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2022年)

时间:2022-05-24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2022年)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4篇

【篇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20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
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
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明年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一个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使得经济进入到合理的增长区间。这一个目标,从明年宏观调控来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实现。”张立群表示。

温彬称,在宏观调控方面,主要还是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和可持续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这个基础上,深化供给侧改革。改革也包括多个领域,比如在土地、国企、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的推进改革,特别是建立发展双循环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内需。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清徐县委书记王剑峰说,“就清徐来讲,就是要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围绕‘五年进百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就是要坚定不移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先行意识和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主城区;就是要坚定不移构建以一产为特色、二产为主体、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步伐。”

“风浪越大时,掌舵越重要,领航越关键。”山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太原市委党校教授范富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现实。”他表示,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合理确定我省转型出雏型预期指标及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迈好第一步,为实现转型发展阶段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贾伯阳,正冒着塞北隆冬寒风走村入户察看脱贫户的生活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发展和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采取‘乡村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办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解读“碳中和”和“碳达峰”

“碳中和”火了

最近一段时间,“碳达峰”、“碳中和”占据了主流媒体的C位话题,实际上,还在2020 年 9月, 我国就提出碳中和目标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何谓“碳达峰”“碳中和”?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碳中和、碳达峰两个概念中的“碳”,指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先进入平台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排放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达峰目标包括达峰时间和峰值。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国际能源署数据也显示,在过去的近30年时间里,中国碳排放总量不断攀升,到2018年碳排放总量达到94.97亿吨,其中电力与热力部门碳排放占比最高,达52%,其次为工业部分,为28%、交运部门占比10%。

能源革命之下,新旧产业都在被市场冠以“有可为”的新预期。

这一预期的逻辑在于,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
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方向,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

这也是近期A股市场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板块表现活跃的重要诱因。

“碳中和”时间表的确定,由于市场预期现有排放总量基础上不能太多,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带来一定挑战,但同时也是巨大机遇。有机构测算,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的投资额约130多万亿元,用来产业转型、发展新能源等,这一投资额大概占我国每年GDP的2.5%,这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目前机构所揭示的“碳中和”影响来看,依然主要集中在能源一线。包括电力能源将迎来深度脱碳,风光发电将成为主要能源;
非电力部门更加清洁化+电力化,带来新能车和装配式建筑等行业也存在着持续发展机会;
碳排放端深度绿化,以生物降解塑料为代表环保产业会得到显着的发展等方面。

除了给能源、钢铁等产业带来深刻影响之外,与“新基建”和科技产业的双向互动也不容忽视。

我们的观点认为,“碳中和”涉及的行业并非局限于传统产业,与科技企业也密切相关。最直接的原因是,互联网本身对电力的消耗不低,一些公司为了降低能源成本甚至会将服务器安装在山间隧道内或海洋里。

从目前来看,科技企业一方面在力求降低自身排放与能耗,另一方面也在助力高耗能的“新基建”减排迭代。

而从产业逻辑来看,科技企业要想在“碳中和”大潮下持续发挥作用,至少可以从三方面着力。

首先,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和碳中和路线图,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等途径逐步推进;

第二、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推动行业企业绿色数据核查与评价;

第三、加强源头治理,带动供应链低碳绿色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基建”的减排降耗,作为“碳中和”的B面,或将大有可为。

碳中和对经济影响

在“碳中和”日益成为全球新的政治认同和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博弈手段的情况下,我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将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

碳中和主题边际变化足够大:

国内关于落实碳中和目标的政策陆续出台,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以及欧盟的战略规划对于碳中和主题都是足够的刺激。

碳中和的持续时间足够长:

从2020年到2060年为实现1.5°C目标场景,需要足够长的减排和改革期间。对于气温控制的追求并不止于碳中和,未来走向“负碳”经济。

碳中和的影响空间足够大:

新能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或导致未来产业的区域分布格局的变化。

从供给端看,碳中和需要能源领域的电气化和新能源转型,电力转型更加紧迫;
从需求端看,从碳中和目标倒推钢铁、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减排空间也值得期待,预计将在2050年其碳排放量降至目前的10%-12%左右。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和工业碳捕集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式。从市场端看,借鉴国外碳交易的经验,国内碳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发展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

实现碳中和的三个路径

第一,发电端的减碳:

包括光伏、风电、水电、核电以及特高压等环节。

要减少碳排放、增加非化能源消费占比,最直接的就是强化电力生产端的减碳,包括鼓励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均以占到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均是全球第一。

同时,由于我国能源供需上的地域错配,东南部消费多、生产少,而西北部消费少、生产多,所以需要通过特高压来输送新能源电力。


第二,消费端的减碳:

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推动储能发展,推动可降解塑料的使用、绿色建筑等环节。其中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域,国务院11月正式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相当于给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定了新一轮中长期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今年是5%左右)。

第三,配套措施:包括碳捕捉、碳交易所等环节。

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

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篇三】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碳达峰和碳中和概念解读与发展






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了本世纪后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习近平主席于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中国下一阶段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展现了中国践行《巴黎协定》气候行动承诺的决心。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今天,我们一起聊聊碳中和、碳达峰的定义、各国的目标、企业实践、我国建筑业的实施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介绍,“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根据IPCC特别报告《全球变暖1.5℃》,碳中和(carbon-neutral)定义如下:当一个组
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应用达到平衡,就是碳中和或净零二氧化碳排放。
那么,“碳中和”与经常出现在气候新闻里的“净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气候中性”(climate-neutral)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净零排放的定义:当一个组织的一年内所有温室气体(CO2-e,以二氧化碳当量衡量)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达到平衡时,就是净零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中性的定义:当一个组织的活动对气候系统没有产生净影响时,就是气候中立。在气候中立的定义中,还必须考虑区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应,例如辐射效应(例如来自飞机凝结轨迹的辐射效应)。

总而言之,碳中和目标只与二氧化碳有关,而“净零”目标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气候中性”目标也考虑其他影响,如辐射效应。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碳中和、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的含义是一样的。如果一个组织主要释放二氧化碳,那么使用“碳中和”、“净零排放”或“气候中性”这三个词并没有太大区别。

另外,对于大多数部门来说,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是一样的,因为最重要的气候影响是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然而,一些部门,如航空业,也应该考虑非二氧化碳辐射效应的其他因素影响。

各国碳中和目标

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正在将其转化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根据ClimateNews网站汇总的信息,以下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

中国
目标日期:2060承诺性质:政策宣示中国在2020年9月22日向联合国大会宣布,努力在2060实现碳中和,并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在2030年之前达到排放峰值。

奥地利
目标日期:2040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奥地利联合政府在2020年1月宣誓就职,承诺在2040年实现气候中立,在2030年实现100%清洁电力,并以约束性碳排放目标为基础。右翼人民党与绿党合作,同意了这些目标。

不丹

目标日期:目前为碳负,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碳中和承诺性质:《巴黎协定》下自主减排方
案不丹人口不到100万,收入低,周围有森林和水电资源,平衡碳账户比大多数国家容易。但经济增长和对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正给排放增加压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

目标日期:2045年承诺性质:行政命令加利福尼亚的经济体量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前州长杰里·布朗在2018年9月签署了碳中和令,该州几乎同时通过了一项法律,在2045年前实现电力100%可再生,但其他行业的绿色环保政策还不够成熟。

加拿大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特鲁多总理于2019年10月连任,其政纲是以气候行动为中心的,承诺净零排放目标,并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五年一次的碳预算。

智利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皮涅拉总统于2019年6月宣布,智利努力实现碳中和。2020年4月,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强化的中期承诺,重申了其长期目标。已经确定在2024年前关闭28座燃煤电厂中的8座,并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煤电。

哥斯达黎加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2019年2月,总统奎萨达制定了一揽子气候政策, 12月向联合国提交的计划确定2050年净排放量为零。

丹麦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法律规定丹麦政府在2018年制定了到2050年建立“气候中性社会”的计划,该方案包括从2030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并支持电动汽车。气候变化是2019年6月议会选举的一大主题,获胜的“红色集团”政党在6个月后通过的立法中规定了更严格的排放目标。

欧盟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根据2019年12月公布的“绿色协议”,欧盟委员会正在努力实现整个欧盟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该长期战略于2020年3月提交联合国。


斐济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作为2017年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3的主席,斐济为展现领导力做出了额外努力。2018年,这个太平洋岛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计划,目标是在所有经济部门实现净碳零排放。

芬兰

目标日期:2035年承诺性质:执政党联盟协议作为组建政府谈判的一部分,五个政党于2019年6月同意加强该国的气候法。预计这一目标将要求限制工业伐木,并逐步停止燃烧泥炭发电。

法国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法律规定法国国民议会于2019年6月27日投票将净零目标纳入法律。在今年6月份的报告中,新成立的气候高级委员会建议法国必须将减排速度提高三倍,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德国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法律规定德国第一部主要气候法于2019年12月生效,这项法律的导言说,德国将在2050年前“追求”温室气体中立。

匈牙利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法律规定匈牙利在2020年6月通过的气候法中承诺到2050年气候中和。

冰岛

目标日期:2040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冰岛已经从地热和水力发电获得了几乎无碳的电力和供暖,2018年公布的战略重点是逐步淘汰运输业的化石燃料、植树和恢复湿地。

爱尔兰

目标日期:2050年现状:执政党联盟协议在2020年6月敲定的一项联合协议中,三个政党同意在法律上设定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在未来十年内每年减排7%。


日本

目标日期:“本世纪后半叶尽早的时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日本政府于2019年6月在主办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之前批准了一项气候战略,主要研究碳的捕获、利用和储存,以及作为清洁燃料来源的氢的开发。值得注意的是,逐步淘汰煤炭的计划尚未出台,预计到2030年,煤炭仍将供应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

马绍尔群岛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的自主减排承诺在2018年9月提交给联合国的最新报告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望,尽管没有具体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法律规定新西兰最大的排放源是农业。2019年11月通过的一项法律为除生物甲烷(主要来自绵羊和牛)以外的所有温室气体设定了净零目标,到2050年,生物甲烷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24-47%。

挪威

目标日期:2050/2030承诺性质:政策宣示挪威议会是世界上最早讨论气候中和问题的议会之一,努力在2030年通过国际抵消实现碳中和,2050年在国内实现碳中和。但这个承诺只是政策意向,而不是一个有约束力的气候法。

葡萄牙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葡萄牙于2018年12月发布了一份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图,概述了能源、运输、废弃物、农业和森林的战略。葡萄牙是呼吁欧盟通过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成员国之一。

新加坡

目标日期:“在本世纪后半叶尽早实现”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与日本一样,新加坡也避免承诺明确的脱碳日期,但将其作为2020年3月提交联合国的长期战略的最终目标。到2040年,内燃机车将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动汽车。

斯洛伐克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提交联合国斯洛伐克是第一批正式向联合国提交长期战略的欧盟成员国之一,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

南非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南非政府于2020年9月公布了低排放发展战略(LEDS),概述了到2050年成为净零经济体的目标。

韩国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韩国执政的民主党在2020年4月的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重新执政。选民们支持其“绿色新政”,即在2050年前使经济脱碳,并结束煤炭融资。这是东亚地区第一个此类承诺,对全球第七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来说也是一件大事。韩国约40%的电力来自煤炭,一直是海外煤电厂的主要融资国。

西班牙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现状:法律草案西班牙政府于2020年5月向议会提交了气候框架法案草案,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监督进展情况,并立即禁止新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许可证。

瑞典

目标日期:2045年承诺性质:法律规定瑞典于2017年制定了净零排放目标,根据《巴黎协定》,将碳中和的时间表提前了五年。至少85%的减排要通过国内政策来实现,其余由国际减排来弥补。

瑞士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政策宣示瑞士联邦委员会于2019年8月28日宣布,打算在2050年前实现碳净零排放,深化了《巴黎协定》规定的减排70-85%的目标。议会正在修订其气候立法,包括开发技术来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瑞士这个领域最先进的试点项目之一)。

英国


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法律规定英国在2008年已经通过了一项减排框架法,因此设定净零排放目标很简单,只需将80%改为100%。议会于2019年6月27日通过了修正案。苏格兰的议会正在制定一项法案,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是基于苏格兰强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在枯竭的北海油田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乌拉圭

目标日期:2030年承诺性质:《巴黎协定》下的自主减排承诺根据乌拉圭提交联合国公约的国家报告,加上减少牛肉养殖、废弃物和能源排放的政策,预计到2030年,该国将成为净碳汇国。
中国建筑碳中和路径

从全球来看,建筑部门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40%,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部门。建筑建造过程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建材的生产、运输以及施工。建筑运行过程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为供暖、空调、照明、插座设备、特殊用能(如实验室、数据中心等)和交通用能(充电桩)。
建筑碳中和主要可以通过需求减量、超高能效、能源替代三个方面来实现。

需求减量
从需求侧来看,优先采用降低能源负荷的手段,优化调整建筑流线和功能,尽量采用免费措施即不涉及工程造价的措施,如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其次,可以采用热工性能更符合气候特点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外墙、门窗、屋顶、遮阳),从源头上降低建筑的总能源需求。同时,采用绿色、低碳、轻质的建筑材料,能够降低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所产生的碳排放。

超高能效
采用超高能效设备,如LED灯、变频水泵、磁悬浮冷机等,以及智能化管理手段,如智能充电桩、智能设备启停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深度节能减排。此外,通过加强运行调试和运营管理,避免技术堆砌,以结果为导向实现超低能耗建筑。

能源替代
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储能(电池储能、冰蓄冷、相变材料等)、地源水源热泵、生物质发电、吸收式热泵等技术充分利用本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余冷,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

为了加速建筑部门碳中和的进程,需要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出台有效的政策路线图、规范标准、落地机制,涵盖建筑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开发、运营和拆除。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外,更需要更广范围内相关方参与,包括城市规划部门、建筑设计部门、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公用事业公司、开发商和投资者等。


2021年工作重点

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明年重点任务。这是为什么?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李俊峰19日在由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作出解读。他指出,碳中和不仅仅只是能源的事,它与产业链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系。碳中和目标将深刻影响下一步产业链的重构、重组和新的国际标准。

李俊峰指出,今年的7月份,在欧盟宣布碳中和计划之前,已有30多个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包括墨西哥、马尔代夫等,此后中国、日本、韩国接连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也就是占全球GDP75%、占全球碳排放量65%的国家开始碳中和。

“碳中和”意味着一个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开始结束,一个新的浪漫时代开始了,一个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时代来临,全球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共同的价值观——碳中和。

这对全球产业链的重组、重构都有深刻影响。比如:苹果手机要实现碳中和,那么,负责组装的企业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环节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芯片的企业也实现碳中和,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李俊峰说,这就会对产业链形成一个新的标准。而全球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进行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形成国际标准。





【篇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碳达峰碳中和专题交流发言稿
Z央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这是z央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最新部署。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行动,但是在“减碳”进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一些地方“减碳”雷声大、雨点小,虚喊口号、蜂拥而上,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
二是一些地方用力过猛,去煤电“一刀切”,超出了当前的发展阶段,采取的行动不切实际;
三是一些地方借碳达峰来攀高峰、冲高峰,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强烈。
这些问题的出现,暴露出一些地方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在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时出现了偏差,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减碳”目标的实现,不在于口号喊得多响亮、造的声势多么轰轰烈烈,而是要踏踏实实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但是,目前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甚至在没有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没有协调好能源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情况下,片面强调零碳方案或行动,或者不顾自身资源禀赋,就一哄而上实行能源替代,看似力度很大,实际上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仅会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近期z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发现,一些地方存在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冲动,有“大上、快上、抢上、乱上”



的势头。如果任由“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不但会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且会导致碳排放增加速率快,碳排放会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达峰,无疑会让后期碳中和承担更大的压力和代价。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的重塑,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必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处理好发展
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按照z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重点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也就是先立后破,先把“减碳”的基础工作做好,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推进“减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责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



推荐访问:相关评论 中和 汇编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评论文章汇编