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15篇

时间:2022-06-26 1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15篇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1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2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3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4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5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引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尤其不同寻常,因为它不仅要定调明年的经济工作,还要擘画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思路,原因是,今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很显然,如何更好地继往开来、开好新局,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寄予厚望。

  纵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用一系列数字涵盖,比如五个“主要任务”和十个“更加注重”等等。五个任务即:解决工业产能过剩、去库存、去杠杆、降低企业成本、改善薄弱环节。十注重包括稳定经济增长、实施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进行资源配置、扩大对外开放。无论五任务还是十注重,都是明年乃至未来多年需要狠抓不懈的发展要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一年多来,公众对经济新常态已不陌生。经济新常态的表达,最早出现在去年5月在河南调研时的讲话,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新常态重点强化,而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意味着所谓的新常态不是暂时的简单定位,而是趋势性的全盘判断。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显而易见,五大发展不只是指导明年经济发展的走向,而是指导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走向。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就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说到供给侧改革,不少人或许觉得有点陌生甚至生僻,但是仔细品读,便知这是经济层面的一个大动作,这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有益也是有力调整,意味着向着更健康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稳定持续发展,让亿万民众受益。

  很多网友非常关注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不难想象,限购令一旦解除,房地产市场将迎来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更不难预料的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一定加快,无论户籍制度改革,还是加快农民工进城落户,对农民工来说都是利好。目前困扰农民工进城的一大难题是住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加大城市房屋租赁市场建设,还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直接受益者将是亿万农民工。

  “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意味着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一方面应看到,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另一方面也不应回避,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中央对中国经济有准确把脉,有清醒认知,更有一揽子计划,这正是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的重要理由,也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到20__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6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2年经济工作,释放出了鲜亮的进展信号。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经济会上,再提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更有深意。首先是受疫情影响,2021年我国经济虽然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唯一正增长者,但一路走来却很艰辛。再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财政资金必需花在刀刃上。

  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是使命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党近100年来的奋斗历程证明,必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真心真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党政机关机的使命就是要落实党的初心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换句话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政机关及其党员干部就是为民服务的公仆,必需永葆勤俭节省的政治本色,纳税人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能随便乱花。

  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是人民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事实上,党政机关只有过紧日子,老百姓也才有好日子。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是党政机关办公支出不断紧缩,另一方面是财政开支民生比例不断增大,从城镇到农村,社会公益事业蓬勃进展,养老、扶贫、助学、架桥修路,等等,国家在民生的方方面面都投入巨大,人民群众无不感慨,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制度好。正是因为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国家才有了更多的钱用于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更美好。

  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是创业底线。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如今,实现全面小康,全国贫困县虽已全部摘帽,但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奋斗起点,对脱贫群众还需扶上马送一程。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2035远景目标,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程需要走。所以,党政机关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过紧日子。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根本就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奋斗、厉行节俭,过去是这样,如今是这样,将来还需这样,这种本分必需始终坚守。

  总之,党政机关必需以坚持过紧日子为“本分〞,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带头厉行节省、反对浪费、执守简朴,控本钱、讲绩效、提效能,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才能带着广大人民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7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8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9

  会议明确了2021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10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的讲话发言提纲。

  一、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四大发展奇迹”令人振奋自豪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带领全国人民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非凡智慧魄力创造了非凡成就。要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五大方面成就”特别是“四大奇迹”,进一步坚定办好自己事情、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经济发展奇迹。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和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社会稳定奇迹。面对疫情、社情、汛情、舆情叠加影响,党中央坚毅果敢、指挥若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防控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抗击疫情奇迹。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艰苦抗疫,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我国不仅没有被疫情击倒,反而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范。

  全面脱贫奇迹。党中央接续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二、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五个根本”教育课令人清醒坚定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党中央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五个根本”不仅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政法战线要深刻领会“五个根本”,将其作为“五堂教育课”来学习领悟,使自己头脑更清醒、政治更坚定、行动更自觉。

  核心自豪课。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中央的非凡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是党中央卓越的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惊涛骇浪前坚如磐石,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充分展现了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领导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实践表明,党有坚强核心,才有万众一心;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初心自励课。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应对历史罕见的大危机,我们党之所以能作出正确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之所以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实践表明,以初心激励自己,滋养初心、坚守初心、践行初心,才能赢得民心。

  制度自信课。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显著优势。只要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制度优势,就能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

  风险自警课。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特别要时刻警惕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统筹战略设计和战术运用,完善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体系,以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来化危为机。

  科技自强课。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根本上保障安全发展。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切实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上。

  三、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

  “五大类风险”令人高度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精辟分析了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提出防范系列风险;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充分准备,力争把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度警惕各种重大风险,以非凡之策应对非凡困难,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主动战。明年政法战线要注意防控化解“五大类风险”。

  政治安全风险。铸就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的铜墙铁壁,铲除境内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

  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经济金融风险。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金融问题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以及非法集资等潜在风险需密切关注。

  “疫后综合征”风险。疫情冲击易导致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领域存在不少风险隐患。

  网络安全风险。网络数据风险日益突出,网络安全风险关联性、传导性特征愈加明显。

  四、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

  “七项政法重点工作”令人奋发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阐明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部署了“八大重点任务”。这些部署要求与政法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主动担当、狠抓落实,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结合政法战线实际,重点要抓好七项工作。

  掀起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热潮。通过举办省部级政法领导干部研讨班、办好新任市地党委政法委书记培训班、用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创办政法干部研修班等方式,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讨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主动服务和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推动加强新兴领域立法,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研究提出更好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创业、畅通要素流动的法治保障措施,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法治底色。

  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巩固反恐怖反分裂斗争成果,严密防范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有效防范各种影响政治安全的风险。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突出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前线指挥部”,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把重大矛盾风险化解在市域。突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前沿战斗堡垒”,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全面总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成功经验,巩固和深化专项斗争成果,建立并落实扫黑除恶“六大常态化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推动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推进一批提纲挈领式的重大改革,创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改革亮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

  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教育整顿作为新时代政法战线实现自我革命的有效形式,突出政治建警,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

  五、准确把握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保证

  “三大要求”令人明晰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提高专业化能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三大要求”为我们提升素质能力指明了方向。联系政法战线实际,要注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讲政治贯穿政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正让“两个维护”根植于思想、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增强学习新知识的自觉。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努力成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行家里手。

  提升保障安全发展能力。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着力化解安全隐患存量、控制安全隐患增量、遏制安全隐患变量,为安全发展排险清障、固本强基。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11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12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13

  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__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__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__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准确把握“四个基本” 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__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__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__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__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 突出“五个坚持” 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__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 20__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 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__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__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 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14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 “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过紧日子心得体会篇15

  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__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__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__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准确把握“四个基本” 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__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__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__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__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 突出“五个坚持” 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__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 20__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 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__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__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 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日子 中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感悟 中央经济会议感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怎么写 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