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25 1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4篇

第1篇: 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上海会展业发展历史

上海从江南水乡到国际大都市这个伟大的发展是有目可睹的,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正所谓“海纳百川”。由于其区位优势的得天独厚又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性会展业协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90年代以来,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1990年,上海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到了1999年,上海的会展数量达150个,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2000年,上海市会展猛增至270个,会展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元。2001年上海会展业更呈现蓬勃生机,交易额达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专业的会展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已逾百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这些数据都充分体现了上海的会展业在逐步完善,日益增长,而现在会展业俨然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而身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他的所作所为都与世界接轨,逐渐壮大的会展产业有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在上海安营扎寨,也给上海带来了许多国际性的会议。以浦东为例,1999年“财富论坛”和2001年APEC会议在浦东的成功举办,使浦东的会展业一路走红,并带动了旅游业的腾飞。2002年上半年,在浦东召开的各类会议达407次,其中包括IBM年会、万事达卡年会、亚洲银行年会、APEC电信部长会议等30多次国际性会议(国际政府间会议、国际社团会议和跨国公司会议)。同期,浦东的旅游收入超过15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接待游客734万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来户住宿游客18万人次,同比分別增长62%和48%。全球排名前100位的工业型跨国公司,已有半数以上云集沪上,一些全球性的经济会议纷纷选择在上海举行。包括APEC会议、上海工博会、国际商会年会、财富500强论坛、环太平洋论坛年会、亚太法官会议、国际引航员大会等多个高层次国际性会议先后在上海举行,为上海赢得了国际会议中心的声誉。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申办成功,更使上海的会展业吸引了全球的眼光。现在,每年上海举办的 国际性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展览业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然而,上海要真正确立国际会展中心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上海会展业发展软硬条件以及各方面差距

(一)上海会展业发展的硬性条件及其不足

上海目前的会展场所有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上海世贸商城、滨江大道、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等。

上海会展业硬件条件的发展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展馆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先后兴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世贸商城、光大会展中心等场馆,但这些场馆展览面积有大有小,而且场馆布局分散,资源分散导致有些场馆规模和影响很小,不足以吸引足够的客商。

(2)上海会展业发展的软性条件及其不足

1.会展主题不明确

举办会展除了搭建展台、布置会场,把产品呈现给观众以外,最重要的是融入参展者的科技、环保和文化等元素。而目前的会展业往往所缺的正是这些元素。

就拿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来说,上海车展在规模上已可比肩国际五大车展中的任何一届车展,12万平方米的规模,30万人次的参观数,参展商1036个,在数字统计上似乎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一些国际大车展。比如巴黎车展和东京车展,未必就有上海这么大的排场。但是这并不表明了上海车展已经能够超越巴黎和东京,因为上海车展还缺少一些国际车展应具有的精神与内容。

国际上的五大车展(北美国际汽车展,巴黎国际汽车展,日内瓦国际汽车展,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东京国际汽车展),这些国际顶级汽车展都有明确的会展主题,如:东京车展,上届车展的主题就是环保车,而在那次展会中,几乎每一个参展商都拿来自己最新开发的混合动力车型和环保车型参展,参展主题相当明确。而纵观上海的车展感觉有点乱纷纷。这边展示的最新科技的概念车,那边却在展示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产品,一个展馆同时在大量展示着最新科技的概念车和在市场已销售多年的老款车,你方唱罢我登台,不知明确的主题在哪里。

展会就是一个小窗口,而我们的展会离国际化还有不小的距离。

2.会展业我们还缺专业的人才

上海每年办的展会很多,但真正成功的不多,被UFI认证的国际展会只有4,外加一个与北京合办的。上海的展会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对会展专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非常大。

总体看,上海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操作不够规范,国际上一个成熟的展会项目经理应具备的资质是:会展专业本科学历+十年会展行业的工作经验,在上海达成这样标准的专业人才可谓是凤毛菱角。上海目前“科班”出生的专业人才很少,而做得好的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经中国贸易促进会调查,50%的会展从业人员从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其余50%也只经过短期的培训。而2008年正是迎来世博年的准备阶段,各大高校纷纷都开办了会展专业,开始重视会展人才的培养。

3、APEC会议对上海会展业的影响

尽管上海会展业水平与国际上相差胜远,但上海会展业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从2001年APEC会议成功的举办我们就看见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通过筹备APEC会议,上海旅游、商业、交通等硬件设施得到了发展

4、世博会为上海会展业带来的贡献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投票,上海获得了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申办世博成功,将带动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展览业的发展,他更是上海会展业的助推器。上海抓住了世博会的契机,将各种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展会到上海来举办。使上海快速成为中国的知名会展城市。

第2篇: 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1.欧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从世界上25个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国家市场分配情况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绝大多数世界性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号称“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O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全球前5位的展览中心中,德国就有4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举办的专业性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现在,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几乎2/3(130多个)都是在德国举办的。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86个,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鲜明特点是:许多专业性展览会都是依托城市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例如工业重镇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等。

法国也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优势是在办综合性展览会方面。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个展览会,其中全国性国内展和国际展约为180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贸易展有12o+左右。法国展览场馆面积160万平方米,展馆分布于全国80个城市。

英国展览业近年来进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共举办了约900场展览活动,吸引了1200万人。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国内举办的展会规模不大,多以中、小项目为主,而且目前国内展馆规模也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万平方米,因此英国会展业的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但英国却培育了如励展集团、蒙哥马利展览公司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展览公司,在英国本土之外举行大规模的著名展览会。

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主要展览城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场,展览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今美国举办会展的数量和会展业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13185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共达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843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其中美国90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仅次于欧美。东南亚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完善、市场潜力巨大,并有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区位优势,其会展业相当发达。日本是世界展览强国,又是展览大国,展览场馆设施先进,每年举办的展览很多,举办世界博览的次数也多。日本东

京国际展览中心、大阪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是目前日本两个最大、等级最高的展览中心。其中大阪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总占地面积l2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7万平方米。日本政府获准于2005年在爱知县举办世界博览会,因此,日本将连续四次举办世界博览会,标志着日本对举办世博会认识的深度和国家经济具备的能力和实力。

新加坡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动会展业。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水准的服务业,较高的国际开放度等,都为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调查,新加坡的国际展会规模和次数均居亚洲第一位,在世界居第五、六位。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被誉为“国际会展之都”。每年举行的大型展览活动超过80项,参展商多达2万家;
每年在香港举办的大型会议超过42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多达3.7万人。目前,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已排到了2008年。多数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均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

(二)发展趋势

国际会展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展会内容专业化

由于专业展览会能够集中反映某个行业或其相关行业的整体状况,并具有更强的市场功能,因而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专业化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具有明确的展览主题和市场定位,展览会才对参展商或与会者有足够的吸引力。

2. 项目运作国际化

这里的项目是指具体的会议或展览活动,其运作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举办机构、管理体制、国际规则和活动组织四个方面。

3. 展会规模大型化

随着会展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举办机构已不再局限于吸引本国、本地区的参展单位,也不再满足于国内甚至是地区范围内的影响力,而是力争提高国际参与程度,这导致展会的规模越办越大。

4. 会展公司集团化

会展业是一项投入大、回报快的产业,表现在微观领域,即对会展企业的资产总额、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会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众多小规模的会议或展览公司已力不从心,逐渐被有实力的公司兼并或收购,进而退出市场;
实力雄厚的展览公司则以资本为纽带,采取联合办展、收购展会、资产兼并等方式不断壮大自己,成为市场的主宰。

5. 会展设备现代化

会展活动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高低一向是紧密相关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量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会展设备现代化已经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设备现代化也是展会标准、展览内容、展览形式发展的共同要求。

6. 举办国家多元化

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在国际会展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如在国际会议市场上,欧美国家所占的份额已从过去的80%下降至60%。此外,为抢占国际会展市场,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公司纷纷采取各种手段,积极向海外扩张。

二、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会展是会议、展览、展销、节庆等集体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由多人参加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和平活动。会展产业是指由会展经济运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的上空撒钱”。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有力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年均增长为20%,不仅培育了一批有影响的世界品牌展览会,而且拉动了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泛北部湾”、“两江新区”和“东北部”等多区域、多层次的会展业聚集区。

2 0 年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 20 % -30% 的速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维东,2011)。未来在我国总体经济长期趋好、产业全面升级、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基调、国民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会展业将得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将成为会展业的重大主题(崔铁岩,2010)。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上,《2013中国规模以上展览机构调研分析报告》、《2013中国专业展览会百强组展商》及“2013中国会展指数”新鲜出炉, 2013年度,全国规模以上展会的数量为455个,展位平均价格为9134元;
2013年度,展览会展出总面积突破6600万平方米,展位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

会展指数是从2012年起开始发布的,是在2007-2011年这五年的数据基础上做出的分析,由中国会展综合指数 (CCEI)、中国会展 60指数(CCEI60)、中国会展城市指数(CCE-Ic)三部分组成,并且单独设立;
中国会展指数是关于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动态的一种高度浓缩和形象显示,是关于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某种“风向标”和“晴雨表”。

2011年各城市规模以上展会数量前十名(数据来源:2012年会展指数)

2011年各城市规模以上展会展出总面积前十名

根据2012年会展指数得出

2013年度中国展览市场在宏观层面上具有这样五个特征:
1.出国展览市场仍处在过渡期

出国展览的发展状况是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形势的综合体现。企业选择以出国参展的方式“走出去”,既表现出企业实力、良好的经贸环境和政府的鼓励,也需要企业具备现代贸易的意识。根据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3年我国出展各项指标回落;
目标市场由欧美向新兴国家战略转移;
出展产业分布稳中有变,机械类、纺织类、食品类展览会继续领先;
自办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从总体上来看,2013年出国展览行业在国际市场复苏缓慢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艰难过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出展市场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还需时日。

2.政府继续关注展览业,支持手段开始转变

201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继续对展览业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许多中小城市,政府开始认识到展览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出台了支持展览业发展的政策。昆明市博览事务局正式揭牌成立,将负责全面统筹管理昆明市会展工作;
东莞市政府将在东莞认定十大展会和五个成长型展会,从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
珠海市举办会展业发展论证会,将采取组合措施推动展览业发展;
桂林市政府将会展业列为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并在京举行桂林会展业推介会。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使各级政府对大型展览会的财政支持受到影响,但也促使政府转变支持手段,以更符合现代展览业发展规律的方式对展览会提供政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推动展览会的市场化转型。2013年,由文化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了九届的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新增中国贸促会为主办单位,正式更名为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努力由展示为主的博览会向更加市场化的贸易展览会转变。这在目前是很具代表意义的。

3.展览市场专业化程度逐步提升

近年来,中国展览市场不断朝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迈进。综合类展览会和展销会数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有专业细分的展览会。虽然目前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展览会依然多为政府主导,但国家政府部门和部分展览业规模较大的城市已开始由对展览会的支持转变为规范和管理,如国家林业局

发布《中国重点林业展会统计与发布办法》与《中国重点林业展会奖项设置与评奖指导意见》两个文件,使中国林业展会有了国家规范;
成都市规定重大展会前后4个月内一般不再办类似展会;
广州市制定保障措施改善广交会展馆周边交通秩序,表明政府不仅将展览会视为经济增长点来扶持,而且开始将其作为具有自身发展规律的产业来管理。这些都是展览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标志。

4.场馆建设热度不减

我国场馆建设过热的呼声一直未歇,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展览场馆仍不断开工和落成,并呈现出规模大、参与主体多、城市范围广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两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展览馆共有132个,合计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为572万平方米。

以北京为例,2014年在北京举办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大会,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世界葡萄大会和世界种子大会等,为了举办这些会议又修建了许多具备展览功能的高档场馆。同时,一些二三线城市更是将兴建展览中心作为推动当地会展业发展、拉动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核心项目。哈尔滨、张家口、洛阳的新会展中心于今年开始运营,拉萨、呼和浩特、长沙、漳州、昆明、郴州等地的新会展场馆正在兴建中。

5.会展教育平稳发展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普通高校招收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生以来,中国会展教育经过10年的快速扩张,进入平稳发展期。据统计,2013年全国招收会展新生12966人,较上年仅增长5.4%,为2008年以来最低增长率。目前全国会展专业在校生为37826人,其中本科生为10798人,首次过万。虽然目前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众多,但由于会展作为一个精细的服务产业链条,各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加之由毕业生成长为会展业务骨干还需要长期的培养,我国会展专业人才依然短缺。同时,由政府、协会与高校合作进行的展览培训也成为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2013年,贸促会牵头在湖南株洲、郴州,山东青岛和广东深圳举办了4场出国展览知识产权和出国办展实务系列培训。与往届相比,2013年培训的特点是更加贴近企业和基层,培训范围也从单纯的展会知识产权延伸到涉外法律培训、出国办展实务培训、展览市场和形势分析等课题。

当前我国会展人才极度匮乏,会展人才的岗位空缺比例达10:1。而我国会展教育与培训又远远落后于会展业的发展速度,造成会展人才供不应求。会展教育与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输送的会展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会展核心人才和辅助性人才缺口较大。

第3篇: 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海南省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
作者:陈丽萍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0期

        摘 要:会展经济在国民及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海南省会展业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海南省着力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对海南省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建议,希望为海南省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海南;
会展业;
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7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0-0046-02

        一、海南省会展业发展现状

        海南省会展业是伴随着海南省建省办经济特区建设发展起来的。海南省会展业起步虽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成为繁荣海南省经济的又一生力军。以海口为例,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海口市全年仅办了8个会展,到2013年全市举办规模以上会展活动达到223个,大型展会的数量和规模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过11年的沉淀与积累,海口会展业不仅取得了量的提升,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正步入全国第二线会展业较发达城市行列。

        目前,海南省已形成海口、博鳌、三亚为中心的会展城市圈,这三大会展中心城市各具特色,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也带动着周边市县会展业的发展。其中,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在会展业发展方面以综合性会展为主,博鳌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已经瞄准国际市场,打造“亚洲会都”;
三亚市作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侧重会展与旅游相结合。三个地方有机组合、互为补充,形成南北中呼应之势,打造海南省会展业的航母。

        海南省会展业已成为拉动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一环。根据海省贸促会发布的《2011年海南省会展业发展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海南省举办重大活动达80个以上,协议和意向成交贸易额500多亿元人民币,展会参加人数100万人次,展会总使用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各类专业性、综合性的国际展览会有力地促进省内外甚至中外劳务的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等等,为海南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海南省一批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会展项目逐渐成熟,海南省主题会展闪亮登场,如海南省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海南省房地产展示交易会、海南省旅游房地产博览会、海南省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海口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等,这些成熟会展项目起到了带动其他项目的示范作用,成为固定的主打会展活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4篇: 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与方向

编者按:会展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它起源于欧洲和北美,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产业。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指出,每年在世界各国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多达40万个,会议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超过2800亿美元。国际会展市场的巨大潜能和会展经济的高额回报,加上国内会展的巨大诱惑,使得许多国家的政府及民间机构纷纷加入到会展市场竞争的行列,积极发展本国的会展产业。罗百辉认为,随着入世对中国会展业的带动,中国会展的数量和质量都将有一个大的整合与提升。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入世对中国会展业是“利好”。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是世界最大、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入世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也将对我们更加开放,两个市场的开放必将促使中国的内需外贸和经济活动更趋活跃。入世后,中外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国内各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展览场馆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国各展览城市之间的竞争以及中国展览会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同展览会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

目前中国会展业有“三多”:展览数量多、主办单位多、行业重复办展多。入世后,随着展览市场轶序的逐步规范、竞争的加剧,这“三多”将逐步发展为“三少”:展览会的数量会逐步减少,但展览会规模会越来越大;
办展单位会越来越少,但有实力、有影响、资金雄厚的办展单位会越来越多;
重复办展现象逐渐减少,但品牌展览会将越来越多。

入世将促进中国展馆设施水平更快提高。基础场馆条件的好坏对会展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展业蓬勃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使政府和相关企业对投资建设现代化展览中心非常重视,厦门、南京、长春、长沙、西安、青岛、合肥、沈阳、烟台、成都、武汉等市及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展览设施在近几年内陆续建成。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分析认为,中国展会目前的发展水平是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会展业已经形成一个行业,入世后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展览市场本身的发展和需求,中外价格并轨肯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入世对中国会展业也将产业一些负面影响,据业内人士预测,仅国民待遇一项,就将使展会业收入下降三成以上,展会利润率下降。另外,目前国


内举办比较成功的大展会一直不同程度
地受到同类中小展会组织者的觊觎。随着入世和国外办展公司的进入,这些国内中小办展公司正在寻找与外国展商合作的机会,有的已经进入合作阶段。这样做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挤垮国内大展。当前,虽然中国会展业尚未进入完全开放的程序,但中外会展业已经提前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展览业就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展览业市场。从展览的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展览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的名牌展览会。日益繁荣的展览活动不仅对引导有关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配合了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商品供应链,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

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尽管当代中国会展业的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表示,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展会经济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中国会展业进军中东沙特等新兴市场的同时,境外的许多展览企业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国外主要展览大国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

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 色彩浓烈

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现在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
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5位。这也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5、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三、中国会展业发展展望

1、会展业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迅速,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此前相当长的时间内,侵权问题一直是展会的投诉热点。由于国内实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存在的难度在于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因此,一些参展企业往往不敢把最新的产品列入到展览计划中去,以免被人拍照模仿。而且由于法规的缺失,主办方只能起协调作用,一旦发生侵权纠纷,也很难在参展期间得到有效解决。广东某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虽然参加专业展会为厂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但很担心展示
的新产品成为竞争对手“克隆”的对象:因为参加展会,有的正规企业投入上百万元研发的新产品尚未走向市场,却发现价格低廉的“克隆”品早已遍布大街小巷,让企业苦不堪言。很多较早就开始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大都在参展时都会让知识产权顾问单位派专业人员随同参展,一经发现涉嫌侵权企业,即迅速研究维权策略和部署相关工作。

在出国参展时,我国企业也时常会碰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展览会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场合,我国企业往往意识不

到。有些出展产品事实上是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也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保护;
但专利保护是一种地区保护,外国企业常常
会利用这一原则钻空子。比如,有些企业的产品连年在某地参展都没有问题,但是同一个产品,再去参展就被诉侵权。这是有些当地企业看到中国的产品有竞争优势,但没有在当地申请专利保护,就先抢注了专利,使中国企业变成了侵权者。还有的会出现合作协议许可范围的问题。中国一些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在协议中没有说明商标的使用范围。比如,与某国公司合作,中国企业被许可使用其商标。可是该产品到另一国参展就触动了某国公司另一国合作方的利益,可能引发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这些都是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所致。

2009年1月,中国贸促会发起并联合943家中国会展行业从业单位共同签署了《中国会展行业保护知识产权联合行动宣言》。宣言签署单位宣布将在所组办展会上杜绝剽窃、假冒、伪造、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的实施更是作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规范。依据《办法》,展会主办方在招商招展时,应加强对参展方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参展项目(包括展品、展板及相关宣传资料等的知识产权状况的审查。展会时间在三天以上(含三天,展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展会主办方应设立知识产权投诉机构。地方知识产权局在展会期间应配合加强专利保护,受理展出项目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
受理展出项目涉嫌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举报,或者依职权查处展出项目中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行为。参展方侵权成立的,展会管理部门可依法对有关参展方予以公告;
参展方连续两次以上侵权行为成立的,展会主办方应禁止有关参展方参加下一届展会。主办方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展会管理部门应对主办方给予警告,并视情节依法对其再次举办相关展会的申请不予批准。《办法》的实施也反映了业内人士的心声:加强会展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保证中国会展行业迅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009年3月1日,由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开始实施。对此,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认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由来已久,《办法》的出台实施,将使展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解决。


2、会展业品牌化发展

我国的展览业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正在逐步形成独立的产业,目前各个地方在政府推动下都在建展览馆,而且很多展览也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的,一级一级往下推动,要求企业必须参加。行业内的商
会也在制定自己行业内商品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行为。罗百辉表示,参展商和组展商都需要规范,制定相应的制度,严格把关参展产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组展商的资质最好也要通过认证,有一定的门槛,然后通过行业商会的推动,自然会构成它产品的一些市场。有了市场,再展示自己优质优价的产品可能会大有作为。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不存在市场自发性办展行为,此后各类“展销会”开始出现,并由多产品的“大杂烩”逐步形成以行业划分的各种专业展览会。据统计,1997年至2003年举办的展览会总数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其中国际性展览的平均增长率为11.8%,在展览会总数中占据的比重在50%左右。罗百辉表示,会展业作为中国新兴的朝阳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呈现出行业细分的明显趋势,作为中国国际会展行业的领军企业,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正在打造进入中东市场的拳头品牌。



国内会展行业形成几大相对集中举办地。据原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商务师何放介绍,目前全国展览场馆超过150个,近10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超过40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估计每年约有600万以上人员参观国际展览会。这些展会内容涵盖到机械、电子、通信、石化、仪器、服装等各行各业,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地成为办展的热点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为中国召开大型国际会议、展览的首选地址。

部分展会已具备国际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国内展会中形成一定影响的有北京国际车展、全国医疗器械展与全国制药机械展、广州的“广交会”,成都的“糖酒会”,深圳的“高交会”等,一批专业展览如北京的国际机床展、国际汽车展、国际通信展、国际纺机展、上海的国际家具展、国际模具展、珠海的国际航空展等在展览规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准,被列入全球行业展览,参与国际竞争。


部分专业展会效益贡献突出。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认为,会展业的发展与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发展水平成正比,会展业对酒店、交通、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具有1∶9的带动效应,并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无疑为会展业提供广阔的舞台。据权威部门统计,1999年昆

明世博会当年会务门票收入1亿元、新景点门票收入1.7亿元,所有酒店连续2个月爆满,当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据估算,北京市目前展馆面积已超过17万平方米,未来几年展馆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 届时每三天举办一场会展,每年为北京市贡献超过180亿元。

3、会展业市场化发展

近些年来国内会展业市场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必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展览业专业化程度提高、国际化趋势增强、企业化行为加大、市场化竞争加剧。区域划分表现为全球以德国、美国、法国等主导世界展览业发展;
亚太地区尤其东亚地区继续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势头,展览规模与影响持续上升。国内就举办规模和数量而言,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京、沪、穗、大连为第一层次,天津、成都、深圳、昆明、哈尔滨等为第二层次,厦门、南京、武汉为第三层次,杭州、宁波、桂林、南宁为新生代。

其次是会议业,全球市场化伴随旅游奖励的会议业收入接近3000亿美元。现在全球专业从事会议业的机构300多个,其中有4家在我国大陆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国专业会议市场化运作尚未普及,一般以行业组织牵头,或自己组织或委托旅游公司,但中小型商业性会议高速发展与国内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其三是围绕场馆的市场开发开始起步。会展中心的市场经营一般以会议展览业为龙头,旅游、娱乐、餐饮、酒店、广告、商场等相关行业的经营为配套和依托,在会展中心片区内形成集成化、全方位、多渠道的经营服务体系,产生多层面的经济效益,最终使得会展中心的整体经济效益达到预期。其中,部分项目是可以现在就开始经营的,部分项目尚需再过一定的时间,待条件具备或经分析认证可行后再展开,由此以实现会展中心的经济效益综合优势和良性循环。

许多业内人士都提到政府应积极培育品牌展会,走市场化运作道路,使会展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水平,向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宁波的会展业在过去很短的时间内由小到大,在国内建材、家电消费品展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们的做法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根据城市产业特点,选择了建材五金工具行业作为会展业
起步的突破口,同时依托中国家电生产基地的产业优势举办中国消费品博览会,形成了建材、住宅、消费三大品牌展会。罗百辉认为,培育品牌展会也是我国展会的治乱良方,政府应尽快建立准入制度。只有品牌展会才能吸引高质量的参展商;
有了高质量的参展商才能吸引来高质量的买家,而高质量

的买家又会吸引来更多参展商,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办展市场的良性循环。

4、会展业国际化发展

出国办展作为出口企业直接接触买家的重要渠道,是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公认的一条捷径。2005年我国在境外办展近800个,几乎涉及全球
五大洲所有行业。然而,我国会展企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很低、使得我国展览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出现了开放程度低、竞争力弱、推进力度不足等问题。究竟,中国企业出国办展的出路在哪里?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候雪玲女士认为,国际化是中国展览企业的发展趋势,这是不可阻挡的。逐渐打破行业垄断,逐步建立起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也成为中国展览企业的呼声。各界人士都在探讨是否能让各级政府部门减少并最终退出办展,将国有的外贸、工贸公司的组展权同自行权分离,通过多种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展览企业以其先进的市场机制、市场营销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使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得以体现,中国展览也最终会朝向完全的市场化道路迈进。

一组数据显示,以欧美传统市场占绝对数量的出展格局没有改变,中国企业处于相处弱势的局面。欧洲展会占42%,香港地区、日本及东南西亚占22%,美国占16%,南美占%,非洲占2%。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所占市场份额偏小。而且,与国外大型跨国展览公司相比,我国展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较低;
组展单位缺乏灵活的市场应变机制;
出国展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局面,出国展的配套服务、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我们的一些企业实力还难以与国际巨头相抗衡,外资企业进驻中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些压力。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表示,国外企业走进国门,需要我们这些本土的企业学习,毕竟中国会展企业有自己的本土特色,他们要想发展也必须向我们这些的中国企业学习本土化的运做和管理,他们也需要与我们合作。我们可以在联合的时候,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以完善我们自己。如果有国外企业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会非常愿意。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多与外资企业联合,实现强强联手的局面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开发新的市场,学习他们的完整的企业运做模式,企业的整体设计、了解展览经验及资金运做。


民营企业办展近几年看好,伴随着我们经济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的发展异常迅速,民营企业已成为出国参展的主体。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候雪玲女士介绍,在一些出国展团中民企参展比例高达

80%。民营企业的参展积极性很高,比例每年都在增长。目前,深圳优博、北京恒油财智等知名会展公司也正在实施国家化战略,逐步显现出民营企业活力和生命力,纵观十二五发展,民营企业将成为行业的重要主体。



近年来,会展活动空前活跃,会展经济发展迅猛。我
国会展业在促进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和合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不仅直接促进了经贸、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带动了信息通讯、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旅游休闲、餐饮住宿、广告印刷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仅就展览业来看,我们取得的进步就是有目共睹的。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指出,会展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我国崛起并迅速壮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百辉表示,在看到我国会展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会展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展馆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展览资源严重分散,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及总体发展质量和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国对会展经济的研究还很欠缺有很大关系。商务部之所以支持尽快成立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

推荐访问:视角 会展 对策 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智慧会展视角下沈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沈阳会展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