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肥大性脊柱炎)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31 17: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腰痛/中医药疗法/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681.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81-01

腰痛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病症。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泌尿系统、腰肌、脊髓和脊柱疾病,以及脊椎腰肌的外伤和妇科疾患等均可有腰痛。正如《证治准绳.腰痛》所云: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淤血、有滞气、有痰疾,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这是对腰痛的病因、病机较为全面的概括,故涉及范围甚广,倘若不想病因,辩证施治,不易收效。

1 病因病机:关于腰痛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发病机理分述如下:

1.1 感受寒湿或湿热,由于久居湿冷环境,衣着湿冷、身劳汗出等都可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凝敛、收引致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之久,郁而化热,感受其邪,阻碍经脉而发为腰痛。

1.2 劳累外伤:过度劳累,跌扑挫伤,损伤腰肌、脊柱、经脉均可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络脉阻塞不通发生腰痛,关于这一点《景岳全书.腰痛》有所论述:“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金匮翼.腰痛》指出劳累外伤引起腰痛的病机是“ 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为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

1.3 肾虚亏损:多因久病肾虚,肾之精气无以濡养筋脉而引起腰痛,其病势绵绵,遇劳更甚,反复发作,多见虚证,里证。

1.4气滞血瘀:久病肾虚损及经脉之血,使其运行不畅,而致脉络阻滞,血瘀滞留于腰部而发生疼痛,此腰痛虚实夹杂,肾虚为其本,气滞血瘀为其标。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说明腰与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代文献指出: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备矣,指出腰痛于肾相关,且易于几种常见的腰重 ,腰软,肾着相混,临床需要加以鉴别。

腰软是指腰部软弱无力的症状,一般无腰部酸痛感觉,多属于虚证,如《古今医鉴,腰痛》说:“腰软者,肾肝伏热。”

腰重是指腰部有沉重感的症状,如《中藏经,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肾有水,则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弱,阴下湿如牛鼻,头汗出,是为逆寒,大便难,其面反瘦也。”

肾着,肾着之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主要症状有“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因此腰痛,肾着,腰软,腰重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从临床上看,腰软于肾着是有区别的,腰软指软弱无力,肾着是指腰中冷,腰以下痛,而无软弱之感,但有腹重之症,亦有认为腰重即肾着,但其腰重的腰部沉重感与肾着的身体重,腹重如带五千钱是有区别的,应引以为鉴。

2 病案举例,卢某某,男,52岁,干部2006年3月5日出诊,患者近五、六年来经常腰痛,转侧不利,经某医院X线摄片证实为腰椎肥大性炎症,经过中西医药治疗,理疗和针灸等效皆不著。入冬以来,腰府腰痛不能久立,近一个月来几乎不能步履,头疼便洁,脉象沉细苔腻,症属下元不足,血虚液亏,亦挟湿内蕴方拟湿运下元,养血润燥,佐已宣湿和络之品。

全鹿丸9g(分吞)巴戟天9g,淡苁蓉9g金毛狗12g制附子3g灸黄芪6g川断9g 炒杜仲12g 甘杞子12g炒独活3g黑芝麻15g拌炒苍术4.5g桂肉9g陈皮4g法半夏4.5g云茯苓9g一米9g,连服十剂时,腰痛基本消失,步履如常,大便通畅。

3 体会

腰痛,是指腰部的一侧或两侧的局部疼痛,腰痛的发生,有因感受湿寒或湿热,有因劳累和外伤、有因肝脾肾亏损,发痛机制中,肾虚是本,外邪、外伤、劳累、七情均是标,病变部位在肾和经络。

腰痛的辩证,首先应辨明外感内伤,再审察脏腑虚实,并应注意经络部位和脉侯变化,治疗应以补肾为主,该患年愈半百,不唯阴气自半,而元阳之气已衰,故腰痛如折不能久立,脉沉,而细者,肾虚阳衰之象,便结不畅,乃精亏液少之证,苔厚腻由湿蕴之侯,故用金鹿丸,巴戟天,肉苁蓉,金毛狗,制附子,桂圆肉,川断,杜仲,杞子,黑芝麻,独活,补肾之阳,益肾之府,已滋下元,用黄芪,苍术,法半夏,陈平茯苓,苡仁,益气健脾,宣化湿邪,以杜湿淫之患,俾肾中真元渐复,脉火相继,气血得充,经脉通畅,则腰府转摇自如无恙矣。

推荐访问:腰痛 肥大 脊柱炎 体会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