设施规划

1、风景区主要入口 2、景区入口3、停车场和游览专用车停靠站4、交通设施与标志

5、交通组织

第九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一节 风景区的居民社会系统

一、居民社会概况

(一)城市(城镇(二)集镇(三)农村

1、密集型农村聚落2、分散型农村聚落3、半聚集型农村聚落4、活动行村落

二、居民社会系统现状

(一)现状存在问题(二)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多地少的国情2、人口规模缺乏有效控制和引导3、规划和管理的不健全

第二节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一、规划的重要性

二、规划原则

(一)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二)建立合理的居民点体系(三)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

(四)引导和控制产业发展方向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风景区内小城镇发展规划(二)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

【案例】 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篇2

赤水风景名胜区

赤水风景名胜区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赤水大瀑布赤水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面积1801平方千米,北接川南,东邻重庆,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非常独特和丰富,由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组合而成。景观以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兼有古代人文景观和红军长征遗迹,被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景区简介生态旅游古镇旅游红色旅游旅游相关展开景区简介生态旅游古镇旅游红色旅游旅游相关展开编辑本段景区简介  赤水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63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一,由18个独立景区组成。目前已对游人开 赤水景区交通图放有:赤水大瀑布、四洞沟、五柱峰、红石野谷、中国侏罗纪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区;
以及大同古镇、丙安古镇、红军长征遗址等人文景区。另外,天台山、九角洞、月亮湖、九曲湖、长嵌沟、仁友溪、月台、宝源、盘龙等景区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1994年,贵州省赤水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996年,赤水市被国家林业部首批命名十大“中国竹子之乡”  2000年,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命名为“中国侏罗纪公园”  2005年,赤水市纳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  2006年,贵州赤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特辑”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2007年,赤水市被国家旅游总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2008年,赤水风景名胜区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  2010年,“中国丹霞 · 赤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编辑本段生态旅游   赤水自然景观资源分布图赤水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海拔从1730米急剧沉降至221米,谷深坡陡,沟渠纵横。经亿万年风化侵蚀,形成了1200多平方公里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年轻的丹霞地貌。特殊的地理气候,又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侏罗纪残遗种——“桫椤”的天然避难所,仅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有4.7万株(赤水境内各处还有共计3万余株),是全世界分布最集中的区域,被誉为我国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赤水水系极为发达,352条河溪遍布各处,加上数量众多的高原湖泊,以及120万亩浩瀚无垠的竹海(全国十大竹乡第二)、43万亩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丰富植被涵养水源,更形成无数的飞瀑,据统计,3米宽以上的瀑布达4000多条,是亚洲最大的瀑布群。    旅游资源的标志赤水现有国家级及以上旅游资源:  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 · 赤水  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赤水风景名胜区  一个国家地质公园——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赤水大瀑布景区;
燕子岩景区赤水大瀑布   十丈洞大瀑布赤水大瀑布(又名十丈洞)景区距城区39公里,位于赤水市两河口乡,面积30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风景区。  景区以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为特色景观,拥有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万年石伞、奇兵古道、转石奇观、香溪湖、百亩茶花、石笋峰、亿年灵芝、会水寺摩岩造像、红军标语等自然、人文景观。景区原始幽静,林茂峰秀,丹崖艳丽,植物多种多样,山峦四季长青,云豹、麋鹿、猕猴等野生动物活跃出没,溪泉、瀑布密布,香溪湖波平水碧,是一处观瀑揽胜、怀古寻幽、避暑休闲的极佳胜景。  十丈洞大瀑布得名于古人对它的极高、极大而称十丈;
洞者,疾流也(《说文解字》注),引申为瀑布,遂有此名。赤水大瀑布被地质专家誉为“神州又一瀑布奇观”、“中国丹霞第一瀑”、画坛泰斗刘海粟则称之为“空谷佳人”;
中洞瀑布则被誉为“中国帘状瀑布的代表”。赤水大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我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长江流域第一大瀑布。  目前赤水大瀑布正在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加快完善中。   赤水大瀑布景区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五柱峰   五柱峰丹霞地貌五柱峰(佛光岩)景区距城区44公里,位于赤水市元厚镇,东南距元厚红军渡8公里。  景区地处大娄山与北麓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剧沉降地段,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断岩嶂谷,高度悬殊。出露地层全是侏罗纪、白垩纪河湖相红色沉积岩。这种特殊的地貌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风雨侵溶等物理生化综合作用下,形成宝塔状、城堡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峰林状等无数奇异的丹霞地貌景观,丹岩绝壁、奇峰异石、崖廓岩穴比比皆是、多不胜数,大地山崖呈现出红艳艳的赤红色彩。是我国丹霞地貌面积最大,出露最齐,特色最典型的景区。  五柱蜂景区素有“世界丹霞之冠”、“世界丹霞第一园”之美誉,以“丹霞绝壁、天下奇观”的大白岩和“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五柱峰为主体景观,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绝壁岩穴、五柱峰、白龙瀑、丹霞城堡、茶花林等30多个靓景奇观,由小金驿沟、世外园、太阳谷、犁辕沟、豹子沟等五大景段构成,面积20平方公里,集新、奇、险、秀、幽、野六大特色为一体,是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光岩·五柱峰景区将投资3000万元,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及功能区附属设施,预计明年5月正式向客人服务。五柱峰景区将按国家5A级景区打造。  五柱峰景区是“中国丹霞 · 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四洞沟   瀑下泛舟四洞沟景区距城区15公里,位于赤水市大同镇境内,是赤水市最早开发的景区。  景区为一段约四公里的山溪间,按大致相等的距离排列着四级跌水瀑布为主体,构成赤水“千瀑之市”形象的景区。这四级瀑布瀑宽均在四十米左右,落差高者近五十米,它们形态各异,神韵俱佳,分为珠帘悬挂、声若雷鸣、气势万钧的水帘洞瀑布;
秀美如弯型银梳的月亮潭瀑布;
巨石中穿波涌湖青的飞蛙崖瀑布;
以及飞流直下60米雨雾弥漫气势恢弘的白龙潭瀑布。景区内峰媚岭秀,景色优美,谷底翠竹繁茂,山间林木葱茏,溪边奇形怪状的丹霞石星罗棋布,水中天然植物盆景和丹霞石铺成的道路旁桫椤、小黄花茶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随处可见。景区内尚有保存完好、雕刻精湛的郑氏石坊等人文景观,以及神奇的石项山、渡仙桥等丹霞奇观。这里还可以参加苗族篝火晚会、赴大同河漂流。  四洞沟景区被国务院旅游资源考察团称之为“万竹之园”、“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  四洞沟景区将按国家4A级景区打造。红石野谷   丹霞长廊红石野谷(杨家岩)景区距城区16公里,位于赤水市大同镇华平河畔,景区核心面积约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地处大同古镇、四洞沟景区,宝源梯田风光的中心地带。  景区主要由“丹霞壁画石刻长廊”游览区和“观音沟原生态瀑布群区”两大部分组成,集中体现了赤水风景四绝:“竹海浩瀚、桫椤王国神秘、千瀑之市之神韵、世界丹霞奇观的震撼”——桫椤戏泉水、竹海映丹霞。  景区保持着自然原始、古朴状态,有珍稀植物数10种。主要有濒危植物桫椤、一级保护植物小金花茶、赤水覃树(铁夹子)、鹅掌秋等等。景区以红色蜂窝状的丹霞壁画石刻长廊为特色景观,包括各种奇形怪状的丹霞红石、原始的桫椤、茂密的竹林、清澈见底的溪泉以及千姿百态的瀑布群。另外,还有“逮鱼场”、“采梨园”、“竹海第一滑”等景点供游客选择。  红石野谷是“中国丹霞 · 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的代表景区之一。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竹海湖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距城区40公里,位于赤水市葫市镇金沙沟,以浩瀚的“竹海”风光为主,公园内有楠竹十七万亩,遍布群山峻岭。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0666公顷,内分3个景段,中心景点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综合构成的秀美景段,是人们避暑休闲、度假、疗养的理想胜地,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天然佳景。  公园的至高点在“观海楼”,观海楼共6层楼,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别致,与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筑物。当登楼远眺,层层叠叠,浩瀚无垠的竹韵尽收眼底。山风吹过,竹涛阵阵,碧波涟漪,令人心旷神怡。身入林中,如入绿色海洋,到处碧波拥翠,竹浪滚滚,清心、淡雅、潇洒、葱茏的景色,让人心醉。区内尚有“天锣”、“地瀑”、“八仙树”、“夫妻树”等奇特的自然景观为游人增添无穷乐趣,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将按国家4A级景区打造。中国侏罗纪公园   桫椤王国中国侏罗纪公园距城区40公里,位于赤水市葫市镇金沙沟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8.5%。  2000年10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在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开设地球爬行动物时代标志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游览观光园林,正式命名为“中国侏罗纪公园”,推出侏罗纪、白垩纪时代的自然生态景观,展示2亿年前地球上保存完好的原生态自然风貌。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罗纪地球史迹自然生态园林,也是中国唯一以“侏罗纪”命名的国家级公园。  公园内开辟了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供游人观光游览、回归自然、领略远古风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椤为主体景观。景区内海拔落差悬殊,丹霞绝壁峭立,流泉瀑布密集,自然生态原始古朴,野生动植物种属丰富,珍稀保护动植物生存良好,是一个植物蘩茂、物种丰富、自然环境良好的圣洁之地,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科研教学的理想基地。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   燕子岩瀑布赤水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距城区26公里,位于赤水市丙安乡风溪河西岸,总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环境封闭,森林原始,生态系统完整,地势险峻,风景旅游资源独具魅力、气势恢弘,集科考、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  景区分南园和北园。南段是桫椤园,可观赏2亿年前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地球上盛极一时的高大木本树蕨,蕨类植物之王——桫椤。这里有双头桫椤、龙鳞桫椤、恐龙型桫椤以及9.2米高的公主桫椤,千姿百态,形态婀娜,达3万余株。景区北段溪流纵横,山峦叠翠,丹岩林立,自然景观与珍稀植物和谐共生,如梦似幻,让人目不暇接。燕子岩瀑布高87.3米,还可以品尝甘甜的长寿泉、欣赏酷似玉女圣物的生命之源等。  目前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正在申报国家5A级景区中。其他景区  在赤水的自然风景区中,除上面已开放的7处,还有很多规划建设中的景区其旅游价值都非常高,如梯田风光、原始森林、高原湖泊、丹霞景观等。  盘龙原始森林公园(开发中)  盘龙原始森林公园距市区45公里,位于赤水市两河口乡。公园面积约50平方公里,与享誉海内外的十丈洞大瀑布紧密相连。主要由盘龙河峡谷组成。园内森林覆盖率98%,以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各种赤水风景名胜区自图片(20张)各样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苔鲜植物和竹类植物在这里竞相生长,桫椤、桢楠、鹅掌秋等珍稀植物在这里也随处可见,苏门羚、红腹锦鸡、猕猴等珍稀动物在这里时常出没,形成茂密繁华立体生态系统和妙不可言的原始森林风光,堪称多姿多彩的天然亚热带动植物博览园。公园瀑布密集,在约三公里河段上,集中分布着猕猴岩瀑布、瑞雪岩瀑布、飞云瀑布、盘龙河瀑布、响水洞瀑布。   宝源梯田宝源梯田(开发中)  宝源梯田距市区约30公里,位于的赤水市宝源乡。该景点的梯田最早开垦于东汉时期,形成于明末,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梯田始终保持了原始风貌,厚积了历史文化的内涵。整个梯田长4至5公里,高(或宽)0.8至1公里,由3000多块梯田组成,面积达1500多亩,极目远眺,无边无际的梯田重重叠叠,造型美观。这里山清水秀,常有雾和云海生成,并有数百只白鹭在此栖息。  月亮湖(开发中)  月亮湖景区距市区96公里,位于赤水市长期镇。月亮湖水域面积42.69万平方米,风景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植被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95%,崇山峻岭、瀑布似帘、山清水秀,一年四季平均气温14.5℃,无霜期150天,气候凉爽;
宜于避暑,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是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和夏日避暑的绝好去处。  九曲湖(开发中)  九曲湖景区距市区城区54公里,位于赤水市官渡镇,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湖泊。属大娄山余脉,海拔1195.5米,景区面积39平方公里,水库面积12.5平方公里,湖湾河汊多达99条,连99座山,“九曲胡”因此而得名。九曲湖景区植被原始,种类齐全,森林覆盖率100%,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宝库。这里四季特征明显:春天万紫千红,夏季山青水碧,秋天漫山红叶,冬天银装素裹,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圣地。  天台山(半开放中)  天台山景区距市区8公里,位于赤水市城区东北的天台镇。主峰天台山海拔1000余米,直插云端,险峻雄伟,诸山环拱,奇石横亘,与四周丘陵河谷形成鲜明对比,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天台山景区以主峰天台山为中心,辐射数十里,是以山岳风光、云海日出、地鼓、丹霞奇石、天然壁画、夜景星象和古寺庙为主体景观的自然人文景区,旅游品位极高,自古以来就是赤水著名的佛教圣地和市民休闲览胜的所在。素有“赤水览胜第一山”美誉。  桫椤王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桫椤王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科学家们称为“桫椤避难所”,它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的所在地,位于赤水市葫市镇境内的金沙沟。金沙沟以桫椤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这里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金沙沟的桫椤,数量多达4万余株,种群分布集中,生长良好,结构典型,类型多样,以树形优美多姿、苍劲挺拔而蜚声海内外。双株并生桫椤、主干双叉、三叉等奇异株型桫椤随处可见,被科学界誉为“桫椤王国”。[1]编辑本段古镇旅游  赤水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主要有丙安、大同两处,古镇内的道路、房屋和风土人情一切均为原貌,游客能从其中感受到赤水厚重历史沉淀下来的盐运文化、竹文化、饮食文化和苗族文化等。到古镇旅游,请避免破坏古镇的环境设施。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风俗。丙安古镇   赤水河畔的丙安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丙安古镇,距赤水市区2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原始生态完整,川盐入黔古盐道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  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经千年风霜,仍稳如磐石。古镇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板街,长约400米,从古至今一直是周围几个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古镇距河滩10余米高,两座石门把守着东西场口,从明清时代起一直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客栈、饭店、茶馆比比皆是,镇上多数居民以此为业。时光流转,赤水河洗去了丙安古昔日的铅华,往昔的繁荣渐趋平淡和宁静。脚踩着带有青苔的石板街,眼看着不见油漆印迹的木板墙,阳光从两边瓦屋滴水檐之间撒下来,像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这里的旧屋、旧瓦、旧墙飞檐中,都透着历史的沧桑。  丙安古镇还充满红色传奇。1935年1月25日,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县城途中,军团长林彪率部攻下丙安后,将军团指挥部设于古镇内。大同古镇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大同古镇距赤水市区10公里,位于通往四洞沟景区的大同河畔,公路从古镇上方 大同古镇百米处通过,水陆交通便利。古镇经赤水河入长江可到重庆、武汉、上海。自古商市繁华,军争兵燹,浓郁的耕读文化,淳厚的乡民性情,各地商人捐资修建的会馆,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袭的一套祭祀类建筑,确与山、水、林构成和谐、美丽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反映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的历史风貌。  大同古镇历史上是太平军石达开部在贵州军事活动改变战局的军事要地,也是川滇黔红军游击队发动武装起义的所在地,具有近现代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和土地革命及军事斗争的历史研究价值。大同古镇“耕读文化”的历史延续时间跨度较长,各个历史时期的知名乡土文化、乡土生活均较典型,产生了在当时古镇、赤水县和贵州省和川黔边界区域各个层级的知名乡土文化人物,对川黔交界区域和古镇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产生过不同程度的重大影响,使古镇历史文化气息浓郁,具有研究、保护、观赏的综合价值。  古镇房屋以街道为建筑的纵轴线和横轴线串架接庐紧连延续,相向一字排开。建筑材料采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种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体、质地、色彩、不规则对称等项构成古镇建筑艺术的形式美,在黄金分割、体的尺度、透视的夸张、色彩的协调与互补的序列组合中的敞闭、韵律、穿插等,都存在着传统建筑的一定的客观法则,充分发挥出古代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综合能力。  大同古镇现存建筑建于明末清初 ,由古街、古码头、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等组成,主要有建于明朝末年和清代的禹王宫、万寿宫、天后宫、观音庙、城隍庙、火神庙、石花园、郑氏节孝石牌坊,陈贡珊纪念碑等等。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后殿、吊脚楼、岩穴等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
古墓、古碑、古牌坊则结构严谨,绘画雕刻、书法文字一应俱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石头写成的历史”。复兴古镇  复兴古镇是赤水河畔一个重要的港口,距赤水城区15公里,是赤水著名古商城,亦为黔北军事要塞。南宋苗民作乱,明代平播之战等都在此发生过战斗,清朝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过黔境入川,也曾先后两次攻占过复兴场。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建置时,县城就在此处。这里的古巷道与公路平行,当地人习惯地将这条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巷道称为老街。高墙青瓦的江西会馆,有着百年历史的民居,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复兴场战斗纪念碑”提醒人们,这个繁华的小镇曾经发生过一场近乎残酷的巷战。  新中国成立后,这条被红军鲜血染红的古巷道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长征路。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古老的石板路被完整地保护起来。作为川盐入黔第一个大港口,复兴镇当年商贾云集,繁华一时,100多家临街店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高耸林立的木楼和临街的老店铺成为复兴镇最重要的标志。如今的长征街,数百年前的繁华已经远去,1935年那场激烈的战斗留下的无数弹孔也被磨光。上百年历史的店铺里,堆放着服装、副食品和电器,其手工制作的竹工艺品最为引人注目,展示着市场的繁华。编辑本段红色旅游  赤水是革命老区,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经之地,也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战场之一。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赤水市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中的“贵阳—遵义—仁怀—赤水—泸州”线路。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风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黄陂洞战斗遗址4个景点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背景介绍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计划,经贵州北部的赤水县城渡过赤水河,从四川泸州、宜宾之间过长江,因此中央命令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作为先锋部队,开往赤水城。1月26日、27日,红一军团的一、二师分别在赤水城附近黄陂洞、复兴场遭遇敌军阻击,红军从赤水入川的大门被川军封堵。1月28日,红军在土城青杠坡与川军展开激战,28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由赤水城北上渡江计划,立即撤出青杠坡。1月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西渡赤水河,这就是四渡赤水第一渡。据调查,在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中,一共经过22个渡口,架了16座浮桥。  四渡赤水前,中央红军在赤水一带进行了六次恶战,它们是1935年1月26日红军与黔军展开的元厚夜袭战;
1月26日红军与川军进行的黄陂洞遭遇战;
1月27日,红军与川军展开的七里坎、白杨坎阻击战;
1月27日红军与川军展开的复兴场之战;
1月28日,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土城(青杠坡)之战。(注:1965年,将原赤水县的土城镇划归习水县管辖)。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位于赤水市城区南郊杉树坝,是全国第一个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以其展现“四渡赤水”长征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是其他烈士陵园无可替代的。在建设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聂荣臻、张震等一大批老领导纷纷为陵园题词。  整个陵园建筑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古木参天,庄严肃穆,由主体陵园(约21亩),百竹园、香樟古树园三部组成,有大理石碑记绘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经过示意图一幅。在陵园陈列馆内有60幅图片,内容包括四渡赤水战役、领导人题词,红军标语及红军用过的武器弹药、赤水革命老区的历史等。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烈士陵园重点保护单位,于1998年4月被贵州团省委命名为“贵州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0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2年9月又被确定为“国防大学教学教育基地”。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  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位于赤水市丙安乡的丙安古镇内,是红一军团在全国唯一的纪念馆。1935年1月25日,林彪奉命率红一军团部及红二师到达丙安古镇,将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和红二师师部设于丙安场上,指挥开展了著名的赤水黄陂洞、复兴场之战,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四渡赤水纪念地  风溪口(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距赤水城区18公里,位于赤水市复兴镇,地处赤水河与风溪河的交汇处。风溪口渡口还是1986年拍摄著名电影《四渡赤水》时,赤水河激战的外景地。1935年1月26日,红一军团红二师在风溪口架浮桥渡河,向赤水县城推进,并在复兴场与川军激战。后接总部命令,于风溪口二次渡过赤水河,回丙安驻扎待命。黄陂洞战斗遗址  黄陂洞战斗遗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距赤水市区12公里。位于赤水市天台镇。1935年1月26日清晨,红一军团红一师派遣部分红军化装成送铺草的老百姓,准备混入赤水县城,里应外合。但当红军到达距县城仅12公里的黄陂洞时,由于口音原因,被敌军盘查时识破,随即发生遭遇战。黄陂洞战斗中,红一师三团伤亡严重,为了避开敌人优势力量,红军决定撤出战斗,另择通路。红军在赤水县城附近遭遇川军堵截,特别是经过黄陂洞战斗,使得红军未能实现占领赤水及会师川西北的战略构想,是形成“四渡赤水”战役的一个直接的主要原因。复兴场战斗遗址  复兴场战斗遗址距赤水城区15公里,位于赤水市复兴镇,在进入古镇的路口有一座雕塑,塑像下的石碑上刻着“复兴场红军战斗遗址”。1935年1月26日,红一军团的红二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下向复兴场开进,1月27日清晨,战斗在复兴场外的小山坡上打响,随后红军冲进复兴场内与敌军展开巷战,因敌军的大量增援,红军作战不利,遂主动撤出复兴场。元厚红军渡  元厚红军渡是红军一渡赤水时右路纵队的主要渡口。元厚镇距市区57公里,是赤水市的南大门。在元厚镇的赤水河边建有一座纪念碑,上刻“红军渡”三个大字,字体选用毛泽东手书体,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35年1月25日,红一军团红二师五团二营的部队到达元厚场,并于1月26日凌晨迅速抢渡过河,占领了元厚场渡口。这次战斗的胜利,为后来红军一渡赤水打开了一条宝贵的通路。1935年1月29日,林彪领导的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以及朱德领导的军委二梯队三梯队,从元厚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摆脱了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编辑本段旅游相关赤水特产  赤水特产主要有赤水虫茶、赤水晒醋,竹类纪念品、与竹相关的食品等。在赤水延安中路有竹工艺制品一条街,竹扇、竹筷、竹簧茶叶盒、竹雕工艺品、竹傩具、竹席等一应俱全。赤水尚家湾市场、康佳集贸市场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有筒筒笋、鲜竹笋、玉兰片、竹荪、灵芝、天麻、杜仲、木姜油等。   赤水虫茶赤水虫茶  赤水虫茶乃茶中极品,市场罕见,仅产于赤水四洞沟景区附近。在四洞沟周边深山中生长着一些百年树龄的大白茶树,人们采摘野生白茶嫩叶加工发酵,招引一种名叫“化香夜蛾”的昆虫繁殖幼虫,幼虫食酵叶后排泄出一粒粒比油菜籽小的虫屎,然后收集虫晾晒而成虫茶。虫茶富含营养物质,味美可口,爽目沁心,有提神醒酒、解毒清热、降低血压等医药功能。赤水虫茶在清朝历为贡品,现今还是钓鱼台国宾馆与人民大会堂指定饮用茶。  赤水晒醋  赤水晒醋有180多年的生产历史,多次经过省级、部级质评,获“中国名醋”的殊荣。赤水晒醋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工艺生产,采用固体发酵繁殖产生天然醋酸菌。醋坯和成品醋均经日光暴晒,故称“晒醋”。原料以麸皮为主,配以十数种中草药酿制。赤水晒醋具有香、酸、醇、浓等特点,色呈红棕色,味酸柔和,稍有甜口,不涩口,不霉变,香气浓郁,是居家食用和馈赠亲友的上乘食品和礼品,经常食用,可美容健身。  赤水玉兰片  赤水玉兰片以优质楠竹笋加工而成,其色泽蜡黄、半透明,形状似玉 兰花的花瓣,因此得名“玉兰片”,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贵食品。玉兰片可单独为菜,又可与其他菜肴合烹,无论煎、烧、炒,爆、炖,均有味鲜质嫩、清脆可口的特点,是宴席常见之珍品,也是馈友的高级礼品。  赤水全竹香扇  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赤水扇庄,品种有20多种,规格大小不一。每柄竹扇要经过80多道工序才成产品,小到3厘米大到2米等几十个种类。赤水全竹香扇寿命长、拉力强、韧性好、外观大方、实用精美,具有装饰性、纪念收藏观赏性和生活实用性,是居家旅游和馈赠亲友的用品和礼品。  赤水金钗石斛  赤水金钗石斛为闻名全国的赤水山区特产,是我国稀有的名贵中药材,李时珍称之为“千年润”、“千金草”、“仙草花”,被国际药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石斛性寒、味甘,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用于治疗阴伤津少、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等症。对于脑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眼科等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  2006年3月,赤水金钗石斛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  赤水乌骨鸡  赤水乌骨鸡(又名竹乡乌骨鸡)是在该贵州省赤水市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下,经过人民群众长期培育繁衍而成的一个遗传基础丰富、性状较为稳定的地方特色家禽品种。据测定,赤水乌骨鸡含谷氨酸3.60%、丙氨酸1.49%、缬氨酸1.10%、蛋氨酸0.68%、亮氨酸1.93%、异亮氨酸1.07%,均高于其他家禽品种。其体型较大,生活力强,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提高耐缺氧、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2010年3月8日,赤水乌骨鸡正式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贵州省第一个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的农畜产品。赤水美食  赤水菜,属巴蜀文化和黔北文化的揉合范畴。

在赤水,尽可遍尝“绿色食品”,享受优质自然生态与良好人文环境的美好氛围。

赤水饮食大致可作六大类划分,主要有乡土酒水筵、风味小吃筵、熊猫竹笋餐、恐龙桫椤筵、赤水河鲜鱼筵、丹霞野菜荤素筵。  乡土酒水筵:酒、茶、饮品统称为“酒水”,赤水人自古甚重礼仪,有客至必宴请,有宴请必敬酒,客入席必先上茶,所谓“无酒不成席,无茶少宾客”之说就反映了赤水的习俗和民风。赤水地道的乡土饮食,通常指“豆花、腊肉、筒筒笋”三种菜肴,俗称“赤水三个代表”,不管城区还是乡镇农村,家家户户都吃。  风味小吃筵:赤水风味小吃,时段不同,特色迥异,其中尤以夜宵为典型。根据个人口味和需要,可自己一人独享,也可多人围坐一桌饱食几十种小吃构成的风味小吃筵,感觉不亚于大餐。赤水烧烤多置于夜晚,以东门码头、转盘、康佳市场等为闹市,花样翻新,品种众多,烤鱼、烤全羊、烤肉、烤蔬菜等等数不胜数。  熊猫竹笋餐:赤水不产熊猫,却盛产竹类。赤水人居不可无竹、食更不可无竹,人们于是昵称赤水竹饮食为“熊猫餐”。赤水竹食品原材料十分丰富,植物类有竹荪、冬笋、绵竹笋、水竹笋、箐竹笋等数十个品种,竹禽珍品有竹鸡、竹鼹、竹猴三儿、竹燕窝等等,如此众多的原材料,形成了赤水独具特色的竹饮食文化。  恐龙桫椤筵:赤水素有“桫椤王国”的称誉,境内盛产以桫椤为代表的近两万种蕨类植物,这些蕨类植物在二亿年前曾是植食恐龙的主食品,现今又是赤水餐桌上的珍贵佳肴,在赤水可与恐龙同饱口福,蕨类食品有鲜蕨菜、干蕨菜、蕨羹、蕨粑等等,与其他菜品配合,可制作出丰盛独特的“恐龙桫椤大菜”。  赤水河鲜鱼筵:赤水河水质甘甜,含有多种有利于人类和动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极适宜鱼类繁衍生长,盛产45种优质鱼类。主要优良品种有赤河鲤、青鱼、花鲢、鳙鱼、红翘、青鲅、黄腊丁等等。赤水河鲜鱼清香诱人,质地细嫩,有滋补功效,属难得的上乘绿色环保菜肴。  丹霞野菜荤素筵:赤水自然生态极好,特殊的丹霞地貌环境孕育不同凡响的菜肴,植被覆盖率极佳,盛产上万种可食用的野菜和野生草本植物,是有名的保健菜肴,与生态畜禽食品构成野菜荤素筵,自成筵席极品。赤水住宿  赤水城区宾馆较多,部分景区附近也能住宿,从几十元的家庭旅馆到四五百元的星级酒店均可供游客选择。赤水是旅游热点,旺季到赤水旅游,建议出发前先预订旅舍。赤水交通  境内交通  赤水城区较小,面积8平方公里,不到1小时就能绕赤水城区步行一圈,交通以出租车为主,一车4元,各处随到,十分方便。  赤水城区到各景区有旅游公路相通,距离约为10公里至50公里,交通以旅游客车为主,一个半小时以内均能到达。赤水老客运站、赤水市旅游长途汽车客运站每天有数趟往返各景点的班车。在赤水旅游还可以选择包车,一天200元左右。  境外交通  赤水市不通火车、飞机和高速,赤水至重庆客轮已经停运,赤水至成都,赤水至遵义两条高速公路2012年才能建成通车。全国各地游客到赤水,推荐乘火车到重庆市或飞机到四川省泸州市,再转汽车。泸州兰田机场已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地的航线。另外,成都、重庆每天到四川泸州的班车较多,也可经泸州中转至赤水。赤水风景名胜区(5张)  周边主要城市到赤水的客车时刻表(仅供参考):  (1)成都至赤水,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每天08:20、13:30、15:30三班,350公里,约5小时。  (2)重庆至赤水,重庆菜园坝汽车站,每天:07:40、08:40、11:40、12:30、15:20、18:00六班,200公里,票价60-70,路程4小时。  (3)泸州至赤水,泸州市小市汽车站,每天06:00-17:00,15分钟一班,70公里,约2小时。  (4)遵义至赤水,遵义茅草铺汽车客运站,每天07:00-13:00,2小时一班,300公里,约6小时。  (5)贵阳至赤水,贵阳长途汽车总站,每天8:00、9:00、10:00三班,450公里,约8小时。  特别提醒  四川九支镇与贵州赤水市仅一河之隔,有赤水大桥相连,四川成都、泸州的部分客车终点只到九支客运站,旅客下车步行2分钟过桥即到赤水市城区。景区门票  景区名称门票价格可选收费项目备注赤水大瀑布40元/人观光车20元/人,往返?四洞沟30元/人观光车30元/人,往返单程20元/人五柱峰30元/人?试营业中红石野谷30元/人滑道25元/人?中国侏罗纪公园25元/人??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25元/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25元/人??丙安古镇20元/人??大同古镇无??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篇3

黄河风景名胜区

安青[1];

【期刊名称】《老友》

【年(卷),期】2019(000)004

【摘要】万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西北20公里处的黄河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黄河之旅的龙头景区,是黄河边一颗璀璨的明珠。黄河风景名胜区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历经40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寻根祭祖、弘扬华夏文明于一体的大型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总页数】2页(P.48-49)

【关键词】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碑林;黄河岸边;五龙峰;黄河铁路大桥;汉霸二王城;铁索桥;旅游区;炎黄二帝

【作者】安青[1];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K926.1

【相关文献】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风景名胜区又好又快发展——仇保兴副部长在“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推进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J],

2.湖泊型风景名胜区风景游赏规划研究——以云居山—柘林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 [C], 易桂秀

3.基于大风景体系建构的分散型风景名胜区规划初探——以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为例 [C], 张谊佳; 雷芸

4.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调整探讨r——以德州风景名胜区为例 [J], 曲俊兰

5.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建设模式初探--以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J], 李宜斌; 邓卓迪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篇4

许昌风景名胜区规划

——春秋楼分析与规划

摘要: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三曹七子”创造出的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建安风骨”,使“建安文学”开始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使许昌成为中国在“三国”时代的文化中心。而许昌的风景名胜区大多为三国遗址遗迹。而与此相关的风景名胜区分布与各市各县。主要有汉魏故都、春秋楼、曹丞相府、灞陵桥等风景名胜区。本文着重分析春秋楼风景名胜区及其规划特点。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春秋楼、三国、规划

一、地理位置

位于许昌市文庙前街,面朝春秋广场。

二、历史背景

东汉(公元196年),迎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许昌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许昌,虎视天下,运筹帷幄,图谋霸业。屯田,广纳人才,下令求贤,倡导文学。数年间,猛将如云,文臣如雨,粮秣丰富,仓廪皆满,许昌成为他们抗衡蜀、吴和最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大本营。公元220年,在这里登基创建魏国,改为许昌,为五都之一。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三国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加之历代为纪念三国名人、名事而兴建的名胜古迹,使许昌的三国文化内涵更加厚实和宽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三国名胜古迹500多处,许昌就占有80多处,这些名胜古迹分布广、真迹多、品位高。

许昌三国文化遗产是许昌人民乃至全国、全世界人民的珍贵财富,委、政府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三国文化资源十分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全面普查、核实三国文物古迹;
二是进行全民性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
三是修复三国名胜古迹,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兴建了,修复了、及春秋楼文物景区,墓园正在修复之中,的修复也已列入九五规划。许昌已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文物古迹游中的三国战略线,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

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曾以宅,,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帝庙称之。位于许昌市中心文庙前街中段,为明清风格建筑群。

三、修建历史

《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是许昌十景之一。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为春秋楼赋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

春秋楼创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间,曾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建筑规模逐步完善。据记载,原来的外院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中殿、后殿;
内院有关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问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筑,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后毁于战争兵火,只残留春秋楼一座。

1995年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修复,修复规模为历代修建之最,投资1500万元,保持"两院英风"的格局,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刀印楼;
内院为园林建筑风格,有甘糜二后宫,问安亭,水榭,挂印封金堂.还有文庙院的大成殿,戟门,东西廊等.新修建的关圣殿,面扩七间,进深三间,总高度米,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顶饰黄色玻璃瓦,汉白玉栏板,青石铺地,殿内塑13米高关羽座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实为全国关庙所少有。

春秋楼是关帝庙的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高达30余米,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面阔三间,周围16根廊柱,楼上楼下均带回廊,青石柱础上雕有花、鸟、虫、鱼和人物等图案。建筑结构严谨,造型大方,廓轩昂然,金碧辉煌。

春秋楼为该庙的最高建筑。有彩塑关羽夜读《春秋》的坐像,形象逼真。两翼有刀楼和印楼,藏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汉寿亭侯印,东院分前宫、后宫,有二位皇嫂的塑像。院内并有花园、问安亭等。

春秋楼下有石碑两通。一通是明景泰六年(1455年)所立《关王辞曹操之图》石碑,上为关羽辞曹操书原文,下为关羽辞曹图,关羽勒马横刀,大义凛然,正向曹操揖别,图案线条清晰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另一通传为唐画圣吴道予所画关公像,为刘宗周翻刻。关羽骑赤兔马,提偃月刀,双眸放光;
长髯飘撒,气宇轩昂,威严而不憎,刚毅而不呆,活生生一幅儒将雄风。关羽坐骑昂首仁立,四蹄如柱,环眼尖耳,大有一呼即奔之势,真是威武雄壮。上述两碑文笔俊逸,书法冠绝,刻技精湛。

四、现况保护

1995年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修复,修复规模为历代修建之最,投资1500万元,保持"两院英风"的格局,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刀印楼;
内院为园林建筑风格,有甘糜二后宫,问安亭,水榭,挂印封金堂。还有文庙院的大成殿,戟门,东西廊等.新修建的关圣殿,面扩七间,进深三间,总高度米,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顶饰黄色玻璃瓦,汉白玉栏板,青石铺地,殿内塑13米高关羽座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实为全国关庙所少有。

其最重要的保护主要是主轴线的保护,许昌春秋楼形制格局在不同时期均有变异,但贯穿春秋楼的主轴线却为历代所依。因此,春秋楼的主轴线是春秋楼乃至整个周边区域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保证主轴线的环境氛围,规划拟定了以下细则:沿主轴线两侧各延长 50m 作为主轴保护的控制线,其保护范围往南一直延伸至新城区,往北一直延伸至距春秋楼景区外5km处。该区域的一切建设均应采取有利于烘托轴线的布局方式;
主轴线上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外围还应适当加宽。入口广场的外围建设控制线为160m;
主轴线上的文物修缮按国家《文物法》的规定进行。

五、规划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需要科学地保育景源遗产,典型地再现自然之美,明智地融入人为之胜,浪漫地表现生活理想,通俗化地促进风景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实践。当代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已步入科技、人文、艺术的综合领域。经济、科技、物质生产的全球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社会、文化、精神需求的地区多样化也在增强,在这种全球化与地区化的矛盾加剧之中,涉及自然文化遗产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就平添了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其本质是提炼概括风景特色,把合理的社会需求融揉入自然之中,优化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部分。

为了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风景名胜区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风景名胜区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优先是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2.综合协调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虽然保护是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核心,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性之一就是风景区内包涵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所以只有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综合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3.突出自然原则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景观的地方特色,强调回归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

4.环境承载力原则承载力原则意味着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极限的,风景名胜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当使用强度超过某一阈值或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必须要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之内,这是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分区管理原则根据风景资源价值与分布,划分功能分区,严格实行“山上游,山下住”、“区内游,区外住”、“区内景,区外商”、“区内名,区外利”的管理原则,在保证风景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6.统一规划、分期发展原则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遭到破坏的风景名胜区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自然恢复阶段。所以对待风景名胜区规划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妥善处理近期实际与远景目标的矛盾,从最终目的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规划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春秋楼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合理规划。规划力图营造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三国文化氛围,创造兼具文化、旅游、休闲、特色餐饮及园林艺术等功能体验为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实现对历史文化遗存的良好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修复大地创伤,以富有感召力的品牌效应带动旅游经济。

1、规划指导思想

(1)文化

以三国文化为历史背景构画景观景点,弘扬三国文化,保护历史文物,重塑春秋楼作为三国文化代表的特殊地位。

(2)生态

配合许昌的生态建设,修复大地创伤,完善人居环境,并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独特体验的生态场所。

(3)经济

以顺应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为目标,为中外游人提供一个认识河南、了解许昌的窗口;
为市民提供一个集旅游观光、寻古求源、宗教生活、文化娱乐、休闲健身、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园区,体现春秋楼三国文化特色的景点。

2.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景区自然土壤裸露,植被条件极差,改善生态环境,并使植树造林、构园成景同步发展,让三国文化有良好的环境支撑是为第一要则。

(2)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合理配置景区观览设施,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要,考虑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布置规模合理的停车场及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创造安全、卫生、健康的环境,满足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参拜等活动的需要。

(3)尊重并发掘地域文化,营造特色景区,春秋楼景区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其核心部分三国文化,名人的足迹遍布于此,这里更是三国文化的载体。故应充分发挥景区资源特点,营造特色突出而又丰富多样的景区风光。

(4)经济性规划:
以地域性的生态手段营造符合自然生态过程的景区,体现大自然的自我修复与管理是景区建设价廉物美的重要手段;
本着景观经营的思想合理设置景区的景点项目,使各景点均为旅游活动的开展作出贡献;
合理确定景区景点建设的开发时序,量力而行,并实现资本运作的良性循环。

六、经济影响

三国曹魏文化游是许昌市旅游的核心,打造三国曹魏旅游产品对许昌市旅游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春秋楼的文化底蕴在三国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旅游经济更是起到调控作用。以三国文化为基础,突出曹魏故都主题,以点带面,打造许昌曹魏故都这一拳头形象和产品。许昌的旅游应该植根于“曹魏文化”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之中,突出三国时期的“曹魏”,这样既鲜明了主题,又与四川的“蜀汉”,江苏的“东吴”遥相呼应,既不冲突,又独树一帜,所以就更容易脱颖而出。用曹魏故都这一主流文化来包装许昌市,注意要在细微之处,突出许昌曹魏故都的特色,使许昌的三国文化更为鲜明和凸显,通过视觉和感知刺激,加深游客对许昌曹魏故都这一形象的认知。设计旅游线路,把曹丞相府、春秋楼、灞陵桥、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和许都公园这些承载曹魏文化的景区连接起来,将现有景区和待开发景区融为一体形成三国曹魏文化景区集群,增强市场吸引力。在许昌市的城市建设方面突出“三国风”和曹魏故都的痕迹,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视觉上的冲击可以可靠有效地形成“轰动效应”和“传递效应”。许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应突出汉魏特色,营造一种氛围,使游客置身其中,给游客造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突出了许昌的“曹魏”特色,更容易提起游客的游玩兴趣。

许昌自古人杰地灵,有“画圣”吴道子、“大书法家”褚遂良、“行书鼻祖”刘德升以及曹魏文化名人等一系列许昌奠定的坚实而又智睿的人文基础。中国人素有怀古的情节,这就给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内涵的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昌景点中曹丞相府、“关羽挑袍辞曹处”的灞陵桥、“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等景点无一不展现出古人睿智而又独特的人文魅力。打造许昌市名人文化旅游的积极建议:比如开发建设名人纪念馆、博物馆;
开发建设名人和名人事迹雕塑;
开发建设名人陵园;
开发建设名人文化广场;
开发研制名人文化旅游商品。例如可以设计与曹魏故都主题相契合的曹操及其相关事迹的 精美图案的纪念品、发行面塑、泥雕、便于携带的小册子、纪念章等,富有新意而且纪念价值高,同时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七、总结

许昌古城承载着三国文化的脉络,无论是护城河畔、相府广场,还是春秋楼上、文峰塔前,魏都古城不仅留给许昌沧桑的汉魏文化,更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灞陵桥畔洒忠义的传世美谈。春秋楼是许昌市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众多以三国文化为主的建筑中建筑最具三国古风的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春秋楼的古建筑与古文化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篇5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现状与发展趋势2.了解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
3、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相关概念
1、资源2、自然资源3、风景名胜4、风景名胜资源5、景物6、景观7、景点8、景区
二、风景名胜资源的定位与特性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定位(二)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
1、自然属性3、政治属性2、社会属性4、经济属性(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
1、整体有用性2、空间的固定性3、时间的无限性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5、景观的共享性6、景观的开放性
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规划现状和发展趋
一、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旅游成为人们更多关注的话题。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不仅是提供物质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大自然优美、壮观、奇异的景观和独特得历史文物古迹是风景名胜区的主要两个方面。现代远离城市喧嚣的人们要求探索、发现更多的罕为人知的风景区,从自然中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相应于这样的要求,风景名胜区出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自1982年11月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很快。全国已经建立风景名胜区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自1996年起,国家建设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八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庐山、黄龙、青城山、都江堰、三江并流等16处风景名胜区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重在保护它的原生态——原生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这是观赏和研究价值最高、美学品位最高的状态。现在的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出现了不少城市化现象。
从风景区整体来看,大量的硬质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中极不协调的因素,破坏了原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无论是风景区核心内的建筑还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追求高档、奢华和城市化成为风景区规划中最致命的一种观念,使得建筑形体、材料和色彩上都严重违背了“自然”的风格而趋于城市化。
二、发展趋势

中国风景名胜事业开创20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当前,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下,我国风景名胜区行业面临着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保护与发展”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主题。以保护推进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
“五个统筹”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方向,详细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关系。
风景名胜区多数位于城市外围,和农村接壤,和农村、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我们要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与周边城镇、农村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有要考虑农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这就要实现生态移民、景观保护移民,持续地来实现景区和乡村和谐的发展。
第二,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关系。
风景名胜区是一种特殊的区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周边的城市、乡村、郊区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用规划的手段把风景名胜区融入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统筹考虑城市的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风景区的可持续利用、小城镇的布局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把城镇的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两个极,一个是普通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极,另外一个是依托风景名胜的旅游业发展极
第三,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中经过自然长期雕琢的瑰宝,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风景名胜区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游人量不断增多,甚至超过了景区的合理的游客容量,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在未来的景区规划中,要限制部分景区的过度开发,或者对景区进行景点轮休,使景区的开发和保护达到和谐。
第四,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
对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我们应该全面统筹安排,不能以短期的利益代替长期利益,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代替世世代代人的长远利益。景区旅游收入不是以当年的收入和当年的游客多少来计量,而是体现长远的、可持续的、世世代代不断增值式的利用方式。
第五,要统筹国内的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作为风景名胜区来讲,我们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生活的需要、文化的需要,又要使风景名胜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吸引国际友人的窗口,成为建立国际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桥梁,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的途径,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通道,成为实现两岸生平统一大业,凝聚天下华侨大团结的载体
三、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
(一)自然保护区(二)森林公园(三)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域(四)地质公园(五)水利风景区风景区内生物多样,是一个生态平衡的自然系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生物生存的良好环境。为了避免这样的地方被人类的无知而破坏、蚕食,建立风景

名胜区,以明确的形式和法律的手段来保护我们所剩不多的美丽家园。只有保护好这样的景区,才能给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科学研究等等留下足够的空间。我国建立的512处风景名胜区,为中国乃至世界保存了512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本底,因此,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是风景名胜区最基本的作用。第三节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作用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
(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
(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
(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第四节风景名胜区规划学习目的和方法
一、学习方法
(一)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地理、历史、气象、艺术、建筑、园林、植物学、生物学等都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起到必要的指导性作用。因为风景区是多元素的综合体,自然界的各种元素都应该包括在考虑的范围内。(二)科学的思维方法1、矛盾分析法在学习过程中,对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找出其原因,从而寻求解决之道。2、分析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判断、结论和规律,在把这些结论和规律应用到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去。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风景变化、演进的特点,紧密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研究,避免背死书的方法,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三)讨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也应积极地参加规划讨论和规划实践,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答案,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四)规划师的职业道德
在经济与政治中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法。正确的对待自然与人的关系,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游览要求。运用朴素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规划师应有严谨的态度,热爱自然的激情。规划之前应有充分的自身体验与感受,就像赖特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亲身解读流水别墅的基址一样。在课余时间,尽量游览不同地区,感受不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就像安藤忠雄等许多建筑师一样,游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世界保护联盟徽志世界遗产徽志
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徽志
园徽志
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导论及纲要
世界地质公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
(一)系统理论
1、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系统的概念(2)系统的属性2、系统理论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
(1)规划的要素(2)规划的程序与编制(3)规划者的思维(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三)生态理论学
1、生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方法
1、思维方法2、理论方法3、研究方法4、技术方法5、管理方法6、工作方法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任务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
(一)控制作用(二)协调作用(三)优化作用(四)保障作用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二)择优性原则(三)动态性原则(四)调控性原则(五)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

(一)方法的科学性(二)空间的地域性(三)系统的复杂性(四)内容的相对性
(五)实施的可操作性
五、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层次与内容
(一)风景发展战略规划(二)风景旅游体系规划(三)风景区域规划(四)风景区规划纲要(审批管理)(五)风景区总体规划(六)风景区分区规划(七)风景区详细规划(八)景点规划
六、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规则
(一)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二)城市规划(三)土地利用规划(四)旅游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
第一节规划的程序与内容一、规划程序
(一)规划的逻辑顺序(二)规划的编制程序
二、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第二节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内容
(一)风景名胜区资源系统调查1、自然景源调查2、人文景源调查(二)风景名胜区的服务设施系统调查(三)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经济系统调查
二、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调查组2、资料准备3、制定工作计划4、仪器设备准备(二)资料和数据采集阶段
1、野外实地勘察2、现场资料收集3、访问座谈4、问卷调查(三)成果编辑阶段
1、编写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汇编2、编写现状调查报告3、完成现状图纸的绘制
三、风景名胜资源评价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
1、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2、风景名胜资源外在美的类型
(1)形态美(2)色彩美(3)动态美(4)听觉美(5)嗅觉、味觉、触觉美(6)结构美(7)功能美
3、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研究
(1)专家学派(2)心理物理学派(3)认知学派(4)

经验学派
(二)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1、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2、科学价值评价的指标分析
(1)多样性(2)稀有性(3)代表性(4)脆弱性(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评价
1、风景资源评价的原则2、评价标准与指标

1、风景名胜资源分级4、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结论

第四节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范围、性质与目标一、
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
(一)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原则(二)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界限的要求
二、风景名胜区性质的界定


二、
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确定


第五节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一、风景名胜区的分区
(一)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体系
1、景区划分2、功能区划分3、保护区划分4、其他分区形式(二)国家公园分区体系
1、世界保护联盟(IUCN)分区模式
(1)保护性自然区2)保护性人类学区(3)保护性历史或考古区2、美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
二、风景名胜区的结构与布局
(一)风景名胜区的结构(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
第四章保护培育计划
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的重要性
一、
保护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不清、方法欠妥(二)体制不顺、执法不严(三)人才匮乏、资金不足
二、保护培育规划的重要性
1、有利于使风景资源价值更明确、更持久体现2、有利于将保护提到综合性保护的高度
3、有利于突出风景资源保护的重点和难点4、有利于协调因保护带来的矛盾5、有利于争取对保护工作的投资
第二节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
一、完整性二、真实性三、原生性、多样性四、适宜性
第三节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一、分类保护
1、生态保护区2、自然景观保护区3、史迹保护区4、风景恢复区5、风景游览区6、发展控制区

二、分级保护
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三、核心景区保护四、专项保护规划
1、生物多样性保护2、地质地貌景观保护3、水域景观保护4、文物建筑保护5、石刻碑刻专项保护6、古树名木保护五、外围保护地带
1、分类保护和培育2、分级保护规划3、专项保护规划第五章风景游赏规划第一节游人容量的量测与管理一、风景游赏规划内容
一般包括景观特征分析、游赏项目组织、风景结构单元组织、游线与游程安排、游人容量调控和游赏结构分析等。一、确定游人容量的基本程序

二、游人容量的指标选择三、游人容量的测量方法(一生态容量
生态容量的研究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事实分析法2.模拟实验法3.长期监测法四、游人容量的探索实践
(一)定义内涵的发展(二)概念体系的探索(三)调控管理的尝试第二节景区规划一、景观的分析与组织


二、景区的划分
(一)景区划分依据与原则(二)分区模式

(三)景区的范围、名称与主题
1、范围界定2、景区命名3、景区主题
三、景区的结构布局
(一)组织结构(二)空间布局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一节规划的原理与要求一、基本概念
(一)交通(二)道路(三)风景区对外交通(四)风景区内部交通(五)风景区道路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三、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合理利用地形和现有道路,规划不同功能的道路(二)考虑风景区整体环境和功能局部要求(三)快捷化的外部交通体系(四)网络化的内部交通体系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一、过境公路和对外交通改善措施二、车行游览道规划
三、内部游览专用车道规划四、主要步行游览道规划
第三节交通设施与交通组织一、交通设施(一)交通车站(码头)(二)停车场(三)交通标志二、道路交通的组织


三、交通设施规划
1、风景区主要入口2、景区入口3、停车场和游览专用车停靠站4、交通设施与标志
5、交通组织
第九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一节风景区的居民社会系统一、居民社会概况
1、密集型农村聚落2、分散型农村聚落3、半聚集型农村聚落4、活动行村落二、居民社会系统现状
1、人多地少的国情2、人口规模缺乏有效控制和引导3、规划和管理的不健全第二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一、规划的重要性

二、规划原则
(一)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二)建立合理的居民点体系(三)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
(四)引导和控制产业发展方向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风景区内小城镇发展规划(二)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


推荐访问:风景名胜 存在问题 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问题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