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时间:2022-05-24 1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6篇

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篇1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讲话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的有力抓手,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做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X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将“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等行政法规,改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市政府办公厅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X年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简化网上办事操作流程,全力推动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尽快实现“一号申请、一网受理、一窗综办、一次办成”。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明晰改革任务,在抓重点抓难点抓薄弱环节上下功夫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X.全面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一是整合办理环节。要按照“并联办理”的要求,将企业开办涉及的“设立登记及发放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备案、信息确认和税种核定、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等环节,整合为办理营业执照、申领发票、银行开户X个环节,办理时限压缩至X个工作日,建立企业开办“一站服务、一天办结、一链管理”快车道。二是配强综合窗口力量。区行管办要牵头围绕整合后的X个环节设立综合窗口,加强服务保障;区市场监管局要配合区行管办制定方案,落实专职人员;区公安局要协调公章刻制企业入驻和本单位人员派驻;区税务局要派驻办事人员;人行X中心支行要牵头研究银行入驻的可行性和简化开户程序,提出具体措施。这项工作要抓紧完成,区政府办要抓好跟踪督办。

X.抓实抓好“证照分离”改革。

一是加快改革步伐。区市场监管局要根据“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指导相关部门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形成“X+N”工作体系,全面推广实施X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逐项制定完善“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监管办法,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互联网+监管”,要综合运用规划、执法、信用、行业自律等机制加强监管,实现审批监管规范统一、有效衔接。

(二)加大力度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X.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根据我区试点推进情况,建立“X+N”工作体系,即X个总体意见、N个具体方案或细则,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加强考核力度。根据工程建设领域改革要求制定考核办法,全面提升改革任务落实率、审批服务时效率和公开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改革创新度。

X.改革内容要全覆盖。

一要流程全覆盖。区经济信息委和区城市管理局要履行好行业主管责任,指导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服务条件、环节、时限和标准,实现市政公用服务办理时限压缩X%以上。二要项目全覆盖。除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外,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都要纳入改革范畴,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必须纳入改革监管,并严格按照项目分类管理要求,分门别类明确审批服务流程和时限。三要事项全覆盖。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已在工程建设审批管理平台牵头完成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这四个阶段的事项关联和流程定制,总体推进较好,值得肯定,要继续履行好牵头单位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各涉及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X.加强审批平台的应用管理。

一是规范使用工程建设审批平台。针对办件时间过短、办件数量少、项目代码缺失以及项目审批“体外循环”等突出问题,所有涉及部门要认真自查自纠,部门领导要以上率下、形成示范,带头在平台上审批,杜绝“线上线下”两张皮,确保平台审批数据、业务办理量与实际相符。二是要利用好“多规合一”平台生成项目。按照市上要求,今后没有通过“多规合一”平台策划生成的项目不能进入下阶段审批流程,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要积极寻求市上支持,涉及“多规合一”的X个部门要全力配合支持,确保平台策划生成项目的真实性。

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篇2

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一、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统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组织开展行政许可事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试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不断深化。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转模式,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一线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省审改办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2.加强行政许可事项管理。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结合国家公布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0年版),及时修订完善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逐项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适用范围、有效期限、中介服务等要素。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评估,开展行政许可实施情况检查。(省审改办、省司法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3.清理规范行政备案、目录管理等事项。推动将省、市、县三级行政备案事项纳入清单管理,清理规范目录管理、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定等行政管理措施,整治变相审批。(省审改办、省司法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4.进一步压减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资格。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力争2020年底前将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类别、等级压减三分之一以上。探索对部分资质资格实行告知承诺管理,持续推进企业资质办理等“一网通办”。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2020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5.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及时总结提炼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及存在问题,适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复制。(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省审改办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西安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6.持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对清单所列事项,持续优化管理方式,严格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三、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7.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等监管方式进一步融合,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合理安排检查频次,减少重复检查,提升监管效能。大力推行部门联合抽查,持续完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8.统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继续深化文化、农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归并执法队伍,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的源头治理,根据中央印发的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制订印发我省五个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事项通用目录,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重复执法问题。(省委编办、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9.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按照国家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联通。加快归集共享各类监管数据,不断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四、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

10.不断强化平台支撑能力。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效能监管系统,逐步开展用户行为和评价数据的综合分析及应用,完善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探索推进服务能力和差评整改评估。建设省级“12345”热线平台,推进热线平台数据向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汇聚。(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信息中心负责系统建设,省政务服务中心负责“12345”平台建设,2020年9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11.全面推进“好差评”工作。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评价器或二维码,引导企业和群众对服务进行现场或网上评价。偏远地区和基层服务点等暂不具备条件的,应提供书面评价表格。积极引导群众“一次一评、一事一评”。鼓励通过意见箱、热线电话、监督平台、电子邮箱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综合性评价。(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政务服务中心和各市区负责落实,2020年9月底前启动评价工作,持续推进)

12.持续丰富网上服务内容。在“9761”专项工作基础上,各市县政务服务网全面融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办事“一张网”,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不少于20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陕政通”各市旗舰店服务事项不少于100项。(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各市区负责落实,2020年10月底前完成)

13.深入推进大厅规范运行。全面统一各级政务大厅标识形象、推广“政务专递”。通过线上平台和“政务专递”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受理办理和“最多跑一次”。在市区设立省级综合窗口,探索省级事项异地办理。鼓励各市开展“同城通办”试点。(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政务服务中心负责落实,2020年底前完成标识更换,启动省级事项异地办试点)

14.探索建立五级联动服务体系。鼓励各地以“方便群众、集约整合”为原则,充分利用部门服务大厅、村(社区)活动站等现有场地,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或便民服务站点,向群众提供更密集服务网点、终端或通道。(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15.切实加快电子政务外网整合。推动全省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建设,推动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安全可信的政务基础资源,为“一网通办”做好基础支撑。(省政府办公厅、省信息中心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16.全面推进数据治理工作。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管理等行为,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保障政务数据供给,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为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提供大数据支撑。(省政府办公厅、省信息中心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

17.深化减证便民行动。公布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清单之外不得索要证明,巩固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成果,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省司法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2020年9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

18.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全省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落实。启动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工作。开展送条例下基层、入企业活动,提升条例知晓率。(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牵头,2020年7月底前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19.稳妥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制定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方案,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及时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配合做好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持续推进)

20.学习借鉴和复制推广先进经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标京、沪等先进地区,推广借鉴先进经验和改革举措。推广咸阳市“互联网+”大走访平台、宝鸡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莲湖区市民中心自然人和法人生命树等一批先进做法。(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持续推进,2020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

21.持续推进十大行动方案和五大专项行动。全面完成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紧盯企业开办注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等关键指标,持续推进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在规范中介服务、规范涉企收费、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便民服务、促进政策落地落实等方面再见成效。(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商务厅、省税务局等省级有关部门配合,持续推进)

22.开展规范招投标专项整治。围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着力解决招投标活动中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规范招投标监管全过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2020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23.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持续推进,2020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24.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双包一解”活动。按照“一对一”包抓原则,在县(市、区)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活动,定点联系、定期走访,为当地企业经营和项目落地排忧解难,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市区负责落实,2020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25.狠抓应对疫情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完善企业服务,依托政务服务网等平台,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题》,广泛宣传应对疫情各项政策举措,梳理公布政策流程图,公示联系人等信息,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负责落实,持续推进,2020年6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七、强化工作保障

26.加强宣传培训。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一批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提升营商环境社会参与度和认同感。积极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培训工作,提升业务水平。

27.夯实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举措,夯实职责,组织抓好本部门、本地区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牵头部门。

28.加强督办检查。适时对各市区开展督办检查,对发现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及时督促按期进行整改,对确定的典型问题案例及时通报曝光。

29.形成工作合力。各牵头单位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力量,加大工作力度,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形成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工作合力。

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篇3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心得体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在加大力度支持企业纾困的同时,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挖掘优化营商环境潜力,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优化营商环境无止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面对改革发展的新任务,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精益求精,在流程再造上再下实功夫,在治理藩篱上再啃硬骨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让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冲抵疫情影响的“防波堤”,成为加速发展的“先手棋”。

  优化企业开办服务,让办事更快捷、更简化。随着“互联网+政务”的推进,办事更加方便,效率不断提升,“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已成为一种常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程序、压缩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服务,能简则简,能合则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不用跑”就能把事办好,“不费劲”就能把资料配齐、手续办好。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一网通办”、“一表填报”、“一个窗口”一次领取,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和电子签名等,为企业办事提供了更为快捷优质的服务,既是一项制度安排,也是防疫条件下的便企措施,有利于增企业、稳就业。

  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堵塞乱收费漏洞。乱收费不仅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给市场带来不良风气。最近这些年来,行政事业性收费不但大量的减少,而且实行严格的收费目录清单制,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要将清理规范收费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对强制企业入会收费、通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多头重复收费等乱象坚决予以查处。同时加快完善制度机制,从源头上防范、铲除乱收费土壤。只有把乱收费关在笼子里,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做好“加减法”,换取市场“乘法”。在江西安源区,疫情期间,各级党委书记带头为企业跑证、争资、抢设备,实现了8天搭起口罩生产线日产70万只的企业转产速度。让企业办事“不跑腿”或“少跑腿”,政府部门就要“多跑路”,分工合作、办事程序优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速增效,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同时,要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管理,合理设置会费上限、降低行业协会商会偏高收费、公开收费标准等等,为企业减轻负担增活力。政府服务做“加法”,企业负担做“减法”,换来市场活力“乘法”,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健康发展。

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篇4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总结

按照行政审批局关于转发《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材料的通知》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自查,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深入。在对行政职权事项进行详细清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将部分服务事项前移,窗口受理、内部流转、现场办理、限时办结。同时,通过建章立制、授权委托、监督检查等多种形式,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管理,确保用足权、不越权。大力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救助和社区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服务保障质量不断优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和认同感,真正让群众受益、人民满意、社会认可。

(二)简化流程、减证便民、容缺受理改革不断发掘。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将全县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录入全国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组织及法定代表人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双随一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库和执法对象库,对随机抽查结果及时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开公布。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坚持依法依规和合理合情原则,严格按照“六个一律”的原则逐项研究论证,形成取消和保留意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和“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扯皮证明、无谓证明”等问题,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三)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通办改革不断落实。初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规定,严格按照《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对婚姻登记工作全面停止收费,同时,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民爱民”工作理念,为办理登记当事人提供便捷、快速、优质服务。压缩审批时限,将涉及县民政局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间压缩到法定时限的52%以内;
简化办事程序,优化4项业务审批流程,在审批大厅窗口对应制作设置便民宣传资料,引导群众办理业务。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提高行政审批(许可)服务水平,把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与民政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机关作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弘扬先进性典型和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实践活动,机关作风有明显改进,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得到强化。同时,还坚持边学边查边议边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迫切要求的事情做起,加强行业管理,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许可)服务水平。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政领域“一事通办”改革,优化再造“一事通办”流程,建立完善“一事通办”审批服务标准规范,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建立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机制,全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行政审批限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窗口实现零投诉、无纠纷、无错办。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双随机一公开”落实不到位,未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

二是简政放权措施落实情况、权责清单制度落实情况、事中事后监管情况和改进优化政府服务情况资料不完善。

三是对“放管服”工作落实情况未安排督促检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总要求,结合民政执法工作职能,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市场主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建立“双随机”抽查工作细则,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依法规划开展抽查工作,合理安排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

二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精心组织,及时部署;倒排时间,确保落实,切实履职尽责,形成合力,同时加强督查,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规范完善各类档案资料,确保“放管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效率,严格依法管理,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者的业务培训,督促社会组织选配优秀人才充实工作岗位,提高办事效率。

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篇5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
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和“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四位一体,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推进有序,为全面建设“四个江油”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社会保障。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突出人才优先,招才引智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1.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建立民营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平台,常年免费提供招工服务;

有计划的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和巡回招聘,确保民营企业用工需求。20xx年至今,组织大型现场招聘会10场,新增就业9051人,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534万元;

组织大学生就业见习185人,发放创业补贴142.3万元,新增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93人、返乡农民工创业2302人,带动就业7245人。
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鼓励企业技能提升培训。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新招录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标准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人社部门牵头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推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广泛开展“订单式”“委培式”等培训,促进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绵阳市级和江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分别给予所在企业5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在绵阳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高技能人才,分层次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20xx年以来,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112人,品牌培训381人,创业培训464人;

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训3期,培训的133人中有85人晋升高级工。
3.实施招才引智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全职引进一、二、三类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支持柔性引才聚智。按标准给予一定的引才奖励和购房、租房补贴,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每年单列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每年400万元人才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认真配合升级出台以“三大人才引进计划”“五大培育激励工程”为主体、涵盖47个政策点的“李白故里英才计划”。目前,围绕“一基地一集群”和四川先进制造强县建设,已建成21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吸纳各类“双高”人才60余名。
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0xx年新增引进高层次人才53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556.26万元。(二)持续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1.构建宽松经营环境。突出优化政务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积极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近年来,市人社局进一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执法检查预案规定,除发生投诉和上级专项检查行动外,劳动保险监察机构均不随意到企业进行监察;

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减少抽查的比例和频次;

严格落实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价制度,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劳动保障诚信“a”级的企业,一个评定周期内免于日常巡视检查。认真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社会保险登记工作,企业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企业社会保险登记时,统一采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不再发放社会保险登记证,也不对已参保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换证,并取消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年检和验证。2.落实社保降费补贴。按照政策规定,积极落实社保补贴,严格落实社保降费政策,推进阶段性降低保险费率工作,为企业经营减负。自20XX年5月1日起,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9%
3



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篇6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三项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实三项重点改革工作

(一)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推行政务服务流程再造,9月底前梳理完成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推出20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统一业务标准、办理平台,按照无差别“综合窗口”和分领域“综合窗口”两种模式,实现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改革全覆盖,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便利化服务。持续推进政务部门系统数据共享开放。强力推进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加强电子印章归集应用,10月底前凡已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汇聚的电
子证照,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实体证照,11月底前推出200项“一证(照)通办”事项。

(二)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通办”,聚焦企业群众需求,10月底前实现第二批通办事项异地可办,推动更多电子证照跨地区共享应用。大力推广手机APP应用整合,让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通过手机端“全程网办”。积极响应“12345”互联互转机制,加快推动全县非紧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积极推进两地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探索推进公交、社保、医保、文化等领域“一卡通”,全面启动户口迁移迁入地“一站式”办理,11月底前实现两地远程异地评标。持续优化异地住院直接结算,不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面。加快推进异地就医门诊费刷卡结算,按阶段要求推进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持续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加强区域信用建设合作,联合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协同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健全知识产权跨区域和远程维权服务机制。

(三)创新开展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强与两地高校合作,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新模式。推进科技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
点,确定一批试点单位和试点项目,打造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新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开展科技项目“揭榜制”试点。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和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

二、加快推进简政放权

(四)规范行政审批服务。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积极推动行政许可权集中到行政审批局行使,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公布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清理借疫情防控、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名新增的审批事项及环节,整合和取消重复审批,统一有冲突的审批条件,严防变相审批和乱设审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根据市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目录,公布县本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目录;
动态调整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范围,优化工作流程。

(五)优化投资和工程项目审批。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办成项目前期“一件事”为目标,对项目用地预审、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等事项,探索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简化项目报建手续,实现投资
项目审批“全程网办”。进一步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条件和流程,全面推进“多审合一”“多测合一”,精简规范项目全流程涉及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事项。持续用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提高审批效率。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对社会投资的小型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推行分级分类管理,审批压减至50个工作日,18个环节以内。

(六)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做好不动产登记全流程信息共享集成,10月底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信息互联互通。积极对接省市部门,11月底前实现商品房预售和抵押涉及的不动产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不动产抵押登记和存量房买卖电子完税证明全程网上办理。开展企业不动产(土地、存量房)转移涉及税收缴纳(包括契税、土地增值税等)与不动产转移登记的“一件事”改革,11月底前实现“一窗办、一日办、一网办”。做好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以“原件核验”方式网上办理。推广使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等市政公用企业信息共享,实现同步过户。持续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精简要件,结合“互联网+不动产”信息化建设工作,11月底前启用办件进度查询和短信通知模块,实现部分登记业务合并办理。


(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集政务服务、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大厅建设进度,现实办事不出园。在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基础上,大力推广“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在全县推行免费刻章、免费寄递等服务,6月底前实现企业开办“零见面”“零成本”。推动企业注销登记全程在线办理,推出“套餐式”注销事项清单,11月底前实现营业执照与有关许可证同步注销。扩大简易注销试点范围,对未开业以及无债权债务非上市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建立府院联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破产处置工作系列问题。制定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建立企业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模式,对资产数额不大、经营地域不广的企业实行简易破产程序,降低破产企业处置成本。在全县范围内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行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

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八)构建新型监管模式。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结合起来,按照不同风险级别开展差异化监管。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提升重点监管能力水平,根据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对疫苗、药品、食品等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行业、领域,落实全主体、全品种、全链
条监管标准和流程,规范执法标准和行为。全面推行信用监管,依托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各行业信用数据汇聚共享。在教育、科技、住房城乡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出台信用评价办法,加强信用数据应用,健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重点领域数据汇集管理,强化风险跟踪预警、分析研判和评估处置。

(九)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根据新产业新行业统一的认定和分类标准,落实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实施办法。针对网约车、在线诊疗、在线旅游等领域性质和特点,探索开展“沙盒监管”。在全县范围内复制推广包容审慎监管经验做法。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鼓励企业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标准的合规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推动企业标准水平持续提升。

(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审查”原则,全面清理审查有关工程建设、市场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文件及措施,修改废止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文件条款,加强督查评估考核,纠正采取变相、隐形手段干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错误做法。规
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违法行为危害性和具体情节实施定档分阶裁量。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力争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到80%。

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十一)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政务服务工作。严格落实疫情分区分级分类防控要求,持续推广“天府健康通”,实行一人一码、一码通行、实名认证,为老年人、儿童等群体提供“离线码”“无码通道”等便捷服务。将前一阶段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帮办代办”“网络视频会审”等经验做法制度化。持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对法律法规规定确需现场办理的事项,采取预约排队、网上预审、邮寄送达等方式,缩短现场办理时间,加强自助办事终端应用,实现“不见面”审批。

(十二)加快推进“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全力做好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百日冲刺”行动,规范“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事项的业务规则和操作规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机构均可异地受理不同层级行使的事项。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基础上,聚焦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居住、就业、婚姻、生育、子女入学、社保、养老等高频办事需求,主
动对接有关地区,梳理公布外出务工人员“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并推动落地。

(十三)持续优化民生服务。落实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加强社会救助相关部门间数据共享,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残疾人、教育救助对象、住房救助对象、医疗救助对象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加大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推广力度,鼓励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认,减少群众重复办卡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推进教育服务便利化改革,梳理个人从托儿所到大学所涉服务事项,推动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优化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清理报装过程中的附加审批要件和手续,推进并联审批,加快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办”。优化公证服务,加快推进高频公证服务事项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等各环节“全程网办”。

(十四)健全政务服务咨询投诉机制。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好差评”宣传推广,提升主动评价率,加大差评整改力度,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加快清理除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9月底前有序归并至12345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建立热线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评估。
全面清理规范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含大厅、中心、站点、窗口等)公布的业务咨询电话,建立与12345热线互通互转机制,充分发挥12345热线便民服务平台作用。

五、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十五)精准落实国家政策。实施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政策措施早落地、早见效。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及时发布涉企政策,实现企业对政策应知尽知、优惠应享尽享。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甄别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精准推送税费优惠等政策信息,实时跟踪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涉企收费等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在税收执法监督中重点对政策落实不及时、减税降费红利被截留等问题开展检查。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行动。10月底前完成对滞后于“放管服”改革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并推动修改完善。

(十六)助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对接清理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各种限制,对接落实准入标准、社会保障、人事管理等政策。建立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简化就业手续。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互联,加快推进“一点存档、多点服务”,对接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相关政策。建立市场化服务平台,引
导有需求的企业在合法用工的前提下开展灵活用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积极推动职称信息化建设,11月底前实现职称和职业资格证书在线查询、核验及电子证书打印。加快推进外籍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简化外籍高端人才引进手续,为其提供出入境、停居留和永久居留申请便利。

(十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建立融资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成融资对接,推动企业获得融资支持。搭建银税互动平台,持续开展“信易贷”“银税合作”“银商合作”等融资,鼓励县域金融机构持续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利率和回收期限,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续贷、首贷投放力度。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深化银担合作,不断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实效。推广应用电子保函、电子担保和电子保证保险,加大“政采贷”信用融资力度,扩大“投标贷”等金融服务范围。清理规范供水供电供气行业不合理收费,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

(十八)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依托省市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内事项纳入全市统一平台进行交易。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推进数字证书省内兼容互认“一证通用”,继续推行在线投标、“不见面开
标”、异地远程评标。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协同监管、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示范交易中心”创建活动。

(十九)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现和惩处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提供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等服务,提升“快保护”水平。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开展地理标志提升行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推进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

(二十)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鼓励外经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宽国际营销渠道。建立跨境网上立案机制,提升涉外商事案件公证、调解、仲裁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外来企业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全力落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办事指南》,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

六、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县政府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暨政务公开协调小组各专题组、保障组牵头推进、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咨询指导等职能,及时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建立主要负责人直接抓改革机制,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强化经费保障,加强上下联动、协同配合,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二十二)加大跟踪问效力度。根据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考评指标,实时监测、动态掌握各镇各部门(单位)年度任务推进情况,实行“两书一函”制度(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推动责任落实。对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指标,梳理短板弱项,逐一整改提升。持续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用数据说话,不定期亮成绩单、晒排名表,排名靠后、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部门(单位)向县政府作整改汇报。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追责问责。

(二十三)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主动发布和解读改革政策,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营商环境指标优化等专题培训,认真组织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工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各行业
各领域先进做法和有效经验,做好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借鉴工作,促进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推荐访问:高新区 深化 工作方案 高新区深化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