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完整)

时间:2022-07-31 0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完整),供大家参考。

2013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完整)

 

 2013 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工作回 顾 • 过去 5 年我国 GDP 跃至世界第二 • 过去 5 年遏制了 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 过去 5 年我国物价相 对稳定 • 实践证明四 万亿投资 等决策完全正确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30% • 2010 年来城乡 居民相 对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 5 年取消 调整近 7 成国 务院行政审 批 • 存在的 问题:

 社会矛 盾明 显增多

 2013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 总体要求、 主要预期目 标和宏观经济政策 • 需为理顺能源资 源价格留 空间

 对 2013 年政府工作的 建议 • 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 • 下决心解决污染问题让民众看到希望 • 为自 由 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 • 今年企业退休人员 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 10% • 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 • 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 • 使发展成果更多 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 • 以更大政治勇 气 和智 慧推进改革开放 • 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2] 数字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对 2013 年工作进行了 部署, 其中 十大数字引 人注目 , 凸显出 2013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

 【 数字 1 】

 经济增速 7. 5%左右:

 重在调 结构。

 这已是连续两年将增速调 低、 设在这一数值。

 先前这一指标曾连续 7 年设为 8%左右。

 国 际横向 比 , 在全球低迷状况下,这依然是高速度; 自 身 纵向 比 , 速度略低符合实际, 也说明中 国经济将在调 结构、 重质量上下功夫。

 【 数字 2】

 物价 3. 5%左右:

 警惕上涨冲动。

 这比 2012 年 4%的预期目 标低, 而又高于 2012 年 2. 6%的实际执行数。

 近期物价又有抬头趋势, 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积聚, 预计物价将进入回升周期。

 【 数字 3】

 新增就业 900 万人以 上:

 老目 标背 后有压力 。

 这和前 4 年目 标相同 。

 但2013 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700 万人, 而当前经济复杂多变, 就业难和招 工难并存, 完成高质量就业并不容易。

 【 数字 4】

 赤字 1. 2 万亿元:

 创出历史新高。

 但赤字率约为 2%, 在近十年中 处于中 等略高水平, 仍在警戒线 3%内 。

 增加 赤字, 将有助 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力, 向 调结构、 惠民生倾斜, 但需警惕地方投资 热。

 【 数字 5】

 M2 增长 13%:

 释放控物价信号。

 相比去年 14%的目 标, 2013 年下调一个百分点 , 也 创 3 年来的最低值。

 2013 年稳健货币 政策将既适当 调节流动性, 也显现审慎指向 。

 【 数字 6】

 18 亿亩耕地:

 坚持不变的红线。

 这曾 在以 往政府工作报告中 多次强调 。此次重申, 深意凸显。

 粮食九连增, 但依然处于紧平衡。

 城镇化快速发展, 令土地供需矛盾更突出。

 民以 食为 天, 这道红线仍需严守。

 【 数字 7】

 养老金提高 10%:

 “ 九连涨” 殊为不易。

 国家此前已连续 8 年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累 计月 人均增加 1021 元, 彰显了 政府以 人为 本的执政理念。

 【 数字 8】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 30 元:

 小数据背 后是大民生。

 这一公共服务覆盖 13 亿多 全体城乡 居民, 人均经费已从 2009 年的 15 元实现翻番, 但难点在于这项服务如 何更好覆盖流动人群。

 【 数字 9】

 保障房新开工 630 万套:

 助力 改变房地产结构。

 2013 年还将基本建成470 万套。

 保障房大规模投入, 将有效在房地产市场中 发挥“ 正效应” 。

 【 数字 10】

 教育经费支出 超过 2 万亿元:

 一分钱也不能打水漂。

 投入今后还要继续加大, 但如何花好钱更为关键, 要堵住浪费漏洞, 百姓也有权知道经费信息。[3] 报告正文 一、 过去五年工作回 顾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 是我国发展进程中 极不平凡的五年。

 我们有效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 严重冲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 生产总值从 26. 6 万亿元增加到 51. 9 万亿元, 跃升到世界第二位; 公共财政收入从 5. 1 万亿元增加到 11. 7 万亿元;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5870 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 增长 8. 8%、 9. 9%; 粮食产量实现“ 九连增” ; 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创新型国 家建设取得新成就, 载人航天、探月 工程、 载人深潜、 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 超级计算机、 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 辽宁舰” 入列;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残奥会和 上海世博会; 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 玉树强烈 地震、 舟曲特大山 洪泥 石流等严重自 然灾害和 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

 我国 社会生产力和 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国 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我们圆满完成“ 十一五” 规划, 顺利实施“ 十

 二五” 规划。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 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谱写了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 :

 一是有效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过去五年, 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 走过来的 。

 这场危机来势之猛、 扩散之快、 影 响之深,百年罕见。

 我们沉着应对, 及时果断调 整宏 观调 控着力点 , 出 台进一步扩大内 需、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

 两年新增 4 万亿元投资 , 其中中 央财政投资 1. 26 万亿元, 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 农村 民生工程、 基 础设 施、社会事业、 生态环保、 自 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五年来, 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 1800 多万套, 棚户 区改造住房 1200 多万套; 完成大中 型和重点小 型水库除险加 固 1. 8 万座, 治理重点 中小 河流 2. 45 万公里,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770 万公顷; 新增铁路里程 1. 97 万公里, 其中 高速铁路 8951 公里, 京沪、京广、 哈大等高铁和 一批城际铁路相继投入运营; 新增公路 60. 9 万公里, 其中 高速公路 4. 2 万公里, 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9. 56 万公里;

 新建机场 31 个; 新增万吨级港口 泊位 602 个; 一批跨江跨海大桥、 连岛工程相 继建成; 西气东输、 西电东 送、 南水北调 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 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 水电、 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

 重建后的汶川 、 玉树、 舟曲 等灾区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举世瞩目 的 成就,对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 作用 , 为 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了 坚实基础, 已 经并将继续造福亿万人民。

 我们始终注重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调 整经济结构和 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 科学性、 有效性, 注意把握好政策的取向 、 力 度和 重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时, 果断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适度宽 松的 货币 政策, 综合运用 多种财政政策工具, 增加政府支出 , 实行结构性减税; 有效运用 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 币 政策工具, 保持货 币 信贷合理增长。

 根据宏 观经济走势的 变化, 我们及时调 整政策力 度, 适时退出 刺激政策,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币 政策。

 在财政政策运用 上, 坚持统筹兼顾, 注重综合平衡。

 财政赤字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 重从 2009 年的 2. 8%降到去年的 1. 5%左右, 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保持在安全水平。

 加 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审 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 有效控制经济运行中 的风险隐患。

 在货 币 政策运用上, 始终注意把握稳增长、 控物价和防风险之间的 平衡。

 金融体系运行稳健, 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 持续增强, 资 本充足率从 2007 年底的 8. 4%提升到去年底的 13. 3%, 不良贷款率由 6. 1%下降到 0. 95%, 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 遏制了 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2012 年, 在世界各大经济体增长全面减速、 各种风险不断暴露的情况下, 我们合理把握政策力 度, 保持财政预算支出规模不变, 优化支出 结构, 扭转经济下滑趋势, 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主要目 标, 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 7. 8%, 城镇新增就业 1266 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 6%, 为今年经济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这五年, 我国 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速平稳较快、 物价相对稳定、 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 良好态势, 国 内 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 9. 3%, 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 增速, 通货 膨 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我国经济稳定, 充满活力 。

 回首这五年,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 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 有效避免了 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 外部冲击而出 现大的波折, 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 的。

 二是加 快经济结构调 整,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

 坚持实施扩大内 需战略,内 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经常 项目 顺差占国 内 生产总 值的 比重从 10. 1%下降到 2. 6%。

 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2012 年底, 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32. 9 平方米、37. 1 平方米, 分别比 2007 年增加 2. 8 平方米和 5. 5 平方米;

 城镇居民每百户 拥有家用 汽车 21. 5 辆, 比 2007 年增加 15. 5 辆; 旅游、 文化消 费大幅增加。

 坚持走中 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 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 值年均增长 13. 4%, 成为国 民经济重要先导性、 支柱性产业;

 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产品 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服务业增加 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2. 7 个百分点, 成为 吸纳就业最多 的产业。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 生态环境保护。

 五年累 计, 共淘汰落 后炼铁产 能 1 . 1 7 亿吨、炼钢产能 7800 万吨、 水泥 产能 7. 75 亿吨; 新增城市污水日 处理能力 4600 万吨; 单位国内 生产总 值能耗下降 17. 2%, 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 下降 15. 7%和 17. 5%。

 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增加 细颗粒物 PM2. 5 等监测 指标。

 推进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 防沙治 沙等重点 生态工程建设, 五年累计完成造林 2953 万公顷, 治 理沙漠化、石漠化土地 1196 万公顷,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4. 6 万平方公里, 整治国 土面积 18万平方公里。

 深入实施区 域发展总 体战略, 颁布实施全国 主体功能区规划, 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 一系 列区 域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西藏、 新疆等地区 跨越式发展, 制定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将扶贫标准提高到 2300 元(2010 年不变价) , 加 强集中连片特殊困 难地区扶贫攻坚。

 中西部和东 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部地区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各具特色、 良 性互动的 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五年转移农村人口 8463 万人, 城镇化率由 45. 9%提高到 52. 6%, 城乡 结构发生了 历史性变化。

 城乡 、 区域发展的 协调 性明 显增强。

 三是毫不放松地抓好“ 三农” 工作, 巩固和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我们坚持在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深入发展中 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集中 力量办成了 一些关系 农业农村长远发展、 关系农民切 身 利益的 大事。

 加 大财政投入, 中央财政“ 三农” 累 计支出 4. 47 万亿元, 年均增长 23. 5%。

 建立健全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 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补贴标准逐年提高,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补贴资 金从 2007 年的 639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923 亿元。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涉农贷款余额从 2007 年末的 6. 12 万亿元增加到 2012 年末的17. 63 万亿元。

 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小 麦、 稻谷最低收购价累 计提高 41. 7%到 86. 7%。加强耕地保护, 维护农民权益, 为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做了 大量准备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 现代农业建设, 加 大对良种繁育、 动植物疫病防控、 基层农技推广的支持力 度。

 大力 兴修水利,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建设高标准农田, 耕地面积保持在 18. 2 亿亩以上。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跃上新台 阶, 粮食总产量连续 6 年稳定在万亿斤以 上并逐年增加 。

 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146. 5 万公里, 改造农村危房 1033 万户 , 解决了 3 亿多农村人口 的 饮水安全和无电区 445 万人的用 电问 题,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积极引 导农村富 余劳动力 转向 非农产业, 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10 年以来城乡 居民相对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 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试点 。

 农业农村发展的 好形 势,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 然灾害严重冲击、 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 重要支撑。

 四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

 我们加快实施国 家中 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推动科技、教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为 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 坚实基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 计 7. 79 万亿元, 年均增长21. 58%, 2012 年占国内 生产总 值比 例达到 4%。

 教育资源重点 向 农村、 边远、 民族、 贫困地区倾斜, 教育公平取得明 显进步。

 全面实现城乡 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惠及 1. 6 亿学生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

推荐访问:2013政府工作报告 总结 政府工作报告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